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0|回复: 9
|
香港其实好好玩 ~ 2019 展览系列 ~ 不时更新~
[复制链接]
|
|
小妹是香港人, 喜欢在香港四处闲逛, 找好玩的活动, 这里向台湾和各地网友介绍香港有趣的展览, 这些展览都是期间限定, 如果大家刚巧在该期间来到香港旅游, 不妨留意一下啊~
香港 - 展览 - 光影流声 - 香港公共广播九十年 @ 香港文化博物馆 - 即日至2019/2/25
地点: 香港文化博物馆
日期: 即日至2019/2/25
时间: 10am-6pm (Mon, Wed-Fri), 10-7pm (Sat & Sun)
入场费: 免费
网页: https://www.heritagemuseum.gov.hk/zh_TW/web/hm/exhibitions/data/exid253.html
展馆里有一个像小天像厅的放映室,滚筒式播放几段关於香港广播历史的短片~
郭利民先生 ~ 你知道是谁吗? 不知道? Uncle Ray 你知道吧~ Uncle Ray 是健力士世界纪录最长寿DJ (Most Durable DJ - 2000年获确认),今年94岁的Uncle Ray 至今仍在香港电台继续广播工作啊 ~
<<晨光第一线>> 这个节目名称改得好,当然淑梅姐的 "耳筒变头盔,唱盘变軚盘" 是绝顶的,还有那时倪震丶邵国华和梁继璋的 <<三颗寂寞的心>>,後来演化成倪震和邵国华创办了 <<Yes!>>,梁继璋没有跟队,继续跟梁思浩和李丽蕊做了 <<疯show快活人>>。
还记得那时每年暑假都会有 <<太阳计划>>,我还懂得唱某年的主题曲 <<我做得到>>,"四大天王"之名,也是当年车淑梅在 <<太阳计划>>中说出来。
<<狮子山下>> 当然是港台的王牌电视剧,不过我倒很记得另一剧集 <<香江岁月>> 的情节,万子良饰演渔家子弟被通柜,找到他藏起了金粒,邓碧云的角色坐上人力车,去到目的地,发觉她已离世,还有石峡尾大火,李赛凤的弟弟半玩火半故意的,说烧掉木屋,就可以上楼了,李赛凤慌张的踏息火种,怎料事隔不久,木屋区真的起了大火,展览也播出这段,李赛凤哭着说她没有放火。
有段时间,张敏仪张大姐就等如香港电台,那时候是港台最生机勃勃的时候,这段访问中,张大姐也说,香港就曾是有几年新浪潮年代,广播和媒体都创意澎湃,而且创作自由度高。
<<铿锵集>>就当然是好节目,小孩子的时候已错过了 <<小时候>>,我看的是 <<晴天。雨天。孩子天>> 的小柏林,很多小朋友由那时开始叫爸爸妈妈做 babi 和 mami,还有 <<CYC家族>>呢~
香港电台电视部制作的不得不提是教育电视,小时候看按时间表看ETV,老师按错台到无线的粤语长片,大家就会很高兴的哈哈大笑~ 不过今次展场内似乎没有ETV这部份。
十大中文金曲曾几可时是最有公信力的香港乐坛颁奖典礼,那时看港台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嘉宾是其中一个亮点。
三套得奖歌手在十大中文金曲穿过的服装,左起: 邓丽君丶张国荣丶梅艳芳,梅艳芳应该是最年轻的金针奖得奖者,那年她才35岁,然後没过几年,她就走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3-2019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 - 展览 -「叶锦添:蓝 — 艺术丶服装与记忆」@ HKDI Gallery - 即日至 2019/3/30
地址: HKDI Gallery - 香港新界将军澳景岭路 3 号
日期: 即日至 2019/3/30 (星期二休息)
时间: 10am-8pm
venus-travelling.blogspot.com/2019/03/hkdi-gallery-2019330.html
虽然看完也不太连系到为甚麽这个展览以 "蓝"为主题,不过这个展览的确不错,当然绝大原因是叶锦添的服装设计水准一流,可惜展示上欠缺注解,甚至没有最基本的标示,要自行上网查找~
《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张之亮),2012 ~ 现场所见其中一套做得最精细的戏服,下摆的龙头装饰生威有神又无累赘,剪裁修身轻盈又不失霸气,就可惜没有说明角色详情~
Netflix 美剧《马可波罗》服装,2014 - 这套是现场见最精致英气的女装~ 不过一时间在网上找不到演员穿上後的剧照可作比较~
《夜宴》(冯小刚),2006 - 是章子怡在戏中婉后的戏服,现场所见,倒比大银幕上的感觉比起上来,衣服上的装饰少一些仔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19 09: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展》@ 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 ~ 即日至 2019/6/29
日期: 即日至2019年6月29日
时间 :10am - 1pm & 2-6pm (Tue - Sun)
地点 :西营盘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 - 西边街36A後座
网页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com/2019/06/2019629.html
米吃了一辈子,我们对香港人吃米的历史又知道多少?
