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4-2-2010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来!假如学佛人都读经典,从中去领悟佛法的精神就不会迷惑在各种古怪理论,比如燃放爆竹伤害其中空间众生什么的。又或出钱教人在网上抄经回向给灾民。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2-2010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1)狐狸--惡罵羅漢,報食糞便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位大施主,富如多聞天子,後娶妻共同生活。不久妻子懷孕了,自懷孕起,妻子的渾身上下充滿臭氣,還經常想食大便飲小便。她把這些都如實地告訴了丈夫,施主聽了很痛苦,懷疑妻子是否著魔了,便找了相士作觀察,相士仔細觀察後告訴他:「你的妻子沒什麼,只是因為胎兒的業力顯現而如此異常,等嬰兒出生了,便會恢復如初的。」施主放心地回去了。到家裡專門用各種香水塗撒在妻子身上,但毫不起作用,臭氣如故。他又擔心妻子會飲食糞便(Uccara),便專門派一些人天天看護著她。艱難的九個月過去了,一個渾身沾滿糞便的孩子降生了。他們雖然把孩子洗得乾乾淨淨,但仍是臭氣熏天,讓人無法忍聞,想盡了各種辦法,不起絲毫作用。孩子的母親一切恢復正常了。他們為孩子舉行了賀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餵養著。長到自己能行走時,便自找一些不淨糞食用,還塗在自己的身上,很多人勸阻他也不起作用。等他稍大一些,父母就把他交給堪布學習文字,堪布也是束手無策,無法阻止,這孩子經常食不淨糞,喝不淨水,常處不淨糞池中。他的父母對於他的怪癖很覺痛苦,自歎:「真不知前世造了什麼業,生下這樣的孩子!」再過一些時間,他們確實都拿他沒辦法,只好把他捨棄了,堪布也捨棄了他。被捨棄的這個孩子索性去糞便池裡吃住,很多人看到後都一一傳開了,人們都覺得這個孩子象狐狸一樣天天食不淨糞,所以人們都稱他狐狸。狐狸天天住在不淨糞池裡,吃喝大小便。久而久之,有一個外道本師作兒雪,看見了狐狸天天吃不淨糞,他想:我的教派苦行者是吃牛糞的,能吃牛糞是最好的,而這個狐狸能吃不淨糞,可能境界更高,應該要攝受他,如果他能在我面前出家,可能會增長很多很多的功德。就專門去狐狸那裡,他問:「你是修行的境界到了食不淨糞,還是本身就習慣吃不淨糞了?」狐狸說:「這些我不懂,不過飲食糞便,我自小至今都喜歡貪食這些。」
當時,外道本師在狐狸前,稱讚他如此行為,境界非常高。並說:「如果你能在我面前出家,會增長很大的福報。」狐狸答應說:「如果您這麼高興,我就按您所說的那樣做。」於是就跟著外道本師去了他們的經堂,外道本師把他頭髮一根一根地全部拔掉,交給他一個孔雀翎做的掃把和一個碗,並對他傳了一些吃不淨糞的教言,鼓勵他以此行持修本尊。就這樣,這個可憐的孩子仍然再回到不淨糞池裡生活。在捨衛城四周有五百食不淨糞的餓鬼(Peta),常在夜深人靜時去很多不淨糞池索取飲食。一天,它們來到了狐狸所住的不淨糞池裡,一邊飲食一邊互語。狐狸只能聽見到它們的聲音而見不到其身形。沒過幾天,他的外道本師來詢問狐狸:「狐狸呀,你近幾天本尊修得如何?有什麼境界?」狐狸說:「我不懂什麼境界不境界的。」外道本師進一步對他說:「譬如聽到了聲音沒有?或看到什麼身相沒有?」狐狸說:「只聽到一些嗡嗡……的聲音,不知是什麼,也沒見到身相。」外道本師滿意地告訴他:「你現在修本尊有很大的進步,如果再繼續修下去,以後肯定會親見本尊的。」外道本師因他自己也沒有見本尊的驗相,卻又矇混地對狐狸「教導」一番便回去了。那五百餓鬼想:我們是造了惡業,今生才受如此的痛苦,而這個孩子肯定也是前世造了很大的惡業,才感得和我們一樣受如此的痛苦,我們應該把自己的身相顯出來,讓他看一看。以後的深夜,它們來時便把各自的身相顯現出來,讓狐狸看。後來它們經常共同生活在一個不淨糞池裡。過了一段時間,外道本師又來詢問狐狸:「你最近繼續修本尊了嗎?有沒有親見本尊?」狐狸說:「看是看見了,但其醜無比。」外道本師說:「你現在所見是醜陋的,再繼續精進,肯定會看到相好莊嚴的身相。」說完就回經堂了。
此時,舍利子尊者以慧眼觀察,覺得這些餓鬼很可憐,應該去救度它們。如此發心後,於剎那間到了餓鬼面前,告訴它們:「你們好好地觀想『諸行皆無常,諸法皆無我,涅 即寂靜』,再對我生起歡喜心,這樣能使你們解脫於餓鬼界。」言畢,舍利子尊者便回去了。餓鬼們對尊者捨利子生起了歡喜心,在歡喜心中它們去世了,憑此功德立即升天。天人規矩新升天者要作三觀察,他們都觀察到:自己前世是餓鬼,以對舍利子尊者生歡喜心故,今升天上。他們心想:以前我們是餓鬼,後來蒙佛威德慈恩,今已轉生天界,為報佛大恩我們應該在未過夜之前做供養。便各自著天人服飾,佩帶耳環、手鐲、項鏈、臂環等各種瓔珞珠寶,手持青蓮、白蓮、曼陀羅花等各種天人的鮮花,來到佛前,對世尊做了種種供養,恭敬頂禮,祈求傳法。世尊觀其根界意樂,對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都得了聖果,再於佛前恭敬頂禮,右繞三匝。正準備返回天界時,突然想到了曾與他們在一起共住的狐狸,心想:我們是承蒙尊者舍利子的加被已脫離惡道轉生天上,狐狸若是能對佛生起信心皈依佛門,肯定也能從惡道中得解脫。便剎那間從祗陀園到了捨衛城,在狐狸前顯現出天人的身相及嚴飾,此時整個捨衛城籠罩在一片光芒之中。狐狸這時親見了五百天人的莊嚴身相,問:「你們是誰?」「我們是以前與你共住在這裡的朋友。」「怎麼你們以前的身相與現在完全不同,以前是那麼的醜陋,而現在卻是如此的美妙,這是為什麼?」「因為我們以前是餓鬼,現在已經轉升天界。」「你們是不是修本尊後生天的?」「不是,像你這樣修本尊是沒意義的。我們是蒙尊者舍利子的加持,脫離惡道而得如今的安樂的。我們今日特來奉勸你,應誠心去皈依世尊,這樣能使你脫離痛苦的。」他們一邊勸告一邊將身相逐漸隱去。
