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040|回复: 40

羽球技术的报道分享 ... 图解教你怎样选择羽毛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9-2007 07: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看到不少讲解羽球技术的报道 开这楼来分享下!

目录

2.业余球经:搓球技术三部曲
3.技术课堂:突破反手推球
4.发球、接发球技术分析
5.各站羽毛球公开赛的积分标准是什么?
6.技术课堂:羽球前场击球技术分析
7.技术详解:正手后场一步起跳突击杀球
8.影响羽毛球拍手感的几个重要参数
9. 洪纲:世锦赛憾别名将 羽球何时能媲美法网?
10.剖析中国双打为何女强男弱
11/12. 奥运ABC:羽毛球运动有多“累”
13. 羽毛球超级速成班昨日结束 最后一课来点杀手锏
14. 奥运ABC:大力劈杀犹如空中挥鞭
15. 羽毛球讲座:学球,先从发球开始……
16. 选拍四大参数
17. 跟汤仙虎学技术:高远球连接后场击高远球

18. 羽毛球双打比赛中五种常用战术

19. 专家把脉:为什么对手能将杀球反抽至后场
20. 专家把脉:后场反手不高不低的球应怎么对付
21. 专家把脉:如何才能发好反手小球

25. 装备揭秘:装备与输赢无关 (1)
26. 装备揭秘:装备与输赢无关 (2)
27. 图解教你怎样选择羽毛球 [1] to [8]
28.

[ 本帖最后由 hihaboy 于 13-6-2008 06:0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9-2007 07: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业余球经:搓球技术三部曲

2007年09月19日15:31

  《羽毛球》杂志    评论0条 搓球是网前的基本技术之一,比赛中,高质量的搓球不仅能起到控制前场、迫使对方只能挑后场高球,从而为自己创造进攻得分机会的作用,还时常可以成为有效的得分手段。广大业余爱好者要想纵横球场,搓球也是你必须掌握的有力武器。

搓球技术三部曲:

目前,在羽毛球教学中,搓球技术教学主要分为三步:

1、 准备动作:

判断是首要的。判断之后向身体右侧的来球方向移动,站位移到合适位置时,右脚向前蹬地,同时持拍手于胸前向来球方向伸出。

2、 引拍动作:

在伸拍的同时,左手自然后置,与右手反方向平行以保持身体平衡。右前臂外旋,手腕外展,在身体的右前方做引拍动作;

3、 击球动作:

将击球点选择位于球网顶端10至30厘米的位置。前臂稍外旋,手腕稍内收闪动,用食指、拇指夹住球拍,利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搓切来球的右下底部,使球旋转翻滚过网。

常见错误:

搓球是比较细腻的手部技术动作,在没有教练指导的情况下,业余爱好者自学很容易养成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根据我的观察,主要有三种。

错误一:搓球时,很多初学者靠手臂发力击球,造成控球不准确。

纠正方法:一些专家也认为可以用手臂控球,但我认为手指的感觉比手臂的感觉更好,控球能力要强。初学者应该体会利用手腕、手指发力击球的动作。

错误二:搓球时,拍面触球角度过正,造成球旋转不够,降低了对方的回球难度。

纠正方法:搓球时,注意正手要切削球的右侧部位,反手要切削球的左侧部位。

错误三、握拍太紧,造成控球不准确,影响球的旋转度。

纠正方法:我经常跟队员说,比如你手中抓一只小鸟,握太紧,鸟就可能死掉;太松,鸟就飞了。握拍也是一个道理,过紧,动作偏硬,控制球就比较差;过松,拍面控制不住,甚至,握不住球拍。所以,搓球握拍很重要,要放松,力量适中,拍柄与掌心间留有空隙。


练习方法:

搓球属于轻技术,手指、手腕发力都十分讲究,细微的动作错误就可能影响球的控制,造成自己失分。所以,搓球技术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业余爱好者可以按照下面的几个小方法,进行搓球练习。

1、 自抛搓球练习:用左手将球垂直抛起,用正手或反手搓球技术做搓球练习;

2、 多球练习:同伴连续向练习者扔出羽毛球,练习者可做定点多球搓球练习;

3、 对搓练习:双方在网前进行连续搓球的对击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9-2007 07: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课堂:突破反手推球

2007年09月19日15:28
  《羽毛球》杂志

推球,通俗的说,推球就是球走的轨迹几乎和地面平行的球。

推球动作的击球点较高,动作小,速度快。推球可以加大对方接球的难度。推球是从前场攻击对方后场底线的一种有威力的进攻技术,在单双打比赛中都很常见。

业余选手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练习,在推球过程中常常推球弧度过高或者推球下网,这也使得好多业余选手逐渐放弃了推球这个技术。

其实,这大多数都是在推球时没有抢高点引起的,解决这个问题是掌握推球的关键。


How反手推球(持拍手为右手)

Step1 准备动作

向左侧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右脚向前迈出一大步,成弓箭步,侧背对网,身体上部前倾。(图一)

Step2 引拍动作

起动后,右脚向身体左侧前方来球的方向迈出一小步,紧接着右脚用力蹬地,同时左脚经右脚向前方跨出一大步到达接球位置。持拍手前臂向身体内侧旋转,带动手腕引拍伸向来球方向。左手自然平举与右手对称,保持身体平衡。(图二)

Step3 击球动作

手腕由展腕到向前,快速挥动发力、击球。击球的瞬间,充分运用拇指前顶球拍发力击球。

反拍面向正前方,击球为推直线球;反拍面向斜前方(由左前、右前方挥动)击球为推斜线球。

击球过程中,手腕几乎保持手背向上的平行状态。(图三)

Practice推球练习

网前技术比较细腻,在运用中比较多地涉及到手指的发力,切不可过多地运用手臂或者手腕的力量。因此,平时加强手指的力量训练不可少。

1.空手手指练习:(图四)

手握成拳头后,突然手指全力张开,然后再握紧,再张开。50个一组,每天2到3组。

2.抓球练习:(图五)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球托,羽毛朝下,突然松手后,再马上捏住球头。这样的练习,即是对手指力量的练习,也能练习手指灵活性。

3.多球练习:(图六)

在推球练习中,多球练习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即搭档或者教练连续向练习者扔出羽毛球,练习者可做定点和移动中的推球练习。


Details掌握反手推球的细节:

在击球时,可根据场上对手的站位,推直线球,也可推斜线球。

1. 大拇指顶住球拍

一般初学者技术掌握不会很牢固,很难在那一瞬间做出正确的判断。我建议在抢高点的时候,用大拇指顶住球拍,以最快的速度直接推过去,以速度、力量取胜。还有就是尽量推对角线,因为对角线线路最长,不容易出界。(图七)

2. 推球时要抢高点

很多业余选手常会在推球时忽略了一个关键,就是推球时要抢高点。由于不能在最高点击球,常常击出飞行弧度偏高的球,或者推出的球过平,甚至下网,从而失去推球应有的战术效果。所以,业余选手在打球过程中,在做出推球的判断之后,在运用推球技术的同时,一定要尽量抢高点。

3. 切忌球拍后摆过大

推球时,如果球拍后摆过大,会影响出拍速度。因此推球动作在引拍时,手腕就要向后伸,手臂不要向后摆。

4. 注意大拇指的捻动

推球时要注意大拇指的捻动,不能过度使用手腕力量。

5. 注意球的弧度

在注意推球球速的同时,也要注意球的弧度。弧度太平很容易被对手拦截,太高对对手也不能构成太大的威胁。合理的弧度应该是根据对手身高,刚好绕过对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9-2007 07: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球、接发球技术分析

2007年09月19日15:16
  《羽毛球》杂志    符合规则的发球规定动作分析

1、 球与拍面接触的瞬间,球与拍面的接触点及整个球拍体均要低于腰部,拍框的最高点不能超过腕部。或击球瞬间,球与拍面的接触点及拍框均不能超过发球者的肘。如果发球者在发球过程中,击球瞬间出现球拍超过手腕或过肘现象,属发球违例。


