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1|回复: 7
|
「養生神棍」沒告訴你的事
[复制链接]
|
|
转贴分享,原文来自阿伊的Lab。
目录
1.鈣片篇
2.葡萄柚篇
3.牛奶篇
4..氧自由基與抗氧化篇
5.排毒篇
6.植化素篇
本帖最后由 giga97 于 22-1-2013 11:13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2013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来自阿伊的Lab
鈣片篇
我以前講過,
唸生科並不會在生活上帶給你什麼明顯的優勢。
不過只有在,面對一些可笑的科學方面腦殘謠言時,比較不容易被騙。當一些偽科學人、江湖術士,裝神弄鬼矇騙社會大眾時,你會比較有能力視破他們的把戲,如此而已。
最近又收到一封, 推銷另一個這種「養生神棍」的e-mail。
裡頭洋洋灑灑數十條,但其實很多都是你我「耳熟能詳」的錯誤觀念。
說來也好笑,謊言竟然可以被講到讓人耳熟能詳,也許這也是拜網路發達之賜吧?
先從「吃某些鈣片對人體沒用,而且還會腎結石」這回事講起好了。
不過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先離題講一下這個「鈣」。
鈣這種東西除了是構成骨質的主要成份,也是重要的訊息傳導物質。細胞藉由調節鈣的濃度,來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
台灣人吃鈣片的原因,最重要的不外乎就是「保骨本」、「防骨質疏鬆」。
事實上,人體內鈣質含量過低固然可能導致骨質疏鬆,但事情並沒有大多數人想像的這麼單純。
舉一個例子:人的骨頭看起來很硬,似乎是恆常不變的。但事實上,骨頭的存在是一種動態平衡。也就是說,即使你什麼都不做,骨質的「破壞」跟「增生」一直都在持續進行。當「破壞」大於「增生」,就可能會骨質疏鬆,反之,則可能骨質過密。
這種骨質的平衡是由兩種細胞控制的。一種負責增生,一種負責破壞。這樣的動態平衡是能確保汰舊換新、讓骨頭健康的關鍵。骨質疏鬆這種病狀,通常就是因為這兩種細胞的活動力失衡,破壞大於增生所導致的。
換言之,即使你體內的鈣質足夠,但因為某種原因(疾病)而使這兩種細胞的平衡失調時,你的骨頭還是一樣會出問題的。
事實上,現代人飲食比古代人好得太多,讓飲食缺鈣的機會大幅下降,會骨質疏鬆通常都是因為另有疾病所致,而不是鈣質攝取不夠。在這種情況下,還是乖乖去看醫生,聽醫生的話處理。亂聽這些神棍胡扯,買一堆鈣片胡吃一氣,對病情是不會有幫助的。
再換一個角度看,人的骨頭其實也就是鈣質的貯存所。在正常的情況下,當體內需要鈣時,骨頭是可以釋出鈣質的。所以只要骨頭是好的,你體內的鈣應該也沒有所謂缺乏的問題。
所以綜合來說,只要飲食攝取均衡,而且身體沒有特殊疾病,是不需要吃什麼鈣片來「保骨本」的,更不用說什麼「養生」。
台灣人很迷「養生」這種說法,事實上就是以前令人所詬病的「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衍生型。真的要養生,其實就16字老生常談「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正常作息、保持愉快」就夠了。做不到這16字,不管怎麼養都是沒有用的。
然後,更進階一點的神棍,會告訴你這鈣片還有分的,有的吃了「沒用」,有的吃了會「傷身」...等等。當然,他們還會告訴你,就是某某牌的某某某最好,強力推薦...blah blah blah。
前面說過,事實上大部分的人都是不需要吃鈣片的,所以也不需要討論哪種鈣片沒用、或哪種比較好的問題。多吃進去的的鈣,會自然由人體排除,也不會自動跑去骨頭變成什麼「骨本」。
至於真正需要吃鈣片的人,不管是碳酸鈣、檸檬酸鈣還是什麼乳酸鈣,重點就是要它們在身體裏釋出鈣質而已。所以不管吃哪種鈣片,只要能在身體內釋出鈣質,都「有用」。至於自己想花多一點的錢,買某些比較昂貴的鈣片讓自我感覺良好一點,那是個人自由,爽就好。
神棍還會說吃碳酸鈣就等於吃石頭,吃硫酸鈣等於吃粉筆,所以對身體「不好」、「沒用」。事實上這是個偽命題,這種類比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所有的化學物質本來就有多種作用與用途,真要說的話,檸檬酸鈣事實上常被做為防腐劑,乳酸鈣根本就是制酸胃藥的主成份。