此時,捨衛城裡很多人都看到狐狸的上空有許多天人顯現,外道本師也特別高興,以為狐狸真正修成本尊了。他馬上告訴很多人:「你們大家看,狐狸修本尊已經有成就了,以後你們也要好好修,事實證明勤修後會有成就的。」這個消息一傳開,許多人慕名而來,似乎都覺得這種修持很有意義。於是,有很多人開始學狐狸吃不淨糞,並在外道本師前受了一些戒。(師言:沒智慧的人就是這樣,別人的話會很容易相信,沒有鑒別地盲從,很容易上當。)狐狸聽到天人的奉勸,自忖:我應該去世尊前恭敬求法,使我得到真正的解脫。不過,這樣臭的身體,去親近世尊,太不恭敬了,自己也難為情。便跑到康丹大河,沐浴得乾乾淨淨,除盡了臭氣,才往世尊那裡去。在離世尊很遠的地方,就見到佛的三十二相好,自然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便急趨佛前恭敬頂禮,祈求傳法。佛陀觀察他的根界意樂,為他傳了相應的法要,他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位。他又再三祈求出家守持比丘淨戒,佛以「善來比丘」的方便言詞為他授了比丘戒,並傳了一些教言,他依教精進修持,很快就滅盡了三界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手掌與虛空無別。諸天讚歎他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狐狸以何因緣轉生富裕家?以何因緣俱生遍身沾滿不淨糞,而且後來一直住在不淨糞池裡,以食不淨糞維生?又以何因緣在佛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請為吾等演說。」
世尊告諸比丘:「這是他前世的業感。早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施主富如多聞天子,他對佛法僧三寶具大歡喜心。後來,他皈依三寶並受了戒,自己潛修精進,獲得了無來果位。此時他獨自思維:我膝下無子,無人繼承財產,死後也是被沒收歸為國王所有,這樣,倒不如上供下施的好一點。便發心將自己的財產供養僧寶,修建經堂,還專門供養了一大批僧眾。僧眾也把他請為執事員之一。有一次,主管執事員外出辦事,就對他交咐道:『我於某時肯定返回,在此之前,你要好好供養僧眾,不要東奔西跑。』交咐後,一切事務均由施主全權負責。在負責期間,新來了一位羅漢比丘,身相莊嚴,施主一見便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他想:如果我單獨供養羅漢,他可能不接受,但祈求他與所有僧眾一起去受供,他不得不去。便祈請羅漢:『尊者,明日能否和寺院裡所有僧眾一起去我家應供?』羅漢本來不願去,但又覺得:如果自己不去,僧眾都吃不到飯,過失會很大的,另一方面也斷了施主的善緣。這樣,他不得不答應了。施主就高高興興地回去準備了很多飲食,第二天中午特意親迎羅漢及所有僧眾去應供。僧眾們到施主家後,理發洗足,(這是印度在別請僧人或僧眾去家裡受供的規矩)依次入座,準備受供。同時,外出的執事員回來,見經堂空無一人,便問其他人,這些僧眾都哪裡去了?有人告訴他:『到施主家應供去了,主要是恭請一位新來比丘。』執事員聽了,生了一個大憎恨心:怎麼一個新來比丘就把我的施主拉去了,他有什麼權利?只有我對施主才有權利,真是……。生起了很大的嫉妒心和憎恨心。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施主家,一進施主家門,正見到施主在各比丘前恭敬承侍,更加憎恨,找到那位新來比丘便破口大罵道:『你們在我的施主這裡理髮,我寧願你們將來頭髮全被一根一根地拔下來,你們在我施主家裡受供,我寧願你們以後住在不淨糞裡,你們在我的施主家裡受供,我寧願你們以後食不淨糞及飲不淨水……。』此時,羅漢比丘覺得他造了很大的業,想救他,便心平氣和地告訴他:『你不應該這樣罵人,你以為你是什麼人,我是什麼人?』執事員說:『怎麼?你是出家人,我也是個出家人?這有什麼?』『是的,我們都是出家人,但我是斷除了一切煩惱的出家人,而你是位煩惱深重的出家人,所以你這樣罵人,會有很大的惡報的,還是及時好好懺悔吧。』執事員聽後,生了很大的後悔心,就對羅漢比丘前恭敬頂禮,哀求懺悔。他一生中守持淨戒,臨終前他發願:願我惡口詈罵羅漢的果報不要成熟;以我一生中如理如法地為僧眾做事的功德,願我生生世世中生富裕家;願將來釋迦佛出世時,我能出家獲證羅漢果位。當時的這位僧眾執事員就是現在的狐狸。因他當時罵羅漢及僧眾頭髮被拔掉,他多生多世中頭髮被拔掉;當時罵他們住在不淨糞裡,他多生多世中住不淨糞池中;當時罵他們食不淨糞飲不淨水,故他多生多世溺食不淨糞飲不淨水;又以他一生中嚴持淨戒以及對僧眾做事的功德,使他生在富裕家;以其願力成熟故,在我的教法下,對我生歡喜心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這是狐狸今生受業報的因緣。」
復次,諸比丘請問:「世尊,那五百餓鬼以何業感,墮入惡趣,受食不淨糞之惡報呢?」世尊復告曰:「早在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時,有五百居士看見出家人化緣,他們生起吝嗇心,在別人前誹謗(Pisuna)出家人說:『迦葉佛教法下的出家人像餓鬼一樣,到處化緣。』(師言:在宗教政策剛落實時,藏地很多出家人到處化緣,有些居士說:「現在不是宗教開放了,而是化緣開放了」。說了很多粗語。漢地也有居士這樣對出家人供養後又說一些過失的話。不管怎樣,說出家人的過失不應理,會受很大果報的。希望你們自己多懺悔。)當時的五百居士就是現在的五百餓鬼,當時他們罵出家人是餓鬼,所以他們自己受餓鬼之報。又以他們在迦葉佛教下皈依受居士戒的功德,今生對我生歡喜心,並從餓鬼道得到解脫,轉升天上,享受天人之樂。這是他們各自的前後因緣。」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2-2010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2)一隻孔雀--願力成熟,轉生孔雀
