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47|回复: 10
|
(转帖)Mabul 平台日记
[复制链接]
|
|
在磨房看到写的很细心的 Mabul Seaventure 游记,其中还有一些对菜鸟的提醒很有用。就转载到这里与大家分享。
平台日记(欲看全文,请按这里)
缘起
大约两年前的冬天,和追浪一起第一次上了平台。SIPADAN给我的感觉是那种值得一再去的地方,所以计划是一直有,只是没去过的地方太多,忙着插红旗,就一直没有再回平台。总以为师傅在,追浪也在,早晚是有机会去的,也许很多好计划就是这样给耽搁下来的吧。直到今年6月底,追浪来上海做潜水推介,我才知道SHIBADAN真的已经严格控制上岛人数,以后去只怕会越来越不容易了。加上牛油蛋卷他们的游说,我终于忍不住了,放弃早定下的暑假去昆明度假的计划,加入了7月下旬去平台的队伍。 牛油蛋卷是这两年上海很出色的一对潜水人,我交往不久,却一见如故;他们牵头的潜水我喜欢参加,因为我一向认为和谁潜水比去什么地方潜水重要,更何况这次还是去SHIPADAN,去平台看师傅和追浪那。
起程
定下来去,下来几天是飞快的办好了签证,机票是和大部队一起买了亚航深圳飞的。深圳飞确实有些周折,不过可以顺路看看好久不见的老朋友,也是件好事情。不过坐亚航去潜水确实是件很头痛的事情——因为行李限制,虽然提前买了15公斤,但这还意味着要精打细算才行。能不带的都不带了,不过我做得过头了,把3MM的潜水服都筛选掉了,只带了一套0.5MM和两套水母服,因为在温暖的水域我喜欢海水涌过肌肤的感觉(日后证明我这一精减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后话)。还是牛油蛋卷的人品好,本来说只7-8个人的队伍,最后变成了13个,大家浩浩荡荡地上了平台。还没靠上平台浮桥,就看到追浪倚靠在栏杆上露出灿烂的笑脸。
平台基本上还是老样子,笑眯眯的短腿阿德忙着招呼大家喝迎宾果汁。看到这么多弟子来,师傅最开心了,挨个拥抱过。而我们却急着整理装备迫不及待地要投入到大海的怀抱。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9-8-2009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潜,平台 我们该怎样和水下生物相处
因为是下午到的,所以第一潜惯例的适应潜就放在平台下。海水很温暖,但不算通透。不过这对曾经看过太多海南浓汤的我来说,一切还不错。当温暖的海水一点点浸透了我的水母服,让我感觉身体里的海洋神经慢慢复苏了,我知道当一条鱼的日子终于到了。
顺着熟悉的柱子下到水底,一切都还是那么熟悉,只是人工珊瑚礁长得更自然了。前年看到平台和马布下面营造的人工环境时候,我曾经戏称其为政府解困房。现在水下居民似乎都很安心的住下了,还把自己简陋的小屋用珊瑚营造得很温馨。
看到它在一批鬼佬中间婆娑起舞我很有几分感慨:保护海洋生物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怎样做才算最好?不触碰?但只有这样就够了吗?严格上说,水下摄影的闪光灯频闪、过度和技术生疏的潜水活动都是对海洋生物的打扰!!但如果通过水下摄影,我们能告诉更多人水下世界的美好和这种美好正面临的困境;通过潜水活动让更多人对海洋有了真实感受从而自觉加入保护海洋热爱海洋生物的队伍,那么闪光灯和潜水的打扰就是利大于弊的。我曾经听说过一位受人尊敬的教练在熟悉的水域里常给学生们表演让清洁虾清洁他的牙齿,还用轻微触碰鱿鱼的不同部位后它的反应来告诉学生一些海洋生物的特性。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对海洋生物有更深刻的了解,一种生动教学才偶尔为之的行为,而且是有很多前提条件的。我不知道长期固定穴居的海洋生物是否对另外一些常来看它的潜水人有种伙伴般的亲近感,因为曾经看到过一位欧洲人DM为拿破仑瘙痒,当时那条大那破仑露出家猫被主人摸头时候的满足样子,还不停的凑过来找DM(不知道是不是把他当大号清洁鱼了)。而另外一次则是我个人的亲身体验,05年在红海,在半封闭的海豚湾,一个DM拉住海豚的背鳍,海豚任他凑近并带了他飞快的游了几圈,同样还是这群海豚,我却因为拿相机为海豚宝宝拍照距离超过了海豚妈妈容忍限度而被她一尾巴弹开好几米。(原贴见红海之行中海豚的故事,http://www.doyouhike.net/forum/deepblue//141916,0,0,2.html)。海豚是聪明的动物,它自己在选择什么是它可以接受的,什么不可以。