炸藥(硝化甘油)還能治心臟病呢!我們能說因為他是炸藥,所以吃了沒用嗎?所以,一個人如果真的把石頭吃下去,他體內的鈣的確會增加,這才是重點。
再說,會不會「傷身」,任何東西吃一卡車下去都多少會造成身體的傷害。不過別忘記,不管神棍們再怎麼吹噓某類鈣片的所謂「療效」,這些鈣片,都只是美國FDA規範裏的所謂「食物補充品」而已。只要不要超過劑量服用,不用擔心傷不傷身的問題。
至於腎結石,目前正反兩面的意見都有,並還沒有一個定論。不過總的來說,並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多攝取鈣會增加你得腎結石的機率。甚至有些報告還指出,增加鈣質攝取反而會降低結石發生率。
這件事在思考脈絡上是這樣的:你吃多了鈣,自然排出的也多,而經尿液排出是最快的方法。腎臟,是負責尿液製造的器官。然後,有種病叫做腎結石,而鈣剛好也是腎結石裏的主要成分。
即便如此,是不是可以自動腦內補完:吃多了鈣就會讓腎結石?這可就不一定了,這整件事不單純只是體內鈣濃度的問題,還牽涉到腎結石形成的機制,還有本身腎臟是不是就有問題等等,不是一句簡單結論就能說死的。
一個有名的例子就是,幾十年前有人在艾茲海默症病患的腦切片裏發現高濃度的鋁,結果一堆人腦內補完就推斷是鋁造成艾茲海默症,演變成鋁恐慌,所有生活中的鋁容器都被懷疑是元兇(台灣偶爾還可以收到這纇e-mail,你就可以知道台灣的公衛知識有多「進步」)。最後發現原來只是當時的切片技術過程含有鋁成份,造成誤測。整件事根本就是一場鬧劇。
事實上,正常人的尿液裏本來就含有高濃度的鈣,這意味著即使不吃額外的鈣質補充品,我們的腎本來就無時無刻不在處理大量的鈣質,好讓它進入尿液裏排除。
不管如何,當醫生叫人不要吃鈣片以防結石,基本上理由就跟我前面說的一樣,因為大部分的人本來就「不需要吃鈣片」,這樣說對醫生而言也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做法。
沒想到光鈣片就掰了這樣一大篇......本系列往後還會繼續不定期推出。 本帖最后由 giga97 于 22-1-2013 11:01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2013 1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来自阿伊的Lab
葡萄柚篇
最近很忙,忙著工作、忙著玩,所以部落格的更新就慢了。我會找時間,慢慢完成那些寫了一半的文。
好,這次的養生神棍系列,輪到葡萄柚。
我想,在資訊發達的今日,每個人或多或少也聽過,藥物不宜與葡萄柚一起食用。
至於原因嘛...我想也沒有多少人真的懂、或有能力去懂。於是,這就成了養生神棍們危言聳聽的另一個絕佳舞台。
不過,當神棍們講這些事的時候,加碼加料是一定要的。所以他們會告訴你,葡萄柚「絕對不能吃!!」講得好像葡萄柚是某種毒物似的。
至於理由呢?你聽過的說法可能是:葡萄柚會「破壞肝臟排毒」!
聽起來,好像吃了葡萄柚肝臟就會遭到損害似的。事實呢?
說到這神奇的「排毒」,其實不只是葡萄柚,很多我們常聽見的所謂「養生」都跟這「排毒」有關。更不用提市面上一堆「生物科技」公司生產的產品,很多就是打著「促進排毒」的名號招搖過市。
我們姑且先不提,肝臟到底會不會「排毒」、還有這「排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好了。先講藥物進入人體之後會發生什麼事。
凡是進入人體的東西,不管你是用嘴吃進去的,還是用針筒打進去的,最後都會經過「代謝」這個步驟。
那,代謝是什麼呢?代謝就是,身體為了維持生命現象所進行的種種化學作用的總稱。說起來很複雜,你可以把它簡單想像成,所有的東西進入身體之後,被身體重新分解組合的過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吃進去的東西,會跟拉出來的東西不一樣。
而這代謝作用,最主要的執行器官就是肝臟。
一般人吃藥,都應該是基於某些原因的。也就是說,身體出了一些狀況,所以我們才需要藉由藥物的幫助來修正身體的這種不良情形。(隨意吃藥則叫做藥物濫用)
藥進入人體之後,要能產生作用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有的藥是一進入人體後就直接開始作用,一直作用到被身體代謝掉(變成其他的東西,沒用了)。有的則是需要經由身體代謝之後,所生成的產物才能發揮作用(本來沒用,要代謝後才能變成有用的東西)。
那,葡萄柚是怎麼跟整件事扯上關係的呢?