一時,佛在印度王捨城(Rajagadha)附近的靈鷲山(Vulture Peak)傳授教言。從檀香山飛來一隻絢麗無比的孔雀,在祗陀園講經堂飛來飛去,似乎在右繞佛陀,然後,停落在世尊面前。世尊為它宣說了三法印(Ti-lakkhana)『諸行皆無常,諸法皆無我,涅 皆寂滅』。(譯者:這三句法非常殊勝,《涅 經》、《賢愚經》、《釋迦牟尼佛傳記﹒白蓮花傳》等許多經中都有這三法印。所以,修行的人應常以此真諦來印證修證的境界。表面上看來很容易,但若經常在前夜、中夜、黎明,尤其是白晝應恆時把這三句諦實語好好靜心去探討體會其內涵要義,便會發現其中有甚多不可言說的密義。希望大家在自相續上遇到很大的執著煩惱或外境的一些違緣時,當下以此佛陀所親口宣說的妙法金剛語來警惕自己,其加持是不可思議的。) 傳法後,世尊又對孔雀說:「如你對我生歡喜心,能使你脫離於傍生界(Tiracchana Dhatu)。」說畢,孔雀似乎會意到了,便扇動了幾下翅膀,起身飛走了。但不幸的是在飛返的途中,被一隻巨大的鷂鷹撲食了。因它對世尊生歡喜心的緣故,馬上投胎到王捨城的大商主家。商主妻子懷胎九個月後,生下了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商主夫婦給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為他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酥餅等精心餵養著。從「咿呀」學話開始,就學習文字歷算等學問,這個聰穎的孩子都精通了,並對佛法僧三寶具極大的信心。征得父母的同意,出了家,七歲時已獲證了阿羅漢果位。還經常以神變去外面撿水果、鮮花回來供佛供僧,很多人都在世尊前讚歎:「稀有!真稀有!七歲的小沙彌竟獲證羅漢果位。」世尊聽此贊言,為使眾生能生起厭離心,便告眾等:「你們大家還記得曾在祗陀園講經時,有一隻絢麗的孔雀飛落在我的面前聽我傳法嗎?」「噢!記得,當時我們都看見了。」世尊曰:「當時,對它傳法畢,它對我生起了歡喜心,盤旋而去,在途中不幸被巨大鷂鷹撲食身亡,它憑著對我生歡喜心之善根而馬上轉生到王捨城的商主家後,對三寶生信心,出家在我教法下,七歲便獲證了羅漢果。」(譯者:由此看來:臨命終時對佛法生歡喜心是何等的重要!其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若自己有福報,在臨終時能有大德高僧、具德上師能如理如法地諷誦等為上善,若沒有僧即便是把佛像放在眼前,在信喜心中去世也很好。最可憐的是,現在末法時代五濁惡世的眾生,臨終時不說能讓亡人觀佛像增善業,反而殺生飲酒作祀,倒增惡業,本身活著已經造了不少罪業,臨終時後人又更增罪業,真是《地藏經》中所講的那樣:「……閻浮眾生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但結罪緣,轉增深重……,殃累亡人,晚生善處……。」真是「系生死獄苦有情」,可憐極了!)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他以何業轉生孔雀?又以何業得到人身,在佛教下令佛歡喜,年僅七歲出家獲證羅漢果?祈請為吾等宣說。」
世尊告曰:「諸比丘,很早以前,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聖勝城有位布德哈國王,兩國有間隙,兵戈相加,殘殺了很多人。後來,布德哈國王率四大軍隊向梵施國王再次挑戰,梵施國王也是挑選精兵強將英勇迎戰,雙方作戰很久,布德哈國王最終戰勝了。梵施國王的殘兵敗將們死的死,逃的逃,只剩國王孤身一人騎馬逃到森林中去了。因作戰很久,他精疲力竭,森林中寂靜無人,便卸下盔甲,乏力地倚樹準備小憩。剛坐下來,卻看見在離他不遠的地方有一群孔雀,其中一隻絢麗的孔雀,周圍有許多母孔雀圍著它嬉戲,它們共享著怡人的生活。此時,國王對孔雀很羨慕:這孔雀的生活是多麼愜意,它們自由安閒地享受著天倫之樂,無爭無害。而我呢?身為國王,見不到王妃,又折了兵馬,觸景生情,真讓我思緒萬千,難以平靜……。當時無佛出世,唯有獨覺應世。這林中靜修的獨覺為了度化他,故意大聲咳嗽一聲,給這位沒有防備的國王嚇了一跳,以為又是敵方兵臨了。正欲起身逃命,一看是靜坐的獨覺,頓時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覺得:能在這麼殊勝的地方苦行,肯定是位大尊者。國王立即將馬尾上帶的僅有的一些乾糧供養了獨覺。(因當時的規矩是:國王無論去圍獵還是去疆場,都備好乾糧拴在馬尾巴上。)
獨覺也接受了他的供養,並用神變把他高高地托在空中,使他遠離了畏敵的驚恐,心裡得到了自在。這時,他在獨覺前發願:願我生生世世變成孔雀,將來在比獨覺更殊勝的如來前,令如來生歡喜心,在其教法下,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梵施國王就是這只孔雀。以其發願力成熟故,先多世中轉生孔雀,再轉人身,在我教法下令我歡喜,速證羅漢果位。」
(譯者:由此可知:發願很重要。現在條件稍好些的出家人,千萬不要貪圖某些有漏輪迴之因的快樂,而發願作什麼什麼人。無論在任何環境,都要發一個出離輪迴的殊勝願。心易動如高山流水或峽谷湍流,所以,我們平時還是多作些各種各樣高低貴賤、身臨其境的觀想,然後把自心對人天之樂真正地看清楚,是否恆時究竟?生起一個真正的出離心,才不至於發錯願。)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2-2010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3)哥瑪達鳥--惡口罵僧,累世受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檀香山上有一隻哥瑪達鳥臨近壽終。 如來、正等覺具有二種智慧(盡所有智和如所有智),遍知一切,每時每刻都在觀照著眾生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此時,釋迦世尊觀知哥瑪達鳥該授記了,依靠它可以度化無數眾生。故佛於捨衛城剎那間來到了檀香山,在離它不遠的地方顯示神變,顯現出五百隻扎夏鳥恭敬右繞佛陀,它也對佛陀生起了歡喜心,也想去轉繞佛陀,但還沒來得及去轉繞,在歡喜心中,它就去世轉升天界。升天後,他觀知是蒙佛之恩德而升天,即來佛前恭敬供養,祈求傳法。世尊給它傳了相應的法,他得到了聖果,才返回天界。這時,世尊把哥瑪達鳥的屍體拿到諸比丘前,為了讓眾等生起厭離心,便告訴舍利子:「你觀一下它前世的因緣是什麼?為何變成鳥?」舍利子遵命,馬上以聲聞智慧入了最高境界的定來觀察,結果是:它的前一世、二世乃至聲聞眼無法觀察到,生生世世一直是隻鳥,卻觀不到是以何業轉生為鳥。舍利子出定,在佛前恭敬頂禮,合掌祈求:「世尊,弟子盡力也沒觀察到它的業緣,唯世尊具大智慧遍知一切,故祈請世尊為觀,並宣說其前後因緣。」
