世界盃官方人員犯下的大錯 世界盃裁判在棘手情況下任務艱巨。若他們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比賽,沒有人會留意他們。若他們的誤判影響賽果,會使人銘記在心,尤其是敗北國家的球迷。這是我們從以往多屆世界盃精心挑選出的十大誤判。我們希望2014 年世界盃會在大家的記憶中留下足球的精彩片段,而非爭議場面。 英格蘭對阿根廷(1986 年) 這是世界盃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事件之一。英格蘭在墨西哥城的八強決賽中大戰阿根廷,馬勒當拿 (Diego Maradona) 與施路頓 (Peter Shilton) 空中爭搶,守門員目送足球被這位阿根廷傳奇用手攻入網中。儘管英國憤怒抗議,「上帝之手」入球仍被判為有效。 英格蘭對西德(1966 年) 這可能是世界盃有史以來最具爭議性的一球。兩隊在溫布萊球場(Wembley) 決賽中踢成 2 比 2 ,英格蘭的靴斯 (Geoff Hurst) 射球擊中門框,足球反彈後壓在門線上。在向來自阿塞拜疆的旁證巴克拉莫夫 (Tofik Bakhramov) 諮詢後,裁判即判入球,英格蘭齊齊普天同慶獲勝。其後的科技方法研究分析指出,足球可能沒有整個入界,這一球是否誤判至今仍是議論紛紛。 克羅地亞對澳洲,2006 年 英國球證普爾 (Graham Poll) 在一場重要的隊際賽事向克羅地亞的史梅歷 (Josip Simunic) 出示三張黃牌後,最終以紅牌把他驅逐離場。在已獲出示一張黃牌的情況下,這名守衛球員在賽事進行至 90 分鐘時因犯規得第二張黃牌,其後卻沒有被普爾逐出場。在終場鳴哨後史梅歷推開普爾,普爾再次出示張黃牌,到最後才以紅牌逐史梅歷離場。 西德對法國,1982 年 門將舒麥加 (Harald Schumacher) 在足球歷史上最魯莽的犯規,令他在世界盃聲名狼藉。在準決賽中打成 1 比 1 時,巴迪斯頓 (Patrick Battiston) 獲得了單刀機會,但舒麥加為攔截入球飛身撞擊了這名法國球員。巴迪斯頓顎骨破裂,要以擔架抬出球場,裁判亦沒有對舒麥加的凶狠衝撞判罰自由球,他最終更成為十二碼大戰中的英雄。 巴西對瑞典(1978 年) 在終場前的角球,就在巴西的濟科 (Zico) 頂球破網的一瞬間,威爾斯球證湯馬斯 (Clive Thomas) 吹響終場哨聲,入球無效,比賽以 1 比 1 結束,這個惹人爭議的判決讓全場嘩然。 南韓對意大利(2002 年) 賽後聲稱受到主場球迷的叫喊干擾的厄瓜多爾裁判摩蘭奴 (Byron Moreno) 成為眾人焦點。摩蘭奴在開賽四分鐘就判給韓國一個極具爭議的罰球,意大利成功救球。其後,他又向托迪 (Francesco Totti) 出示第二張黃牌判罰他「插水」,並逐這名很明顯只是絆倒在地的意大利球員離場。而湯馬斯 (Damiano Tomassi) 的一記金球亦被判罰無效,東道主之一的南韓隨後不久取得勝利。 南韓對西班牙(2002 年) 東道主之一的南韓可謂再一次時來運到,西班牙的兩個入球判罰無效,並在罰球大戰中得分進入四強。西班牙於半場時開自由球,韓國隊的金泰映 (Kim Tae-young) 把球撞入自己球隊的球門,但此球因莫倫特斯 (Fernando Morientes) 「越位」而被判無效。在加時作賽開始後兩分鐘,莫倫特斯頂球入網,但助理裁判誤判足球在袓亞昆 (Joaquin) 横傳前已出界,裁定此球無效。 阿根廷對法國(1930 年) 在烏拉圭舉行的世界盃,法國以 1 比 0 負於其南美對手,但賽事在爭議聲中結束,因為裁判在完場前六分鐘吹響了終場哨。在法國隊激烈抗議下,裁判宣佈重賽,並召回各球員到賽場,其中部份已經在沐浴更衣。 阿根廷對墨西哥(2010 年) 泰維斯 (Carlos Tevez) 在以 3 比 1 勝墨西哥的賽事中的第 1個入球為越位得分。當球傳給他時,他是最近球門的球員。這名射手賽後承認入球應被判無效,他並表示:「我知道自己越位,我知道做法自私,但他們裁定入球,我和隊員都認為可以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