在一次藥物試驗裡,人們偶然發現,有一種降血壓藥叫做Felodipine,受試者在喝了葡萄柚汁的情形下,血液中Felodipine的濃度竟然比正常的服藥情況下高得多。
科學家解析原因,證實是葡萄柚汁會抑制人體對這種藥物的代謝(分解)過程。因為代謝變慢,導致這種藥在血液中能夠存在更長的時間,變相地就讓血液裡的藥濃度變高了。
這會有什麼後果呢?原本的藥的劑量是為正常情況下設計的,你這下喝了葡萄柚汁之後,身體就好像多吃了一倍的劑量一樣,在藥效變強的狀況下,這時要是身體本身血壓的控制出問題,一不小心可能就悲劇了。
葡萄柚之所以不能和某些藥一起吃的原因,就是因為它這種會干擾藥物在人體內代謝的特性,會進一步影響用藥的效果。
至於這種干擾,也不是每一種藥物都會發生。如果你有疑慮,服藥之前多請教醫師跟藥師,就沒有問題了。
事實上,葡萄柚的這種特性有時反而會是好事,會被醫師拿來加以利用。有種抗愛滋藥物叫做Saquinavir。這藥雖然有用,但需要吃很大劑量。因為吃進身體之後,肝臟會很快地把它代謝掉,結果真正有作用的藥只有吃進去的一小部分,讓病患白白浪費金錢。
這時,如果配合葡萄柚一起服用,讓身體自然代謝這藥物的速度變慢,可以大幅增加這藥存在身體內的濃度,增加用藥效率。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葡萄柚反而會是幫助療效的功臣。
總而言之,醫生會提醒你不要一邊吃某些藥一邊吃葡萄柚,就是因為這簡單的原因。如果你身體健康不用吃藥,喜歡吃葡萄柚就儘管放心吃吧!
所以,不用再去理會什麼鬼「破壞肝臟排毒」這種怵目驚心的字眼了。那些都是神棍的江湖話術,目的就是要危言聳聽,增加自己的信徒而已。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2013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来自阿伊的Lab
牛奶篇
說到牛奶這東西,
在古時候可是被視為「脫亞入歐」的象徵來加以歌頌的營養補給品啊.... 沒想到風水輪流轉,現在卻也成為不少養生大師們追打的對象了。
其實在古時候,牛奶不能喝的謠言就已經存在了。
只不過那時養生大師們尚未如今日般進入量產階段,呼攏手法也沒像現在這樣滿嘴科學名詞而已。一般常聽見的說法多半僅只於:
「牛奶不能喝啊。因為亞洲人體質跟洋人不一樣,一喝了就拉肚子。」
「牛奶本來就是給牛喝的,人不應該喝,你看我們老祖先都不喝啊」
「小孩子牛奶喝多了就會像牛一樣牛脾氣,頑固不好管。你看洋小孩就是這樣才這麼皮, 亞洲小孩都比較乖...」
上面那些說詞,現在聽起來夠土砲了吧?不過,人類社會一直在進步,養生神棍們也不例外。
現在你會聽到的謠言,可能是牛奶裡有什麼 IGF-1, PGE2...等等這類以英文縮寫為主的、聽起來好像很專業的不知名東西。或者令你似懂非懂的,諸如啥「腫瘤生長因子」啦、「 酪蛋白」...等等其實你也不知道它會幹啥的中文名詞,比方說:
「IGF-1, PGE-2都是『腫瘤生長因子』,所以牛奶會讓你得癌症!」
「牛奶裡面的酪蛋白是致癌物啊,千萬不能喝啊!」
說實在,古早以前台灣社會提倡喝牛奶的原因,多半是為了補充營養。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從飲食中所獲得的營養情況已大幅改善,以前提倡喝牛奶的原因早已不復存在。
也就是說,以前不喝牛奶可能會營養不良、甚至生病,現在則是喝不喝其實都沒差。這種情況,就再度成了養身神棍們表演的舞台,因為他們又可以拿著無關痛癢的問題來搧風點火、危言聳聽。
關於牛奶裡含有致癌物這種說法,讓我們先換個角度來看好了。
基於「哺乳類剛出生的唯一食物就是乳汁」這個簡單的道理,我們可以說,乳汁正是剛出生的哺乳類攝取營養的唯一來源。
如果這乳汁裡真的有很不好的東西,甚至是可怕的致癌物的話,那表示哺乳類動物都在自己的後代剛出生、最為脆弱、最急速發育之時餵食大量的致癌物當作牠們唯一的營養來源......這樣的演化結果,怎麼想都怪怪的吧?別忘了,牛奶裡有的東西,人類的母乳裡也大多會有的。
…...一下子就解決也太沒意思了,不管怎樣,我們還是再回到前面提過的,牛奶裡有IGF-1跟PGE-2的說法好了。
我要先強調的是,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跟PGE2 (Prostaglandin E2,前列腺素E2) 的確都「有可能」幫助癌細胞的增生。
不過,「牛奶裡有IGF-1跟PGE2」加上「 IGF-1跟PGE2都有可能幫助癌細胞的增生」會等於「牛奶會致癌」?