2、 发球除击球瞬间拍框和击球点应低于肘部或腰部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在发球的过程中,双脚均不能离开地面或移动,否则为发球违例。或发球时身体随重心前移,右脚随之自然提起,只要脚尖不动,不属违例。

2) 发球时,只要引拍动作一开始,无论有何原因,必须连贯完成整个发球挥拍动作,将球发出,才为有效发球。如果发球开始,引拍过程中出现停顿动作,然后再次完成发球,属二次发球违例。


3、 单打发球有效区域是:场地中线将长方形的场地一分为二,场地中线右边连接的端线、单打右边线和前发球线称为单打右发球区。场地中线左边连接的端线、单打左边线和前发球线称为左发球区。选手在右发球区发球必须将球发在与对方场地对应的右发球区内才有效。如果发球者从右发区开始发球,却将球发至对方场区的左发球区内,为发球错区失误。

4、 单打发球时,如果发球者的分数是双数,却站在左发球区往对方左接发球区发球,则为发球站位错误。正确方法是当发球者的分数为单数,发球者站左发球区往对方左接发球区内发球。当发球者的分数是双数,发球者必须站右发球区往对方右接发球区内发球。



单打正手发球技术分析

1、 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时,击球点靠近左脚位置,甩大臂“屈腕”发力击球。正确动作应是大臂仅起带动的作用,击球是靠小臂和手腕“展腕”发力击球。

2、 正手发后场高远球发球不到位、不够后,至中场或中后场位置,容易为对方创造接发球直接进攻机会。原因是:击球点在右肩下方,以肘为轴,前臂提拉屈腕发力击球,发球力量不足。正确发球应使手臂协调用力,击球时展腕发力击球,并注意击球拍面适当的仰角。

3、 发小球过网太高,被对手接发扑球直接进攻。由于对手击球点高,回球速度快,不好判断,对我方非常不利。原因是:发小球时,球与球拍之间的击球时间和力量掌握不好,手腕“砍击”发力击球。正确方法应放松握拍,手腕收腕带动手指控制力量,以斜拍面磨擦击球。

5、 正手发高远球击球后,右手持拍手随惯性向身体右上方挥动,动作不协调,控制不好容易出现球拍随惯性击中自己头部。正确动作发球后应向左前上方挥动,为完成动作留有一定空间。

6、 发球过程中身体重心没有随身体的转动而从右脚逐步移至左脚,或是身体在击球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转动,动作缺乏协调性,影响击球的发力。合理的发球击球动作为身体随发球击球引拍开始转体,发球后身体应该面向球网。

7、 对方接发球站位偏后,注意力在后场,网前出现空当,这时就应发网前小球。如果此种情况下,还发后场球,则正好方便对方接发球。

8、 对方接发球站位靠前,接发球注意力在前场,后场出现空当,此时就可以发后场球。如此时再发前场小球,则便于对方接发球。


单打接发球技术分析

接发球首要意识是争取抢高点接球,这样可以居高临下控制场上主动权。击球时出球意图要隐蔽,出手动作要快,出球线路要灵活多变,同时,还要要求出球落点稳定。防止因要求过高过急,而导致接发球直接失误。

1、 准备接发球时,双脚后跟同时着地,八字脚直立,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不利于突然的起动加移动速度。因为脚跟着地,身体重心自然后移,当向前或是向后起动时,身体重心必须先移至前脚或是后脚上,才能蹬地起动,这样会影响起动和移动的速度。羽毛球运动的快速特点,要求在接发球准备时,下肢膝盖部位要稍有一定的弯曲,左脚全脚掌着地(包括后跟),右脚后跟提起,右脚尖点地,这种准备姿势,便于身体迅速向前场或是向后场蹬地起动移动。

2、准备接发球时,上肢持拍手握拍垂直置于体侧,影响接上手高球或是平射球的挥臂速度。接发球时,持拍手应放松握拍,自然屈肘举至体前,使球拍置于身体中部位置,拍头略靠左,这样的上肢接发球姿势,便于接发各个方向的来球。

3、准备接发球时,持拍手置拍过于偏右或是偏左侧,会影响接发球的出手动作速度。例如持拍手置拍过于偏向左侧,这样虽然有利于接反手位置球来球,但会影响正手接发球的速度。而且准备接发球时,如果全身肌肉松弛,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接发球质量。接发球时,应将持拍手置于身体前方中部,两眼平视,集中注意力于判断对方发球的方向上。

4、双打接发平射球时(特别是接右发球区靠中线位置的平射球),手臂举拍、挥臂速度慢,失去最佳击球机会。接发平射球时,持拍手与球拍柄握拍接触位置可以往上移一些,便于加快挥臂速度。而且接发球准备时,右脚在前,这种站位姿势不利于向前场移动接球。通常情况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站位姿势,利于前后场移动接发球。

5、接发冲身小球时,由于接球仓促,挥臂动作大,控球失误。遇到这种来球,首先在思想上应积极准备,不要慌乱。判断来球方向后,将持拍手直接伸向来球,引拍动作要小,干净利落完成接发冲身小球。

至此。

6、接发球站位的选择应根据自己的打法和技术特点来决定,以单打为例,基本的接发球站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接发球站位过前,不利于接发后场球区域的球。



2) 接发球站位过后,不利于接发前场区域的球。


3) 在右接发球区接发球时,站位位置偏右,不利于接发中线位置的平射球。



4) 在左接发球区接发球时,站位位置偏左或偏右,都不利于接发相对应区域的发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9-2007 07: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站羽毛球公开赛的积分标准是什么?

2007年09月19日14:18

  《羽毛球》杂志   

吉林的李鑫权:我想知道运动员打各种公开赛是如何积分的,比如获得公开赛冠军的球员能积多少分?世界羽联的积分标准是什么?

《羽毛球》:运动员参加公开赛所获得的积分,是严格按照世界羽联制定的相应积分办法来计算的。关于世界羽联的积分标准,2007年第3期的《羽毛球》中刊登的《奥运积分是怎样算出来的?》一文已经为大家讲解了积分的计算方法,你可以查阅一下。


黑龙江的关山宇:国家队的女双选手张丹为什么最近销声匿迹了?她现在在什么地方?

《羽毛球》:据了解,张丹目前还在国家队训练,只是还没有固定搭档。


山西的孙嘉巍:我想咨询一下,如果想要贵刊以前的杂志,还有没有?我记得有一期是赠送鲍春来的海报,有一期的封面是鲍春来,这两本我都很想要,不知道还能否买到呢?

《羽毛球》:你说的那两期杂志分别是2006年第三期和2007年第二期。目前编辑部还有一小部分剩余的过刊杂志,如有需要请尽快与编辑部取得联系,咨询电话是(010)67194398,或者直接汇款到编辑部,在汇款单上写清楚您的联系方式及购买的期数就可以了。感谢大家对杂志的支持和关注。


浙江的陈挺:连续在几期杂志中都看到一些运动员说当初进入国家二队后,住在地下室里,本人很好奇,这样安排是想借此激励年轻队员,还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

《羽毛球》:当初,国家队的宿舍不够,在组建二队后,二队队员只得被安排在训练局地下室住。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天坛公寓改造为运动员公寓,从此以后,各支国家队的住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国家羽毛球队包括二队的教练和队员在内,全部住进了天坛公寓,住地下室已经成为历史。


山东的张晓晗:贵刊是不是可以在QQ上办个官方讨论群,让喜欢《羽毛球》杂志和羽毛球的人都能聚在一起,加强沟通和了解?

