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空大经】 | |
讲经因缘:由于阿难等众制僧衣的缘故,导致僧众聚集在葛勒給麼精舍。以此因缘世尊讲此经。 | |
喜欢聚集的比丘难得『離欲樂、獨居樂、寂靜樂、正覺樂』。离群的人就容易得。 | 喜欢聚集的比丘难得『有乐、圣乐、无欲之乐、离乐、息乐、正觉之乐、无食之乐、非生死乐』。离群的人就容易得。 |
喜欢聚集的比丘难得『暫時的、可樂的心解脫,或非暫時的、不動搖的[心解脫]。』。离群的人就容易得。
| 喜欢聚集的比丘难得『得时爱乐心解脱,及不时不移动心解脱者』。离群的人就容易得。
从这里开始南传汉传就出现分歧。对于上述两种解脱,暂时和非暂时,南传只注意到『心解脱』,就这样。
汉传却重视两种解脱:暂时的爱乐心解脱,以及时常都在的不移动心解脱。两种解脱不同概念。 |
世尊不见一色,色法变异不生起愁悲苦等。理由是世尊住于内空。
| 世尊不见一色,色法变异不生起愁悲苦等。理由是世尊度一切色相,行于外空。
南传北传一个说内空,一个说外空。明显的,外空比较符合逻辑。佛陀哪怕聚集,拜访或被居士等拜访,心都不动摇。这聚会,拜访,不是外难道是内? |
世尊教导想要住于内空的比丘: 从初二三四禅开始, 1) 作意内空,知道心还没解脱。 2) 作意外空,知道心还没解脱。 3) 作意内外空,知道心还没解脱。 4) 作意不动,知道心还没解脱。 5) 专注在先前的定 6) 作意内空,知道心解脱。 7) 作意外空,知道心解脱。 8) 作意内外空,知道解脱。 9) 作意不动,知道心解脱。
| 大致跟南传一样,但是
5)彼比丘彼彼心于彼彼定,御复御,习复习,软复软,善快柔和,摄乐远离。。。(比较符合逻辑)
另外汉传很重视不移动心。不移动心解脱就是独树一帜的解脱。南传则没有不把不移动心解脱当成是独一代概念。
另外汉传还有这句:『趣向于近,得清澄住』 |
| |
| 观五欲,观五取蕴,
但是却有这句:『谓成就此不放逸也,所以者何?因不放逸。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得觉。』 |
应当追随怎样的老师? 有三种堕落的人:老师,学生,梵行者 | 大致跟南传一样
但是有以下内容: 如来进入山林独居的两个理由,以及如来到世间,不被影响而入家。因为证不移动心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