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7251|回复: 73

吉隆坡開埠功臣,你知道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4-2006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4月23日)是甲必丹葉亞來的公祭!!!

或許大家已經忘記,或許大家都不知道,誰是葉亞來?

甲必丹葉亞來,大家都對其名字應該不陌生,你或許記得小學時候,在課本上曾得知此人,或者在吉隆坡駕車時,偶爾經過一條街,名為JALAN YAP AH LOI。

大家知道吉隆坡怎樣來的嗎?

十九世紀,當時的吉隆坡只是一片莽莽蒼蒼,人煙稀少的熱帶森林。1857年的一天,一個名叫拉惹阿都拉的皇族,帶著87位華裔工友,盡著小船從巴生河逆流而上,前來勘察錫礦,發現了吉隆坡這片沼澤地,最後決定在安邦開發采礦區。

拉惹阿都拉是發現吉隆坡這片土地的人,但是,真正開發吉隆坡的,為吉隆坡往後的繁華奠下繁華基石的,卻是甲必丹葉亞來。

1862年,葉亞來應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劉壬光之邀,到吉隆坡協理礦務等工作。1868年,葉亞來正式成為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並從此改變了吉隆坡的命運。

葉亞來在吉隆坡開街立市,決心在此開基建業。不過,較後發生的雪蘭莪內戰,卻把葉亞來的心血全毀了。在這場涉及兩個馬來皇族及華族幫派的鬥爭中,葉亞來一度失守,並且損兵折將,但他很快就重整兵馬,收復失地。

這場長達8年的內戰,使吉隆坡成為一片廢壚,但是,葉亞來沒有放棄,他以過人的毅力,冒著破產的風險,三次重建吉隆坡,他鋪設街市、興學辦校、建立醫院、投資農業,為吉隆坡的秩序及繁榮,奠下了基石,也有了今天的吉隆坡。

葉亞來是在1885年去世的。

3月22日,葉亞來第一座銅像,由其來自中國的侄曾孫葉軍親自雕塑,座落在吉隆坡廣東義山行政樓旁的廣東義山歷史文物館,大家若對這位吉隆坡開埠功臣想有進一步的認識,不妨到該處去了解歷史吧!

[ 本帖最后由 kisahbenar 于 23-4-2006 04:39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人气 +5 收起 理由
Tiffany1115 + 5 我记得小学有读过关于叶亚来的故事=)
vinc666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4-2006 05: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沒有他那來今天的吉隆坡,那像那些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4-2006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历史学!!!

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吉隆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4-2006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政治因素,现在执政党正在很努力在淡化叶亚莱的开拓功劳,特别是在课本方面,历史已经被“改得”乱七八糟。这种情形非常让人痛心。感谢楼主给我们带来一篇这样的文章。

4月23日:叶亚莱日,我会记住这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4-2006 07: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亚莱不是某私会党的叛徒啊
夹带私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4-2006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必丹是什麼頭銜﹖馬來話叫什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4-4-2006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mmer_kaze 于 23-4-2006 11:13 PM 发表
甲必丹是什麼頭銜﹖馬來話叫什麼﹖


Kapitan/Capitan

从南洋历史看「甲必丹」基本上是一种制度,是家父长制和共同体体制。十五世纪时,欧洲势力开始东渐,对於殖民地采用「分而治之」及「间接统治」的方式,尽量利用原有传统的权力结构治理殖民地行政,并以不改变传统习俗为原则之甲必丹制(Capitan)。赋予原有之地方首长(如地主、贵族)权力,由殖民地政府承认其地位,而得到有公的强制力,以达到政治的控制、经济的利益。其他的种族分别有他们自己的甲必丹。

资料来源:台湾元气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oong84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4-4-2006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叶阿来 。。。 我也住在吉隆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4-2006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 Rainforest  2001/04/11

