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7531|回复: 143

長老偈白話文翻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020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5-12-2020 07:18 AM 编辑

譯者序(会陆续更新一些长老偈以展现这部偈颂的各种面向)

長老偈是一首与大自然的简单生活中的自由之歌,他們歌頌大自然,远离尘嚣住阿蘭若而禪修。詩以言志,他們以詩歌來表達他們的修行生活與方式比如Cittaka長老偈

头顶生美冠,孔雀有蓝颈。
遊于卡朗林,引颈妙声鸣。
风雨添凉意,鸣声转融融,
我正修禅观,声动林中僧。—(邓殿臣-Vimalaratana法師版)

美麗的孔雀,擁有湛蓝的颈和鳳冠
在伽蘭林聲聲作鳴,
伴隨著涼風的吹拂,
它們(鳥聲和涼風)喚醒了熟睡者起身禪修。
多麼美的一首詩,像不像陶淵明的田園詩歌呢!

長老偈可以說是一部古老的詩歌集根據诺曼(KR Norman)長老偈是屬於比較古老的經文,甚至比佛教還古老,因為它們存在於耆那教和婆羅門教文獻中。

目前為止中譯的長老偈有漢文藏經版和邓殿臣-Vimalaratana法師版,兩個都是以五字為一句,四句為一偈,是一種類似五言詩的體裁。邓殿臣版是從僧伽羅語翻譯去中文的,並且有附錄長老們的傳記在裡面。

雖然長老偈是以偈頌類似我們中文詩來作為體裁,由於要求精簡,以五字來涵蓋,有時往往詞不達義如大迦葉長老偈第1089偈

您是一偉人,應向您致敬;
您之禪法高,禮敬應受承。

Homage to you, thoroughbred of men, homage to you, best of men. We can’t even find out the object you meditate on—(Bhikkhu Sujato版)

您之禪法高,對應的意思是我們不知道你是如何禪修的(空無相心定)。

長老偈有1288偈,有不同的長老所誦出,內容是他們自己有關修行的體驗和他們给予的一些勸誡如大迦葉長老偈

少事丶少务丶离人群,
别让自己忙碌丶操劳…
忙着和众人喋喋不休,
连自己的心都看不清。

Vangisa 鹏耆舍长老偈,煩惱成為他的俘虜,女色成為他的階下囚,死魔是他的手下敗將,盡現阿羅漢本色。

就算是强大的战士,伟大的弓箭手,训练有素和稳固弓箭手,一千个无畏惧感不怕死的人四面包围我(想取我性命)(我也不感到恐懼害怕)。

即使人數比这些包圍我的更多的女人(來誘惑我),她们奈何不了我,因為我在法上堅定。

邪恶的魔罗,在我这样的禅修,如果你向我袭来,我将击退你。死神,您将看不见我的踪迹。

由於印度有四種階級,但是佛陀的弟子確實不分階級的,四姓入海,皆為釋子,这些诗偈可看做佛陀时代印度社会的真实写照。前面有提到長老偈是古老的,但是在結集的時候,有些的弟子的偈頌在第一結集的時候還沒有列入長老偈,原因是他們還在世,比如阿難尊者和阿那律尊者。他們虽然是佛陀的上首弟子,但他们的诗偈却是在佛陀入灭后,才加進去的。

最後譯者翻譯的最主要目的是練習翻譯巴利文,參考其他譯本翻譯去白話文只是順便,舉手之勞。所以這只是本人的學習版,不具有任何學術價值。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蓝色长今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1-2020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c1357 于 22-12-2020 01:21 AM 编辑


居屋轉按加按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1-2020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缘偈



如露出尖牙的諸雄獅,正在山洞中而作獅子吼,

請你們聽聞那些已完善修習的人,有關他們自己作的詩,

他們的名字和族群,與如何安住在法,

那些有智慧者意志堅定,他們曾以不倦怠的心而住,

以智慧而遍知後,身觸不死的各種境界,

所應該作的他們已經完成,而有如是的省思,

他們說出了這些長老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1-2020 08: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1-12-2020 08:01 AM 编辑

