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素还真

正見補習班 - 另类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3-2009 09: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的涅盘思想,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有一个很大的距离。本文即旨在指出大乘佛教中的中观学派与唯识学派两者的涅盘思想真义,以及其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涅盘观念的差异所在,透过本文对中观、唯识涅盘思想的探讨,我们将益能把握大乘佛教的真正精神及其思想的归趋。

这在涅盘思想方面,正好表现出,由有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两度深远的否定面之表现,始导至大乘佛教否定又否定後之积极的肯定思想之产生。无此一过程,则自难成其大成,循消极与积极的两面展开,始真能显出初期佛教所含的全面精神,亦即佛陀的根本精神。

故我以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涅盘思想之发展,乃是整个佛教思想发展中一必然过程。部派佛教之理解佛陀的法数名目,几等如中国汉濡之训诂学,无训诂之过程,当亦无後来纯义理的理学思想之出现(注2),佛教亦正好如此,不经训诂式的此一转折,实难转出後继的纯理化的大乘教义。

原始佛教的涅盘思想,就本事经所述论之,当然已属非常圆满究竟的了,但其圆满只能谓其仍是消极面的圆满,不如大乘精神的即生死即涅盘来得积极。说一切有部的涅盘是善是常,恒不变易,究仍是静止的实体概念,当不如大乘涅盘经的离常离无常,而超越实体概念的「恒不变易」思想。此种种差别,当在次章述之,暂置。兹就大乘涅盘思想之展开处略为概述。

大乘涅盘思想展开後,显然的与小乘的涅盘观有了极大的差别,这差别,法华玄论曾经作过这样的分别:「大小之涅盘,凡有三义,一、本性寂灭非本性寂灭异,小乘之涅盘,灭生死而涅盘也。大乘之涅盘,生死本来涅盘也。故法华方便品言之,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二、界内界外断惑异,小乘之涅盘,唯断界内分断生死而止,大乘之涅盘,并断界外变异生死也。三、众德具不具异,小乘之涅盘,无身无智,故不具众德,大乘之涅盘,具身,故具法身般若之德」。 (大正·三四·三七六。)


以上是我在网上找来的,大概的讲解大小乘之涅盘的分别。

说到涅盘,素还兄现在讨论的是大乘佛法,而我本身是学南传的,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你我的看法达到一个基本的共识,不然我会搞不清楚您的意思。

另外,我学的南传佛法是没有分有余涅盘和无余涅盘的。
佛国师兄也是南传的吧?不知您有何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3-2009 09: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4-3-2009 08:51 PM 发表
有一个盲人甲在不断追求正确知见时认为眼前的动物是大象。

另一个盲人乙知道甲的想法,摸着象脚却不已为意说,“大象又怎会长得好像树干那样?”

盲人甲道,“你摸的地方是象脚。象耳,象身,象牙,象背,象尾 ...

没有要对号入座的意思,不过您要坚持我也无所谓~

看了许多素还兄写的类似的文章,是令我赞叹的~
希望作者或读者都不要把自己或他人限制在一个人物里,大家都有可能是盲人甲或盲人乙,也有可能是那个路过的明眼人。一个低估自己或别人的人,是无法进步的。

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3-2009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5-3-2009 09:04 AM 发表

老实说,我没研究或读经典的习惯,恕我不能找出正确的定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有无余涅盘是在后期的经典才出现的,至于早期的经典应该只记载涅盘而已。希望哪位熟悉经典的师兄可以提点下~
我是有心要跟素还兄 ...