The Introduction of Kuala Lumpur Urban History

聚落源起 The Beginning


吉隆坡在十九世紀初乃是巴生河的一個登陸地點,作為河運之集散地以及將新開採的安邦礦區錫產運送至河口的轉運點。至1857年左右已有許多華人陸續抵達這塊土地。而在較早以前,鍚廊路(Jalan Silang)一帶地方已有來自蘇門答臘的馬來人村落,另一個拉瓦村落(Kampong Rawa)則位於敦霹靂路(Jalan Tun Perak,1945年前為Jawa Street,後來改為 Jalan Mountbatten至1975年)及教堂街(Jalan Gereja)之間。這些馬來居民的墓地則位於現今的加米回教堂(Masjid Jamek),即吧生河(Klang River)及莪麥河(Gombak River)之交汇處。這地點最初被稱作Lumpur,即沼澤之意,後來改稱為Kuala Lumpur(沼澤的河口),為吉隆坡之名的來源。1866年,由於來自蘇門答臘之馬來族(Sumatran)與布吉斯(Bugis)族之紛爭導致雪蘭莪內戰(Selangor Civil War),這場戰爭徹底的破壞了當時的聚落。
當時兩方之領袖為拉惹馬哈地(Raja Mahadi)及拉惹阿都拉(Raja Abdullah)[備註1]。 在這事件中,當時華人領袖Liu Ngim Kong甲必丹,為蘇丹及拉惹阿都拉(Raja Abdullah)之支持者。Liu在1868年去世後,由葉亞來(Yap Ah Loy) [備註2]繼接其華人領袖的位置,成為吉隆坡第三位甲必丹。他首先擊退欲推翻他華人領袖位置的Lukut華人。然而在1870年,支持拉惹馬哈地(Raja Mahadi)的森美蘭華人紛紛攻擊吉隆坡長達數月,只有在1871年6月,葉亞來的局勢有較改善。1872年,葉亞來被拉惹馬哈地(Raja Mahadi)包圍,而在Ulu Yam, Rawang, Kuala Kubu及Serendah的馬來領袖Tengku Kudin前來支援。加上當時彭享州的首相萬阿末(Bendehara Wan Ahmad)及一些英國人,Tengku Kudin在1873年3月成功擊敗Raja Mahadi。從這時期開始,英國人的影響力也滲入雪蘭莪州(Selangor)。

戰爭後,葉亞來開始重建吉隆坡。從1874年至1885年他去世為止,他掌握了整個城鎮的經濟實權。在當時,巴生仍為雪蘭莪州之行政首府,至1880年駐馬來亞之英國官員將行政機關遷至吉隆坡為止,葉亞來的勢力範圍已包含了整個吉隆坡市。在這期間,葉亞來以他個人的財富及影響力,建立當時的都市管理政策與法律同時亦興建了吉隆坡第一家醫院。雖然如此,當時的都市建設並沒有像現代一樣完整的事先計劃,同時當時社會福利仍不完善,流行疾病乃當時社會最大的禍害。


註1
Raja Mahadi原為當時巴生一帶的馬來人領袖。後來被當時受蘇丹任重的Riau 王子Raja Abdullah所逐離。

註2
葉亞來,客家人,為吉隆坡早期華人領袖。十七歲抵達馬來半島,最初為鍚礦礦工,後來加入當時之華人地下社會組織,成為組織之領導人物。他在1862年到達吉隆坡前,曾經當過廚師及商人,爾後由於經營錫礦之生意致富。1868年被當時馬來人領袖指定為甲必丹,即當時之華人領袖之頭銜。1880年,葉亞來的勢力已擴散至當時半個吉隆坡的範圍。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vinc666 + 4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4-2006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没记错的话,马来西亚的教科书指RAJA ABDULLAH为吉隆坡开埠功臣,並刻意贬低叶亚来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4-2006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國殖民 British Residency


1880年,英國殖民勢力的介入將原本已具有都市基本型態的吉隆坡市帶入近代化的都市管理發展的時期。在這之前,英國官員只有在嚴重的突發事件發生時才介入吉隆坡。在1879年,英國殖民政府開始在吉隆坡設立公共事務局(Public Works Department)及測量局(Survey Department),開始固定在吉隆坡的都市行政工作。


