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0-5-2009 08: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书剑 于 9-5-2009 03:24 PM 发表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一个文学,诗集,寓言书写方式。有什么出奇和神化?
而且提问的人,已经显示无知。普通常识肤浅类型,所以没有必要被他所谓的挑战而恼怒。
但是这里发问无所谓,如果在基督教那里发问已经扣分和轰赶出来了。因为这 ...
提问就是无知?你没有听过不耻下问?
不知道婴儿是从妈妈的阴道出生的人,才是普通常识肤浅类型。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0-5-2009 08: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eisely 于 9-5-2009 04:30 PM 发表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就算是身为一个踢馆者, 踢别人的馆, 也要先学会一点踢馆的智慧。
如果不以智慧型的方式来踢人家的馆, 人家不但不会接受你的挑战, 而且还会成为众人的笑柄。
一个街上的小混混, 大刺刺跑到别人的武馆去 ...
我不是来踢馆的,我没有那能耐,也没有那兴趣。
为什么不要针对我的疑问来讨论?而转向人身攻击?悲哀啊!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0-5-2009 08: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9-5-2009 04:38 PM 发表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一个文学,诗集,寓言书写方式。有什么出奇和神化?
书剑乃后起之秀,年轻奇才:)
宗教经典很多都是以文学寓言来表达,如基督教中的处女怀孕,如果当真,这可要侮辱圣母了。。。
佛经也是很多都是以文学寓言来表达?佛经不是真实不虚的吗?
基督教中的处女怀孕,我也是不能接受。
不过以目前的科技,人工受孕是可以处女怀孕的。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0-5-2009 08: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袍术士 于 9-5-2009 05:58 PM 发表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山野草夫师兄 已经很清楚的回答了你的疑惑。
胁下出生是比喻佛陀是刹帝利。
这种文学比喻的手法,根本就不是问题。如果比喻的手法是错误的,难道说所有的诗歌都要改正过来吗?
比如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 ...
看诗歌、寓言、有任何比喻并无不妥。
可是这是佛经,代表真实的,不虚的真理。
还有佛经不是文学作品,是代表佛的教导,代表真理。
难道佛经可以有这样让人笑掉大牙的从右胁生孩子?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0-5-2009 09: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h_pang 于 9-5-2009 07:40 PM 发表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不能提出异议,囫囵吞枣,全盘接受,都不是佛陀的精神,
有部经叫《Kalama Sutta》就叫我们不要盲目相信。
佛教应该能接受你提出异议,佛陀时代,佛陀也能让外道提问。
有这经典链接吗?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0-5-2009 09: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h_pang 于 9-5-2009 08:04 PM 发表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你要听真话,那我告诉你。虽然说真话会引起很多人不满![](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y.gif)
你看到的那位德国尊者是上座部长老,他的那本书是依照南传巴利文为依据来编写,所以里头没有你说的右胁生下悉达多太子这种说法。
而你说的佛学 ...
看了你长篇大论,让我开始明白了一点。原来现在的佛教真的是乌烟瘴气。
谢谢你的链接,我会好好看看。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0-5-2009 09: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9-5-2009 11:50 PM 发表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很简单的问题。很久以前已经有了答案,可是大家没有正面回答。
对不起,你所谓的正面回答,还是没有答案。
如果有1%的可能从右胁生下孩子,那从以前到现在,到底有多少人是从右胁诞生的?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0-5-2009 09: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龜之蠢蛋~ 于 10-5-2009 01:03 AM 发表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我并不知道楼主怀着善意或者恶意来这里提问,
而我也没有这个能力跟本事去定论。
只是想说楼主的提问的确也是我的疑问。
我能够接受草夫师兄的解释。
但是我想再问:
佛教根科学是息息相关的,
那么如果释迦佛 ...
看来我并不孤单 |
|
|
|
|
|
|
|
发表于 10-5-2009 09: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mentos1039 的帖子
真理难道就不能用比喻、寓言来表达吗?