除了开玩笑,我与人谈论佛学都有背后的意义。假如是浪费时间就不谈,对我自己,对对方都没有损失。大乘佛教对我意义重大,对你或许无关痛痒。假如你没有强烈的愿望去探究其中的深意,那就依你的本意去追求你的目标好了。我不会说你的目标不好,我从来没有看贬追求解脱的人。

我可以告诉你佛乘(菩萨乘)的思想体系是很庞大完整的体系。掌握完整的观念,才会发现其中的内涵,相互之间没有矛盾。假如你只想知道其中一部分,可是缺乏对整体的了解,我解释后你会觉得很荒谬,你就可能就会去毁谤。

就比如证有余涅盘的住世阿罗汉,仅剩最后一生的阿罗汉,又如何有足够寿命去累积菩萨资粮?修习菩萨道不是一生一世的事。阿罗汉就算能以肉身住世一劫,以肉身在世间努力修行,也恐怕未能到究竟佛果。

说到这里,这个时候出现在大乘经典的名词就会跳出来 - 变易生死。这并非是肉身的分段轮回生死,也不是如一些大乘人所说那样,入灭的阿罗汉会从涅盘掉回六道那样荒谬。这些大乘人说阿罗汉证的涅盘是有余涅盘,因为他们虽断了分段生死,却没有断变易生死。你要明白这是那些大乘人的错误想法,是邪见。的确坊间是流传这样的想法。

你要知道阿罗汉入灭就不会再掉回六道生死轮回。这是公认的说法。

回心大罗汉选择不入灭,他们的肉身寿命仅有一世,可是他的意生身却经历变易生死。七地以上的大菩萨以意生身不断修习佛道,一直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变易生死是菩萨拥有的意生身。回心大阿罗汉发愿成佛,他就是菩萨,而且还是七地以上的大菩萨。

为什么说修习菩萨行的人不证有余涅盘?对放弃声闻乘,缘觉乘的菩萨行者,他们一开始就是以佛果为目标。以这个见解为导航,他们就不会在未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前去证涅盘,就算他们的智慧能让他们一闻佛法就证得解脱。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证得涅盘,就会乐住涅盘。

回心阿罗汉是证得涅盘法乐后,由于乐住涅盘,所以修习菩萨道就会迟钝。

有生之年证得涅盘,是名有余涅盘。心不苦,身苦。

命终后入无余涅盘,身心即灭,当然就无法思考。当然不能发愿成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3-2009 1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5-3-2009 09:21 AM 发表
佛教的涅盘思想,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有一个很大的距离。本文即旨在指出大乘佛教中的中观学派与唯识学派两者的涅盘思想真义,以及其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涅盘观念的差异所在,透过本文对中观、唯识涅盘思想的探讨, ...


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的聪慧去推测大乘佛教,可是这不表示他们的推敲一定正确。抱着邪见的大乘人不少,这是我的看法。对一些人来说或许是我抱持邪见。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5-3-2009 11:0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3-2009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5# 素还真 的帖子

在黑暗的旅途里,每个人都用自己仅有的光明设法照明四周探路(有者甚至无明)。
邪见的人也有被纠正的因缘际会,试问生活里无时无刻,每件大小事情,我们有不乖离正见的时候吗?
如果只是深究佛理上的正见邪见,那也不见得有何益处。(当然也不是不该研究)
年复一年,于是我们都如此轮回着。

佛的智慧和慈悲,我们耗尽今生恐怕也不能搞个透彻清明,但是也就仰仗佛的智慧与慈悲,所以我们才能在轮回路上找到一点光明。
加油吧!同修们!赞叹佛法僧。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5-3-2009 12:1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3-2009 1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5-3-2009 12:01 PM 发表
在黑暗的旅途里,每个人都用自己仅有的光明设法照明四周探路(有者甚至无明)。
邪见的人也有被纠正的因缘际会,试问生活里无时无刻,每件大小事情,我们有不乖离正见的时候吗?
如果只是深究佛理上的正见邪见,那 ...


大乘批評小乘批評得厲害。

小乘就可以批判﹖大乘就不可以批判﹖

你認為怎樣﹖縱容有邪見的大乘人﹖

別批評大乘的邪見﹐應該包容這些邪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5-3-2009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5-3-2009 10:10 AM 发表


除了开玩笑,我与人谈论佛学都有背后的意义。假如是浪费时间就不谈,对我自己,对对方都没有损失。大乘佛教对我意义重大,对你或许无关痛痒。假如你没有强烈的愿望去探究其中的深意,那就依你的本意去追求你的目 ...

