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22|回复: 0
|
搭一座親子橋(二)
[复制链接]
|
|
◎ 媽媽不愛 孩子不快樂
一次,隊輔問上慈少班的老二健輝:“你快樂嗎?”
孩子回答:“不快樂!”
幼子保輝也曾對阿嬤說:“媽媽不愛我,天天打我罵我,對我諸多不滿,我活著沒有意思,不如死了更好!”
依璇聽了很生氣,覺得讓他們吃得飽、有書讀、功課也照顧好,他們還有什麼不滿足?後來,她才發覺孩子缺乏“被關愛”。
在慈濟教育活動中,原來管教孩子另有一套,從靜思語及上人法語中找方法,也學習調整自己,她傾聽孩子的內心話及感受,改用鼓勵、愛心和耐心來教育孩子,並鼓勵他們多閱讀靜思文化書籍,無形中孩子漸漸地被熏陶。團體的力量、上人的法,逐漸剔除了她的習氣。
從前,先生因她常表現出難看的臉色,所以不喜歡待在家裡,後來,她嘗試調和聲色,多一分善解包容,家庭氣氛也變得較和諧。
◎ 將愛語化成文字
家業與事業兩頭忙,母子間的相處時間不多,依璇用小小日記本來與孩子互動及溝通,並以靜思語彼此鼓勵。透過寫信給孩子,依璇擁有更多省思的空間,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不足,與孩子共同成長。
“我時常犯錯,媽媽總是用心、用愛教導我。對於我這樣不聽話的孩子,她從不計較,也不曾放棄。”當自己犯錯時,現在的保輝會以寫信或做小卡片向媽媽致歉。個性倔強的他從不開口對媽媽說“對不起”,卻透過文字表達心聲。
他一副調皮的表情說:“媽媽參與慈濟後,變得更加溫柔、善解人意。現在的媽媽不再拿藤鞭,她會用靜思語來提醒我們。”
一向較乖巧懂事的老大偎寧與老三勇輝知道媽媽很忙,所以不能因自己的事而加重媽媽的負擔,因此時時自我警惕,學習管理自己,以減輕媽媽的煩惱。
◎ 我一定改過
原本以為自己已交出漂亮成績單,豈知補習班老師最近發覺保輝與同學結伴逃課,讓依璇震驚、難過不已。
她好聲好氣地與孩子溝通,時值青少年的孩子第一句話就說:“媽媽,請您給我一點時間,我一定改過!”
“媽媽期待你可以影響別人,而不是被別人影響。”
母子間彼此信任,最令依璇欣慰的是,現在只須簡單地與孩子溝通,他就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而願意改過,勿需大費周章來處罰。
 |
◎ 成為彼此生命中的貴人
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來付出。從前,依璇認為媽媽永遠是對的,孩子必須依據她的方式生活;現在的她較心平氣和,會多思考孩子所碰到的問題。只要給孩子一個微笑,或一句貼心的話,孩子就會親近你,依璇不但愛自己的孩子,還懂得去愛別人的孩子。
她說:“我學會前腳走,後腳放,以一顆歡喜心來面對生活。孩子的配合與成就,讓我們成為彼此生命中的貴人。
”
摘自慈濟網頁
www.tzuchimalacca.com
|
[ 本帖最后由 lchintong 于 28-1-2009 11:44 A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