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指由“无明”到“老死”这一段过程,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轮回而不能得出。(三世相续无间断,是指以过去世的“无明和“行”为原因,招感现在世的“识”乃至“受”等五者为结果;由现在世的所得到的结果,又生起“爱”“取”“有”三者,为现在世的原因;以此又招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有间断。)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是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
1、无明(贪□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
一切生死皆源出于无明。“无明”尤指执恋自我为实有的我执。自无始轮回以来,无明便一直伴随着我们,从没一刻相离。这种影响便似一块黑布,把我们的眼睛盖着了,令我们不知事物的真相。
2、行(造作诸业)
由于无明,我们便会造作种种善恶不同之业,这便称为“行”。
3、识(业识投胎)
“识”是业之载体。由无明所引致之任何行,会被纪录在识之中。无明、行及识就如播种人、种子及大地之相互关系及组合。如果把生死轮回比作一座房子,无明、行及识便是其最主要的三根柱头。
4、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
“名色”是指众生在受孕入胎一刹的蕴身。这一身体是负载识的容器,亦是后来发展出之各支的基础。如果没有这蕴身,识便没有附托的对象,亦无从发展出后来之视觉及听觉等。如果把前三支比作房子的柱,名色则好比墙及屋顶等。
5、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的人形)
在名色蕴身存在后,并不马上有感官功能,但在没多久后,它便发展出眼、耳、鼻、舌、身等根,而具备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等功能,这便称为“六入”。如果把名色比作房子,六入便是它的窗及门。透过这些窗及门,房内的人便能与外界有所接触。
6、触(出胎与外境接触)
由于有了六根及各感官功能,我们便藉此媒介与外境发生关连,这便是“触”的意思,譬如说我们有了眼根,而又有视觉功能,现在面前有一朵花,我们的视觉感官便透过眼根与这外境发生关连了。
7、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
有了感官等与外境的接触,我们便生乐、苦或不乐不苦之中性感受,这是“受”支的意思。举些例子:当眼睛与面前的漂亮花朵二者相遇时,眼识便生起作用,我们便会有乐的感受;当鼻根与臭味相遇时,嗅觉便生起作用,我们生出苦的感受。
8、爱(对境生爱欲)
因为有了前一支——受,我们便会有所贪爱,眼喜欢见美丽的事物,耳爱听悦耳的音乐。不愿与好事物及感受分离,又不愿与不好的事物及感受相遇……,这是“爱”支的意思。
9、取(追求造作)
因为有上一支,我们便有强烈的欲望,这便是“取”。
10、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
由爱支及取支,再加上第二支——行,我们便具足了以后再受生的因缘了,这是“有”的意思。前面讲过无明、行及识好比播种人、种子及大地,而爱支及取支正好比肥料,有支则是长出之幼苗。
11、生(再受未来五蕴身)
因为上述各支,便衍生出又一次的投生,这便是“生”支的意思。
12、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
既有生、其必然后果是有“老死”。
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於无穷。
十二因缘之功能分别
无明、行及识称为“能引支”,它们是能牵引结果的因。被牵引出之结果是名色、六入、触及受,这四支称为“所引支”。衲再解释一下∶由于过往生之无明、行及识,牵引出今生之名色、六入、触及受,所以前三支是能引发的因,后四支是被它们所引发出之果。爱、取及有这三支是“能生支”,因为它们能导致“所生支” —— 生及老死。
如以因及果来分类,无明、行、识、爱、取及有属因,名色、六入、触、受、生及老死则属果。
以四谛来分类的话,无明、行、爱、取及有属于苦的来源 —— 集谛,而识、名色、六入、触、受、生及老死则为苦谛。无明、爱及取属烦恼,行及有则属业。
前面已谈过,苦乃由业而生,业乃由烦恼所引发。如果想断苦及生死,必须把它从根上断除,所以必须断除无明。
十二因缘之循环周期
十二因缘一支导致下一支,整个循环少则两世完成,多则三世完成。在三世之间,极可能有许多世的间隔,因为这些间隔是另外的业力循环。衲举一个例子:譬如说我们因为无明而作了某些恶业,这些业留在识中,在今世或以后的某一世死时,由于爱及取之引发,便感到下一世之名色、六入、触及受,而且亦有生及老死。以此为例,若于今生死时马上有相应的爱及取支引发,下一世便会得到六支果,这便刚好完成了上述恶业之循环。但如果在今生死时未有相应的爱及取支,此个别循环中的无明、行及识便被搁置了,顺数的下一生会是由另一个别、未完成之循环的六支果。在此循环中被搁置了的潜伏三支能引支,始终亦会被引发,但这可能是许多世以后的事。在该世死时,由于各种因缘,这三支突然被引发了,那一世的下一生便会有此循环的六支果。所以,这里所说的三世之间,可以间隔许多世,而这中间的许多世,又各是其它很多套十二因缘循环的果,与现在所说的这套循环并无关系。在每一世中,我们得到六支果,即名色、六入、触、受、生及老死,但同时亦造作了许多新的业,启动了许多套新的循环。
十二因缘之流转方式
十二因缘一环扣着一环,一支导致下一支,由三支烦恼驱使而造作两支业,由此起七支苦,又由苦再生三支烦恼,一个循环又引发更多套之循环,令我们晕头转向,一次又一次地生、死、转生、再死……无从出离,甚至还以此为乐。我们对这种循环,根本找不到它的起点,所以龙树祖师便说过一偈:“从三生出二,从二而生七,从七复生三,数转三有轮”