我也是活到三十岁,才在不丹第一次走在稻田上,第一次摸到稻上的米~
现在香港人平均吃米量,应该比我们小时候低了,现代食物食店选择都多,体力劳动的工作又低了,吃米的需求就低了~
"双羊百搭认真好吃" 这句广告歌,大家记得吗?
记得卢David奄尖大少烫银纸广告吗?
小时候有帮手 "沟米",原来 "沟米" 是源於日本米的引入~
这里说入口香港的米竟包括圭亚那和墨西哥,我应该给他们加上 "不丹",我每年都给香港入口 5KG 不丹帕罗米啊,呵呵~
|
|
|
|
|
|
|
|
发表于 22-6-2019 07:0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7-2019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 - 展览 - 香港校服今昔 @ 香港教育博物馆 - 即日至2019/10/30
日期: 即日至2019/10/30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公众假期休馆
地点:香港教育博物馆 - 新界大埔露屏路10号 香港教育大学 D1座平台
网页: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com/2019/06/20191030.html
展厅不大,但研讨100年香港校服的变化,我们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人人都是穿服装长大,看这个展览,一定找到自己的那些年,看明白自己那套校服演化的由来,一定有共鸣~
哗,我究竟有多少年没穿上长衫~ 很喜欢这个长衫corner,这个展览最利害地方,就是向大家点出,这些看似一样的蓝色长衫,其实件件不同,蓝色深浅不同,或者有边,或者在背後拉链,暗地各有特色的~
很羡慕,上了高中就有另一套校服,或者有两套不同颜色可替换的校服,香港好像只有Maryknoll 是这个做法? 还有哪间学校?
影片访问制作校服的制衣商~ 大家记得大地牌校褛,金纶丶金龙校服吗?
三丶四十年代很多学校以中山装为校服,襟前五个钮扣代表政府五个部门,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三粒袖扣代表三民主义~
大襟装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校服,由女佣服装发展出来,现在真光小学还在穿~ 右边的工人裤,1950年代香港工业发展迅速,不少学校以工作服装为校服。
左边的是马褂,流行於清末,不少新界氏族私塾和书室没有校服,男学生会穿马褂上学。右边是长衫,20世纪初华人学校增多,并开始有校服的概念,清朝被推翻後,简约的长衫取代马褂,成男装校服。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7-2019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 - 展览 -「装饰艺术:当法国与中国交汇」展览 @ 城市大学刘鸣炜学术楼18楼城大展览馆 ~ 即日至 2019/7/21
日期:即日至 2019/7/21(逢星期一休馆)
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7时
地点:城大刘鸣炜学术楼18楼城大展览馆
门票:免费入场
网址: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com/2019/07/18-2019721.html
这个展览的设计本身,可能比展览内容更吸引,展览场地不算很大,设计以黑色为底色,展览一开首以金色黄色展品吸引视线~
本来我们是赶在展览最後一天来到,来到发觉原来展览延期至2019/7/21,还有时间介绍给大家~
//装饰艺术风格诞生於法国,以1925年的巴黎装饰工艺博览会命名,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火红於欧洲丶亚洲及美国。紧接铺张华美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以大相径庭的简约几何线条丶充满活力的形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後,女性的角色与地位骤然变改,全新交通模式对她们的助益甚丰;她们驾驶汽车和飞机,独自出游,同时身兼全新风格的重要载体。新时代的「女汉子」就连形象也大大不同,她们穿着更短的半截裙与连身裙丶工作丶驾驶丶抽烟丶化妆。//