所以对于爱护海洋,其实没必要那么教条,不要强加给它们什么,但如果它的习性因为人类不停的造访已经改变,并且它选择和喜欢这种与人亲密的生活方式,那么让它来靠近你好了,做个好邻居和朋友,给它带点适合它的礼物,并教育更多的人来爱护它应该也是爱护海洋的一种选择吧,潜水人也应该有海洋一样宽广的胸怀。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9-8-2009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i146.photobucket.com/albums/r267/jgshuwei/Mabul%20Seaventure/617a116c9292b51d2863f91e56541197.jpg)
一条海鳗从废弃的马桶中伸出头,打量着来访的客人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9-8-2009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条像小狗一样的鱿鱼迎了上来,看来和平台的潜水人已经太熟悉了,丝毫没有躲闪和逃走的意思。
![](http://i146.photobucket.com/albums/r267/jgshuwei/Mabul%20Seaventure/5ef574e1b33c519a2e68b91d31dbdbd0.jpg)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9-8-2009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才游出不远,一条鳄鱼鱼悄无声息地把身体埋伏在沙地里,只露出穿着迷彩服的头,
![](http://i146.photobucket.com/albums/r267/jgshuwei/Mabul%20Seaventure/90ff04a1f015a7df5ff2d2e43ba89715.jpg)
恩,我写的是通常叫法,不规范,实际上它学名:Platycephalidae
flathead(平头)类型 是鲉科鱼的一种,是狮子鱼、石头鱼等的近亲。
鳄鱼鱼的特点在于它头部扁平,而眼睛均在上则,看上去像鳄鱼头,而它身体的其他地方却与一般的鱼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鳄鱼鱼以小鱼等动物为食,他们通常是一动不动地躺在沙子、珊瑚、石头上,当猎物从前方游过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吞噬猎物。
但你要注意它刺状的头和身体:每根刺上都有毒液,可能让任何接近它的生物受伤不浅。一旦被刺中,这种鱼的毒液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肿胀、恶心、痉挛和瘫痪,这意味着潜水人靠近它必须小心。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9-8-2009 0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的,大家可以回去原文看一看(按这里)。这里有一段是写给新人的,与大家共勉之。
7月29日, 诗巴丹 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新人
29号起来,师傅告诉大家今天的风浪很大。不过因为这天平台上的客人相对少,所以我们的人早就放在了去诗巴丹上岛的清单里,商量了一下都舍不得放弃,大家还是上了去诗巴丹的快艇。一上船就发现,浪不是一般的大,才开出几分钟我就后悔没吃晕船药了,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经过了西沙、南北红海、科莫多、图巴他哈等等那么多大风浪的考验,结果、竟然~~~~~唉过程不提了,最后实在没什么可吐只有吐胆汁了。我唯一感到庆幸的是——还好是平台出来,如果是仙本那过来,那我真是死的心都有了。
到了地点下水后,我感觉好一点了(怎么还下,当然了,那么辛苦过来的,再说船上等更晃)。不过可能是因为浪,水下能见度不高。今天的一船人分了两批,一批跟着师傅进大洞,而剩下的仍然是昨天的路线。我对洞兴趣不大,选择了走昨天的路线。缪姐因为好奇洞潜的感觉也跟到那边去了,我看看牛油蛋卷、LEO等高手都去潜洞了,知道责无旁贷,所以把自己制作的长绳流勾一头递给了老王,一头自己拿着做潜伴绳用。能见度不高时候,小卡机在拍微距之外的东西基本是废物,我也就死了拍照的心,踏踏实实地看着老王。也许是怕我身体吃不消,20分钟后,在船上也吐了的扶苏接过了我的流勾绳,我们三个算是一组,慢慢地逛。