上面這個亂七八糟的等式裡,其中一個重要關鍵就是,你是「喝」牛奶,不是把牛奶用針筒「打進血管」。
這有什麼差別呢?這差別可大了。凡是由嘴巴吃進去的東西,要進入身體產生任何作用前,多半得先接受消化系統的處理。
基本上像IGF-1(類胰島素生長因子)這類的蛋白質,大多會在我們體內被分解為胺基酸(構成蛋白質的原料)然後進一步在小腸被吸收而轉為己用。而蛋白質在遭到分解成氨基酸之後,當然就不再具有原本蛋白質的的活性以及作用了。
不可諱言有些蛋白質比較悍,比較能抵抗這種分解的過程,或者是被局部分解後仍然可以保有一定程度的活性,進而先行影響消化道內壁細胞,不過對於這IGF-1,我高度懷疑它被人從嘴巴吃進去之後還能保有多少的活性。(有誰勤勞一點找到資料之後,請跟我分享吧!)
就算是能保有某種程度的活性好了,要能夠達到促進癌細胞增生的效果,天知道要持續喝多少牛奶?再退一步,就算你有辦法喝下那麼多牛奶,你體內也要先有癌細胞去給它增生啊!
這和神棍們所講的「牛奶會致癌」感覺差很多吧?
至於PGE2,雖然中文翻做前列腺素E2,但並不只是前列腺才有。它其實是一種脂質代謝後的產物,負有媒介細胞內訊息傳導的重要功能,在人體內是一種正常的存在。基於PGE2是可被當做一種口服藥劑(常用來治療腸胃潰瘍跟幫助孕婦催生或墮胎),所以PGE2顯然應該是能夠經由消化道進入人體來產生功能的。
市售牛奶裡究竟含有多少PGE2?我找到的資料顯示,一般全脂牛奶約含3 ng/mL,低脂牛奶低一些,約2 ng/mL。有趣的是,口服的PGE2藥劑的劑量是10mg,所以你吃一顆PGE2藥劑裡面就含有大概3300多公升牛奶裡的PGE2了。
PGE2所參與的訊息傳導路徑與作用十分複雜,即便是「可能刺激癌細胞生長」一項,也還有許多正反面的研究結果,遠非神棍們講的似乎一槌定音那樣簡單。
還有,究竟吃下多少PGE2會促進癌細胞增生?如何確定是牛奶裡的PGE2的作用?到底是哪種癌細胞會增生?....一大堆問題需要解決。
所以,基於「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牛奶會因為裡頭的PGE2而讓人得癌症」,這部分的謠言可以說是杞人憂天。當然,如果有人要堅持這些研究論文都只是表面,真相是被政府掩蓋的大陰謀,我尊重這些人選擇的自由。
接下來就是酪蛋白(Casein)了,我們再回頭從牛奶這東西的本質開始吧。
牛奶是牛分泌用來哺育後代的乳汁,它是一種混合物,最主要的成份是水(約占重量的88%), 只有大約3%是蛋白質。
所謂的酪蛋白(Casein),也就是牛奶裡最主要的蛋白質成份,約佔了牛奶蛋白質總量的80%。
我找了一下「酪蛋白會致癌」這句話的出處, 發現很可能來自 T. Colin Campbell 博士於2006年所出版的一本書「The China Study」(台譯『救命飲食』)。
這位Campbell 博士的學經歷與專業是沒話說的。根據wiki上的資料,他在康乃爾大學修得營養、生化及微生物學博士學位,後來擔任康乃爾大學的營養生化學教授。
他在這本The China Study裡面宣稱,牛奶裡的酪蛋白會讓人體癌細胞增生,較常攝取奶製品的美國人比中國人還不健康 (對,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
姑且先暫不管這結論,我們先看看Campbell 博士發表的科學論文 (為何要先看論文而不是他的這本書The China Study,我等一下再解釋)。
有意思的是,我用「酪蛋白」以及「癌症」當關鍵字去搜尋Campbell 博士發表過的論文,我所找到的幾篇跟這個主題有直接相關的,多半是在老鼠身上的研究。而且,這些研究總合起來,只比較像是顯示「高蛋白飲食在老鼠身上有促進癌細胞生長的效果」,要進一步引申到神棍們所講的「酪蛋白會致癌」甚至「人喝牛奶會得癌症」,恐怕還需要相當程度的腦補才行。
根據我的搜尋,他最後一篇跟「酪蛋白」以及「癌症」相關的研究,發表在1997年。那是他的書「The China Study」發表的9年前。
我雖然沒去搜尋太多相關文章,不過我非常相信,像「酪蛋白會致癌」這樣企圖顛覆常識以及挑戰傳統的論點,一定會有許多科學家想加以辯駁以及做實驗去挑戰他的想法。經過這樣久的時間,如果這個發現真的很重要而且可以被證實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話,應該早就在科學以及食品界掀起驚濤駭浪了。
我並不認識這位Campbell 博士,不過從網路上蒐集到的資料看來,儘管他不稱呼自己是素食主義者,但他提倡的飲食習慣可以說是不折不夠的極端素食,也就是所有的動物性蛋白質都不攝取(包括蛋與奶)。
根據網路上的資料,Campbell 博士大約在1990年代成為了極端素食者。我不知道,這個改變是否基於他自己的研究,或者,他這身為素食者的立場,是否顯著地影響了他在「The China Study」一書中的結論,而讓書的內容不再那樣客觀、不再那樣重視科學論證呢?