《羽毛球》:《羽毛球》杂志已经开通了自己的QQ群,号码是32341717,欢迎广大球友加入我们的群,参与羽毛球话题的讨论,与大家沟通、交流。另外,《羽毛球》杂志已经和腾讯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将很快在QQ.com上推出《羽毛球》杂志专区,以及自己的Qzone等互动空间,届时球迷朋友和读者将能更方便地与我们沟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9-2007 07: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课堂:羽球前场击球技术分析

2007年09月19日14:15   《羽毛球》杂志   

一、前场下肢步法技术动作分析

1、 前场上网步法最后一步出左脚跨步击球,动作不协调,身体重心不稳。羽毛球的击球步法与网球击球步法不同,击前场球时,最后一步通常由右脚向来球方向迈出,与手臂配合,同时完成挥拍和跨步击球动作。

2、 前场击球的击球点角度和位置不好。原因是步法跨步方向与来球方向不一致,如正手击前场球,跨步方向偏向来球方向左边或是右边,都会影响击球角度和位置。正确的方法是前跨步脚的脚尖触地位置与来球方向保持一致。

3、 前场击球时前跨步脚弓箭步后跟触地时脚尖没有一定的外展,重心前倾,从而影响回位速度。正确姿势是前跨步脚弓箭步着地时,右脚先以足跟部位触地,同时脚尖稍有外展,以控制和缓解身体前冲的力量,击球后就势迅速向反方向后退回位。

4、 前场击球时没有跨弓箭步,而是站立姿势,正面撅臀部击球,不但身体重心不稳,影响击球的稳定性,还缩短了移动距离。前场击球应采用向前跨弓箭步姿势较为合理,跨步时髋部充分展开,身体与来球方向呈一条侧斜线,左右手前后平举拉开,用左后脚大拇指内侧“刮”地缓解身体前冲力量,可以保持身体重心,增大步弧,缩短身体与来球之间的距离。

5、 前场击球时身体重心滞后,击球打点低,失去主动战机。前场击球意识应争取提高脚步判断和移动速度,迎着来球抢高点击球,才能争取主动。

6、 前场击球跨弓箭步时小腿前摆不够,并以前脚掌先触地,膝关节位置超过前脚掌位置,造成弓箭步膝关节负担过重,不但弓箭步身体重心前倾过度,长久下去容易出现膝盖负担过重而导致受伤。正确姿势应是跨步时,前脚小腿迅速前摆,以跨步脚足跟部先着地,髋部充分舒展,并用左脚大拇指根部内侧“刮”拉地面,缓解身体因冲力而过渡前倾。

7、 前场来球距离身体位置较远时,上网步法起动后,左脚往后撤,右脚直接迈出一步,勉强击球,步法不到位错误。此种情形下,起动后,左脚应调整脚步迈出第一小步,右脚再迈出第二步弓箭蹬跨步,能轻松到位击球。

8、 前场步法起动时双脚踝关节没有用力向来球方向蹬地起动,获得加速度的力量,而是向来球方向抬大腿迈步起动,移动速度慢。合理方法是步法起动时应充分发挥踝关节和小腿力量,蹬地,依靠一定的爆发力,获得起动加速度,同时交换步频快,移动速度才快。


二、前场上肢手法技术动作分析

1、 前场正手挑球或是推后场球时,以肩为轴,手心面对自己,甩大臂屈腕击球的动作是错误。这种姿势,由于引拍动作大,出球没有力量,速度慢,既没有威胁,对方又好判断,自己的手腕还易受伤。前场正手挑球或推球正确发力动作是缩小引拍弧度,前臂稍外旋带动手腕充分伸腕准备,手心由面向前方挥动开始,依靠手腕内旋由伸至展发力,最后靠手指收紧球拍,将球击出。右手持拍者击球完成后,手掌心面向左侧方。

2、 前场反手挑球或是推后场球时,同样以肩为轴,手背面向前,甩大臂伸腕击球的动作是错误的,这个动作,击球无力,出球不够后、不够远,且速度慢。击反手前场挑球或推球的正确发力动作是前臂稍内旋引拍,手背面向上方,手腕展腕准备,击球时前臂外旋带动手腕,最后手指收紧球拍柄,手腕收腕发力将球击出。

3、 前场封网引拍姿势动作过大,挥臂速度慢,失去击打最佳击球点的时机。前场封网来球距离短、速度快,要求击球手臂从引拍开始,预摆动作和击球动作均要小而快。正确姿势是持拍手高举准备,判断来球后,手臂直接伸向来球,仅靠小臂带动手腕和手指完成引拍和击球动作。

4、 羽毛球规则规定,前场网上击球时,球拍不能触网或是过网,否则属触网或过网击球违例。合法击球应是当球从拍面击出瞬间,球拍不能触网或过网。以正手前场网上球为例,如果来球太贴近球网,为避免发力控制不住球拍而触网或是过网,可采用沿球网轴线,由右向左挥动球拍滑抺击球方式发力击球。否则,由于距离有限,击球后不易制动手臂,控制住拍子前行触网。

5、 前场勾对角球,击球角度质量不好,球过网太高且质量差,原因是步法不到位,造成击球点角度不够大,无法切击球托右下侧部位,控制不好击球力量和落点。击前场勾对角球首先步法要到位,争取充分的击球角度,击球瞬间,握拍手掌心空出,靠手指控制,以球拍面击球托的右下侧,利于控制球的落点。

6、 用正手握拍方法击前场反手位置推或挑后场球,影响发力动作,造成出球无力、球速慢。实战中应针对对方的来球方向,随时调整好握拍。运用正手握拍击正手球,运用反手握拍击反手位置的来球。

9、 击球时手脚配合不一致,动作不协调,影响击球效果。原因是在击球瞬间手脚完成动作先后不一,或是先出脚再挥臂击球;或是等挥臂击球动作完成后脚才触地。正确方式应该是上下肢协调配合,当手臂完成击球动作的瞬间,右脚同时完成跨步触地动作,达到击球手脚配合一致。

10、 前场挑后场球有高度,但球不往远走,半场“菜球”便于对手进攻,或是有远度,但球的弧度太平,被对手拦击,以上两种出球方式都不合理。挑球或推球的弧度由击球时的拍面来控制掌握,击球拍面与地面仰角过大,球往高走,不往远走;击球拍面与地面仰角过小,球往远走,但是出球弧度太平。正确方法应根据场上实际情况,控制掌握出球的弧度。

11、 前场搓球、推球、勾对角球和挑球等几项技术击球动作“一致性”不强,利于对方判断,影响出球的威力。这是由于挑球或推球要求击球力量较大,击球前引拍动作大,显现出过分用力的动作姿势。而搓球或是勾对角线球,击球力量小而动作细腻,击球前引拍就过分地小心谨慎,致使搓球和勾对角线球的引拍动作与挑球和推球不一致。合理方式是无论运用何种前场击球技术,击球前的引拍动作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击球瞬间靠变换拍面角度和控制击球力量来获得不同的击球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0-9-2007 07: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详解:正手后场一步起跳突击杀球

2007年09月19日14:10   《羽毛球》杂志   

杀球是将对方击来的质量不是很高、且不到位的高球,争取在尽量高的击球点,自上而下地向对方场区击压下去的一项技术。这种击球力量大、弧线直、球落地速度快,给对方造成的威胁很大,是后场的主要进攻技术。

杀球从力量上有重杀(杀球力量最大)、轻杀(杀球力量较轻)和点杀(力量不大,但球的落点深而垂,速度快)之分;从落点上有长杀(落点距网较远)和短杀(落点离网较近)之分。每种杀球均可采用正手、绕头顶和反手姿势杀直线和斜线球。


这是汤仙虎由中场开始,起动后向身体右后侧来球方向蹬转一小步,紧接着迅速向右后上方斜步跃起,利用正手后场击球姿势完成的一组正手后场一步起跳的突击杀球动作。整个动作起动突然、迅速,起跳前衔接的一小步有效地保持了身体重心的稳定,发挥强大的下肢力量,高高腾空跃起,在空中身体犹如弓箭一般充分展开,使击球前获得最大的发力空间。随即一连串的引拍、收腹、挥臂,最后将全身力量由脚掌自下向上,经过多个环节连环传递,最后集中爆发作用到击球瞬间的球托上。

此技术动作采用一步向右斜上方腾起,动作小而精,有效争取了时间,使杀球动作雷厉风行,一气呵成,动作突然性强,出其不意,战术效果较好。


正手后场一步起跳杀球技术环节:

以右脚较左脚前半步的接球前斜步进攻站位姿势立于场地中心,后脚跟提起,身体重心微微下降,持拍手(右手)置于体前,左手自然曲肘保持平衡,做好判断对方来球方向的准备。

右前脚掌用力蹬地、转身,向身后来球方向后移一小步,同时左脚也随即后移一小步(把图3与图4对比,图4上左脚已明显后移离开中线一小步,便于衔接下一起跳动作)。

身体侧身转向来球方向,屈膝下降重心,做好起跳击球准备。

右脚蹬地向身体右后斜上方跃起,空中充分后仰,伸展身体呈弓型(图8),同时手臂往右上提肩带动手臂上举,手臂自然后摆外旋后倒引拍(图9),手腕后伸拉长挥拍距离。击球前握拍要松,做好发挥腕、指的爆发力准备。

击球时身体由“拉弓状态”迅速收腹,带动前臂内旋,手腕前屈闪腕发力,击球瞬间手指突然抓紧拍柄,以球拍和击球方向水平面夹角小于90度的拍面角度,运用正拍面击球托后部,把手腕的爆发力集中爆发到球托上,使球直线下行,完成杀球。整个收腹、挥臂杀球的动作伴随着身体由右后稍向左前转动的过程中完成。从图11看出击球点在右肩斜前上方,这个位置便于杀直线球,如果杀对角线球,击球点则需要稍作点调整,靠前一些,在稍偏向身体左肩的位置上,击斜线球会比较舒服些。

杀球后,右脚着地支撑,身体重心控制在左右腿间,保持身体平衡,随即向中心场地回动。如果击球后身体重心过分后移,则不利于回位。在回位过程中前臂随惯性收回至体前。


这种突击杀球,手臂、手腕和手指的爆发力运用较多,击球点在稍远离右肩的前上方。杀球的一刹那,拍柄稍有向虎口滑动,球拍和杀球方向的水平面所成的夹角稍小于90度。

突击杀球时机转瞬即失,因此要求抢点要快,挥臂动作小。如果上臂用得多,挥臂动作大,挥拍时间长,就很容易错失最佳击球位置。如果击球点低,不但击球容易下网,还不能充分发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9-2007 07: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影响羽毛球拍手感的几个重要参数

2007年09月19日14:07  

《羽毛球》杂志   

本人打球2年,用过不少球拍,包括最早的低端产品北极狐FT323、EAGLE、TI100,以及后来的TOPPRO、VISION、5005、广州EBITE、傲世RS-25等等。在不断接触、使用各种拍子的基层上,对拍子的性能与参数也有了不少体会和认识,在这里总结一下,供广大羽毛球爱好者参考:

1、拍子重量与平衡点:这是拍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参数。虽然越重的拍子击球力量越大,攻击力越强;但拍子越重也会造成挥拍不灵活,在接杀、防守、平推平抽和网前搓勾方面显得笨拙导致失误增加。

那么,什么样的拍子才能既不影响挥拍灵活性又能提高攻击力呢?平衡点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在拍子重量适中(比如3U的84—88克,甚至4U的80—83克)的情况下,把平衡点前置,增加头重效果,就可以在挥动灵活性和攻击力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

2、中杠软硬度:这是影响击球发力精确性的重要参数。中杠越软,就越能够利用拍杠在挥拍动作中的“弯曲——恢复”运动来增加反弹力。对于不会使用腕力或者腕力较小的初学者来说,较软的拍杠可以帮助他们把球打得更远。但是软拍杠会大大降低手部力量的传导性和发力的准确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喜欢大力扣杀的球友如果用一把软拍杠的拍子,反而觉得有力用不上的原因。

那么中杠硬度多少才合适呢?WILSON球拍对中杠软度有一个数字化的分类:从7.5到9.0。我个人认为,软度在8.0至8.5是最佳的。

3、拍框形状与横断面形状:平头或方头(ISOMERTRIC,简称ISO形状)形状拍框可以增加甜区面积,目前已经成为羽毛球拍框的主流。盒状拍框横断面可以增加拍框刚度,减小拍框折损概率、提高击球稳定性;而波浪状横断面及破风式横断面虽然不及盒状横断面结实,但可以提高挥拍灵活性。

4、金属钛的作用:钛金属网被广泛用于球拍制作中,用于增加强度、调节平衡点。根据使用效果来看,在拍框9点3点位置的钛网不仅可以前移平衡点,还可以提高击球稳定性。而在拍框与拍杆结合的三通位置放一块内置“T”型钛金属头的话,就好像给球拍吃“大补丸”一样,可以极大地增加击球威力与准确性。

5、拍框材料:根据上面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把出色的羽毛球拍应该具有:挥动灵活、骨架坚硬、威力刚猛的特点。而高系数(刚性)碳纤维比普通碳纤维在单位体积内压缩了更多密度的碳纤维,满足了上述要求,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高端球拍大量采用40T高系数碳纤维的原因。当然,纳米材料(像YY的富勒烯碳、WILSON的纳米SiO2超细粉)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提高单位体积内碳材料的密度,使得球拍能够“更轻、更硬、更强”。

总之,大家在挑选球拍时,根据各人的力量、身高、打法的不同,依照上述原则,就不难挑选到称心如意的球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9-2007 07: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洪纲:世锦赛憾别名将 羽球何时能媲美法网?

2007年09月19日17:44

自从CCTV-5购得羽毛球团体和单项世锦赛的报道权后,我就一直希望能到现场,看看羽毛球顶级赛事和其他大赛有何不同,和在国内转播的感觉又有什么不一样。今年单项世锦赛在马来西亚进行,终于可以近距离接触一次羽毛球大赛了。


到了吉隆坡,和中国队住在同一家酒店,感受到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轻松”。碰到李永波总教练,他告诉我们,这次对队员的管理很自由,完全让他们自己安排作息时间,把钱发给大家,吃饭、休息、训练、比赛都自己解决。


当然每个人比赛时间不一样,不便统一行动,但面对世锦赛还能这样“放羊”,多少让人有点儿意外。这种松散的管理方式既体现了羽毛球队的个性,也说明无论是和汤尤杯相比,还是和一年后的奥运会相比,一年一次的单项世锦赛似乎不再像以往那样 “值钱”。接下来几天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尽管输球后队员也会有所失落,蔡赟还少见地摔了拍子,但他们很快就有说有笑了,大家还是把这次比赛的锻炼价值看得更重,主要目标都放在奥运会上。


世锦赛开始之后,感受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告别”。陶菲克、盖德和张宁的比赛还没开始,他们就已经在不同场合表示这将是他们的最后一届世锦赛。随着比赛的进行,埃里克森、乔纳森、陈甲亮、吴俊明等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赛场,也最后一次在世锦赛赛场上向观众告别。最感到意外的,是李宗伟也宣称他会在奥运会后退役,这也成了他的最后一次世锦赛。然后,还有坚持到最后一天告别的高崚、杨维、王晨。马来西亚老将钟腾福和李万华把东道主夺冠的希望延续到了半决赛,赛前钟腾福说这已经是他第七次参加世锦赛了,才察觉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


陈甲亮、吴俊明打四分之一决赛的时候,比分一路落后,看不到扳回的希望。到了这个时候,只要他们得一分,看球的观众就会一起鼓掌。据说陈甲亮为了能和吴俊明再次搭档,动用了自己的所有社会关系,才打通各处关节。天才不易得,两个惺惺相惜的天才在一起就更少,后来我也加入到为他们鼓掌的行列中,那时候,观众未必是要留住什么,而是要表示一种珍惜。


世锦赛再也不会有这些名将的身影,好像从来没有一次比赛会成为这么多人的谢幕演出。喜欢羽毛球的东方人很含蓄,也许不会有人像法网观众那样年年带着“We miss you, Steffy.”(我们想你,斯蒂菲•格拉芙)的标语去看球,但每个球迷都会永远想念他那个时代的球星,这是全世界球迷的共性。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感受,关键词应该用 “差距”。之前两个月,笔者刚刚去过罗兰加洛斯,网球大满贯的印象还留在脑海里,这一来,羽毛球世锦赛的落差无所遁形。如果说在赛事组织、电视转播、媒体数量方面的差距还可以接受,那么难以坐满的现场观众席就容易让人生出绝望的感觉。马来西亚也是一个羽毛球传统强国,但普特拉体育馆的13000个座位总要空出一大片,而法网中央球场的14000个座位却几乎每天爆满。


这一次东道主成绩远不如想象得好,也许是赛场无法爆棚的重要原因,但是羽毛球与那些市场推广好的项目相比,恐怕还是骑兵对抗坦克的差距。世锦赛期间,马来西亚政府带头要求世界羽联的实权人物、第一副主席古纳兰辞职,丝毫不顾同胞情面,从而引发古纳兰和世界羽联主席姜荣中这两个羽联负责人的矛盾公开化。人们担心的是,照此下去,2016年奥运会也许羽毛球会被割爱。看来,世界羽毛球要想得到发展,很需要一个团结的羽联,一个非常好的CE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9-2007 07: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中国双打为何女强男弱

2007年09月19日13:45

  《羽毛球》杂志

一直以来,都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着:为什么中国羽毛球女双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混双也在各类大赛上屡立战功,唯独男双举步维艰、人才凤毛麟角?相信所有关心中国羽毛球的人士都被这个问题困扰过,并为不得其解而无奈地感叹着!