世尊告曰:「諸比丘,這隻鳥是前世造了惡業而得此報的。在很早以前,有一位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見義如來出世。在其教法下,有一僧團的管家四處化了很多緣,有很多僧眾看不慣,勸他不要再到處去化緣,這樣沒有很大的意義。當時,管家生了大嗔恨心,憤然惡口相罵:『你們這些出家人,天天象哥瑪達鳥一樣,只會喳喳喳地說一些費話,什麼事情都不考慮,簡直不像比丘。』後來,他慢慢又生起了後悔心,勵力懺悔前愆,到臨終時發願:願我對僧眾粗語的惡業不要成熟,願我將來在象見義如來一樣的如來前,令佛生歡喜心。當時的這位管家即這只哥瑪達鳥的前世,自見義如來出世一直至我的教法下,他都在傍生界。今對我生歡喜心故,死後立即升天了。升天後,又在我前求法獲證聖果後,返回天界。今我與見義如來功德、智慧、事業、力量相等無別,故他在我教法下,對我生歡喜心。」世尊如是宣說竟。諸比丘聽了此鳥的前後因緣,都生起了厭離心,世尊見彼等已堪為法器,便傳了相應的法,使很多諦聽者滅盡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2-2010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4)聖身父子--害怕被殺,出家證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中有一著名施主,富如多聞天子,他與妻子共同生活,後來生下一個很莊嚴的孩子:身色金黃,面如滿月目如蓮,手臂修長過於膝等等種種妙相。取名時,因父名聖身,故將孩子命名妙身。聖身夫婦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著妙身,妙身如海蓮般迅速地成長著,稍大便學習文字歷算、婆羅門行為等十八種學問,通達無礙,並通達了辯論的許多經典。後來,他父親準備做一次大的上供下施。當時,聖身也知道沙門果達瑪已出世,他覺得:世尊是能仁遍知,悉知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事情,所作一切皆如理如法,為了這次供施的圓滿,理應請問釋迦世尊。他便乘著馬車前往捨衛城,途中能乘則乘,不能乘則徒步行走,到了佛前恭敬頂禮,謹於佛前請問:「世尊,我準備做一次較大的上供下施,有五百□牛、五百犀牛,還有很多小牛、山羊、綿羊等全部圍好了,另外準備了很多飲食,準備迎請僧眾及婆羅門(Brahmin)受供。為了圓滿上供下施,請世尊抉擇,我該怎樣辦才為上策。」世尊為他傳了供施方面的究竟法要,他立即摧毀了薩迦耶見(Sakya Ditthi),得到了預流果位(Sotapanna Phala)。回去後,孩子問他:「今天我們對婆羅門做什麼供養佈施(Dana)?」他說:「先不要說婆羅門,應該先供佛及僧,再供婆羅門。」孩子便依父言奉行。他們父子同去佛前,恭敬祈請佛陀去他們家應供,世尊默許了。他便把所準備的牛羊全部都放了,對它們說:「野外有清淨甘甜的水,清涼和煦的風,碧綠廣袤的草原,任你自由自在地去生活。」放了這些牲畜,晚上便做了很多飲食,次日親自迎請佛陀及僧眾光臨他家裡應供。佛陀及僧眾著衣托缽到聖身家依次敷座而坐。聖身父子親手供養了佛陀及僧眾甘美的飲食。供膳畢,又供養了僧衣(Kasaya)給各位僧眾,供世尊一件無上妙衣。一切圓滿後,世尊為他們宣說了相應法,並讚歎了正法的功德,之後,返回經堂了。
昨天特意來接受佈施的幾位婆羅門見□牛全放了,生起了很大的嗔恨心,極為不滿地問:「為什麼佈施給我們的□牛和財富反供養了沙門果達瑪?這是為什麼?」聖身婆羅門聽到這些,知道這些婆羅門對他生了嗔恨心,馬上去跟他們解釋:「你們為何對世尊這樣不滿?他對你們做了什麼不應理的事?我們還可以照樣佈施你們其它財富。」這些婆羅門還是很生氣,因為對他們皈依佛門很不滿,並蓄謀著要殺害婆羅門父子。聖身父子知道後非常擔憂,後來只好決定去祗陀園,在世尊前恭敬頂禮,講清了事情的原委。並祈求道:「我們現在已捨棄了世俗間的一切事情,凡夫人在世間生活很難滿足別人的願,我們來到這裡,想在世尊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戒,行持梵淨行(Brahmacari),祈請世尊慈悲開許。」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詞為他們傳授比丘戒,又傳一些教言。他們父子依教修持後,滅盡了三界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時諸比丘讚歎道:「世尊,聖身父子最初因害怕被殺而來祗陀園。現在,卻證得了阿羅漢果位。善哉!(Sadhu)善哉!(Sadhu)」
世尊告曰:「不僅是今世,以前他們倆也是在被害時,對世間法生起了厭離心而出了家。其中因緣吾為汝等演說: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有一婆羅門常常做上供下施,無意間與另一位婆羅門發生了衝突,這婆羅門人多勢眾,準備殺害那一位婆羅門。他知道後,把自己所有的俗家事務捨棄,帶著兒子到佛前出了家。臨終時他發願:我們在迦葉佛教法下一生出家,雖沒得到什麼境界,但願將來在釋迦世尊出世時,令佛生歡喜心,在佛教法下出家,滅盡三界輪迴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婆羅門父子就是現在的聖身父子。當時他們是害怕被別人殺害而出家,後來發了願,今生他們同樣是害怕被別人殺害而出家,並以往昔願力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了阿羅漢果位。」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2-2010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5)本師--兩世引導,親眷證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施主娶妻後,夫婦倆先生了一個莊嚴的孩子。後來,連續又生下了六個孩子。