个人认为大小乘佛法必有它契合的地方,所以才向素还兄讨教。
素还兄对大乘佛法果然有另一番见解~

说到回心阿罗汗,我们对阿罗汗这名词的定义是一样的。
至于你说的变易生死,即是以意生身不断修习佛道,可以讲解下什么是意生身吗?
所以说并不是以肉身住世一劫修习菩萨道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3-2009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5-3-2009 11:06 AM 发表


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的聪慧去推测大乘佛教,可是这不表示他们的推敲一定正确。抱着邪见的大乘人不少,这是我的看法。对一些人来说或许是我抱持邪见。

用推测的方式去研究佛法,不只是在大乘佛教而已。
是不是抱持邪见,只有在实修上的进步才能破除。
个人觉得不管要修解脱道或菩萨道都好,都还是必须实实际际地去修,空说无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3-2009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南传菩萨道>>中的说法,有三种类型的菩萨。

慧者菩萨-四阿僧祗 与十万大劫之后才成佛
信者菩萨-八阿僧祗与十万大劫之后才成佛
精进者菩萨-十六阿僧祗与十万大劫之后才成佛

在菩萨被授记时已可分为三类:
敏知者菩萨(慧者菩萨)
如果「敏知者菩萨」有意在他被授记的那一世证得弟子菩提,即成为阿罗汉,他有能力在佛陀还未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三行时,即证得阿罗汉果,连同六神通 与四无碍解智 。

敏知者菩萨的「导致解脱之波罗蜜的成熟程度」已经强到他只须在被授记之后,再修习四阿僧祗与十万大劫即可成佛。

广演知者菩萨(信者菩萨)
如果「广演知者菩萨」有意在他被授记的那一世证得弟子菩提,他有能力在佛陀还未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时,即证得阿罗汉果,连同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

广演知者菩萨的「导致解脱之波罗蜜的成熟程度」只是中等而已,因此在被授记之后,还须再修习八阿僧祗与十万大劫方能成佛。

所引导者菩萨(精进者菩)
如果「所引导者菩萨」有意在他被授记的那一世证得弟子菩提,他有能力在佛陀刚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时,即证得阿罗汉果,连同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

所引导者菩萨的「导致解脱之波罗蜜的成熟程度」很弱,因此他在被授记之后,还须再修习十六阿僧祗与十万大劫方能成佛。
----------------------------------------------------------------------------------------------------------------------------------------------------
根据南传佛法,有三种人不能再证悟佛果:

第一、佛陀,因为他已经证悟了佛果;
第二、从佛陀那里得到授记未来将成为独觉佛或声闻弟子的人,因为他们肯定只会如佛陀所授记的那样;
第三、已经证悟任何一种道果的人也不能证悟佛果。

在证悟道果之前,修行者可以选择解脱道或菩萨道。但在证悟任何一种道果之后,声闻无法改作菩萨,因为佛陀所开示之道是「正性决定」(sammatta-niyàma,即固定的法则)。比如一位修行者证悟初果之后,最多将经过七番生死即证入涅盘,他们不可能再用无量劫的时间来圆满巴拉密。证悟道果必然导向涅盘,不再退为较低圣位或凡夫;阿拉汉阶段是最后的阶段,阿拉汉死后趣般涅盘,这是「正性决定」。

南传佛教的菩萨道思想
http://www.zxff.cn/books/mxd-ncfjdpsdsx.html

[ 本帖最后由 山野草夫 于 5-3-2009 03:5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3-2009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5-3-2009 12:23 PM 发表


大乘批評小乘批評得厲害。

小乘就可以批判﹖大乘就不可以批判﹖

你認為怎樣﹖縱容有邪見的大乘人﹖

別批評大乘的邪見﹐應該包容這些邪見﹖

在探照暗夜的过程中,这样是无可厚非的,最重要切莫失了分寸徒造恶业。
所以这个当中的自我克制,也考功夫。兄近来表现可圈可点。

犹记得,佛陀在世许多时候对邪见的人保持沉默,我不认为那是纵容或包容的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3-2009 04: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1-2025 09:05 PM , Processed in 0.11975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