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4|回复: 2
|
在家人如何学习律藏,以便护持僧团
[复制链接]
|
|
问 : 在家人如何学习律藏,以便护持僧团。
帕奥禅师答:
如果在家居士能够了解戒律,那对于比库们守戒是比较容易的;如果在家居士不了解戒,有些时候比库们守戒会面对一些困难。
居士如果要学的话,可以读一些汉译的《律藏》。 整部律藏涵盖面是很广的。基本的戒条是主要的,即227条比库巴帝摩卡。在这227条戒里面,有一部分在家弟子需要知道。
比如说,佛陀不要比库们接受钱。为什么呢?因为当一个人有钱的时候,他就可以轻易的享受欲乐。 一个人要享受欲乐就会去接受金钱,在这方面,佛陀把享受欲乐跟接受金钱是划上等号的。
所以,对于享受欲乐和钱,佛陀给予的指示是一样的——不要去接受它。 但是,有些人想要供养出家人一些资具,就想通过交出一些金钱来供养资具。
这方面怎么说呢?在佛陀时代,维萨卡(又称鹿母)的公公请求佛陀说:“尊者,我们想要供养资具给比库,但有些比库们住的很远,是否能够让我们把一些金钱交给净人,由净人带着钱去购买那些资具,在比库需要的时候给他们用?” 这样佛陀就允许了。
如果信众把一些金钱交给净人,然后告诉净人,请给某某比库提供这方面相关的资具,他也可以以如法如律的方式来做出邀请,这是允许的。
所以佛陀说:“比库们,我允许资具的供养,我允许你们接受由净人来提供资具的供养。但是,我不允许你们直接用钱!”
佛陀立下了这样的学处(戒)。针对这一类的学处,如果在家信众们能了解一些,那是很好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4-2020 08:0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怎麼樣的方法觀照這個身體?容易得很,閉起眼睛,你們有感覺到眼睛閉起了嗎?身體的眼睛閉起了,提起手,知道身體的手在提起,大家微笑,看到嗎?身體在微笑,這是觀照身體的方法。
大多數人們想起坐禪就得必須這樣或者是那樣,修觀呼吸的人就緊盯著呼吸,有一些人修腹部就要控制腹部的上與下,行禪時也在做一些控制的動作,大多數都在控制自己。
每一次想起禪修就是在控制自己身心,我們不須要控制它,我們微笑或者提起手就感覺到了,這是很舒適的感覺,身體在步行時也感覺到,身體停止步行也感覺到,看到這個身體不是自我,而是心在看到身體,好像我們的頭在搖,身體自搖頭,誰在知道?心在知道,慢慢這樣學習,你們就懂得身與心是各別,這個身體不是我的,而是心在知道,每一天必須學習感覺到身心,慢慢的學習,有一天看到身體在移動,心在知道,此刻就是有正念了,看到名色法,接下來智慧會生起,了解到這個移動的身體不是我的,觀照者也不是我,最終會明白沒有一個自我,那麼沒有一個我,誰在苦呢?名與色在苦,不是我在苦,誰在老病死?身體在老病死,誰在知道愛別離?就是心在知道,身體是沒有愛別離以及滿意不滿意,它們是一個感覺而已,我們慢慢學習以了解身心實相,有一天有智慧時就會明白身心即是苦,不是我的,沒有一個我在受苦。
每一天都必須學習看或者是感覺到身心在運作,看到身體在呼吸,心知道,看到身體在微笑,心知道,必須看自己身體而不是去看別人,因為我們沒有說別人的身體即是我的,修行就是要改變自己的觀念,了解身心不是自我,看別人並沒有得到利益,盡快看自己身體的動作,它們不是我,修行時不要離開身心,覺知身心,舒適看到身心在造作。
Luang phor promote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4-2020 12:3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死後可帶走的財富》
·
若有很多財產,
不懂得用來孝順父母、佈施與助人,
令自己、身邊與社會人安樂,
·
又不懂得佈施比丘僧團有戒德之人,
也不捨得花錢方便買自己生活所需之物,
若就這樣死去是極度愚痴與可悲,
·
因自己並沒有從財產中得到什麼利益,
只是有份艱苦地賺取,
也證明自己不是很有福報的人,
·
因有福報的反而是你死後使用你錢財的人,
你只像是幫他們賺取金錢而已,
有份賺而沒份用,
·
死後錢財帶不走,
孝順父母、佈施助人令今生下生更快樂的善業也沒有,
若福報用盡,以後只能忍受還歸多生之貧窮。
·
若是有財與有力,
慷慨開心地佈施,
把快樂帶給父母家人親戚朋友與社會,
也可佈施比丘僧團有戒有德者,
如此人雖死但感動仍在人心,
自己也可安樂地往生,
這快樂也可延續至無數生,
·
這就是死後可帶走之財富---善業。
——转载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