夫婦倆給每個孩子都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都用牛奶、酸奶、油餅等把他們餵養大。讓他們學習文字歷算、八種觀察等一切學問,他們也全部精通無礙。到他們該選擇事業立足於世間為人處事的時候,他們的父親教導他們:「你們已經明白了一些事理,不過,以後還要好好聽從父親的話,多親近給孤獨長者,對你們今生來世都有很大利益的。」但這些孩子因前世各人的因緣不同,唯有第七個孩子聽了父親的言教,親近給孤獨長者,並對世尊生起了歡喜心。其他前面的六位兄長們分別依止了外道的六大本師1。還恭請他們各自的本師到自己家中受供。老七想:他們都恭迎自己的本師,我也應該恭迎自己的本師-釋迦世尊到自己家裡應供。便對六個哥哥說:「以前你們在迎請你們的本師時,雖然我不信他們,但我還是盡力幫忙做事。現在,我要恭請我的本師釋迦世尊到我們家來應供,請你們也盡力幫助我。」他的那些哥哥還是比較明達,另外又請了一些親眷,晚上一起準備了很多飲食,次日便親迎世尊及僧眾。世尊率僧眾著衣托缽到他家裡應供,供養圓滿後,世尊觀察他們的根基,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都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位。他們在佛前再三祈求:「我們為了解脫三惡道的痛苦,也為了六道眾生解脫輪迴之痛苦,遠離生死,祈求世尊及所有的僧眾,在有生之年一定只受我家的供養,不要去別的地方。」世尊告訴他們:「不要如此,我可以跟你們結緣,同時還要度化很多其他有緣眾生。」他們遵從佛言,世尊率僧眾便返回了經堂。老七心想:我應該在世尊教法下出家。徵求父母同意後,在佛前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淨戒。佛陀以『善來比丘』的方便言詞使他納受了戒體,並傳授一些教言,他精進修持後,滅盡三界輪迴的煩惱,獲證了阿羅漢的果位。
諸比丘請問:「世尊,您看施主家七個孩子,六個依止外道本師,最後都是藉老七的引導遇佛教化,證得聖果,並且老七自己還出家,親證羅漢果位。」
世尊告諸比丘:「不僅是現在,以前他們六個也是不太和合,依靠弟弟的調和,得到出家證得四禪五通。其因緣是這樣的:在很早以前,中土有七個國家,各自為政,他們之間經常因一些矛盾而互相作戰,死傷了很多人。後來,嘎西的梵施國王心想:最好能和解六國的糾紛,但自己又無能為力。不過,附近有一位具五神通的仙人,如果請他來調和,肯定能和解六國之間的矛盾。便到仙人前再三祈求:『尊者,現在六國之間經常不合,相互作戰,已經殺害了很多眾生,今特意懇求尊者能慈悲,調合他們之間的關係。』仙人默許了。之後,他們六國又互相起兵,各自率領四大軍隊安營札寨,在印度鹿野苑對陣,梵施國王又到仙人前請求。仙人就躍入虛空,顯示種種神變。六個國王目睹這些,對仙人生起了歡喜心,都放下武器,對仙人恭敬頂禮,祈求依止仙人出家,仙人默許。他們便分別回去處理妥國內上下事務,來到仙人前出家,而且依照仙人的教言精進修持,最後獲得了四禪五通。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仙人即今現前菩提的我,六個國王即現在學外道的六兄弟,梵施國王就是現在最小的弟弟。當時,六個國王依靠他而得到四禪五通,現在,六個哥哥依靠他而獲證聖果。」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施主的兒子和眷屬都造了什麼善業,今生轉生於富貴之家,並在佛的教法下得到聖果?」世尊復告曰:「這也是他們前世的因緣。早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印度鹿野苑一位施主家生了七個孩子,前面六個都是觀點不一,修學外道。只有小兒子對佛法具歡喜心,他就用種種方便法引導六位哥哥對迦葉佛生起信心,並出了家。七兄弟各自在臨終前都發願:願將來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不做佛不歡喜的事,以今生出家的功德,在釋迦佛的教法下,滅盡煩惱,得證聖果。那位施主也做了廣大佈施,一生中皈依持居士戒,臨終時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於富貴之家,依靠我的七個孩子,在釋迦佛教法下,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事。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這位施主一家即今施主一家,他們都因往昔的願力及積累資糧所致,今生值遇我的教法,得教言後,皆獲證聖果。這是他們各自的前後因緣。」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3-2010 10: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6)迦葉尊者--功德無量,世尊親贊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次,迦葉尊者(Kassapa Thera)在一個寂靜的地方閉關了很久回到世尊身邊。他鬚髮皆長,衣衫襤褸。當時,世尊正為數百眷屬傳授妙法,眷屬們見他如此模樣,心生不悅,覺得他行為衣著很不如法。此時,世尊悉皆了知眷屬們各自的心念,心想:我涅 (Parinibbana)後,佛法全靠他來弘揚,他本已精通三藏(Tipitaka),具足種種功德,如果眾比丘經常輕蔑他實不應理,他應該是人天諸眾所應恭敬讚歎的大德。所以,我應在眾人前宣揚他的共不共的功德。便告眾眷屬曰:「你們不要輕蔑迦葉尊者,我涅 後,我的教法全由他來弘揚。」接著對迦葉尊者說:「迦葉,你來和我坐在一個座墊上。」眾眷屬頓時覺得,世尊此舉真是稀有!肯定是迦葉尊者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迦葉尊者來到佛前,右膝著地,合掌頂禮,稟白世尊:「釋迦世尊,您是我的本師,您是我的善逝,我是您的聲聞(Savaka)。」(此時,迦葉尊者已得戒體,此是舊儀規中的承諾得戒體) 世尊對眾眷屬宣說迦葉尊者的功德:「譬如,我在一天、兩天、三天乃至七天之間可以住於第一禪定,迦葉他也可以像我一樣,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的境界,凡我所能得,迦葉一樣能如是;如四無念、四無色界等我所有的境界,迦葉全部具足。我的神變如大變小、一變多、水不能溺、火不能燒、住於虛空等種種不可思議的神變,迦葉也一樣具足!」(以上種種境界,《百業經》藏文版本中有詳細講述)聽到世尊對迦葉尊者如此讚歎,眾眷屬自然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迦葉尊者受到了眾人的恭敬,世尊又對眾眷屬作很多授記。時諸比丘贊曰:「世尊如此讚歎迦葉尊者,人(Manusa)天(Deva)諸眾也生起極大的恭敬心。稀有!奇哉!」
