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Nagarjuna

想听听修密的人士对“欢喜大法”或“双身法”的看法?-可否听听素还真兄的见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2009 03: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连单修都没有,哪来的双修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2009 03: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连单修都没有,哪来的双修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009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請問She-man 和He-woman可否成佛?

佛祖回答:-

眾生平等 ,法門一樣.

因為那個時代沒有She-man 這個名詞,

就馬馬虎虎,草草率率,隨隨便便稱呼為------''雙修法''(She-man)

真理未必就是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009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30-5-2009 09:01 AM 发表


印老的【成佛之道】我还没有拜读,或许明天去书局找看看。

藏传佛教的火供,活佛转世,政教合一,各种护法神明法门等个人都很难接受,或许说无缘吧。

佛教把藏传佛教归为佛教个人没有意见,不过目前我是不 ...


这本书在把五乘,三乘,大乘的共与不共描述的很清楚,对于建立起观念是非常好的读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2009 04: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9# 咖啡豆 的帖子

你贴的经文不支持你的观点。
自己才能清净自己。
净与不净只看自己,
无人能够清净他人
  

这一句话是告诉我们修行要靠自己,不是你那种“过去别人怎样、知见是否正确,我们不能做什么”。

河水纷争的故事也不是乱乱用来阻止别人不可以指正附佛外道而用。
除非你看见我拿着刀枪和附佛战争,你才使用者篇经文劝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2009 09: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5# fsyps 的帖子

在《为水争吵》中,佛陀用了慈悲的方式引导众生,你用了什么方式?

末学善意提醒,在做出任何言论时也要看好自己的心。
诸法为心造,自己的心都看不好又怎么去纠正别人呢?
过去别人怎样、知见是否正确,其实真的不能做什么,
现在也不过是资讯上的分享,是一种助缘。
难道你有佛陀的大智慧来改变这些?

如果没有,请紧记佛陀的教诲「清净自心」!
没错,不是别人的心,是自己的心。

愿保持健康、快乐,无困扰。

豆 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6-2009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6# 咖啡豆 的帖子

现在是资讯爆炸时代,网上是外道的温床,也是外道的克星。
不要以为别人不慈悲,也许你只是慈母多败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09 1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7# fsyps 的帖子
慈母多败儿哦。。。诶,三法印师兄也这么说过
以下是我在《内忧外患,异论纷纷》主题中的内容:
原帖由 咖啡豆 于 19-8-2008 06:49 PM 发表
总结:
心是诸(名)法的前导者,
心是主,诸(名)法唯心造。
若人以清净之心言行,
快乐将跟随着他,如影随形。

法句经第2偈

不应观察他人的过失,
或已做与未做的(善恶)事;
应只省察自己已做与未做的事。

法句经第50偈

只有自己才能造恶,
自己才能污染自己;
只有自己才能不造恶,
自己才能清净自己。
净与不净只看自己,
无人能够清净他人。

法句经第165偈

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承清我们对佛法错误含混的认识。我们应该以本身为学佛该有的素养,在探讨佛法真谛时须始终保持内心清净。若大家都有例行佛陀的教诲实践八正道,那么 [内忧] 就会相对减少,佛教就有足够的能力来改善 [外患] 问题。
不作诸恶,
实践善行,
清净自心,
是诸佛教。
法句经第183偈

一、不作诸恶
身业方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语业方面: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意业方面:不贪婪、不嗔恨、不邪见

二、实践善行
身业方面:救护众生、布施、贞洁
语业方面:诚实语、和合语、柔顺语、利益语
意业方面:出离、慈爱、正见

三、清净自心
当一个人具备了不作诸恶与实践善行的基础之后,他应该进一步修行诸佛的更殊胜教法,那就是清净自心。什么是清净自心呢?那就是通过止禅与观禅来净除内心的烦恼,乃至彻见涅磐实相,究竟解脱。

资料来源:《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 第14页

若自己的心都看不好,怎么去引导别人正见?
若自己的行为不如法,又怎么善巧的说正法?
请深思。

豆 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2-2025 10:58 PM , Processed in 0.10823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