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69|回复: 0

成就二果-斯陀含的阻碍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2-2010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尔时。世尊于拘利村随宜住已。告阿难俱诣那陀村。阿难受教。即着衣持钵。与大众俱侍从世尊。路由跋祇.到那陀村。止揵椎处
  尔时。阿难在闲静处。默自思惟。此那陀村十二居士。一名伽伽罗。二名伽陵伽。三名毗伽陀。四名伽利输。五名遮楼。六名婆耶楼。七名婆头楼。八名薮婆头楼。九名陀梨舍[少/兔].十名薮达利舍[少/兔].十一名耶输。十二名耶输多楼。此诸人等。今者命终。为生何处。复有五十人命终。又复有五百人命终。斯生何处。作是念已。从静处起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向静处。默自思惟。此那陀村十二居士伽伽罗等命终。复有五十人命终。又有五百人命终。斯生何处。唯愿解说
  佛告阿难。伽伽罗等十二人。断五下分结。命终生天。于彼即般涅盘。不复还此。五十人命终者。断除三结。淫。怒。痴薄。得斯陀含。还来此世。尽于苦本。五百人命终者。断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必定成道。往来七生。尽于苦际。阿难。夫生有死。自世之常。此何足怪。若一一人死。来问我者。非扰乱耶阿难答曰。信尔。世尊。实是扰乱
  佛告阿难。今当为汝说于法镜。使圣弟子知所生处。三恶道尽。得须陀洹。不过七生。必尽苦际。亦能为他说如是事。阿难。法镜者。谓圣弟子得不坏信。欢喜信佛。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十号具足。欢喜信法。真正微妙。自恣所说。无有时节。示涅盘道。智者所行。欢喜信僧。善共和同。所行质直。无有谀谄。道果成就。上下和顺。法身具足。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

———————————————————————————————————————————————————————————

在初果的三结尽之外,二果成就者贪嗔痴薄,三结尽,贪嗔痴薄者成就二果。

阻碍成就二果在当前有几个要素。

第一阻碍为狭小的世界观。
若思想观念只局限在这一生,这一个地球,这一个物质世界,会阻碍贪欲变薄。
若有庞大世界观念,不论是从如实见,或者是往世回忆导致,又或者思想逻辑推断而得,都会使到不再贪欲这一个物质世界。
因为人类的生命非常短,实际上如果轮回不是无法追溯到开头和止境的话,那么人类在地球上就是一个测验堂,短短稍过,就决定趣向耗时更长的不同班级,学校。
而为了人类的欲贪而造下恶业,而得到现世好报,是非常不智的行为,譬如为了现世的利益,增长贪嗔痴三法,得意不过百年,不过死后入地狱世间长者以劫算。
而如果持好心行好事,即使使到寿命短促,不过死后随即生天,在世人局限眼光看起来,固然是短命不幸,不过如果具有足够的世界观,就知道终不堕恶道,趣向善趣。
具备足够,正确的世界观,使到对于物质世界产生远离心,身心如同处于淤泥中而不染。已经不对欲贪追求有着无尽的渴望。


第二是缺乏喜好寂静妙乐,缺乏乐于禅定。
追求欲贪的过程中,必然导致很多辛劳,痛苦,求不得,得到后失去。向二果者,得二果者喜欢寂静妙乐,不打扰别人,也不喜欢被人打扰。
向二果者,得二果者在追求世间安稳的时候遇到数不清的挫折。使到他们领悟出如果用物质稳定来得到心灵稳定是绝无可能的。因为物质是因缘和合,循环不已,并且没有稳定的东西。
是以,喜好寂静妙乐,乐于禅定者对欲贪起了远离心,因为如同有人喜欢坐过山车,寻找刺激,疲劳,消费钱和冒着意外的风险。而有些人喜欢寂静之乐。充满欲贪的人经常浸润在不平,不足,冒险,劳累,损耗,遭受风险,长远必受打击的旅程里面,并且乐此不疲。

第三是缺乏宿命观。
没有往世和来生的概念,没有业力概念。
宿命通有助益于梵行。嗔心重的人,是因为只看到当世不平。认为如果这一口气现在不出,这问题现在不解决,以后就没有解决,就不了了之了,却不知道,业力的原则是如果拖到越久才成熟,成熟的果实就越大。每一个善恶业,其实不论大小,都会有相应的结果。而实际上,善业导向恶业,而恶业导向善业,所以圣者主张无为。
今天得到的遭遇,是过去的恶业造成,而如果过去并没有相应恶业,今世也没有相应恶业,而遭遇到别人的侮辱,打击,冤枉等事项,自身的其余恶业就会迅速被洗涤,而彼等人造相应的恶业,以至无量恶业,为此就会进入恶道,甚至极恶道。
如果有此观念,则嗔心减薄。


第四,没有注意自己身心的生起和消失。

一个人会因为嫉妒而起嗔心,也会莫名起嗔心,而即使一个好人遇到不顺利的事,或者遭遇侮辱,每起嗔心,有些人很容易起嗔心,常于嗔欲中,抱着看到的人似乎都会妨碍他的观念。有些人的嗔心就淡,只要别人没有太过分,处境不太糟糕,就没有嗔心。
这和一个人的平常调伏自己身心的习惯有关,擅长调伏者嗔心较薄。

第五,没有经常思维。常沉迷于不良欲乐,习惯里面。没有从多角度思考东西。
这造成了痴迷。智者会常反思,我这么做,属于对的么?我会不会因为经常这么做,或者别人都这么做,而我就当成这是理所当然的正确?我会不会身在庐山,不知庐山真面目?
我若这么做,是妥当,不妥当,有所饶益吗?如果有?又是如何饶益?如果没有,又是如何不饶益?

不良欲乐不是指性欲,赌博,吸烟,并不是只包括这些。看戏,沉迷工作,阅读,讲话,吃东西,睡觉等若常沉迷,做了就觉得今天满足了,不复思考其余东西,使到痴心无法减退。50年后做的,和今天做的都没有差别,只是沉迷的东西从一样换去另外一样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2025 11:42 AM , Processed in 0.09992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