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81|回复: 5
|
十個食品標籤上的恐怖成分
[复制链接]
|
|
為了滿足龐大消費者的需求,食品業者必須要高效才能應付競爭,於是他們在食品當中加入化學添加劑、防腐劑等等。但這些添加物其實相當不利人體健康,好在由於標籤上必須標出,我們只要能學習閱讀標籤,便能遠離有害的化學成分:
1. 硝酸鈉和亞硝酸鈉:食品防腐劑,能幫助保持加工肉類的紅潤色澤。其化學成分含有致癌物質,可能導致胃癌、前列腺癌和乳癌等;經動物實驗發現這類成分也容易造成胎兒死亡、流產和先天缺陷。
2. 二丁基羥基甲苯 (Butylated hydrozyttoluene, BHT) 和丁基羥基甲氧苯 (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BHA):常見於穀類麥片、洋芋片、植物油和口香糖等加工食品中,會增加罹患癌症風險、導致肝臟腫大、阻礙細胞生長。
3. 丙基沒食子酸 (Propyl gallate):常用在加工肉類、雞湯底和口香糖,至今仍被懷疑是致癌物質,可能導致胃腸道、腎臟和肝臟的問題。
4. 味精(MSG):常見的人工增味劑,在罐頭湯類、洋芋片、餅乾、沙拉醬及冷凍食品當中都可以找到。需當心味精有時會被模糊地標示為「香料」或「天然調味料」,可能引起頭暈和噁心,研究還發現味精與大腦的神經細胞受損有關,消費者需謹慎篩選。
5. 氫化植物油:即反式脂肪,常出現在微波爆米花、洋芋片、糕點、餅乾、蛋糕、人造奶油、棉花籽油等。反式脂肪容易造成中風、腎功能衰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好以初榨橄欖油等單元不飽和脂肪取代。
6. 阿斯巴甜:代糖的一種,常用於減肥食品,如低熱量的甜點、可樂及優格、布丁當中。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FDA) 也承認人體在吸收阿斯巴甜的過程中會出現92種不同症狀 (包括死亡)。木糖醇、甜菊是較天然的甜味劑替代品。
7. 醋磺內酯鉀 (Acesulfame-K):也是食品甜味劑,常在烘焙食品、低糖汽水、口香糖等食物當中。它的甜度是蔗糖的 130 至 200 倍,雖然 1998 年 FDA 核准了這種成分,但因為它在化學上類似糖精,遭到消費者權益團體抨擊。
8. 食用色素1、2、3、6:就是藍色、紅色、綠色和黃色色素,常添加在飲料、烘培食品、糖果、水果雞尾酒和含有明膠的產品中,可能導致身體各部位的腫瘤。
9. 蔗糖聚酯 (Olestra):一種人造脂肪,常出現在洋芋片中,會影響人體消化系統對健康脂肪的吸收,可能引起腹瀉和腸道問題。
10. 溴酸鉀 (potassium bromate):白麵粉中的漂白劑,一般披薩麵團、麵包當中都會出現,研究證實可能導致癌症。
除了上述十項,其他有害的添加劑還很多,例如高果糖玉米糖漿和氯化鈉等。
來源:http://cht.naturalnews.com/chtbuzz_buzz002408.html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7-10-2013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得以延长,
这些化学食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 |
|
|
|
|
|
|
|
发表于 7-10-2013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有害的添加劑還很多,例如高果糖玉米糖漿和氯化鈉等。”
氯化鈉... NaCl ???我没读错吧。。。。
干脆什么都别吃更好咯。。。 本帖最后由 LoboSolitario 于 7-10-2013 12:31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7-10-2013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aCl 吃过了最多有高血压,其实氯化鈉(NaCl)是我们所说的食盐,不会说恐怖到哪里去,只是要健康就要少盐 |
|
|
|
|
|
|
|
发表于 7-10-2013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8-10-2013 03: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谢谢分享。
现在吃什么都有毒的
但是吃又死,不吃就饿死。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