佛聞此言,告諸比丘曰:「不僅是現在,以前我也是在眾人前讚歎他,他因此而得到眾人的恭敬。曾在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執政,舉國上下,無諍、無仇、無盜、無災,政通人和,五穀豐登,君臣慈賢,庶民忠君,梵施國王如理如法地把整個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宮內有五百王妃與國王一起享受幸福的生活,但她們始終都沒給國王生下個太子,雖然祈禱了所有的天尊,仍無濟於事。當時,國王手下有五百位驕傲自滿、恃縱放逸、性格惡劣的大臣,其中只有一個勝藏大臣,具足智慧,人格穩重,心地慈善,做事縱觀大局而謹慎周到。這時,梵施國王與黎宏國王之間產生了一點矛盾,梵施國王心想:如果我的勝藏大臣住在黎宏國家,肯定兩國之間的矛盾會解除,也不會起戰爭的,最好讓他去住在那個國家。這樣,梵施國王就把自己的意圖告訴了勝藏大臣,勝藏大臣也欣然遵命,他就去黎宏國家暫時安住了下來。自那時起,因為勝藏大臣的智慧,使兩國之間的關係日漸融洽。後來,梵施國王年歲已高,而他的一個王妃居然懷孕了。九個月後,生下一個很莊嚴的孩子,宮廷上下都為小太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用牛奶、酸奶、酥油餅等上好的飲食餵養著他。到太子剛會行走時,梵施國王心想:我已經是年邁體衰了,很快會死的,太子年且尚幼,不能左右國政,其他大臣心機不良,會害太子搶奪王位的。他便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重愛的勝藏大臣,把他接回來,王位交給他,他會很好地保護小太子,國家人民也不會有違緣。不過,畢竟現在他身為大臣,要想讓他繼承王位,一定要當眾讚歎他的一切能力才幹等,以免眾人不服。這樣,梵施國王就特派專使迎請勝藏大臣回宮與國王商議大事。勝藏大臣便從命回鹿野苑。梵施國王讓宮內大小重臣,乘象騎馬,城市內外、道路兩旁都新加嚴飾,國王也是御駕親臨,整個迎接的場面非常隆重。久違了的君臣二人一見面,互抱相對無言。然後共乘一大象,共享盛宴,共一碟食。宴會將畢,國王慎重地對勝藏大臣說:『重卿,我年歲已高,太子尚幼。我死後,一切國事均由您來替我,好好保護我的小太子!』勝藏大臣也答應下來了。後來,國王生病,用各種草藥秘方醫治都無效,駕崩了。勝藏大臣召集了所有朝中重臣對他們宣佈:『各位大臣,現在國王已駕崩,太子尚幼,以後,應由太子來繼承王位,統領天下,我們現在應好好保護太子。』因國王曾親贊其功德,故眾人很信服於他。諸比丘,你們是如何想的?當時的勝藏大臣即今世之迦葉尊者,梵施國王即今現證菩提的我,往昔我也曾對眾臣前讚歎過他,今生亦如是。」諸比丘聞已,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3-2010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7)阿難尊者--佛入滅前,授記未來
爾時,阿難(Ananda)出家已學八萬四千法門竟。佛陀授記曰:「在我教法下,阿難乃多聞第一!」同時授記迦葉尊者(Kasspa Thera):「我涅 後,迦葉乃為法的傳人!」如此授記畢,二尊者在人(Manusa)天(Deva)中受到極大的恭敬。之後,佛陀復次告眾比丘:「諸位,在我涅 後,迦葉將是我法的傳人,阿難將是多聞第一。」之後,佛陀就到拘屍那拉城(Kushi-nagar),準備涅 。正欲涅 時,佛陀觀察:若我的教法僅傳給人,沒有交付給非人,則正法不會久住;如果交付給非人,而沒傳給人的話,則正法不會繼續弘揚於人間。故我應把正法交付給人與非人。然後,佛陀告訴迦葉尊者:「我涅 後,你們應結集三藏;你涅 後,把佛法交付給阿難;阿難在未得阿羅漢聖位之前,你不要入涅 ;你傳付給阿難後,待阿難將涅 時,將佛法交付給草衣;草衣除外道、制惡龍、伏邪魔,在未出家前,阿難勿入涅 ;草衣涅 後,再把佛法交給嘯虎,而嘯虎在未證阿羅漢果前,草衣不要涅 ;嘯虎涅 後,把佛法交付給有愧,有愧在未得羅漢果前,嘯虎不要涅 ;有愧涅 後,把佛法交給魁捨;魁捨涅 後,把佛法交給大三千,此乃七代傳承。每前一代在後一代沒有得羅漢果或出家前,不要趣入涅 ,待佛法該傳付於下一代的機緣真正成熟時,把佛法交付於他們後,才可以示現涅 。」(師言:世尊的教法主要有七代傳承,七代傳承之後雖然沒有再一代一代地相傳下去,但實際上,諸阿羅漢已把小乘的甘露法要傳付給後代了。現在藏地的《大藏經》的傳承,至今仍是代代傳下來的。雖然沒有象七大祖師那樣的單傳,但教法的傳承一直到現在還是保持著清淨的傳承。小乘中亦如是說。) 佛陀囑咐迦葉、阿難兩位尊者後,兩位尊者在佛前恭敬頂禮,合掌承命曰:「依教奉行!」佛復告迦葉尊者:「你把未入聖位的凡夫僧眾均帶到外面出遊,如果我趣入涅 時出現僧眾不合的話不太好,所以最好把凡夫僧帶到外面去。」佛陀又想:如果帝釋天及四大天王能在此時來到我面前非常好。剎那間,帝釋天及四大天王便親自手持天人的各種鮮花來到世尊前,向世尊恭敬頂禮供養。世尊告諸天人:「我在短時間內將顯示趣入無餘涅 (Maha Parinibbana)。我涅 後,你們要好好保護正法(Saccadhamma)。再過一千年,佛法接近隱沒時,世間上行持善法者也沒有了,整個南瞻部洲將遭到很大的災難。天不下雨,莊稼不生等各種災難。當時有從邊地南、西、北三方來的國王,他們是專門摧毀佛法的。南方來的夏嘎國王,西方來的布達嘎國王,北方來的雅哇那國王,將分別帶領十萬眷屬,來到人間摧毀佛法、砸毀佛像和殺害很多比丘。不但如此,下面的人民也是對僧人作種種的違緣,對僧人們作種種的欺辱。