近来,马来西亚一对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古健杰/陈文宏异军突起,他们平均年龄21岁,接连摘得各类大赛冠军,其世界排名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一下跃居第二位。好奇之余,一下子又勾起了我对上述无奈问题的反思,为什么马来西亚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塑造这么年轻的超一流选手,而中国运动员却迟迟未见这样的新秀涌现?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男双出成绩比较晚,相对运动寿命也较长,却很少看到20出头的年轻选手攀上世界男双最高峰。反观我国同龄运动员,当被问及何时挑大梁时,大多腼腆地摇摇头说:远着呢。

关于中国男双长期滞后的问题,10年前就有各种各样的讨论和评说,归纳起来有以下这些观点:

一是编制的限制。就一个省队而言,主力运动员的编制一般在6至8人,为了在团体赛中取得好成绩,教练员不可能花很多精力去培养双打,一是双打练好了最多才拿2分,而单打有3分,是决定胜负的单项;二是双打训练周期较长,要取得效果也比单打慢。此外,单双不能兼项,运动员参加了双打,就意味着单打实力的削弱。

二是选拔体制的限制。我国选拔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体制是依据运动员的单打成绩好坏,因此使一些单打水平不是很高、而双打潜力较大的运动员难以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而影响我国双打项目的发展。

三是单打水平不高的限制。持这一观点的教练认为:单打水平高的运动员双打能力也很强,双打训练首先应具备高水平的单打能力。而目前,有些省的单打水平(尤其男单水平)还不够高,因而进行双打训练还不具备条件。

四是运动员的能力有限。有些教练认为:少年运动员(16岁前)的思想成熟程度与理论接受能力还不高,而且身体素质特别是速度、力量素质还不够,因此不适合进行双打专项训练,效果也不会很好。

五是对双打重视程度的限制。我国羽毛球界历来重单轻双,从领导、教练员到运动员本人都缺乏对双打的重视,因而教练员安排训练以单打为主,运动员训练双打也只是把它放在次要的位置。

以上这些解释,基本上穷尽了这些年来对我国男双滞后的剖析,而且单就男双本身而言,确实已经诠释得很客观、全面和到位,似乎编制、体制等等这些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是导致落后的主要原因。然而,一旦你联想到女双、再联系到当下红得发紫的古健杰/陈文宏,上述解释自然就不攻自破。无论是编制、选拔体制还是重视程度的原因,女双同样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为何就那么强大?而古健杰/陈文宏也不算是很好的单打运动员,而且陈文宏年仅19岁,怎么就一下子窜到了世界男双顶尖水平呢?显然,上述分析的种种原因,仅仅是影响中国男双发展的外围因素,而不是核心因素。

客观上讲,因为团体比赛三单两双的规程,使得运动队自然比较偏重于单打运动员的培养,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家都认为中国羽毛球男双的滞后,主要原因是观念上的“重单轻双”,笔者也曾强烈地支持这一观点。而这一结论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默许以后,将产生一种极为可怕的主观惰性:认为改变中国男双现状,除了改变竞赛规程,别无良药。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刨根问底的动力,严重影响中国男双发展的进程。只要联系一下女双,就马上能想到这一结论的不可靠性,可是,大家似乎都忽略了这一细节。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羽协为了改变男双现状,在竞赛规程上作了很多特殊的规定,试图利用各种竞赛杠杆的作用,来促进对男双的重视,可是收效甚微。现在想来,这也应该是必然,没有对症下药,哪能立竿见影?

在中国羽毛球界,有一个观点是得到公认的:即现代男双技术已经分化为一个具有独特体系的技术类别,与男单技术形成了本质性的区别。正因为这样,现在男单运动员很少再能够兼任双打了。但是,对于“男双和男单究竟有多大的区别”这个问题,却很少有人去细究,尽管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评论,也不乏较为犀利的观点,但仅陷于局部技术环节,没有系统的论述和完整的资料。在我国体育类文献资料中,所有羽毛球的资料绝大部分是关于单打的,极少有双打的资料,而且已经修改完成、即将出版的羽毛球教学训练大纲,也是以单打技术分类为主线,较少涉及双打。事实上,中国的羽毛球训练体系,从上世纪60年代崛起以后,一直是以单打为主线,尽管现代男双技术已经明显地从单打中分化出来,但是我们的男双训练体系,并没有随之而发生变化,以至于中国男双始终摆脱不了单打的影子。可见,缺乏对现代男双的系统研究,没有形成男双的独特训练体系,是导致中国男双滞后的核心原因。

女双则不同,女单与女双并没有像男子项目那样分化得那么清晰,现代女双仍然以攻守打法为主,其中还保留着相当多的单打技术成分。尽管国家队训练已经将女单、女双分开,但是在正式比赛中,女单兼女双并取得较好成绩的现象依然存在,九运会湖南女团之所以夺得金牌,龚智超和龚睿那兼项女双功不可没,她们在决赛中打败了广东队的全国女双亚军。显而易见,中国女单强,主要得益于系统的女单训练体系,女单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都可以为女双所用;而男双则不同,由于单双技术分化显著,我国男单的人才优势,无法移植到男双,也就是说,即便是最好的男单运动员,也未必能成为最好的男双运动员。因此,要从本质上改变中国男双的现状,必须首先加强对男双技术分化特征的研究,然后建立现代男双训练体系和男双选材标准体系,并从小进行系统的男双技术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9-2007 07: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运ABC:羽毛球运动有多“累”

2007年09月20日10:09   羽毛球运动之“累”

在羽毛球比赛中,实力接近的高手之间过招,考验的是技战术、体力和心理的综合实力,赛场上的每一秒钟,都可能是运动员超越自我的极限时刻。


很多人认为羽毛球是一种强度不大的运动,但其实在拍类运动中,羽毛球的运动强度是最大的,我们可以把网球和羽毛球做个简单的对比。

据统计,一场网球比赛平均耗时3小时18分,一场15分制含球权的羽毛球比赛的平均耗时则是1小时16分;而一场网球比赛,运动员平均跑动距离是3.2公里,运动员在一场羽毛球比赛里的跑动距离则是6.4公里。这一数据说明,羽毛球运动员必须在不到网球运动员一半的时间里,跑动两倍于网球运动员的距离,从这个角度说,羽毛球的运动强度几乎是网球的四倍。一场势均力敌的羽毛球比赛会让一个运动员的体重平均下降2公斤左右,体力消耗之大可想而知。

在比赛中,运动员身体大量排汗,引起电解质的丢失,如果运动中肌肉过快地连续收缩,而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放松,局部肌肉就会过度疲劳,运动员在做一些突然紧张的动作时,就有可能发生肌肉痉挛。在羽毛球比赛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是小腿的三头肌和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