老王是个新手,拿证以后第一次远门就是诗巴丹这种大鱼缸自然兴奋异常——这么浑浊的水也忙得很,忙着拍照,一路蹬小车(立式错误打法,样子和骑自行车类似)、打太极还不自觉的水下游泳~~~~样子很有趣。不过新人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才能成为老鸟,大家都是一样的,只是技术的不娴熟会带来很多问题。我曾经在帖子里不止一次地看到有些新人指责组织船宿的人排斥他们。因为有些组织者直接对要参加的陌生人把要求提高到了50-100瓶气。其实如果你真的在复杂环境中观察过新手就知道组织者也有苦衷,毕竟大家不熟悉,潜水环境随时会变化,没有人可以承担影响生命安全的风险,当然也只能尽量挑技术最稳妥的人带。毕竟支付了不菲潜水费用,好不容易排出的假期,大家只想开心地做条鱼,不想全程盯着新人,更不想带着事故或遗憾回来。对次我深有体会,在我潜水最初的两年里,很多经验积累其实主要来自海南,当我和一些高手出国第一次潜沉船的时候,太大的BCD肩带压住了快速排气阀的拉绳扣,等我进入船舱想通过补气远离船底时候,发现无论怎样补气,都会全部漏掉,而这时候我离船底那些陈旧生锈的铁器越来越近了,于是条件反射地拼命打脚蹼要上来~~~~~~唉,至今我都记着后面的人很快就笼罩在飞扬的尘埃里(他们有些还艰难地扛着大相机,因为我是第一次进船不放心才把我放在中间位置~~~借着手电我只能看到他们的脸,眼神里满是无奈和郁闷——这条船,事前他们有很多的期待的。这件事情也让我自责至今。
所以,对于新手我要说:并不是你想不拖累别人就有能力控制局面的。比如两个大相正在欣喜地拍一个螳螂虾捕食,你非常不合适宜地闯了进来,“抱歉,因为实在不知道如何刹车”。或者跟在你的后面到处飞沙走石、能见度就永远不会超过10米,而珊瑚更是像刚遭遇了一场浩劫。再或者, 潜导的要求是有人到50帕就上水,所有的人就只能陪你一起少潜十几分钟~~~等等不仅仅有安全问题,还有会影响别人的潜水质量问题。
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菜鸟总要潜水变成老鸟呀。我认为,一个刚拿证的初哥有三个比较合适的途径可以尽快把自己锻炼成熟。
1、 先参加自己教练或所在城市潜水俱乐部组织的商业潜水团,因为是商业团,所以一般组织者会考虑参加者的水平,选择难度不是很大的好潜水点,并多加些DM或助教来协助大家。如果是自己的教练同时带队,他会更了解你的问题,下来也好交流提高。
2、 多去泰国、菲律宾、印尼的成熟潜点潜,这种地方自己单独请个DM花不了多少钱,却可以让他帮你找东西,跟他学技术等,很超值的说。我女儿曾跟我们去过丝米兰,当时刚够学少年潜水员的年龄,突击学好就单独请了个DM上船,太省心了,根本不用我们管,如果是托其他人, 说实话,别人拖累,我也不放心。
3、 平时有时间多去城市周围能潜水的地方泡泡,多熟悉装备、多看书,多和一些老鸟交流,特别是听听他们的教训,因为很多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是都能从书上找到答案,别人的教训对你是宝贵的经验积累,少走弯路那(这方面我就吃过亏,水下遇到问题,上来一问,原来可以这样处理呀,早知道就不会这么狼狈了)。
菜鸟新出更,该注意点什么那?说实话,当初我学证的时候体系很混乱,先是听说国内有了CMAS,学好出去看看不对,又改PADI,为此还多支付了补课费,结果是基础的东西我确实有些混乱了,不敢乱说。我不是专业人氏,只能从潜水时看到的感觉到的说点个人看法:
建议所有30个瓶以内的新手下20米以下还是先放下手中的相机吧,因为那时候你要应付的事情太多,而中性控制力又不足以让你能稳定的拍摄,最后的结果就是照片不好,技术进步也很慢。“磨刀不误砍柴工”,集中精力去练习控制力让自己变一条自如的鱼更重要些。拍照的日子以后还多那
如果你是“水下自行车或太极拳”爱好者,你可以观察潜导和同伴中技术好的,你会发现潜导动作很少,但效率很高,而同伴的身体很平,这样打腿的效果也好,多模仿他们,你会发现自己快多了。
如果你是费气王,别担心,随着经验的积累这是最好解决的问题。当下你可以练习着和团队中最上面的人保持水平,毕竟越浅越省气。还有如果你少做无谓的“挣扎”(除非是大家都在顶流,否则别那么拼命狂打),多学学潜导实用简洁的动作,会有意外收获。把自己当成解放前的吝啬地主,那罐子气就是你的宝贝,省着点花,不要像夏天喝冰水一样牛饮,而是小口嘬,悠长而缓慢(像用吸管喝果汁一样),这样你就会发现,你的宝贝也会很配合地让你笑到最后。