這時,印度中土果新巴的大自在部國王,他擁有十萬眷屬。後來,生下一位太子,太子俱生有盔甲等各種兵器,而且兩手沾滿淋漓的鮮血。同時,五百大臣也是生下與太子一樣的孩子,果新巴城還降下了血雨,民眾們都感到稀有,馬上請相士觀察。相士觀察後告曰:『大自在部國王的太子以後將成為世間第一的國王。』他們為太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因他降生後大家非常難以忍受、難以理解,故取名為難忍太子。難忍太子長大後,在十二年中經常與毀壞佛法的國家作戰。大自在部的臣民們都覺得太子與魔王作戰的確了不起。因此,生起了歡喜心。後來,天人授記:將來難忍太子會把所有的魔王全部消滅光。得此授記後,大自在部國王更加高興,即把王位禪讓給難忍太子,給太子加冕,封太子為大自在部的國王。原來五百大臣也分別把自己的權位讓兒子們來繼承。這樣,新上任的難忍國王與五百大臣齊心協力與魔王作戰,三魔王的三十萬眷屬全部被降伏。當時有一位火施婆羅門,精通一切教法,長大娶妻,妻子懷孕後,常想與人作精彩的辯論。後來問相士,相士說:『這是胎兒的緣故,等生下孩子後,會恢復如初的。』九個月後,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降生了。他長大後,精通一切學問,尤其擅長辯論。因他有五百個婆羅門弟子,人們便稱他為眾弟子。這位眾弟子在我的教法下出家,並精通三藏。此時,另有一位叫善財的商主,他的妻子懷了一個最後有者。懷孕後,她心裡特別安樂,不願說話很能安忍。商主特意請相士觀察,相士告訴他:因胎兒是最後有者的緣故。九個月後,生下一個莊嚴的孩子,取名為寂靜。寂靜稍大,徵得父母同意,在我教法下出家,滅盡煩惱,證得羅漢果位。他經常遠離憒鬧,樂於在靜處安住修持。當時,大自在部的老國王已駕崩了,難忍國王捧著先父的遺體悲慟欲絕,任何人也勸慰不了他,解除不了他的痛苦。此時,眾弟子帶著許多眷屬來到果新巴城,對難忍國王宣講了很多妙法。
難忍聽聞妙法畢,基本上解除了喪考之痛,他對眾弟子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並發願終生護持眾弟子。時難忍國王問諸比丘:『中土佛法已隱沒多少年了?』諸比丘告曰:『已十有二載。』難忍國王再作觀察,確實如此。當時的出家人沒有誦戒講經的,整天散心雜話度日,(師言:我們現在正法在世,值遇善知識,無有憒鬧,一切順緣具足,希望各位弟子抓住良機好好聞思修,不要下午比太陽睡得早,早晨比太陽起得晚,白日串寮去聊天。這樣縱眠放逸,虛耗一生太可惜了!千萬不要這樣!) 當時出家人行為不如法,僅顯形象而已。那時,眾天人也說:『再過幾天佛法就要隱沒了,不知人世間將有哪位賢聖者發慈悲心能將佛法再度廣弘人間?』(天人所說詳細內容藏文中廣明)當時,果新巴的五百居士聽天人這麼說,非常著急,到處去祈求比丘們好好誦戒講法,否則,再過幾天佛法就隱沒了。當時的中土唯有果新巴城集眾誦戒,寂靜者便前往果新巴城一起誦戒。到了果新巴城時,城裡已有十萬僧眾集中在此,其中只有新來的寂靜者是羅漢,眾弟子是能講經的三藏法師,其餘的全是凡夫僧,這次全體僧眾集合的法會是釋迦牟尼佛教法中最後一個法會。(後來由於四大天王的護持,這個悲慘的局面沒有出現。) 最後,他們共推三藏法師眾弟子率僧眾誦戒(Uposatha),誦戒時必須有一位三藏法師帶他們誦別解脫比丘戒。三藏法師對僧眾說:『現在南瞻部洲的所有聲聞都集中在這裡,大家推舉我為僧眾誦戒,一方面,我具足條件,已得廣聞並精通三藏;另一方面,我對學處的行持不是很圓滿。這麼多的僧眾中肯定有比我在學處和行持方面更加精通和圓滿的,若有這樣的上座,應為僧眾誦戒 (中間有些誦詞已略)。 如有學處比我更高者,請如理如實地宣說自己的功德。』此時,眾中唯一的阿羅漢寂靜尊者於三藏法師前恭敬頂禮後說:『您誦戒是很好的,但實際上我也是如佛在世時的舍利子和目犍連一樣的,也是在佛教教法一千年到此時,守持戒律非常清淨......』他如理如實地宣說了自己的功德。而這時,三藏法師的一個叫石方崩撿的弟子,對剛到這裡的寂靜尊者於僧眾中宣說自己功德的行為生起了嗔恨心:你這個新來的比丘怎麼能比得上我的三藏法師?(他不知寂靜尊者已是阿羅漢,故看不慣他的行為。)就抽出寶劍,殺害了阿羅漢。時阿羅漢的弟子心想:在十萬僧眾中只有一位阿羅漢,竟然把阿羅漢殺掉,這是什麼行為與動機?他也生起了嗔心,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氣,便抽出寶劍不由分說把殺阿羅漢的比丘也殺死了。爾時,僧眾亂作一團,羅漢的弟子們蜂擁群起把三藏法師及眾弟子也殺害了。這唯一的一位阿羅漢和唯一的三藏法師都沒有了,故佛法隱沒。因誦戒、講經已沒人統領負責了,整個僧團僅僅成了一個形象。此時,大地震動,世間出現很多的惡兆。諸天人也悲哀歎言:『釋迦牟尼佛教法已隱沒了!』三十三天(Tavatinsa)忉利天宮的佛母-大幻化母(摩耶夫人)(Maha Devi)從三十三天(Tavatinsa)降臨,悲眼慈視著可憐的眾生,心裡也覺得:我的孩子釋迦牟尼佛經過三大阿僧祗劫積累資糧發願親證的教法,為什麼這麼快就隱沒了?她既痛心又不滿。此時,果新巴的五百居士聽到天人的歎言,也知道了當時佛法隱沒的慘景,生起了無比的憂愁和痛苦,他們也慨歎:『為何釋迦牟尼佛教法這麼快就隱沒了?!』這時,果新巴的難忍國王把南方、西方的國人全都塗炭無餘,當他得知阿羅漢和三藏法師被殺,嗔火縱燒,把所有的出家人全部殺光,並把經堂、佛塔(Cetiya)全部摧毀。」釋迦世尊告眾天人:「各位,以後我的教法會遭遇如此悲慘的隱沒時期。若到此時,你們一定要勵力保護,(譯者:如果諸天人當時沒有護持(Dharmapala),可能不會有我們現在的佛法。因當時四大天王和帝釋天對佛法作了保護,方使佛法得以保存至今。佛法住世已二千五百多年,將來仍存在,所以護法很重要。) 你們能不能護持?!此時,四大天王和帝釋天忍不住紛紛起身,合掌發誓(Adhitthana):「世尊,我們一定會竭力保護佛的教法!」東南西北的四大天王發誓護持各方的佛法,遣除各方的違緣;帝釋天誓護十方。(師言:以人壽來算,佛法住世二千多年。對四天王、帝釋天來說,自發誓護法起現今大概只有三、四天。當時他們發誓護法,現在仍然護持。所以,我們以後祈禱四大天王等好好保護佛法。