吉隆坡成為英國管轄之殖民都市後,同時期馬來州屬亦陸續成為英國接管之範圍,在孺即的法律制度執行及建設下,如同其他地方,吉隆坡市開始進入安定以及有規律的發展時期。英國殖民政府在吉隆坡設立行政機關,同時期並管理及開發馬來半島之其他州屬,開始利用其他州屬的資源,投資建設吉隆坡之公共設施,如道路,鐵路,郵政,電信,電力,自來水等等。同時引進先進的醫學技術等,有效率的將吉隆坡開發成近代化的都市。鐵路連接吉隆坡市附近的幾個礦區以至於使吉隆坡成為鐵道運輸中心。


1895年,英國成立馬來聯邦殖民地(Federated Malay States, FMS)並以吉隆坡作為其最高行政首府。這項決策奠定了吉隆坡日後發展的基礎,使得吉隆坡由獨立的城市進而成為聯邦政府的首都,甚至在後來成為馬來亞聯邦及現今馬來西亞之首都。


在19世紀末,世界對錫產量需求增加,使得當時的鍚礦產地成為馬來亞的經濟活動中心。吉隆坡即為當時受到催化成長的新興都市。在當時,從事錫礦開採者需繳交部份的營收給當地的領袖,包括拉惹阿都拉(Raja Abdullah),拉惹朱馬亞(Raja Jumaat),及葉亞來等人以建設礦地以及城鎮設施。在殖民初期,英國殖民政府以所徵收的錫產稅收,來建立都市公共設施及社會福利設施以支援工業發展的基本需求。


咖啡在19世紀末被引進馬來半島及吉隆坡。在1884年至1894年間,吉隆坡一帶便有7000英畝地地種植咖啡。然而後來因咖啡之市場價格突然下降同時受到病菌感染,以致投資咖啡之產業宣告失敗。然而,由於這項挫敗,導致了橡膠工業的引進。橡膠種植業的成功為馬來亞大大的改善了馬來亞的經濟狀況。由於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加上汽車工業的發明,使得全世界對橡膠的需求量驟增,在1900年,吉隆坡附近已到處可見橡膠園林,同時期,大量來自印度工人被帶至馬來半島從事園坵及橡膠收割的工作。


吉隆坡因此成為經濟富裕之都市,加上附近開設了擁有近代化港口設施之瑞登漢港口(Port Swettenham,目前之巴生港口,Port Klang),以至許多來自歐洲及亞洲的投資者及商人開始聚集在這裡。透過這個碼頭將馬來半島的製成品外銷以及進口全世界各地的貨物。然而,由於土地資源的問題,當時馬來亞的主要經濟來源僅靠鍚產以及橡膠維持,這些投資者並沒有進一步將其他工業引進。以至於在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恐慌時,吉隆坡然逃其害,經濟活動受到嚴重的打擊。


吉隆坡在葉亞來時期時之都市空間仍相當簡陋,當時主要為密集之亞答葉屋及髒亂無序的街道組成,然而在英國殖民政府的有效管理下,吉隆坡已呈現完全新的城市風貌。近代化道路系統的開發,大量磚構建築的出現,以降低火災發生的機會。至1887年,共有518棟磚構建築出現在吉隆坡。1890年,設立了公共衛生單位(Sanitary Board),負責進行街道清潔及照明 之工作[備註3],同時改善市場的管理方式、整頓市容、清洗建築物之外觀、修築道路、排水溝及道路指示牌及路燈等等。