真理并不一定要想科学论文那样文绉绉的啊。
世尊自己就经常使用比喻、寓言来宣讲自己的教法啊。
而且,“胁下出生”只是一个比喻,不是一个真理。
只是为了表示世尊是刹帝利的一个比喻,而世尊是刹帝利是真的。
还有,有一种文学,叫“佛经文学”的。
要表达一个道理,简单的说有两种方法,
比如说,我们要说:“不妄语”,那么我们可以说:
第一:“我们不应该说妄语,这样会让人对我们失去信心。”
第二:“我们来说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吧,在很久很久以前....”
这两个方式都在表达同一个道理,而且都没有错,分别在于他们有不同的适应群众而已。
如果楼主不能接受,其实也不必纠结于这些细节,这些都不是佛教的重点。
就向前面的例子,如果你习惯第一种的说法,那就忽略第二种吧,毕竟重要的是明白“不妄语”。 |
|
|
|
|
|
|
|
发表于 10-5-2009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mentos1039 的帖子
学佛闻法要注意:
一、依法不依人;
二、依意不依语;
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四、依智不依识。
其中的”依意不依语“,就是指要依据话语所要表达的含义,而不是话语本身;佛经里常常有比喻,我们要明白的是比喻的内含,而不是句子的表面意思。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就是指要学习那些可以解决烦恼、带来益处的,而不是学习一些和灭苦无关、不能解决烦恼、无法带来益处的知识。一些佛经里有不少赞颂语、修饰的描述,有些只是经文的点缀,不是经文的重点,所以,对那些没有特别意义的语句,我们是可以将其忽略的。
为什么佛经里有文学形式?是因为优美句子容易背颂。
古印度人不把圣人的教导写成文字,认为刻写是对圣者话语的不敬,所以在早期的印度,佛法只以口述流传,不以文字记载。为了方便背颂,就用有押韵的诗歌、谒子等文学形式来记述,方便记忆与流传。书面的佛经是在佛陀涅磐数百年后,当人们摒弃了这传统禁忌之后才开始出现的。因此,有许多文学形式就这样保留在佛经里,也常常被后人模仿。即使到了今天,许多谒颂还是充满押韵的,由其是使用巴利语或梵语的原文。其实,只要能正确表达,这些形式是没有问题的。![](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只是,佛经是经过多次跨语言、跨时代翻译的,由于不同语言的语境不同,所以一些原有的文学形式就就失去了修饰的作用,后人也由于对古文及古人文化背景的生疏,就容易出现读不懂、误解的状况。
所以,在学习一些佛经时,最好有其它善知识在旁指导,避免误入歧途,误解了佛法就不好了。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10-5-2009 01:07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0-5-2009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entos1039 于 10-5-2009 08:59 AM 发表 ![](http://cforum3.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看诗歌、寓言、有任何比喻并无不妥。
可是这是佛经,代表真实的,不虚的真理。
还有佛经不是文学作品,是代表佛的教导,代表真理。
难道佛经可以有这样让人笑掉大牙的从右胁生孩子?
有问题吗?
对于现代人而言,可能不是很了解右胁生的含义。
但是对于古印度人而言,他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因为他们了解其中含义。
再说佛经以文学手法写作又有什么问题?
重要的是其所要传达的意义没有被歪曲。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1-5-2009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认为佛经是真实的,不能有任何误导人或神话般的情节。
你不同意也没问题,因为我已经找到最好的佛经了。它们就在上座部佛教里。 |
|
|
|
|
|
|
|
发表于 11-5-2009 08: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mentos1039 的帖子
善哉!善哉!祝愿善者早日成就无上道果。![](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veliness.gif) |
|
|
|
|
|
|
|
发表于 11-5-2009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mentos1039 的帖子
选择适合自己的吧,在佛法中实践佛陀的教法才是重要的。
希望你能早日成就。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veliness.gif) |
|
|
|
|
|
|
|
发表于 12-5-2009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布飘扬 于 10-5-2009 12:13 PM 发表 ![](http://cforum4.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学佛闻法要注意:
一、依法不依人;
二、依意不依语;
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四、依智不依识。
其中的”依意不依语“,就是指要依据话语所要表达的含义,而不是话语本身;佛经里常常有比喻,我们要明白的是 ...