也许你会很不平,为什么我的大胖子潜导只带一块铅,而我却像带了一圈手雷弹?更夸张的是,我的潜导那一块还随时可以递给我平衡用, 因为虽然我带了一圈手雷弹但还是控制不住地要放火箭?很简单,你的铅块是足够和太多的,但因为平衡不好,太多的挣扎和紧张让你无法用呼吸控制平衡,放轻松,想像你在做瑜珈,按瑜珈的节奏去调整呼吸,进而找到中性,不要稍微上下就打放气,因为会有延迟,等它完全反应完你刚才做的调整,往往就太过头,你已经反过来下沉或上升了。
如果你很沮丧地发现因为控制不好, 你已经让珊瑚和同伴很“受伤”,总是打断珊瑚,打起沙底和冲撞到别人身上。别泄气,这就像老鸟是宝马,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一脚停,而菜鸟是夏利,为了预防刹车软,就要打提前量。还是那句——不顶流别死命打脚蹼,慢、慢、慢、前面有障碍,那就提前2米开始停,有点小前冲,到跟前也正好停了。至于打底,观察下潜导,原来他是用蛙脚,而老鸟们不是蛙脚就是脚比头高,这样自然不会打底,把身体放平,离地太近时候就不打脚,离开地面时候可以用叮叮撑一下,先让你的脚蹼休息,也给珊瑚一线生机,离地到安全距离了再打脚蹼。多练习,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自如多了,那时候你就是帕萨特了。
如果下水之前你有很多恐惧和顾虑,没关系,说出来,真的,大家都是一样的。把问题带下水是最要不得的,也许说出来后你就没那么怕了,还有就是因为你的表述,同组的人知道在什么方面在水下多注意你一下,感觉塌实多了吧?
很多新人特别怕遇到大流和要去顶流,其实大流时候大鱼最多,很多看鲨鱼的点都是超级大流,只要你潜水,早晚要面对这个问题的。说个我观察到的小秘密:水下绝对不是所有地方都一样的大流,你就盯着潜导,因为一起来的高手,哪怕是教练,他其实对这个地方也是不熟悉的,要凭着经验去找合适的地方停留,要摸索,只是他们有实力去尝试后找到对的,你没这个体力和经验玩这些,要把有限的体力都用到刀刃上,不要做无用功,那就抄答案吧——潜导一般都来过多次,他知道这个季节有什么流,这种流用什么角度和力度顶流效果好,到什么地方可以找到避风港。观察他的姿势,高度,他在找什么样的避风港,相信我,跟着他没错的。
最后再说一点私房话,如果想先不买其他装备,菜鸟时候还是去买一件膝盖和肩头带防护的长潜服吧,虽然东南亚潜水半身装是可以的,但大多数潜水店更多的考虑是成本,而且新手动作大,膝盖这类位置太容易刮坏,衣服损耗大,所以可上可不上也会主推半身潜服。但这种状态下是他们的衣服损耗小了,咱这肉衣受不了啊,我常看到一些新手(鬼佬最多,可能他们比较生猛)上岸,腿上胳膊上全是划伤,特别是岸潜时候的浅区,珊瑚水母都多,伤了复原很慢,还是对自己好一点吧,我们还要留着好身体,好好享受生活那:)
罗嗦了那么多一家之言,是为了抛砖引玉。如果上面那些你都做到了,祝贺你,你是个受人欢迎的菜鸟!不过这种日子不会长久,因为——很快你就不是菜鸟了。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9-8-2009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团有两架 5D Mark II,火狐你的脚来了。
![](http://i146.photobucket.com/albums/r267/jgshuwei/Mabul%20Seaventure/035f73f3763e1cd2a0e1c52bb0e01068.jpg) |
|
|
|
|
|
|
|
发表于 31-8-2009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2009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2009 07: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
可是对新手来说,可说 获益不浅 。。。 |
|
|
|
|
|
|
|
发表于 2-9-2009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大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veliness.gif)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