1894年,殖民地聯邦政府行政秘書機關(Government Secretatiat)建築峻工。即目前之馬來西亞最高法院建築(Sultan Abdul Samad Building)。此棟建築為回教摩古兒(Mogul Style)樣式。位於巴生河(Klang River)及莪麥河(Gombak River)交汇處之西岸 [備註4]。在此棟建築之正面對方為當時貴族及英國人之俱樂部,及板球場。這棟建築之特殊樣式及其重要位置,使其在完成後即成為了當時吉隆坡市之標的物。後來更被選為殖民地馬來聯邦之最高行政機關辦事處。


隨著近代化的都市服務設施引進,使得吉隆坡的行政管理越趨完整。在1896年,來自安邦(Ampang)水源地的自來水設施工程峻工,提供全市乾淨的自來水源。在這之前,吉隆坡的居民的生活用水乃靠地下井水為主。郵政系統則始於1879年。吉隆坡至馬來半島其他地點的道路(從1889年的51.75英里增加至1901年600英里)、鐵路及電信等等。


時代的變遷使得社會人們的行為改變,中產階級人們之生活方式也開始出現在吉隆坡。西方的文化對吉隆坡的影響比其他同時期發展的都市來得更明顯,主要是因為當地居民開始受外來語言的教育以及多種傳播媒介的引進等等。此外,歐洲人在市內成立休閒娛樂俱樂部,如雪蘭莪俱樂部(Selangor Club),西方的休閒活動及娛樂如足球、板球、橄欖球等等被介紹至當地的社會,後來成為歐洲人以及受西方教育之當地人之主要休閒方式。爾後,當地主要為較富裕的亞裔商人也紛紛設立了他們自己的俱樂部,如1900年成立的雪蘭莪華人休閒俱樂部(The Selangor Chinese Recreation Club),及1914年成立之淡米爾體育及文化社團(Tamilian Physical Cultural Association)等等。


此外,吉隆坡市之中產階級人們之活動亦可以從以下幾種社會組織了解之。回教堂、寺廟、印度廟、基督及天主教堂點狀的分佈在都市中各個角落。早期吉隆坡之教育仍仰賴自愿團體或個人的推廣。其中,維多利亞學院(Victorian Institution)在1894年開辦,接著陸續出現的教會學校包括衛理公會男子學校(Methodist Boy’s School)1898、天主教修道院女子學校(Convent School)1899、及聖約翰學院(St. John’s Institution)1904。首間政府學校成立於1890年,而後轉為其他學校,以馬來文及英文作為主要教學媒介。同時期,華人公會組織及淡米爾(印度人)亦開始設立以方言或種族母語教學之學校及私塾。


註3
當時之街燈為燃燒煤油式,直至1906年電力系統引進後尹才被取代。
 
註4
早期英國殖民政府對不同族群之人民實施分區管理,在吉隆坡兩河交汇之東南岸為華人及印度人集散的地方,而馬來人的傳統聚落仍位於北岸。早期未開發之西岸順其自然,成為英國殖民政府機關及宿舍的設置地。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vinc666 + 4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4-2006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亚来


修筑道路工人及官员


1926年12月之水灾







还认得这些建筑物吗?一些还在,一些已发展成购物中心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vinc666 + 5 珍贵图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4-2006 06: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马六甲人,但我知道叶亚来的故事。
他是一个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4-2006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SHUMA讓整個背景更完整。。。

甲必丹的頭銜其實迄今仍有使用,尤其在沙巴及砂拉越,都還有這樣的頭銜,在地方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不過,馬來西亞半島則已少有使用了。

至於教科書的淡化,事實上,RAJA ABDULLAH是發現吉隆坡的人,但是,真正開懇及發展吉隆坡的,的確是葉亞來,尤其他三次重建吉隆坡的毅力,更是值得大家的學習。

葉亞來的史跡是不容許更改的,大家知道嗎?這包括《新民業報》梁啟超的文章,還英國殖民地總督米德布洛克在1915年,出版的葉亞來英文傳記,又明確的道出葉亞來開發吉隆坡的重要證據。