在這裡要順便提出一個觀念就是,既身為人,有立場跟信仰是正常不過的事,科學家也不例外。
不過,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千古不變的,那就是寫科學論文的人必須儘可能以客觀的方式,用科學證據來陳述你的想法。你不能夠讓自己的主觀立場影響你的結論,否則,「理論上」科學期刊的審稿人與編輯是不會讓你的研究發表出來的。
相反的,寫書則沒有這個顧忌,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你只要對自己的荷包負責就行了。儘管科學論文也有可能摻雜主觀偏見,但那種程度跟寫書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所以,不要看到一本書是外國人寫的,就全盤照收。如果是科學類的,去翻翻這個人發表過在期刊上的文章到底說些什麼,可以找到比較客觀的資訊。即使是講著英文的外國人,寫書時也是可能會有立場跟偏見的。
到頭來,其實整個關於牛奶的謠言,只有最上面那個土砲的第一個說法最接近事實。那就是:喝牛奶會拉肚子。
喝牛奶會拉肚子叫作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原因出在小腸不能夠完善地代謝乳糖。它並不算是一種疾病,因為全世界有75%的人有這種症頭,只是程度上多少有點不同而已,洋人也不例外。
常和乳糖不耐症混淆的是「酪蛋白過敏」,也就是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會把酪蛋白當做攻擊目標,引發不必要的免疫反應。酪蛋白過敏是一種罕見的疾病(不到3%的人有這種病),症狀也和乳糖不耐症不一樣。發作時通常會有嘴唇腫脹,皮膚出疹等等典型的食物過敏現象。
順便一提,養生神棍們也常喜歡把乳糖不耐跟酪蛋白過敏這兩種東西搞在一起來危言聳聽。所以,這點也可以用來判斷這些所謂的大師們肚子裡到底有多少料。
…...既然都講了這麼多了,我想再利用這關於牛奶的謠言為引子,講一點自己對飲食的看法(偏見)。
人類是雜食性動物,這你把嘴巴張開看看牙齒的型態就知道了。臼齒用來研磨以植物為主的食物,而犬齒是用來撕肉跟獵食的。
在古老的年代,畜牧以及養殖技術還沒有發展起來以前,人類顯然主要是吃植物,然後只吃一點肉(動物性蛋白質)。人類出現在世界上是在大約20萬年前,自從那時開始,人在大部份的時間裡都是這樣吃的。
我個人認為,這樣吃才是對人體最適合的方式 。除非你是運動量大或有特別的需要,否則我覺得肉類終究還是不用吃太多的 。雖然說,我是個肉食愛好者,但這不代表我就必須否定這個看法。
(好笑的是,現代人過太爽,只會擔心牛奶會不會致癌,會不會妨礙自己「養生」,而從來沒想過自己有沒有飲食均衡 XD)
真的要走極端,變成全素食或全肉食的話,雖然我無法斷言這樣吃到底最後會發生什麼事,不過我推測全肉食的要出問題的機會可能比全素食大,只因為那樣做會太偏離人類的原本習性。也許,這才是 Campbell 博士的老鼠實驗背後所隱藏的真正意義也說不定 (老鼠也是雜食性動物)。
選擇怎樣的飲食是個人自由,不需要為了推行自己的某種理念,就把其他的選擇給妖魔化。就更別提那些,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曲解觀念或散布謠言的神棍。
科學證據,仍舊是抵抗謠言的最佳武器。在它面前,神棍無所遁行。
老話照例只是這一句:
養生的不二法門:均衡飲食、正常作息、適量運動、保持愉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2013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来自阿伊的Lab
氧自由基與抗氧化篇
我這輩子第一次聽到「自由基」這個名詞,
是從一個作直銷的朋友那裏聽來的。
那時只覺得,這「自由基」會傷皮膚、傷肝、傷腎、造成老化...真是個萬惡之源啊!
沒想到不久之後,自由基這名詞漸漸開始變得人人琅琅上口,各種廣告、文宣品都充斥著這自由基。更不用提,那些「養生大師」們了。他們所推銷的概念或商品裏,基本上都會有「抗自由基」這項功能。
常和自由基這名詞連在一起的,則是「氧化」這個感覺起來好像比較容易理解的名詞。自然地,養生大師們也是鼓吹「抗氧化」的.