在一场激烈的对抗中,运动员除了会出现生理上的“极点”,在心理上也会出现一个“极点”,特别是当比赛进入胶着状态的时候,争取主动夺取胜利是双方共同的强烈愿望,在一时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时刻,意志力较薄弱的一方往往最先产生焦虑情绪。焦虑可引起体内一系列生理的反应。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或震颤,肌肉和关节疼痛,头痛,背痛等。这些不良反应会降低运动员的注意力和判断力,协调性也会受到影响,继而出现反应迟钝、动作变形以及判断失误,非常容易被对方抓住破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9-2007 07: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运ABC:羽毛球运动有多“累”

2007年09月20日10:09   羽毛球运动之“累”

在羽毛球比赛中,实力接近的高手之间过招,考验的是技战术、体力和心理的综合实力,赛场上的每一秒钟,都可能是运动员超越自我的极限时刻。


很多人认为羽毛球是一种强度不大的运动,但其实在拍类运动中,羽毛球的运动强度是最大的,我们可以把网球和羽毛球做个简单的对比。

据统计,一场网球比赛平均耗时3小时18分,一场15分制含球权的羽毛球比赛的平均耗时则是1小时16分;而一场网球比赛,运动员平均跑动距离是3.2公里,运动员在一场羽毛球比赛里的跑动距离则是6.4公里。这一数据说明,羽毛球运动员必须在不到网球运动员一半的时间里,跑动两倍于网球运动员的距离,从这个角度说,羽毛球的运动强度几乎是网球的四倍。一场势均力敌的羽毛球比赛会让一个运动员的体重平均下降2公斤左右,体力消耗之大可想而知。

在比赛中,运动员身体大量排汗,引起电解质的丢失,如果运动中肌肉过快地连续收缩,而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放松,局部肌肉就会过度疲劳,运动员在做一些突然紧张的动作时,就有可能发生肌肉痉挛。在羽毛球比赛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是小腿的三头肌和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

在一场激烈的对抗中,运动员除了会出现生理上的“极点”,在心理上也会出现一个“极点”,特别是当比赛进入胶着状态的时候,争取主动夺取胜利是双方共同的强烈愿望,在一时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时刻,意志力较薄弱的一方往往最先产生焦虑情绪。焦虑可引起体内一系列生理的反应。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或震颤,肌肉和关节疼痛,头痛,背痛等。这些不良反应会降低运动员的注意力和判断力,协调性也会受到影响,继而出现反应迟钝、动作变形以及判断失误,非常容易被对方抓住破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9-2007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羽毛球超级速成班昨日结束 最后一课来点杀手锏

2007年09月21日08:33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本报组织的“体育义工”大征集首期羽毛球培训班昨天在杭州市游泳健身中心羽毛球馆结束,首位“体育义工”刘作玥通过三堂培训课,教给20多位学员正确的打球基本功,宣告首次义工任务圆满完成。

  自打当上首位“体育义工”,杭州市游泳健身中心就为刘作玥提供工作上的一切便利,她本人也是精心准备教程,悉心指导学员。



她说,这几天他的电话都被朋友打爆了,大家都管她叫“义工”,她听了心里可开心了。

  昨天的最后一课,刘教练一上来就说,要教给大家一招“杀手锏”,其实就是正确的扣杀动作。看教练示范轻松自如,大家上场一练却不是那么回事,不是动作难看击不到球,就是根本没办法把球扣到教练要求的位置。一时间,小小羽毛球雨点般地直冲给大家喂球的刘作玥而去。刘作玥一边喂球,一边大声提醒学员该注意的细节,一边还得左右闪躲,可仍有不少球打在她的身上。她大呼:“我成靶子了。”大家顿时哄笑起来,气氛极其轻松。

  翁正营永远那么认真,练得特别投入。几个回合下来,老翁已经练得有几分样子了。下了场,他挥挥汗笑着对记者说:“这两天我腿都练酸疼了。而且,和原来的球友打球,感觉反而打不过了。不过,我很有信心,因为我正在用教练教的方法在改变习惯,等掌握了基本功,我肯定有很大进步的。”一听这话,刘作玥也笑答:“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你得好好练啊!”

(责任编辑:姚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0-2007 09: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运ABC:大力劈杀犹如空中挥鞭

2007年09月30日09:38   《羽毛球》杂志   

有杀伤力的劈杀,是一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必须掌握的进攻技巧。成功的大力劈杀常常会令对手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丢分。这是因为,在扣杀时,羽毛虻氖彼倏梢源锏?22公里以上,这意味着羽毛球即使飞行一个球场的距离,最多也不过0.15秒的时间。

很多人也许认为,只要胳膊有力气,击球用力,就一定能做好大力劈杀的动作,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在一个跳起扣杀的动作中,击球的发力首先是从脚上开始的,蹬地跳起,随着转胯、大臂的上举,肘尖朝上、小臂在身后向下,此时人的身体略呈“反弓”型。人体像弹簧一样积蓄了足够的能量后开始反弓回收,大臂在肩的带动下甩动小臂、小臂向上继而向前挥出,当接近击球点时,手腕伴随着小臂的内旋大角度地甩动,从而带动球拍的高速挥动,将羽毛球高速击出,整个过程被形象地称为“鞭打”。

不少人以为羽毛球运动中的“鞭打”就是把球拍当作鞭子来打球,其实这又犯了一个想当然的错误。在“鞭打”动作中充当鞭子的不仅仅是球拍,而是由人的躯干、手臂以及球拍共同组成的一根大鞭子。在挥拍的过程中,人体经历了一场类似波浪的能量传递过程,从物理学的角度上说,动量以波浪形式进行传递,效率是最高的。

但是,即使是林丹这样的大力劈杀的高手,也只有在对手出现明显破绽时才敢放手一搏。如果没有十足的制胜把握就贸然出击,“空中挥鞭”必将成为一个失败者最后的潇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1-2007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羽毛球讲座:学球,先从发球开始……

2007年11月13日15:59  
《羽毛球》杂志   

发球是打羽毛球的第一个动作。球发出去,才有后面的你来我往;球发好了,才能控制对手掌握比赛主动权。要打好羽毛球,就得从发好球开始。不过对于很多羽毛球爱好者来说,发好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界外、不过网都是经常的事;即使对于一些打球多年的高手来说,怎样把发球和自己的战术结合起来,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也是不小的难题。

怎样才能发好球,进入“指哪发哪”的境界?还是从最基础开始说起吧。

羽毛球发球分两种:正手和反手。正手又分高远球和正手短球(也叫小球)。反手也分为反手高球和反手短球(或叫小球)。说起来虽然发球战术千变万化,但发球的种类也无外乎这四种。在这四种发球里,使用最多的主要是正手高远球和反手小球。


正手高远球是发球的“根”

从字面意义上也不难看出,高远球就是球的飞行轨迹又高又远,最后落在对方的底线附近,但不能够出界。

(一)动作四步,四种感觉(右手持拍为例)

No1.手中的漏斗:

持球时,羽毛球要像漏斗一样放在持球手上,球的半腰要正好卡在手上,不可以捏球过紧,要保持一种松弛状态。

No2.挥动的感觉

挥拍打羽毛球时,都有引拍的动作,就是把拍子拉到位,右手持拍从身体右下方挥动出去,动作要舒展。

No3.鞭打

击球一刹那,要用手腕的力量去发力抽球,有一个自下而上的鞭打动作,尽量用正拍面击球。同时,球与拍面成45度角是最合理的,这样球才能打得又高又远。

No4.高尔夫球收拍:

击球之后,球拍顺势向左上方挥动,在左肩停止。类似于打高尔夫球的收杆。


(二)发好高远球三点切忌

No1.动作僵硬,两只手配合协调不好,放球与挥拍配合不当。

挥拍过早,球就见高不见远;挥拍过晚,球可能不过网或者很低、很平,容易被对方直接杀球得分

No2.球拍没有正击球托,导致发球出界。

No3.发球后,球拍没有在左肩收拍,而是挥向了右肩处,导致发球不到位。


(三)初学者这样练

第一步: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在家里练习发高远球的标准动作:引拍、挥拍、发力、收拍。这样练习使动作固定再进行有球训练的时候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步:

有球训练最好到球馆里,因为初学者往往对发球线的位置感不强,容易出界。所以如果在外面的空地练习就显得意义不大。

第三步:

当然在馆外可以练习手指、手腕击球的力量,方法是:用力向上方垂直击球、颠球。


(四)给高手的提示

正手发球中还有一种是正手发小球,但这种发球方法不常用。因为正手小球对技术要求很高,而且对下一拍的连贯性有影响,所以不建议业余选手运用。


反手小球是发球的“枝叶”

反手小球是羽毛球发球技术中运用最频繁的一种发球。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反手发球的特点:动作小、出球快、对方不易判断。在双打比赛中多采用这种发球。


(一) 反手小球动作两步走

No1.准备动作

对于业余选手来讲,发球时尽量将肘部抬起与肩同高,拍头自然下垂,右手松弛握拍,左手捏着球的两三根羽毛。

No2.击球动作

击球时拇指稍稍往前顶球拍,用手指、手腕的力量向前推球。手腕动作的感觉类似于钟摆,只不过这个钟摆不是左右摆动,而是前后摆。发网前球时,用力一定要轻,主要靠“推送”这个动作。

发球效果:发反手网前球尽量使球贴网而过,在越过球网的前提下越低越好,并且需要将球送进对方发球线内,越靠近发球线越好,最好的效果是球正好落在发球线上。

(二) 发好反手小球要改进两点

No1.许多业余选手习惯发球时将拍头上提,基本与持拍手平行,这样极其容易造成“过手”和“过腰”违例

(羽毛球规则规定:发球员的球拍必须先击中球托,与此同时整个球要低于发球员的腰部;击球瞬间,球拍杆应指向下方,从而使整个拍头明显低于发球员的整个握拍手。)

No2.两手配合不协调,导致发球时打不到球或直接打到手,这是距离感和空间感不强造成的。


(三) 初学者这样练

首先要多练习发球的标准姿势,手、眼、球、拍要配合协调连贯,发力要恰到好处。

如果没有条件经常到球馆练习,可以在家中墙上根据球网的高度画一条线,站在距墙2米处(发球线距球网1.98米),摆好姿势发球,每次练习尽量使球击中墙上的线。


(四)给高手的提示

在高强度的比赛中,体力消耗很大,因此发球容易失误,导致失分。所以业余选手在发球前应调整好气息,同时保持身体的稳定性,便可以减少发球失误。

反手发球中还有一种叫做反手高球,主要用于偷袭对手,与反手短球的区别在于引拍的距离加大,击球速度加快,击球力量增大,当对手的精力完全集中于网前准备扑杀你的球时,给其突然一击。如果大家在业余比赛中使用的话,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008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解析一把羽毛球拍:选拍四大参数
2008年01月04日02:38   《羽毛球》杂志  天堂有羽 


所谓好打的球拍,排除用拍者的品牌潜意识等外部因素,仅从手感本身解析无非就是“抗扭”+“弹性”+“平衡”+“重量”这四个方面。

抗扭力:击球瞬间拍杆阻止拍框平面沿球拍中轴线扭转的能力就是抗扭力,可以说是用非甜区位置击球时,球拍的一种纠错能力,是高端球拍与低端球拍性能最明显的区别所在。在击球点偏离甜区的时候,抗扭力好的球拍,打出的球路与设想中的方向和距离越接近,对球的线路控制更准确。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如果用拍者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力量,在高速对抗中如重杀、平抽、接杀等,抗扭力强的球拍出球凌厉,没有粘滞感或者粘滞感较小。

测试方法:夹拍框在左腋下,左手抓球拍T型头,让拍杆通过左手食指与中指,右手握住拍柄并慢慢加力扭转,加力过程中保持纹丝不动者为抗扭上佳;能扭转少许但稍加力后便很难再扭者为抗扭较好;很容易扭转的球拍,就是抗扭不过关的球拍,俗称“棉花杆”,仅适合娱乐而达不到竞技中控制的要求。

弹性:“七分拍线三分拍子”,这是业界对影响羽毛球拍整体弹性的主要因素的分析。首先是拍线的性能与磅数,其次是球拍的拍杆软硬。击球感硬的拍线、较高的磅数(24LBS+)、较硬的拍杆,弹性便差一些,拉后场、杀球等较费力但是控制性能好,力的传导迅速,进而提高进攻威力。

测试方法:拍线的性能主要看线径与材料,一般线径细弹性好一点。拍线磅数除了专业测磅器械可以测出,更多还是靠击球时的直观感受。手指压甜区或拨动交叉的拍线感觉松紧,如果感觉松松垮垮的话,那就是你考虑换线的时候了。拍杆的弹性即参数上的“中管刚性”,测试方法是两手分持拍柄与拍头掰下,使拍杆受力弯曲,感觉中杆硬度、弹性,持拍头的手突然放松,感觉中杆回弹力量,好的球拍中杆弯曲幅度与用力成正比,且回弹迅速,差的球拍感觉不明显。

平衡:平衡可以分成两个不同概念,第一是指球拍的重心,即平衡点,由此可以把球拍分成“头重拍”、“平衡拍”与“头轻拍”;第二就是指球拍拍框材料的左右分布平衡性能,好的球拍拍框重心应该在球拍中轴线上或者偏离不远的位置。

测试方法:把球拍放在一个支点上面让球拍平衡,然后量出这个支点到拍柄底端的长度,这个数据就是球拍的平衡点,一般亚洲的标准是295mm以上为进攻拍,290-295mm为偏攻拍,285-280mm为平衡拍,280mm以下为防守拍。测试拍框的材料平衡的做法是把拍杆放在手心,转动球拍,以球拍在手心上没有跳动的感觉,为平衡性能比较好的球拍。

重量:合适的重量,让您更随心应用,相对重的适合进攻,相对轻的适合防守,根据力矩的定理,重量与平衡点的配合,决定了一把球拍的风格。

测试方法:一般球拍上面都会标注重量,比如“2U/3U/4U”,U是指离开100克这个重量界点的程度,每一U相当于4克,则,2U为离开100克两个4克的程度,即“88-92克”,以此类推,3U:84-88克 4U:80-84克等。



综合以上四项,也有一个国内比较通行的参数表可供对照参考:
  
球员级别
球员类型
重量
平衡
中管刚性*
长度
男性半专业以上选手
单打进攻型
85克以上
290mm以上
8.5
670-675mm
双打进攻型
87克以上
295mm以上
8.0
675mm
防守型
87克以下
290mm以下
8.5-9.0
665-670mm
球员级别
球员类型
重量
平衡
中管刚性
长度
男性业余及半专业选手
单打进攻型
83克以上
290mm以上
8.5-9.0
670-675mm
双打进攻型
85克以上
295mm以上
8.0-8.5
675mm
防守型
87克以下
290mm以下
8.5-9.0
665-670mm
球员级别
球员类型
重量
平衡
中管刚性
长度
女性半专业以上选手
单打进攻型
81克以上
287mm以上
8.5-9.0
670-675mm
双打进攻型
85克以上
293mm以上
8.0-8.5
670-675mm
防守型
85克以下
290mm以下
9.0
665-670mm
球员级别
球员类型
重量
平衡
中管刚性
长度
女性业余及半专业选手
单打进攻型
81克以上
287mm以上
8.5-9.0
670-675mm
双打进攻型
81克以上
290mm以上
8.5
670-675mm
防守型
85克以下
290mm以下
9.0
665-670mm
  *中管刚性:是指拍杆(球拍中管)在一定压力下的弯曲度,弯曲度越大就表示拍杆越软。



抗扭、硬度为拍杆的参数,材料分布平衡性为拍框的参数,重量平衡点为球拍整体的参数,拍线性能磅数为拍线的参数,希望本文可以给一些用着顺手或者不顺手的球拍却解释不清楚好打与不好打的原因的球友一个参考,方便在下次选购球拍的时候能够自己分析自己的特点与球拍的性能,更容易挑选出适合自己的球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1-2008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汤仙虎学技术:高远球连接后场击高远球
2008年01月03日21:13   《羽毛球》杂志  肖杰 