葉亞來更被中國列為,全世界九個著名的中國海外開拓殖民者之一。

現代的吉隆坡人或許已漸忘這段史跡,因此,大家更應該多流傳其故事及史跡,而不是全信教科書的片面之詞。

還有一個事情可以告訴大家的,就是葉亞來在吉隆坡最為津津樂道的事業,就是大事發展木薯業,大家知道嗎,當時他發展這個事業的地點,就是今天吉隆坡最多華人的鬧市─茨廠街所在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4-2006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裡好象是
Masjid Jamek
附近那一帶
一下起大雨
會造成水災




原帖由 vinc666 于 24-4-2006 12:14 AM 发表
Kapitan/Capitan

从南洋历史看「甲必丹」基本上是一种制度,是家父长制和共同体体制。十五世纪时,欧洲势力开始东渐,对於殖民地采用「 ...


謝謝但是
font太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4-2006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次世界大戰後 Post World War II


在1942年1月11日,日本軍隊進駐吉隆坡市同時在此成立軍事指揮中心。在戰亂中,原來之都市建設之管理制度受到徹底的破壞,以至於所有都市行政秩序陷入混亂的狀況。1946年戰後,英國軍事指揮處(British Military Administration)重新設立公共衛生管理局(Sanitary Board),此機構負責了大部份的戰後市容的重建工作。

戰爭的結果喚醒當地人民對自身國家政治的重視,當時成立的巫統(Malayan Union),以反對英國殖民的現實條件為基礎,由巫統主席提議設立吉隆坡自治管理之機構。該機構在1948年3月15日成立,同時接管原公共衛生管理局之各項業務。而當時之經費仍由馬來亞聯邦殖民地提供直至後來的國會成立為止。吉隆坡自治區在此後,成為了獨立之馬來亞聯邦之首府。

吉隆坡在1921年後開始使用市區規劃的方式來控制、管制及決定整個都市土地的發展。至1939年,首個吉隆坡都市發展藍圖公告,計劃範圍包括11平方英里,當時吉隆坡市人口為五萬人,到1947年已增長至十七萬六年人。
在1947至1967年間,吉隆坡受世界科技發展潮流的影響而有了戲劇性的變化。在這期間,人口已增長為四十五萬人,增長率為175%。直至今天,吉隆坡仍為世界上人口增長率最快的都市之一,平均每年人口增長率為7.5%,包含自其他地方移居至此的人口。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vinc666 + 4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4-2006 09: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獨立後 Post Individual


自1957年,獨立後,吉隆坡的都市化發展已從當初的兩河交汇處發展至整個巴生河流域一帶,在1970年7月統計的都市人口為周邊地區四十八萬五仟人,吉隆坡市中心則為八十七萬五仟人。目前吉隆坡市人口已到達一百三十多萬人,都市面積約為243.6平方公里。吉隆坡目前已屬於世界著名都市之一,與其他都市一樣受到全球性的影響,吉隆坡開始出現高層建築,其中以吉隆坡塔及國油雙峰塔為標的,重新的塑造出吉隆坡現代的都市景觀。吉隆坡的都市捷運Light Rail Transit System (LRT)於1998年7月11日啟用,正式邁入現代化都市公共運輸之階段。目前全市共有三條由不同家公司經營之捷運路線。包括STAR(Sistem Transit Aliran Ringan)、PUTRA (Projek Usahasama Transit Ringan Automatik)、及KL PRT Monorai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4-2006 09: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未忘记过!

可惜现在是剩下一个 jalan yap ah loi.

上面太没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4-2006 09: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该是Jln Medan Pasar,跟目前的地点很像似。。


Oriental Building, Jln Tun Perak


Rumah Persekutuan


语文出版局


Museum Telekom对面的Building


好像是Selangor Mansion,即SOGO现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4-2006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色的天 于 25-4-2006 09:26 AM 发表
从未忘记过!

可惜现在是剩下一个 jalan yap ah loi.

上面太没意思了。

还有叶观成路(Jln Yap Kwan Seng),跟叶亚来有点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12-2024 02:50 AM , Processed in 0.14845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