但你如果問:這自由基這麼糟糕,它到底是什麼東西啊?我想,能告訴你答案的人大概是寥寥無幾。至於為何會跟氧化連在一起?也沒有幾個人關心。
整件事就是這麼神奇,一個根本不懂的名詞也能被人講得口沫橫飛,然後聽的人也都抱著姑妄聽之的態度,會去主動質疑的人則是少之又少。
先正名好了。「自由基」這名詞是從英文「Free radicals」翻來的,指的就是「帶有不成對電子的東西」。一般正常的穩定情況下,電子是成對配置的,所以當這些東西帶著不成對的電子時,代表它們很容易和其他的東西產生化學反應。
我們生活的環境裡有各式各樣的自由基分子,人體裡也不例外。而跟人體生理功能最有直接關係的自由基,就是「氧自由基」了。
顧名思義,氧自由基就是以「氧」為核心所形成的自由基分子。至於為何會常跟「氧化」連在一起,那是因為,氧自由基非常容易去「氧化」別的東西的緣故。
你也許還聽過,把「氧化」跟「自由基」融合形成的新名詞叫「氧化自由基」。其實這是個台灣人(或中文使用者)自己創造出來的名詞,英文原文裡並沒有完全相同的對應。
類似的概念在原文裏頭,常用的是 Oxidative stress (氧化壓力)、還有Reactive oxygen species (活性氧化物)。台灣人自己造了「氧化自由基」這個名詞來企圖統括所有的概念,也算是創舉一件,結果真的了解它的卻沒幾個人,只會以訛傳訛,未免也太可惜了一點。
氧化(Oxidation)是一種化學過程,指的是失去電子。相反的過程(獲得電子)則被稱為還原(Reduction)。氧化與還原本來就是一體兩面,這些名詞都是中性的,沒有所謂好壞之別。而研究氧化還原的生科領域,常把這兩個字合併,稱之為Redox。
後來科學家發現,許多疾病與生命現象都與這自由基以及氧化作用有關,進一步帶動了Redox學界的興盛。喜愛危言聳聽的養生神棍們,老喜歡把氧化作用和自由基一舉打為萬惡之源,把「抗氧化」捧成養生的顯學,事實上遠非如此簡單。
神棍們不知道的是,自由基事實上對人體而言也是很重要的東西。它就像雙面刃,適量的自由基出現在適當的地方對人體的健康是必要的,過與不及都有可能對健康造成不良的後果。至於氧化與還原更是一種動態平衡,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細胞內進行調整和變化,根本不是神棍們所講的,好像自由基跟氧化都是應該馬上撲滅的健康大敵似的。
這類氧自由基分子,比較常用的名詞是活性氧化物 (Reactive oxygen species,簡稱ROS))。它們在人體內也有很多種,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過氧化氫。沒錯,也就是雙氧水的成份。人體細胞內能自己產生雙氧水,聽起來好像很神奇是吧?
人體正常細胞內產生氧自由基的主要地點有二:一是被稱為粒線體的胞器,二是一種叫作NADPH oxidase的酵素。
你可以把粒線體想像成細胞內的發電廠,我們細胞所需的能源最主要來源就是粒線體。在這裡,氧自由基是粒線體忙著工作所產生的副產品(也可以算是廢棄物)。換言之,只要你還活著,你身上的細胞無時無刻不在製造氧自由基,這跟你吃了什麼、抹了什麼,一點關係也沒有。
至於NADPH oxidase這種酵素,它能主動消耗能源來產生自由基,一般而言這種氧自由基的產生是有目的性的(不然細胞白白消耗能源幹啥)。我們身體裡負責抵抗入侵異物的白血球裡,就有大量的這種酵素在產生氧自由基,用來殺死入侵者之用。科學家後來還發現,氧自由基也可以作為訊息傳導的工具,一般細胞也會產生適量的氧自由基來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
換言之,為了消滅入侵者跟維持細胞正常機能,我們的身體裡本來就會在需要的時候自動生成氧自由基,這和你吃了什麼、抹了什麼,仍是一點關係也沒有。而且,某些東西要是真的像神棍們所吹噓的一樣,把你體內的自由基通通抗光光的話,你不但不會變健康,反而會死得更快。
這些氧自由基在產生了之後,細胞裡還有一套複雜而完善的「還原系統」,來對應隨之而來的氧化作用。前面提過,氧化與還原本是一體兩面,他們經由複雜而精密的調控而維持著平衡狀態。這套複雜的還原系統也是無時無刻不在作動的,這和你吃了什麼、抹了什麼,依舊是一點關係也沒有。
那,針對氧自由基,我們到底能為身體的健康做點什麼呢?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避開其他不必要的自由基生成。比方說,紫外線、放射線的照射等等,這些都可能會誘發細胞內氧自由基的產生。這種非必要的氧自由基,會干擾細胞內原本正常的氧化還原平衡。
而一旦這種氧化作用過強而無法被人體內的還原系統所中和的話,最後就會造成對細胞的傷害。要是細胞承受的傷害過多,可能進一步會讓身體產生病痛,人就不健康了。