我一見 '依意不依語' 就記得這是以前讀過的.
這使我釋懷許多,內心法喜充滿!
謝謝白布師兄的解釋.
我很開心問題終於解開了.
p/s:
樓主,老實說,我不知道你懷惡意或者善意來提問,但是我不抱持任何觀念去定義你.
作為一個初學者,我也有跟你相似的疑問,我也了解初學者打爛沙煲問到地的心態.
只是我想真心問你,請問那麼多師兄姐們的解答有否讓你獲得一點啟示呢?
我認為佛教傳承了兩千多年,背後蘊藏了許多歷史跟古印度的風俗,所以我認為白布師兄的解答是合情理的.
至於釋迦佛是否從母親的陰道那裡出生,既然無從考察,再追究下去也是空談罷了,永遠不會有正確的答案.
佛教教理是圓滿的,但是時間巨輪的確壓碎了一些歷史事紀,這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但是我慶幸主要的經典都完好流傳了下來.![](static/image/smiley/default/flower.gif) |
|
|
|
|
|
|
|
发表于 12-5-2009 0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布飘扬 于 10-5-2009 02:45 AM 发表 ![](http://cforum1.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一些经典里所谓的”从右胁而生“纯粹是比喻悉达多太子出生于刹地利阶级(王族、武士阶级)。
由来:
在古婆罗门教的神话信仰里,认为婆罗门(祭师阶级)从大梵天的口中出生,最为尊贵;刹地利(王族、武士阶级) ...
楼主的迷思也正是我多年来的迷思。
我能接受古印度人相信自己是梵天创造的,从梵天脅下出生的是剎帝利这种说法。但问题是佛陀是从母亲脅下诞生,而不是梵天的脅下诞生。
很想知道这其实是哪本经典记载的,还是后人发明的? |
|
|
|
|
|
|
|
发表于 12-5-2009 0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布飘扬 于 10-5-2009 12:13 PM 发表 ![](http://cforum1.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学佛闻法要注意:
一、依法不依人;
二、依意不依语;
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四、依智不依识。
其中的”依意不依语“,就是指要依据话语所要表达的含义,而不是话语本身;佛经里常常有比喻,我们要明白的是 ...
所以,在学习一些佛经时,最好有其它善知识在旁指导,避免误入歧途,误解了佛法就不好了。
这两者之间是否会矛盾,该如何取得平衡点呢? |
|
|
|
|
|
|
|
发表于 12-5-2009 09: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entos1039 于 11-5-2009 08:20 PM 发表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我还是认为佛经是真实的,不能有任何误导人或神话般的情节。
你不同意也没问题,因为我已经找到最好的佛经了。它们就在上座部佛教里。
kalama 经提到:
不要因为流传悠久的经文而轻信。
————————
即使是上座部佛法,也不可以说是最正确的,
最好的方法:
自己成就解脱轮回后,才自己明白所修习的佛法是否正确。 |
|
|
|
|
|
|
|
发表于 12-5-2009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 喷射机 的帖子
你可以如此想象:
如果你在森林中迷路了,你要自己找出路,或是听那些还在森林里头的人指点?
你要如何确定他们给你的地图是否正确?
你如何确定自己对地图的了解是否正确?
你如何对自己猜测出来的方向是否正确?
以上如何找平衡点? |
|
|
|
|
|
|
|
发表于 12-5-2009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mentos1039 的帖子
真实佛法不会迷信的。
小弟学的佛法就从来不讲这些东西。
小弟的佛法是实是求是的佛法。
是科学的佛法,
是学习生命,探讨宇宙的哲学。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