一偈集

第一品

一   须菩提长老偈

小傳:
须菩提Subhuti,出身于舍卫城Sumana长者家,是给孤独长者之幼弟。佛到舍卫城时,给孤独长者建祇园施佛,须菩提随兄而得从佛闻法,出家受具足戒,到林中修慈心三昧,成阿罗汉。乞食之前必先修止观和慈心三昧,出定之后方去托钵,如此施食者得益更深。在增支部有記載,因常住林中佛陀稱他為Araṇavihārīnaṃ「第一之無諍住者」,因乞食前會進入慈心三昧被稱為Dakkhiṇeyyānaṃ「第一之應該被供養者」。有一次須菩提雲遊到王舍城,频毘娑罗王听闻此事并承诺要为他提供住所,结果国王把这件事忘记了,须菩提只能露天而住。天人知道此事,便施展神通让天不下雨造成干旱为居民带来困扰。国王自问为什么天不下雨,后来想起可能是因为他忘记为他提供住所,于是为他建了一个草棚。须菩提住进小屋然后盘腿坐在一堆干草上,然后就说了以下的偈颂
偈陀1
我的草棚结实坚固,能够保护我免受风雨,
下雨吧,诸神们!随你们的意愿,
我的心是平静的,是彻底的自由,
我全神贯注的安住在我的修行之道:天神,让它下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1-2020 08: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長老偈白話文翻譯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12-2020 11:21 PM 编辑

一偈集

第一品

二  摩訶拘絺羅長老偈

小傳:
mahākoṭṭhika 出生在舍衛城婆羅門家庭,成年時能夠掌握諸吠陀的知識。從佛聽法,生起信心後跟隨佛陀出家,修習止觀而成為阿羅漢。摩訶拘絺羅因能善於分析佛法的各種問題,並且對答如流佛稱其為「Paṭisambhidāpattānaṃ 」第一之無礙解者。佛教經典的分類統稱九分教,Vedalla 毘陀羅(漢傳翻譯為方廣)是一種一問一答的方式來詮釋佛法的真諦,摩訶拘絺羅和舍利弗經常以這樣的方式來討論佛法。有一天他回憶自己修證過程時說出以下的話:

偈陀2
喜歡安靜,
擁有深邃的见解,而沒有半點浮誇,
心不浮動的寂靜者,
掃除一切惡念,就像樹葉(惡念)被風捲走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1-2020 07: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23-11-2020 08:19 PM
一偈集
第一品
一   须菩提长老偈
小传:须菩提Subhuti,出身于舍卫城Sumana长者家,是给孤独长者之幼弟。佛到舍卫城时,给孤独长者建祇园施佛,须菩提随兄而得从佛闻法,出家受具足戒,到林中修慈心三昧,成阿罗 ...

無諍之住者,內容想做一些修改。道德上的污秽如欲貪被称为raṇa,Araṇa是指過在道德上沒有污穢的生活。根據無諍分別經Araṇavibanga sutta,無諍有六義,符合以下行為,一個人可以叫做無諍。

1)行離開低下的慾樂和沒有意義之苦行的中道

2)遵循puggalā-diṭṭhānadhamma-desanā—知道什麼是讚揚別人的語言、知道什麼貶低別人的語言,離開讚揚和貶低而對其他人說法。

3)要知道各種禪定快樂的分別,要追尋內在的快樂。

4)不在隱蔽處說污染的話,不在人面前說污染的話—不說不真實、不如實、會帶來損害的,便要盡力做到不說那些話。

5)要平緩不急地說話—說話急躁時,會身體疲勞、內心波動、聲音沙啞、喉頭乾燥、說話不清,別人不能識別他的說話。

6)不堅持使用某種國土語言,不違逆各別的表達方式。比如說阿羅漢,中文叫阿羅漢、巴利文叫arahant、泰語叫อรหันต์(arahan)、僧伽羅語叫අරහත්Arahat、日語叫阿羅漢(rōmaji: arakan)等,沒有必要一定要堅持要用阿羅漢還是阿拉漢。

而經典的最後佛陀這樣說

 “比丘們,因此,你們應這樣修學:要知道什麼是諍論之法,要知道什麼是無諍之法,知道什麼是諍論之法和無諍之法後,便要行踐無諍的途徑。
  “比丘們,須菩提是一個進入了無諍的途徑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7-11-2020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12-2020 11:23 PM 编辑

一偈集

第一品

三  “疑惑的”離婆多长老偈

小傳:
kaṅkhārevata長老出生在舍衛城的富貴人家,有一次佛陀回故鄉的時候,長老聞佛說法,生起信心然後跟隨佛陀出家學道。kaṅkhārevata的直譯是“疑惑的”離婆多,名字的來源有關他對混合的蜜糖和在煮熟後還可以發芽的綠豆是否能食用等戒律問題產生疑惑,所以被稱為“疑惑的”離婆多。有一次他盘腿的坐在离世尊不远的地方,他的身体直立為消除疑虑而禪修。看到这一点,世尊說優陀那(udana):「在這裡或是其他世界的任何疑惑,能夠被自己或者其他人經驗到的,精進的習禪者將這些全部拋棄,過著神聖的梵行生活」。離婆多長老斷除疑惑,繼續修禪觀,斷煩惱後成阿羅漢,佛陀稱他為Jhāyīnaṃ「第一之習禪者」。他以偈頌來稱道佛陀的智慧