總而言之,研究細胞內的氧自由基,以及隨之產生的氧化作用,仍是一個方興未艾的研究領域。這方面還有很多問題亟待科學家的探討,不是簡單地靠吃什麼抗氧化劑還是神奇補品就能夠有必然的好效果。就這點來說,均衡的飲食比亂吃一堆抗氧化產品還有用多了。
以上就這樣簡單地對自由基,以及普遍流傳的抗氧化,做一點名詞解釋等級的釐清。下次再聽見養生神棍們吹噓某產品的神奇抗氧化功能,或是把氧自由基當做十惡不赦的消滅對象時,你也知道怎樣吐槽了。
本帖最后由 giga97 于 22-1-2013 11:07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2013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来自阿伊的Lab
排毒篇
近年來,標榜「排毒」的所謂養生法、食品、以及藥物等等玩意兒大行其道,「排毒」這字眼也變得人人琅琅上口。
在台灣,只要是人人琅琅上口、到處傳送的字眼或情報,都要特別注意。因為,這些東西也都特別容易夾雜錯誤觀念。它們可能源自一些中文語意不清的模糊字詞,或是轉述人自行添加的錯誤解讀。
簡而言之就是:人云亦云、胡說八道。
一如往常,先定義。既然這次主題是「排毒」,那我們就從「毒」這字來起頭。聽人光講排毒排毒,到底這「毒」指的是什麼東西?
科學上對事情的精確度是追根究底,輜珠必較,但是神棍們不一樣。神棍喜歡把東西弄得模糊不清、意義含混。越容易混淆的、越容易唬弄人的就越好。
醫學或科學一般而言對毒物的定義是很明確的,通常指的就是「對人體會造成急症或重症的物質或分子」。 縱使可以勉強擴大成「會危害身體健康的物質」都算毒,不過,水喝多了也會死人,一般情況是不會考慮把這種極端例子列入,而把水也當做毒物的吧?
至於在神棍們的宣傳之下,這「毒」早已經被誇大解釋,連身體產生、可以自然排出的都是毒了,比方說大小便也算是排毒,就連早上運動留個滿身汗,也被當做排了一堆毒出來,這真是令人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如果這時再加上中文一字多義、望字生義的特點,事情就會更加精采。比方說,有個人人耳熟能詳、含有毒這個字的辭-「病毒」,其實跟上面所說的「毒」根本沒有關係。但是,就是有人能腦補:既然排汗都算排毒了,而且「病毒」也算毒的一種嘛,所以感冒時大流一場汗,當然也可以排出病毒囉!
做這種鬼扯的排毒,我看還不如自砍手腕一刀,割血管直接放血比較快。
其實,大便拉尿流汗,這些都是生理上的正常作用,早就有合理的稱呼跟定義,拉尿流汗都叫做「排泄作用」,大便則是「消化作用」的延伸。人體這些動作的主要目的也很單純,就是要把體內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流汗比較特殊,還有調節體溫的功能)。
這些廢棄物有些當然有某種程度的毒性,看你從什麼觀點來看。留在身體內太多或太久,當然也多少會對身體不好。但是要因為這樣就發明一個新詞「排毒」來替換原本就存在而且合理得多的「排泄」,就像為了感覺比較潮,把電冰箱改名叫做「電力制冷機」一樣,都是脫褲子放屁的話術而已。目的呢,依舊是要方便混淆資訊,以擺弄信徒罷了。
接下來要看「排」這個字。漢字一字多義、容易混淆的特性又再度出現。「排」,可以是「排除」,也可以是「排出」。會有人把排毒扯到流汗大便拉尿,我想基本上也就是腦補「排出」這個詞的影響所致。
如果說要「排除毒物」,那還不如說「解毒」更加直截了當又無偏義。至於人體內進行化學反應來解毒,最重要的場所就是肝臟了。
肝臟負責人體許多重要的功能,其中就包括了解毒。至於肝臟的運作機制非常複雜,解毒的過程牽涉許多細胞功能以及酵素等等分子,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完的。
簡言之,肝臟的解毒其實也就是代謝的一種,會把進入人體的東西變成其他東西,然後讓身體來吸收或排除。只要人正常活著,肝臟就會一直不斷地工作,而不是好像有個「開關」,會讓你因為做了某件事、或是吃了什麼仙丹妙藥之後就可以「啟動」解毒作用似的。所以,要是有人聲稱某某東西會讓你開始排毒,基本上就要提高警覺。
還有,任何東西下了肚,只要是能被人體分解吸收的東西,都會經過肝臟處理,哪怕是吃了一堆所謂的「健康食品」,下了肚之後一樣需要肝臟去代謝的。
台灣人似乎對「增加肝臟負擔」有恐懼症,殊不知,其實你吃任何食物都會增加肝臟的工作量。所以要免除肝臟的工作,那就請你只喝水過日子吧!喔對了別忘了,你喝下的水是需要讓腎臟去過濾的,會造成腎臟「負擔」。所以,不吃不喝就不會增加身體的「負擔」了 XD
扯遠了...總之,「排毒」這名詞只是江湖話術,容易有意義含混以及偷換概念的問題。我們的語言裡早就有更明確而有用的「排泄」跟「解毒」等名詞能使用。定義清楚了,才不會被這些養生神棍所擺弄。
正名之後,我們再進一步來看,這些所謂標榜會強化身體「解毒」機能的食品或飲食,到底有沒有用?