文•肖杰 摄•梁庆法



汤仙虎的这一整套技术动作是从位于单打右发球区,以正手发高远球开始,判断准备,再连接左后场区域反手击高远球,再回位至场地中心位置的完整技术。

后场反手击球要求身体背向球网击球,发力方式与其它技术有较大区别,从后场位置击球又要求击球力量大,因此它是羽毛球基本击球技术中难度较大的一项技术。羽毛球爱好者常常苦恼于无法掌握这项技术,我们从这组照片中可以观察到汤仙虎的整套技术精炼,动作舒展从容,打点准确合理,衔接流畅,发力轻松,没有多余动作。特别是图8至图14展现的击球过程看出其击球方法巧妙细腻;图9、10引拍小而放松;图11打点位置准确;图13、14显示击球后手臂立即止住,收回体前。汤仙虎整个挥臂击球发力动作幅度不大,但力量集中,动作干练,步法的配合及场上节奏的掌握都比较到位。爱好者透过这组图片,可以体会和仿效后场反手击球的过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套技术组合的几个具体环节:



环节一

图1至图4: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立于单打右区发球位置,左手握持球托及羽毛部位,自然抬举于胸前。右手正手握拍,屈肘置于右侧,身体面向发球方向,重心在右脚上,准备发球;转体,左手松开,放球,右臂外旋手腕后伸引拍,前臂内旋带动手腕由伸至展发力,将球在身体右下侧腰部以下的位置(图3)向前上方击出。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肩上方摆动,身体面向球网。

环节二

图5至图9:手臂迅速收回至胸前,右脚稍前、左脚稍后准备。当判断来球方向在身体右后场区时,右腿蹬地起动后撤一小步,靠向左腿,身体微微转体,重心在右腿上(图7),左腿紧接着向来球方向迈出第二步,手臂举起,双目注视来球(图8),收腹,前臂内旋放松引拍(图9),同时右腿准备向来球方向跨出第三步。


环节三

图10至图14:右脚向前跨出(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汤仙虎的后退步法是呈直线跑动),同时手肘上抬,手臂外旋发力(图10)。当前跨步脚即将落地的瞬间,手指握紧拍柄,拇指前顶,在右肩侧上方将球击出(图11、12)。通过图11、12看出,汤仙虎此时身体重心较高,动作伸展,上肢力点和下肢支撑点间形成了一个较合理、稳固的击球空间。

环节四

图15至图20:双目跟随击出的直线高远球的飞行线路,右前跨步脚蹬地(图15),带动身体右转体向场地中心回位第一步,同时击球手臂即刻直接收回体前(击球后手臂动作没有甩大臂,动作精练),面向前方(图16),左腿向场地中心回位第二步(图17),右腿紧接第三步交叉步回位至场地中心位置,还原成与图5相仿的接球前准备姿势(图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2008 07: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羽毛球双打比赛中五种常用战术
2008年04月01日18:12   《羽毛球》杂志   

楼主:长风

1、攻人

这是双打中常用的一种战术,就是以人为攻击目标。对付两名技术水平高低不一的对手时,一般都采用这种战术。对付两名实力相当的队员时也可采用这一战术。它集中攻势于对方一名队员,常能起到“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作用;如果对方另一队员过来协助,就会暴露出空档,可在其仓促接应、立足不稳时偷袭他。

2、攻中路

(1)对方左右站位时把球打在两人的中间。这种战术可以造成守方两人抢接或让球,难于协调;限制对手在接杀球时挑大角度高球调动攻方;有利于攻方的封网,由于打对方中路,对方回球的角度也小,网前队员封网的难度就小了。

(2)对方前后站位时把球下压或轻推到边线半场处。这种战术多半是在接发网前球和守中反攻抢网时运用。这种球对方前场队员拦截不到,后场队员又只能以下手击球放网或挑高球,后场两角便会露出很大空档,因而有隙可乘。

3、攻后场

这种战术常用来对付后场扣杀能力较差的对手,把对方弱者调动到后场后使用。此战术多采用平高球、平推球、挑底线把对方一人紧逼在底线,使其在底线两角移动击球,在其还击出半场高球或网前高球时即可大力扣杀,取得这一回合的胜利或主动。如在逼底线两角时对方同伴要后退支援,则可攻击网前空档或打后退者的追身球。

4、后攻前封

后场队员积极大力扣杀创造机会,在对方接杀放网、挑高球或企图反击抽球时,前场队员以扑、搓、勾、推控制网前,使整个进攻连贯而又有节奏变化,让对方防不胜防。

5、防守

(1)调整站位

为了摆脱被动,伺机转入反攻,首先要调整好防守时的站位。如果是网前挑高球,那么击球者应该直线后退,切忌对角后退。直线后退路线短、站位快、对角后退路线长,也容易被对方打追身球。另一名队员应根据同伴移动后的情况补到空档位。双打防守时的站位调整,都是一名队员在跑动击球时,另一名队员根据同伴的移动情况填补空档。

(2)防守球路

A、攻方杀球者和封网队员在半边场前后站位时,接杀球应打到另半边场地。

B、攻方杀球者和封网者在前后对角位上,接杀球可还击到杀球者的网前或封网者的后场。

C、攻方杀球者杀对角后,如果另一名队员想要退到后场去助攻时,接杀球时可以还击到网前中路或直线网前。

D、把攻方杀来的直线球挑对角,杀来的对角球挑直线,以调动杀球者。

关于防守的方法还有许多,但目的都是为了破坏攻方的进攻节奏和进攻势头。当攻方进攻势头一减,即可平抽或蹲挡,若攻方站位混乱出现空档时,守方即可抓住战机转守为攻取得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08 09: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把脉:为什么对手能将杀球反抽至后场
2008年04月02日16:27   《羽毛球》杂志   

提问者:吴启明,男,韶关人

提问:对手经常能把我的杀球反抽到右边后场底线,让我感觉非常难受,即使我接到球也很勉强。是不是我的杀球速度和力量不够?

肖杰:这种情形在羽毛球场上经常能够看到。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不在于你所认为的是杀球的速度和力量不够,而是你杀球的弧度和落点不好。试想如果你杀出的球不向下走,而是过网弧度很高,杀球很“飘”,杀球的落点质量也不高的话,对手自然就有接杀抽后场球的反攻机会了。因此,杀球除发力外,你应留意击球的角度(打点要前),这就要求你的步法移动要更快些,杀球飞行轨道向下行进,并且杀球落点要准确,尽可能地将球击向边线(距离对手的站位远一些)。一般情况下,只要球杀得深,落点质量高,对手接杀球反抽后场球的难度就大,就不容易对你构成威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08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把脉:后场反手不高不低的球应怎么对付
2008年04月02日16:32   《羽毛球》杂志   

提问者:姚国铭男,广西藤县人

提问:在书上、电视上看过不少应付后场反手高手位区的球的方法,但那种“中高手位”的球该怎么处理呢?既没高到要伸直手去接,又没低过头面,还特别近身,没办法伸直手发力。

肖杰: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你可以尝试运用平高球将球反击至对方后场两个角落,或是将球拦截吊至对方网前两个角落。因为根据你描述的情况,你处在场上后场反手底线不是太主动的位置上,并且你是采用反手击球姿势击球,那么运用这两种线路回击,目的是拉开、调动对方的位置。但是,对于这种后场反手区域半高不高的球,如果你能判断起动再快一点,采用头顶正拍面姿势回击的话,速度会更快,威力也会更大。比如,当你遇到这种后场反手区域不高不低的来球时,你可以采用头顶抽杀球回击,方法是判断对方来球后,运用后场头顶步法,一步跃起,手臂伸向来球的同时快速后倒引拍,在头顶齐平的高度,快速挥拍、闪动发力将球抽杀过去。这种击球方式,不但能提高场上的速度节奏,出球还常常会使对手措手不及。你不妨在练习时尝试、体会这种击球方式的击球效果。但这种击球技术的难度相对会大些,它要求脚步移动步伐要快,摆臂动作也要快,必须抓住瞬间即逝的打点位置,才能把球抽杀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6-2024 01:11 AM , Processed in 0.14152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