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xid6396663 于 20-11-2020 06:59 AM 编辑
故事的开始:海水与潮水
寻找先民的足迹,首先必须认识“海”。环绕着我们四周的海水所产生的互联网络世界,那是一个面积广阔的环太平洋的海洋性文化区域。它一开始就呈现出勇敢迁移、多元互动交流的开放个性。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道,那是一条伟大的和平贸易之路。而我们的先民,很早就是这条和平贸易之路上的主角。乘着东北季风及西南季风的吹送,扬帆起航,顺风相送,来往于这充满金黄色诱惑的宝地一一马来亚西。开拓出另一片广阔的美丽新天地。
旧柔佛的潮水 1511年辉煌灿烂的马六甲王朝被西方殖民者侵略而陨落。顽抗的马来民族不畏强权,乃在亚洲大陆的最南端,建起了另一个“民族和谐的乡土一一柔佛”。
柔佛,又名乌丁樵林,Ujong Tanah,也就是指亚洲大陆南端地极的意思。旧柔佛(Johor Lama)在柔佛河口的哥打丁宜。1540年,马六甲王朝流亡国君玛末的儿子阿老定沙二世(Alaudin II)便在这里建都,作为其复国的基地。经三角战争的拉锯战,在复兴与被摧毁之间,柔佛王朝数次迁都于柔佛河沿岸和今天的 印尼廖内群岛,度过了数个世纪的艰辛岁月。
在这个时期,我们的先民已经来到了柔佛这“清水”之“宝地”。1617年明代张燮的《东西洋考》就这么写着:“柔佛……我舟至止,都有常输”。而清代谢清高口述的《海录》更说柔佛廖内群岛(雷国)“上蕃较强盛,潮州人多贸易于此。”
柔佛河口潮起涨落,彷佛是先民脉搏生命的流动。
直至19世纪柔佛天猛公王朝的建立,是柔佛的新曙光。天猛公依布拉欣(Temenggong Ibrahim)和苏丹阿武峇卡(Sultan Abu Bakar)是柔佛王朝两位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们的领导之下,柔佛变成富庶的天府之州,并且成为马来半岛最现代化的一个邦国。
1855年新山开埠。当时其地称为依斯干达依蒂里(Iskanda Puteri)。1866年“现代柔佛之父”天猛公阿武峇卡把Iskandar Puteri正式改名Johor Bahru(新山),而新山柔佛大皇宫也在这一年建成。新柔佛时代的来临,展现了柔佛的新生命。
在当时,与柔佛经济息息相关,为柔佛带来巨大财富的,是当时一种叫做“甘蜜”的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它曾是树胶种植未开发前,柔佛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当时柔佛经济的命脉。而且甘蜜,主要是由潮州人大量种植的。
甘蜜是一种含有单宁酸的攀缘小树。原是 印尼廖内群岛的野生植物。如果把其枝叶放在铜锅(也就是潮州人所称的“鼎”)中熬煎成膏,会凝结并成红褐色泽,可作为糅皮和染布的染料。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随着纺织业和皮革工业的发达,刺激了甘蜜的价値,掀起了华人种植者对甘蜜种植的兴趣。
1819年当莱佛士登陆新加坡时,甘蜜已从廖内被引进新加坡种植,并在1848年达到高潮,甘蜜和胡椒倂种占当时新加坡全岛总耕地面积的76%,而且从事者多是潮籍人士,占90%以上。彼等先贤所开拓的杨厝港、蔡厝港,至今仍是新加坡的地名。对新加坡早期的开发,潮州人先辈可谓功不可没。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殖民统治者的诸多限制,加上新加坡土质已尽枯竭,潮人种植者遂有他迁之意图。此时,正値天猛公依布拉欣有志于柔佛的开拓,有意在柔佛推行港主制度,乃召引了潮人种植者大量移入柔佛,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柔佛开垦拓荒之路,广泛种植甘蜜和胡椒。19世纪80年代是柔佛甘蜜种植的高峰期,当时柔佛境内种植的甘蜜运往新加坡出口,产量甚至位居世界第一位。
有人说,甘蜜这种勾藤,攀缘很快,很容易生长,具有强韧的生命力。这或许也多少反映了我们华人强韧的拓荒精神吧!
甘蜜,曾和我们的先辈一起,“同甘共苦”过。马来西亚这块土地,是我们各民族携手,“同甘共苦”建立起来的乐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