一個簡單的答案是: 沒有!
目前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支持,市售的食品可以促進肝臟所謂的解毒機能。至於坊間所流行的所謂排毒飲食法,也沒有證據顯示它會幫助體內毒物的排出。它們很多只是高纖多蔬果的飲食再加上節食而已。或許會讓你更健康,但和解毒卻是一點關係也沒有。
吃了某些東西讓你拉肚子,很多只是因為它含有促進排便的藥物成份,也就是瀉藥,跟解毒根本無關。拉多了,還會有流失營養和水份的問題。至於胡亂攝取標榜什麼有機的或草藥的粹取物,往往只會適得其反,反而增加攝入未知毒物的風險。
總而言之,不要再人云亦云什麼鬼「排毒」了。老話一句,要讓身體變健康,就是均衡飲食、正常作息、適量運動、保持愉快。
本帖最后由 giga97 于 22-1-2013 11:08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2013 1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来自阿伊的Lab
植化素篇
好久沒寫東西了,這次來聊一聊「植化素」吧!。
先講在前頭...這篇不是要說植化素沒用,我也認同「攝取蔬果裡的植化素可能對人身體健康有幫助」這樣的觀點。只是,很多所謂養生專家得到上述結論的過程,我就不免有些意見了。
已經不太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聽到植化素這個名詞。但我記得,那時聽到這名詞的第一個反應,不是驚嘆這東西的神奇作用,而是「這名字聽起來好像是新的,到底是從什麼東西翻譯過來的?」
現代科學基本上完全是由西方體系建立起來的,想消除對這類名詞的歧義,從原文來理解是最好的辦法。植化素這名詞原文是Phytochemicals,其意義是「植物自然產生的化合物」。
這不是什麼新名詞。在科學上Phytochemicals這名詞早就存在,只是一直到最近,「植化素」這個中文翻譯名稱才開始比較為人所知而已。
從中文解釋上你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這植化素其實是一個包含很廣泛的集合名詞。老實說,其廣泛程度基本上跟「蛋白質」這樣的東西可以算是同一類的。
目前已知的,可歸類於植化素的化合物就超過幾千種。你可能聽說過的胡蘿蔔素、葉黃素,都可以算是「植化素」。
所以,科學家並不是最近才知道有植化素這東西,植化素也不是因為有什麼神效而突然之間受到高度的重視。這個名詞被炒熱,其實只是新瓶裝舊酒,重新包裝上市,讓消費者感到新鮮的一種話術而已。
很多植化素在醫藥上的研究,早就不知道進行了多少年了。這就是為何,像胡蘿蔔素這些名詞,反而比較為人所知。
好,真正的問題來了。正因為有太多太多化學物質可以被稱做植化素,所以關於其功效的一般性論述就變得沒啥意義了。 比方說,「多吃植化素可以抗癌」這句話, 你到底說的是胡蘿蔔素、葉黃素、茄紅素、還是花青素呢?
很多人普遍的毛病就是,遇到了問題就只想要一個簡單的答案,對事情背後的原理、原則興趣缺缺。而這種現象正是培養神棍的溫床。
例如癌症,其實是一種很複雜的疾病,它的起因、過程、以至於治療,牽涉到許多不同學門的知識,科學家跟醫生都還沒有什麼百分之百的必勝策略。坊間的各種所謂抗癌飲食,它們對疾病的療效多半是沒有學理依據的。
還有,雖然植化素是植物自然產生的,但化學物質就是化學物質,不是因為它是天然的就可以猛吃。
台灣有些專家喜歡照搬國外的吃生菜健康法,但卻沒想過以台灣的環境,生吃到殘留農藥或寄生蟲卵污染的機率是不是也較高?
另外,自然界沒有「天生萬物以養人」這回事。任何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出現在地球上,不是為了要給人類吃的。植物體內的植化素,自然也不是為了要讓人類吃了之後會更健康而存在的。
它們之所以存在,可能是巧合,或者更可能是因為,這些化學物質曾在漫長的天擇中扮演過幫助植物存活下來的角色,如此而已。
本帖最后由 giga97 于 22-1-2013 11:10 A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16-2-2013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