如果从无明开始数下去,它直接导致行,行又载于识中……一支导致下一支,这便是轮回之本质 —— 苦谛。我们亦可以从老死开始反过来逆参,导致老死的因是生,导致生的因是有支……这样便能明白苦之来源 —— 集谛。从断除的方面来参思,若没有无明支,便不会有行支……所以便没有生支,亦没有老死支。这样地参便是参思无苦之境界 —— 灭谛。反过来推论,想断除老死,便应断除生支的发生,想避免生支,便应设法断除有支……欲脱离行支,我们必须断除无明。如此去参,我们便会明白如何达到无苦之涅盘解脱境界,这断生死之方法便是道谛。最终来说,由于其它支均源出于无明支,故我们必须断除的是无明。若没有无明,便没有十二因缘循环,所以便无生死轮回。
参十二因缘之目的,是为了修出离心及明白解脱之道,以打破无休止的生死循环。如果强调导致在三恶道中转生的十二因缘流转,乃共下士道所修之法。若以六道之角度去参,则为共中士道之法门,能培养出离心。若想如母众生正在以这种公式不断轮回受苦,而培养悲心及菩提心等,这是上士道的修法。所以,十二因缘在三士道中各有不同功能及用途。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4-2010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术语)新作十二缘起,旧作十二因缘,又单名因缘观,支佛观。是为辟支佛之观门。说众生涉三世而轮回六道之次第缘起也。
一、无明,过去世无始之烦恼也。
二、行,依过去世烦恼而作之善恶行业也。
三、识,依过去世之业而受现世受胎之一念也。
四、名色,在胎中心身渐发育之位也。名者心法,心法不能以体示之,但以名诠之,故谓为名。色者即眼等之身。
五、六处,六处即六根,为六根具足将出胎之位也。此中有五位,(参见:五意)。六、触,二三岁间对于事物未识别苦乐,但欲触物之位也。
七、受,六七岁以后渐对事物识别苦乐而感受之之位也。
八、爱,十四五岁以后,生种种强盛爱欲之位也。
九、取,成人已后爱欲愈盛驰驱诸境取求所欲之位也。
十、有,依爱取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定当来之果之位也。有者业也,业能有当来之果,故名为有。
十一、生,即依现在之业于未来受生之位也。
十二、老死,于来世老死之位也。
其中无明与行二者,即惑业之二,属过去世之因,识名色六处触受五者属缘于过去惑业之因而受之现在果,是过现一重之因果也。又爱取二者为现在之惑,有则为现在之业也,缘于此惑业现在之因而感未来之生与老死之果,是现未一重之因果也。此为三世两重之因果。依此两重之因果,而知轮回之无极。盖既见现在之惑(爱取)、业(有),由现在之苦果(识乃至受)而生,则知过去之惑(无明)、业行亦从过去之苦果而生,既见现在之苦果(识乃至受)生现在之业(有),则亦知未来之苦果(生老死),生未来之业。上溯之,则过去之惑业,更从过去之苦果而来,下趁之则未来之苦果更生未来之惑业,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此为无始无终之生死轮回。辟支佛观之,一以厌生死,一以知无常实之我体,遂断惑业而证涅槃也。其中分别因与缘,则行与有之二支是因,无明与爱取之三支是缘。余七支总是果,但果为还起惑业因缘之缘。故摄之于缘中,不别存果名,是曰因缘观。
┌1 无明 (贪嗔痴等烦恼)─────(惑)
┌过去二因─┤
│ └2 行 (造作诸业)───────(业)
│ ┌3 识 (业识投胎)───────(苦)
│ │4 名色 (但有胎形六根未具)───(苦)
│现在五果─┤5 六入 (长成眼等六根人形)───(苦)
十二因缘 │ │6 触 (出胎与外境接触)────(苦)
与 ─┤ └7 受 (与外境接触生苦乐感受)─(苦)
三世因果 │ ┌8 爱 (对境生爱欲)──────(惑)
│现在三因─┤9 取 (追求造作)───────(惑)
│ └10 有 (成业因能招未来果报)──(业)
└未来二果─┌11 生 (再受未来五蕴身)────(苦)
└12 老死 (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苦)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4-2010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jack~
|
|
|
|
|
|
|
|
发表于 22-4-2010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4-2010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4-2010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4-2010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Casanova-
Shadu shadu shadu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4-2010 1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4-2010 08: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晚辈悟性不高,恕我也未能完全理解其意思。必须多修多听经闻法才有机会去了解它。 |
|
|
|
|
|
|
|
发表于 23-4-2010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明爱取三烦恼,行有二支属业障
從识至受並生死,七只供成一果報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