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peggy_str

佛陀与佛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1-2010 08: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入要点是指大乘菩萨道依据什么真谛修行吧?这是我故意不说的。

密教认为菩萨道修行必须具备三大要素: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假如对此有兴趣可以问一问藏密的朋友或谷歌一下。

特在此说明本人不信藏密。素还真 发表于 1-1-2010 08:53 PM

我指的不是大乘菩萨道依据什么真谛修行,对于这点我还没什么兴趣。

在网络上要找大乘佛教的资料何其多~
为什么我不去找?偏偏要来问你?
这当然有我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2010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1-2010 09:40 AM 编辑
回复  素还真
我想知道这句话的解说,就此而已。
以你的概念如此相信此话,必定有其原因。
peggy_str 发表于 2-1-2010 08:47 AM

谢谢你的理解,拿物理学来比拟下你就会明白。

比如某个只有小学程度知识的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电子?老师要如何回答呢?电子,electron 物理意义是很深奥的,假如老师解释深奥的内涵小学生一定听不懂,所以必须配合小学生的知识程度来答复。

老师或许会这样回答:“你知道乾电池,家电等都有电流。电流是由很多很多电子聚集,朝一个方向流动。电子就是组成电流非常非常微小的东西。”。这句话是假定小学生知道电流就好像河流那样并把电子比拟成水。

上述的话对小学生的理解来说还算是贴切的回答。可是从更深的角度看把电子是是东西却是不恰当的。

假如小学生再追问电流里面有多少个电子这个东西?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非常难以回答了。要理解电流里面有多少“颗”电子,要具备很多基础知识比如化学元素周期表,原子模型,化学定义,质量的概念,电流的数学表述等。就算解释完上述的概念,对电子的理解还是跟现代物理学所掌握的电子云知识相差非常大的段距离。
   
以上只是用电子来比拟佛学。

现在回到佛学,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菩萨要修习菩萨,第一公认的条件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题来了到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怎样的发心?肯定的誓愿度众生是必须的,誓愿成就佛果呢?这个问题就不容易回答了。

接下来菩萨被佛陀授记成佛,比如地藏菩萨被释迦牟尼佛授记,可是大乘佛经把誓愿无法圆满的菩萨归类为一閳提(就是不能入灭的众生),哪到底地藏菩萨是究竟成佛,还是究竟是一閳提。假如究竟是一閳提佛陀的授记就失效。假如究竟是佛,那么何以大乘经要归类此等菩萨为一閳提?这就产生矛盾。这个矛盾是真的矛盾还是如同上述物理比拟那样,对小学生说电子是微小的东西呢?根据量子力学电子是不能用微小的东西来阐述的。

读大乘经会读到菩萨不明白何以佛陀某些场合说某些话,在某些场合又说另一些话,就以这个来请教佛陀。peggy_str,就以你目前所理解的佛学来看,你认为为什么大乘经会有这样的矛盾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10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1-2010 10:26 AM 编辑
我指的不是大乘菩萨道依据什么真谛修行,对于这点我还没什么兴趣。
在网络上要找大乘佛教的资料何其多 ...
peggy_str 发表于 2-1-2010 08:55 AM


在上面我已经明确否定菩萨依据四圣谛去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乘菩萨道与声闻独觉得修行体系是不同的,这不管是从最根本的概念又或者是最终成就,佛乘与二乘(声闻独觉)是不同的,这是以大乘角度来说。

对南传佛教来说菩萨经历多世的艰苦修行最终在没有佛法的时代凭自身的毅力与智慧证得佛法,开启了佛法的传承。彼佛所度的众生除了佛在世的圣弟子还包括佛灭度后的圣弟子,一直到佛法完全在人间消失世上再没有解脱的圣弟子为止。如此度脱的圣弟子的数量是很多。不过假如从大乘角度看,佛菩萨千百亿化身寿命不可思议,能度脱的众生就不可估计了。

网络上的大乘佛教资料有兴趣可以参考。

我个人研读佛学还研读外道,目的是为了比较外道与大乘佛教的差别。

我可以告诉你,假如我全数照搬外道的东西开贴说是大乘佛教的东西,我相信这里很多大乘人都会认同的。他们甚至认为奥修懂得大乘佛法。为什么大乘与外道彼此会如何令人误解而难以区别呢?这不是大乘经的问题而是看经人的问题。

这里的大乘人动不动就以为自己悟道。他们不但没有能力说明大乘菩萨道的构架,还教人抛弃经典去想象他们所谓的无念,根本就是在破坏大乘佛教。当大乘佛教被质疑,他们完全没有抵御的能力只能搬地狱搬因果出来。

我告诉你假如我谈大乘绝对不是玄之又玄的道理。其中的内涵并不玄奥,不过体系却非常庞大,就好象解释电子是什么那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010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素还真

现在回到佛学,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菩萨要修习菩萨,第一公认的条件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题来了到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怎样的发心?肯定的誓愿度众生是必须的,誓愿成就佛果呢?这个问题就不容易回答了。

我明白了!虽然不知道是否跟素还兄所理解的一样,但起码已解除了我的疑惑。
这句话的真正意思跟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相对的,但又不可以说完全相对。
谢谢你的解释~!