偈陀3
請你來見那覺悟者的智慧,
就像黑夜中燃烧的烈火,
為人帶來光和明見,
為處在黑暗中的人消除疑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1-2020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12-2020 11:18 PM 编辑

一偈集

第一品

富樓那长老偈

小傳:
名Punna-Mantaniputta,出生在迦毗羅衛城附近Doṇavatthu,五比丘之一的憍陳如是他的舅舅。長老跟隨他的舅舅出家學道,後來証得阿羅漢,他向他的門下的弟子講說「十論事」(1. 少欲論2. 知足論3. 遠離論4. 不交際論5. 精勤論6. 戒論7. 定論8. 慧論9. 解脫論10 解脫知見論),後來弟子們也証得阿羅漢。這些弟子過後去拜訪佛陀,佛陀問他們誰是他們的老師,他們據實回答。舍利弗聽後對富樓那长老心生敬仰,渴望一見兩位長老彼此面見,後來就有了著名的七車經,佛陀稱富樓那长老為說法第一的弟子。

偈陀4
與善人們親近和共處,
那些智者能夠看見微妙的教義,
義理甚深且廣大,
以及難於被理解,
那些不放逸的有眼者能夠看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2-2020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12-2020 11:29 PM 编辑

一偈集

第一品

五  達玻长老偈

小傳:
Dabba mallaputta古譯末羅子陀驃,出生於古印度十六國之末羅國(Malla)人。長老的母亲在即将要生他时去世,当她的屍體在火化时,子宫因热而破裂,但由于他过去的功德,他被射向空中,安全落在一堆達玻草上,并被其祖母命名為達玻。七歲時,佛來末羅國遊化,住國王的阿奴比耶芒果林(Anupiya Ambavana),達玻願從佛出家。佛令弟子為其剃度。他的老師教他觀察業處(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膚)達玻觀之不淨,頭髮剃落完即成阿羅漢。在滅諍犍度記載,他心想「所需要做的我已完成,我已證阿羅漢,還有什麼可以做的?」,於是他想到可以服務僧團,為僧團分配住處和食物,得到佛陀的允許。當有夜間來訪的僧眾面對住處問題,他們會找上他。長老入火光三昧,令手指發光走在前面為他們引路。佛稱他為Samantapāsādikānaṃ第一之分房舍者。有一次有四位比丘因為對於施主所準備的食物不滿,他們慫恿一位比丘尼在佛陀面前做一些沒有根據的指控,誣告長老強姦她,以便長老被擯出不共住。最後謊言被拆穿,佛陀制定以忆念毗尼戒而滅諍(以回憶過往,把做過的事情說清楚進而達到滅諍)。

偈陀5
曾经难以驯服,如今已经驯服了自己,
知足的達玻已度越疑惑,
恐懼消失後,我確實取得了勝利,
達玻已住立最後的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20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5-12-2020 11:13 PM 编辑

一偈集

第一品

六  寒林住者三浮陀長老偈

小傳:
原名Sambhuta,出身於王捨城婆羅門家庭,與三位友人聽佛說法後皈佛出家,到寒林(Sitavana)修禪。禪修時,多聞天王經過那裡,見到長老並禮敬他,並留下了兩個夜叉保護他。長老禪修後,那兩個夜叉向他傳達了多聞天王曾來拜訪他,為他提供保護。但是長老拒絕他們的保護,說佛陀教導的正念是足夠能保護自己。多聞天王在回程中再次拜訪了他,並意識到他已經實現了最後的目標,便去捨衛城向佛陀報告長老的成就。

偈陀6
比丘到寒林獨住,
善修定的心易獲滿足,
已經征服了毛骨悚然的恐懼,
堅定不移的修習身念處作為保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20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偈集

第一品

七  跋梨迦长老偈

小傳:
名Bhalliya,本是鬱迦羅(Ukkala)城一商人之子,為釋尊最早之在家弟子與多婆富沙(Tapassu)共同經商。兩人商旅歸途中,在菩提伽耶佈施石蜜供養釋尊,佛以發為贈。後來跋梨迦到王舍城聽佛說法,出家後得六神通。一天,魔羅顯出凶相,嚇唬跋梨迦。長老說了此偈:


偈陀7   
他已經把魔軍掃蕩的一乾二淨,
就如洪流吹毀了破弱的蘆葦橋,
恐懼已被消除的勝利者,
他的心已被調御,已經實現了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20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8-12-2020 11:17 PM 编辑

一偈集

第一品

八  毘羅長老偈


小傳:
名Vira,舍衛城波斯匿王一大臣之子,有一妻一子。因宿世之福因,知在家之過患,從在家而出家後証得阿羅漢。他的妻子試圖誘惑他令其還俗,長老心想:「這個女人正試圖勾引我,好像她正要用蚊子的翅膀搖動須彌山一樣」。他背誦以下的偈頌,以說服他的妻子,她的努力是徒勞的。

偈陀8
曾經難調伏而今獲調御,
已度越疑惑的英雄,心易獲滿足,
恐懼的征服者,已不會再有毛髮直豎,
毘羅已証得最後的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2-2020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偈集

第一品

九  畢陵伽婆蹉长老偈

小传:
名Pilindavaccha,婆蹉為族姓,舍衛城婆羅門種。初學道習得「小犍馱羅術」,得他心通能騰空飛行,在舍衛城享負盛名。佛陀來舍衛城弘化,畢陵伽長老被佛陀的「大犍馱羅術」所折服,後來轉入佛門修成阿羅漢。長老有一個很難改的習慣,稱呼別人為「賤民」(vasala),但並無惡意的因為百世以來他曾經生為婆羅門,稱呼賤民是過去世帶來的習慣。有一次長老運用神通在波羅奈解救兩個被劫匪綁架的女孩,被其他比丘指稱犯戒,但是佛陀認為長老沒有做錯任何事。由於長老的前生曾經指導的人,有許多人生在天界成為天人,而出於感激之情,天人們無論早上還是晚上都會去拜訪他,佛陀稱他為第一之天神所愛與合意者。畢陵伽長老信受佛法得到益處,說了此偈:

偈陀9
我歡喜接受佛陀的教法非不喜迎,
這些教導帶給我善的利益,
在這些被分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四雙八輩)的諸法中,
我已到達那最上的(解脫知見的阿羅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2020 09: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0-12-2020 09:24 AM 编辑

一偈集

第一品

十  芬那摩沙长老偈

小传:
名Punnamasa出生於舍衛城,三彌離提(Samiddhi)婆羅門之子。当他的儿子出生时,他從在家而出家,在佛陀的指導下的禪修,後成阿羅漢。他的前妻试图引诱他,并带着她的孩子拜访他希望他能還俗,但是長老表现出了完全的超然精神,並吟出此偈:

偈陀10
對於今世或者後世的任何期望,
那些安詳、對感官克制的明智者,
於一切諸法都沒有染著,
他知曉世間的盛衰沈浮。

攝頌:
須菩提,拘絺羅長老,疑惑的離婆多寂靜,滿慈之子富樓那,寒林住者三浮陀,跋利迦,毘羅,畢陵伽婆蹉,去除黑暗的芬那摩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2020 07: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31-1-2022 10:31 AM 编辑

一偈集

第二品

十一  幼犢長老偈

小傳:
名Cūḷavaccha,他出生於憍賞彌的婆羅門,在聽到世尊講道後加入僧團。當時,憍賞彌的僧團為了一件小事而起紛爭。長老不贊成任何人,但仍然堅持世尊的教導而禪修,後証得阿羅漢。看到同修們的爭吵會導致內心的衰落,長老選擇遠離紛爭而去實踐佛陀的教法,說了此偈:

偈陀11
喜悅滿溢的比丘,
在佛陀的教導下,
將獲得精神上的至境,
一切內心活動(諸行)的止息...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2-2020 08: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偈集

第二品

十二  大犊长老偈

小传:
名Mahavaccha摩揭陀國那羅(Nalaka)人,三彌離提(Samiddhi)婆羅門之子。聽舍利弗說法後,知道舍利弗是一位有智慧的人,心想其師必更偉大,便去拜見佛陀,聽佛說法後出家受戒,證阿羅漢果。為了勉勵其他同修,他說了以下的偈頌:

偈陀12
擁有四聖諦的洞察力,具足一切戒行,
心能夠獲得定力的禪定愛好者,保持正念,
享用食物只為了生命的維持,
已經舍離了貪欲,此生等待死亡時間的到來(*1)。