<<夏娃>>女性杂志以女司机和女飞机师为封面~
//法国奢侈邮轮以巴黎新潮吸引乘客,担任了装饰艺术的使者,亦是法国品味的推广大使。横渡期间,乘客能够充份体验法式生活。飞机使明星得以跨越国界,穿梭各国首都,为素未谋面的公众演出;汽车亦能便捷地穿越国境,让人们尽情来一趟周末小旅行。//
//装饰艺术格式的热潮从加拿大丶美国丶巴西,到澳洲丶亚洲,都有法国建筑师和设计师的艺术足迹;他们建造银行丶电影院丶大酒店,甚至皇宫与私人住宅。//
//然後当地建筑师吸收装饰艺术的精粹,融汇到当地文化之中,就连中华民国自1929年起亦采用了装饰艺术风格。//
//1925年的巴黎装饰工艺博览会标志了法国新风的凯旋,宣言如下:「必须走在时代尖端,并且公诸於世 。」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在巴黎大皇宫附近的特制展亭展示自家工艺品。中国也有属於本国的展览馆,由刘既漂设计及装饰//
//着名的法国百货公司亦有参与博览会,为了抢夺顾客,还特别推出了全新商品品牌,沿着荣军院广场建起炫人眼球的展览馆。//
//巴黎装饰工艺博览会大获成功,专诚前来观摩的访客来自世界各地,包括欧洲丶北美丶南美丶中国丶日本丶澳洲及新西兰,让装饰艺术成为首个风靡世界的美学运动。//
Art Deco 年代的九龙半岛与港岛北地图~ 那些年代的建筑,仍有些给保存下来~
Art Deco 年代,中国消费品的广告海报以年轻女性为主角,宣传广生行化妆品丶香烟丶酒等等~
展览中不同展区播着1920-40年代的法国音乐,听着那种很有沙砾感的沧桑女声,让联系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观感~
组合化妆盒在 Art Deco 年代人气急升,微型化妆盒可以装载粉饼丶唇膏丶镜子丶梳子等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8-2019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9-2019 09: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 - 展览 -「大馆101」@ 大馆 - 即日至2019/9/22
日期: 即日至2019/9/22, 11am-8pm
地点: 大馆 01座 复式展室 - 中环荷李活道10号
网页: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com/2019/08/101-2019922.html
大馆,是旧中区警署,前称中央警署 Central Police Station (CPS),位於香港中环荷李活道,曾经是香港警察总部丶域多利监狱和中央裁判司署
现在这个历史建筑群成为香港法定古迹,活化为大馆,作艺术馆丶文艺演出丶餐饮和正史展览的场地。
「大馆101」专题展览,透过展示101件与中区警署建筑群相关的物品,娓娓道出昔日这里各种工作和生活的故事。
以下為一些展品介紹:
早期灭火队使用的水车,车身上写着HKFB和CPS,代表灭火队 HK Fire Brigade 和中央警署 Central Police Station. 香港开埠初期,消防工作由警队兼任,至1868年成立灭火队。
刻有 HM Prisons 字样的监狱署徽章,代表英女皇管辖地区的监狱,中央 EIIR字样代表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
早年CID称为 "暗差",因为他们主要穿便服而非制服去暗中查案....... -_-
香港皇家警察徽章 ~ 阿群带路图~
早年的香港身份证明书由香港警察局发出,上面列出持有人的姓名丶地址和工作地点~
1972年中央裁判司署设有城市清洁法庭,处理乱抛垃圾案件~
囚犯被收抽後会被分配到工场工作,这工具箱就是在监狱工场里,香港的垃圾桶都是从监狱的工作和修理。
监狱规条订明囚犯需要符合衞生和纪律要求,定期剪发,监狱职员会按时间表带"剪发仔"给囚犯理发~
囚犯可以在日间休息室看电视,但不可以擅自开关电话或转频道。这张通告以中文丶英文丶越南文写明,如有违者,会被纪律检控。
域多利监狱的菜单,有四款餐单,还有糖尿餐,从1980年代开始因为有不少非法入境者及其家人被羁留在狱中,所以亦开始设有儿童菜单。菜单下方有食物图片说明~