四大天王,寧瑪巴(Nyingmapa)白玉派(Palyul)的七十五尊護法神中就有四大天王;嘎舉派(Kagyur)的《護法神祈禱文》中也有四大天王;黃教格魯派(Gelugpa)在拉薩的寺院嘎單寺、哲蚌寺(Drepung)等很多寺院,剛近門就能看到四大天王的唐卡(Thangka)(布畫像)掛在牆壁上。漢地許多寺院的第一層殿裡都有四大天王。帝釋天曾發誓作護法,此亦少為人知。藏族的戒律方面是有記載的。藏族雖沒塑像,但很多寺院的門口都有四大天王的畫像(唐卡)。馬爾康一帶的寺院門口兩邊均掛四大天王之像。我們也應好好感謝四大天王,不然,如果不是他們發願護法,現在就沒有佛法了。當時的比丘僧眾早把佛教法時期結束了,但因當時四天王和帝釋天發願的緣故,現在佛法還在。)四天王和帝釋天在佛前恭敬頂禮,返回天界。(師言:很多護法神和天人對佛法的保護很重要。不然,全靠人來保護沒有這個能力,但如沒有把傳承交給人的話,則天人沒有弘揚佛法於人間的能力,他們只有保護的能力。故為了弘揚,必須把傳承交給人;為了保護,必須交給護法神。所以,大圓滿的法全是這樣的,傳承是一代一代的,同時也把佛法交給護法神。)當時,世尊把教法交給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時,諸比丘白言:「善哉!(Sadhu)善哉!(Sadhu)世尊已把佛法交付迦葉尊者,並授記阿難尊者為多聞第一。」釋迦牟尼佛說:「不僅是現在把佛法交給他們,以前,我作國王時也是把軍隊交給迦葉尊者,把國庫和太子交給阿難尊者,請他們保護我的國家。其中因緣,汝等當諦聽。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3-2010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早以前,有一『木特勒』城市,由大天國王掌管。他的王妃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很莊嚴的太子。他們為太子的誕生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並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精心餵養著。後來,國王重病,以各種莖、根、葉、果等藥來治療都無效。國王想:自己病重在身,怕是難以痊癒,如果現在去世了,太子尚幼,不能親政,若為奸臣左右,定將禍國殃民,我死後應由誰來輔佑太子呢?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嘎沃、涅嗄沃二位大臣。這兩位重臣不僅智慧很高,而且人格穩重,非常善良,作事既高瞻遠矚又小心謹慎,應是輔政的最好人選。他立即宣二位大臣進宮商議要事,告訴他們:『我一病不起,想已不久於人世,朕把四大軍隊、國庫及太子全托付給你們二位重卿,望好好輔佑太子,護持國政!』二位大臣遵從王命,立太子為王,輔佑國政。老國王不久就駕崩了。二大臣皆盡忠保國,盡力效命。等小國王長大後,便把軍權、國政大權全交給了他。諸比丘,當時的大天國王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二位大臣就是現在的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當時的小太子就是現在的草衣羅漢。當時我也是把軍隊、國庫、太子托付給他們來護持我的國家,現在我也是把佛法交給他們繼續弘揚。另外,迦葉尊者以前也發願,釋迦牟尼佛涅 後,他接佛的傳承,代代相傳。阿難尊者以前也發過願,發願在釋迦牟尼佛教下為多聞第一。那是在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一位比丘,他在迦葉佛教下,依止了一位多聞第一的堪布,出家持淨戒,臨死時發願:我在迦葉佛教下一生出家,雖然沒有獲得任何境界,願我在釋迦牟尼佛教下,令佛歡喜,滅盡三界煩惱,獲得阿羅漢果位,並像我的堪布一樣,願我在釋迦牟尼佛教下多聞第一。當時發願的比丘就是現在的阿難尊者。以他當時發願的緣故,今在我教下,令我歡喜,出家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並且在我教下成為多聞第一。迦葉尊者在迦葉佛出世時,在佛教法下出家,他的堪布在迦葉佛教法下是頭陀第一。他一生出家,也於臨死時發願:我雖在迦葉佛教法下一生出家,但沒有得到任何境界,願我在釋迦佛教下,令佛歡喜,出家,滅盡煩惱,得到阿羅漢果位,像我的堪布那樣成為頭陀第一,並且在釋迦牟尼佛示現涅 時,我能持佛微妙法代代傳下去。他發此殊勝願後,就去逝了。後投胎到印度鹿野苑一大臣家中。長大後,成為當時的直指國王的大臣。當時迦葉佛示現無餘涅 ,直指國王做了遺塔,方圓一由旬。國王把建遺塔的整個工程交給他負責。大臣把遺塔圓滿造成後,國王請迦葉佛教下的所有比丘們來,舉行儀式開法會。因當時迦葉佛圓寂七天後,生死自在的聖者們全已趨入涅 ,很多凡夫僧都已還俗(Uppabba-jita),(譯者:各位以後遇到什麼動亂會不會道心不動?)故到處已請不到一位僧人來供養。國王詢問大臣:『現在為何沒有僧人?』大臣回稟:『國王,佛已涅,生死自在的聖者也趨入涅 ,凡夫僧全已還俗(Uppabbajita)。』(師言:可能像當時解放時期一樣,很多高僧大德到外國去了,藏地的凡夫僧,有的是國家強迫還俗(Uppabbajita),有的自願還俗(Uppabbajita),藏地幾乎是沒有出家人。少數人雖然內心持清淨戒,但外面也不敢穿僧衣。漢地也有這樣吧,但願不要在我們時代使佛法遭到大違緣,不然我們這麼多人中,有些遇到大變化時,肯定境界不是很圓滿的,到時可能會轉變的很多。)當時沒有找到一個僧人,國王只好自己做了一些供養就返回了。大臣因此在佛塔前發了殊勝的願:以我這次修佛塔的善根,願我生生世世轉生於富貴之家,將來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令佛生歡喜心,於佛教法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將來佛示現涅 時,願由我來繼續弘揚佛的教法。諸比丘,當時的大臣就是現在的迦葉尊者,因他當時發願之故,今於我教下,令我歡喜,出家獲證羅漢果位。」此是迦葉和阿難二位尊者承傳教法的因緣。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