(*1)阿羅漢既不喜歡死,也不嚮往生,他只是等著時間的到來,如工人站著等他的日薪。這是阿羅漢的生活態度,不會選擇早點結束自己的生命,也不會貪愛生命,安靜等待死亡的到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12-2020 08: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偈集

第二品

十三  林犊长老偈

小传:
名Vanavaccha迦毗羅衛城,婆蹉聚落婆羅門種。他出生在森林里,他的母親在樹林里散步時感到不適。他是佛陀兒時的玩伴之一,因為他愛樹林,所以他被稱為樹林婆蹉。最後加入僧團,他獨自一人在森林里禪修,並証得阿羅漢。生活在森林里是一種驕傲,當其他同修問他:「你在森林里能得到什麼樂趣?」长老以此偈回答:

偈陀13
藍色的天空充滿光輝,
清澈見底的溪流,泉水涼快,
甲蟲覆蓋在周圍:
这些岩石峭壁令我的心陶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2020 07: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偈集

第二品

十四  尸婆沙彌長老偈

小传:
名Sivaka sāmaṇera本是林犊长老之外甥。當母親得知自己的長兄林犢出家,便對兒子說:親愛的尸婆,您必須出家跟隨舅舅並照顧他,因為他年紀漸大。在母親的建議下,他跟隨舅舅到森林里並照顧他。有一天,尸婆回村探母,身染重病,林犢長老到村中看視。林犢長老長住森林從來沒有在村裡過夜,並建議尸婆沙彌一起回去,尸婆沙彌說了以下偈頌:

偈陀14
我的老師對我說:
「尸婆,讓我們離開這裡」
我的身體住在村落裡,
但我的心卻已經在阿蘭若,
即使我躺下来,我也会去那里,
能夠理解的人沒有染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2020 07: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14-12-2020 08:04 PM 编辑

一偈集

第二品

十五  “登徒子”達那长老偈

小传:
他来自舍衛城的婆罗门家族,名字叫達那Dhana。從他第一天出家成為比丘的那一天起,無論他走到哪裡,都有一個年輕女子跟隨著他,儘管他本人看不見他的身影。這引起了許多對他不理解的諷刺言論。當達那尊者每天托缽時,佈施者會開玩笑地說:「先生,這勺子是給您的,先生,這是給陪伴你的那位年輕女子的。其他的同修對他嘲諷,他被稱為KuṇḍaDhāna登徒子達那。波斯匿王听闻后对此很感兴趣,并展開了調查。國王知道長老無罪,並為他提供所有必需品,因此他不再需要四處奔波。這使他能夠專心致志,培育禪定獲得洞見,最後證得阿羅漢。從那天起,那女人的身影消失了。他被佛陀稱為Paṭhamaṃ salākaṃ gaṇhantānaṃ第一之抽到首籤者。一天,佛陀欲帶阿羅漢出外乞食,命阿难使阿羅漢取筹*(1),以计其数。阿難備好籌具,長老便來抽取。阿難心生疑慮,為解除阿難疑惑,長老進入四禪,以神通騰空,大聲頌出此偈:

偈陀15*(2)
應該切斷五(下分結)、應該捨斷五(上分結),
且應該再修習五(五根五力),
比丘越過五種染著,
被稱為「已渡暴流者」。

*(1)佈施者無法為寺院所有僧人提供食物,佛陀闡述了以下幾種向僧團提供食物的方法(根據泰國的傳統):「1」Sangha-bhta是向所有僧人提供的食物。「2」Uddesa-bhat,特別是提供給一兩個僧人的食物。「3」Nimantana-bhat,這是提供給受邀僧人的食物。「4」Salaka-bhat,是通過抽籤向僧人提供的食物。「5」Pakkhika-bhat,這是在盈月和虧月時提供給僧人的食物。「6」Uposathika-bhat,是布薩日向僧團提供的食物。「7」Patipadika-bhat,是布薩日後第二天向僧團提供的食物。

*(2)這與相應部1.5經的偈頌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2020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偈集

第二品

十六  毘羅吒獅子長老偈

小傳:
名Bellatthisisa,舍衛城婆羅門種,是阿難尊者的戒師。最初跟隨優樓頻螺迦葉(Uruvela kassapa)拜火,後來優樓頻螺迦葉被佛陀所調伏,佛向他們說「燃燒經」証得阿羅漢,某日坐禪出定後自說此偈:

偈陀16
如同優良的犎牛,
輕鬆的耕作开沟,
同樣的,我過的每一黑夜白晝都毫無困難,
精神上獲得無比的快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2-2024 11:36 PM , Processed in 0.16530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