接下来菩萨被佛陀授记成佛,比如地藏菩萨被释迦牟尼佛授记,可是大乘佛经把誓愿无法圆满的菩萨归类为一閳提(就是不能入灭的众生),哪到底地藏菩萨是究竟成佛,还是究竟是一閳提。假如究竟是一閳提佛陀的授记就失效。假如究竟是佛,那么何以大乘经要归类此等菩萨为一閳提?这就产生矛盾。这个矛盾是真的矛盾还是如同上述物理比拟那样,对小学生说电子是微小的东西呢?根据量子力学电子是不能用微小的东西来阐述的。

之前你有提过一閳提还是有机会解脱的,我觉得矛盾出在这点。


读大乘经会读到菩萨不明白何以佛陀某些场合说某些话,在某些场合又说另一些话,就以这个来请教佛陀。peggy_str,就以你目前所理解的佛学来看,你认为为什么大乘经会有这样的矛盾记载?

如果依我的看法,应该是不会有矛盾的。
矛盾是在于不同的角度及层次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010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素还真

在上面我已经明确否定菩萨依据四圣谛去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乘菩萨道与声闻独觉得修行体系是不同的,这不管是从最根本的概念又或者是最终成就,佛乘与二乘(声闻独觉)是不同的,这是以大乘角度来说。

我大概理解大乘菩萨道与声闻独觉得修行体系的差别。

对南传佛教来说菩萨经历多世的艰苦修行最终在没有佛法的时代凭自身的毅力与智慧证得佛法,开启了佛法的传承。彼佛所度的众生除了佛在世的圣弟子还包括佛灭度后的圣弟子,一直到佛法完全在人间消失世上再没有解脱的圣弟子为止。如此度脱的圣弟子的数量是很多。不过假如从大乘角度看,佛菩萨千百亿化身寿命不可思议,能度脱的众生就不可估计了。

我只能说,人类只能知道世间众生,却无法知道其他界的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10 03: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素还真
我大概理解大乘菩萨道与声闻独觉得修行体系的差别。
peggy_str 发表于 2-1-2010 11:33 AM


不管是按照大乘经典还是我自己的看法,菩萨道与声闻独觉二乘是切开来了。其实我觉得这样比较好,南传佛教保留原始的思想,大乘佛教则就按照各宗派的理解去发挥。从组织来看北传,藏传,南传都属皈依三宝的宗派,可是从教育来看就必须分得清清楚楚。这样就可以确保每一宗派都保留原汁原味,没有被任何思想所污染,也不试图去影响其他宗派的学说思想。

在南传学院开班念阿弥陀佛等,在现代离佛遥远的年代个人就不适合,不管出发点是什么都不适宜。我们中华的老祖宗有句话,名正言顺。很可惜大家只会讲却没有人敢名正言顺去做。

老实说,分开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我会觉得南传佛教在二乘的教学上很纯正。北传佛教重视菩萨道,可是我倒对很多宗派都生不起信心,这包括藏传佛教。研究六师外道的学说就知道我说什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4-1-2010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按照大乘经典还是我自己的看法,菩萨道与声闻独觉二乘是切开来了。其实我觉得这样比较好,南传佛 ...
素还真 发表于 2-1-2010 03:48 PM


以你对大乘佛教的了解,现在的北传佛教徒学的名正言顺吗?理解对吗?方向对吗?目标正确吗?

研究藏传佛教及六师外道的学说,迟点再说吧~
我怕我的脑袋会爆炸!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010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5-1-2010 01:04 AM 编辑
以你对大乘佛教的了解,现在的北传佛教徒学的名正言顺吗?理解对吗?方向对吗?目标正确吗?
peggy_str 发表于 4-1-2010 04:19 PM


我只能说我跟现在的一些北传佛教徒理解不同,至于他们的方向与目标是否正确就不是我可以回答的。或许是我自己曲解了大乘法,又或许有也有大乘人跟我的理解一样。

说到名正言顺是可以判断的。比如少林寺CEO 永信把少林寺注册为少林寺有限公司,他自己当上公司总裁,这对一位出家人来说肯定是名不正言不顺。又比如出家人未成佛却接受被人们下跪崇拜(并非为了要求听闻佛法),甚至统治万民,这对我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

至于说认不认同他们,有一些人的想法我是完全不认同的。我认同的想法也不一定正确,我不认同的想法也不定错误。反正是对是错只有佛菩萨知道,连未成佛的大乘出家弟子也不知道的。这是我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2-2025 09:53 PM , Processed in 0.11641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