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02|回复: 5

直拍反手发展趋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4-2008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拍反手位历来是被认为是直拍选手的死穴。随着乒乓球速度,旋转的飞速发展,直拍反手由于受生理原因的制约,无法随意前倾拍形和发力难一直是直拍选手技术上的最大漏洞。
     许多年来多少天才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为弥补直拍反手的先天缺陷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进行了无数次的实践,也有了相当的成果。例如:早期的常规推挡加入了加力推,减力推,推挤,扎下旋等等。然后是强行侧身,抢先上手,全台正手攻,再后来就是“直拍横打”的“粉墨登场”,还有即将推出的直,横拍交替等。经历了一次次的大赛的历练,实践证明,直拍选手的反手技术既要全,又要精。
    所谓全,就是要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有。所谓精,就是要做到人有我强。全:就是近台能推,能反面拱,能敲击,中台能反手攻,远台能横拉相持或反手兜,迫不得已时还要能削一板。
     我个人认为,今后直拍正胶选手可以采取“刘国梁-田崎俊雄-马林”的模式。近台的推挡结合反面拱,敲击;中台角度不大的球,反手要能像田崎俊雄那样反手能攻两条线,尤其是反手滑板攻直线到对方正手位,过去的球弧度大,拐弯,而且球势大力沉,着台后往下扎,防守方不易借上力。对付对方过度一板的小弧圈很有效,45届世乒赛男团中日之战,他就用这招差点把刘国梁打闷。中远台或扑正手回反手可用横拉或快撕,力争主动,变被动防守为主动防守。横拉要像马林一样能与横拍进行中远台相持。但是正胶的反手技术应以反手攻,敲击为主,辅以横拉,力争以速度压制对方。
    直拍反胶选手可以采用“蒋澎龙-金泽洙-马林”的模式。首先注重自身的力量素质训练,以便能使出蒋澎龙般推土机式的“魔鬼推挡”,动作中适当加入弹击动作,以加强推挡的力量。近台要以暴风骤雨式的推挡逼住对方,使他没有充足的拉手时间,中近台角度不大的情况下,要像金泽洙那样的反手攻突击,中远台要能用横拉进行相持,甚至强相持。尤其是反胶选手还要有一项技术一定要掌握-反手兜,被动防守时,只要能兜住,挺住,因为兜上的球带有上旋,上台后向前冲,不易发力打,一旦对方回球的质量不高,哈哈!由守转攻的机会就来了。总而言之,直拍反胶应以横拉上手为主,辅以反手攻,敲击,充分利用反胶的稳健,能制造旋转的特点,丰富反手技术。
     现在横拍打直拍主要还时在直拍的反手上做文章,无论调右压左还是调左压右都是看准了直拍反手发不了力,相持不了,威胁性不大的弱点,所以直拍选手能做到反手位的技术全面,特点突出,那么直拍反手位的漏洞就会最大程度的被补上,再继承和发扬直拍原有的灵活,快速,多变的特点,方能底气十足地和横拍选手叫板,傲立乒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4-2008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都是用横拍。以后教新人都只教横拍。不是不能教直拍,而是我自己不是直拍,不能教得好。

直拍会面临越来越多难题。日式直拍,反手不能拉,有明显弱点。要练直拍,最好练中国式直拍,学直拍横打。但是只能自己研究,摸索,因为这是新技术,没有几个教练会教。除非“马六甲仔“愿意教人,栽培新人。或有更多“马六甲仔“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4-2008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天漫tianman 的帖子

悄悄地告诉你cibin就是少数在太平用横打的高手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4-2008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可以栽培更多直拍横打的新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4-2008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ilin 于 30-4-2008 12:43 PM 发表
悄悄地告诉你cibin就是少数在太平用横打的高手哦。。。


源哥。。我不是那么厉害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008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研究、锻炼,可以教人。马来西亚需要会教直拍横打的教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6-2024 01:17 AM , Processed in 0.06085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