采访间设有隔音墙和对讲机,探访期间一直有监狱人员监视。
监狱要求囚犯严格遵守纪律,包括要正确摺叠好毛毯。
囚犯每周可以寄出一封信~
越南船民在违反难民营规则或准备离开香港时,会被拘留在域多利监狱,这个越南文告示牌警告船民停止造成滋扰。 布政司署核下难民身份覆检委员会所发出提配船民申请覆检的时限。
初级警务人员餐厅提供记帐服务,警员可以每月付款,街坊亦可以光顾~
早期警队成立游乐会,让警员在公馀时间同乐,此牌列出 1844年至1969年的会长~
暴动法宣告~ 由一名督察宣读,警告群众非法集结可能带来的後果。由於大部份督察都是外籍人士,宣告附有罗马拼音,方便督察朗读。
警鞋与修鞋工具~ 警察总部大楼的地窖曾设有鞋匠工作室,当年一位鞋匠,每周要修补80双鞋。
1970年代前女警制服很少口袋,她们获发这个黑色皮手袋,让她们出巡时携带个人物品和工作用品。早期女警不获发警枪,左上为女警的哨子和警棍,左下为女性搜查员身份佩章。
1950年代开始,囚犯获发免费香烟,香烟主要来自海关和税局缉获私烟,至1991年,惩教署决定不再发放免费香烟,以推广健康生活。
早年懂英语的警察不多,有一定程度英语水平的警务人员会戴上纪色肩章,1987年开始监狱署亦使用红色肩章。
警察委任证,若公众人士在合理情况下提出要求,所有警察都必须出示委任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11-2019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 - 展览 - 银光承传 — 粤剧申遗十周年展览 @ 电影资料馆 - 即日至2019/12/1
欢迎到我的网志看照片 - - > https://venus-travelling.blogspot.com/2019/11/2019121.html
地址: 香港电影资料馆展览厅 - 香港西湾河鲤景道50号
日期: 即日至2019/12/1 (逢星期二休馆)
费用: 免费
电影资料馆在西湾河,不是大家热门进出的地区,电影资料馆的展览一向都不会是头等档次的展览,这次展览以电影拍摄粤剧为题,我其实是零期望去参观~
而我甫踏进参览已有喜出望外之感,第一个展厅用投影重现 <<紫钗记>> 中,唐朝长安大街的繁华,展厅以银色反光胶纸铺着房间的地板丶天花和两边墙身,如此平价的物料和简单的工序,就可以取代镜子的倒影效果,这就是策展人的心思和功力~
重塑长安大街繁华影像的影片有日景,有夜景,做得十分仔细华丽,让人想起历史书常常讲述唐朝京城的华丽和富庶~
话说粤剧中有桂林话唱白,桂林话又称官话,現場有部机,让观众可以听一段戏,然後猜演员说的一段官话其实是甚麽对白。很好玩,因为每题的四项选择的答案很相近,所以难猜得很。没想到地处偏僻的展览会这麽用心又花钱的去做这种互动游戏~ 有得玩,有参与,有投入,有互动,现代展览的设计,该当如此。又或者可能因为参观者不多,所以互动游戏才没给玩坏~
展览特别介绍了四十至六十年代六位编导演的生平和作品,还有几十齣给改编为电影的粤剧的剧照~
萤幕播的短片不是粤剧电影的节录这麽简单,而是在字幕中仔细介绍每一个画面,导演是如何设计演员动作丶分场丶配乐等等,如<<紫钗记>>开场,介绍导演设计是拉开银幕的布帘,意即分隔开戏剧和观众,然後任剑辉和梁醒波等一众损友在长安大街猎艳,路人在镜头前晃来晃去,形造成元宵之夜长安大街人潮熙来攘往的情景,就是电影才可以用的手法,粤剧舞台上就不可以~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12-2019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 - 展览 -「活字生香 ─ 汉字的世界」汉字文化体验展览 @ 饶宗颐文化馆 - 即日至2019/12/31
日期 & 时间: 即日至2019/12/31 (Mon off, PH除外), 10am-6pm
地点:饶宗颐文化馆中区F座上层
网页: https://venus-travelling.blogspot.com/2019/09/20191231.html
方块字可以说是世上其中一种难学的文字,这种文字的历史演化源远流长~
古代不同的古文化发展出不同类别的初始文字: 埃及人的象形文字丶华夏的金骨文丶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不同文化也发展出不同的书写工具,华夏文化就发展出文房四宝: 纸丶笔丶墨丶砚 ~ 而当中以安徽宣城的宣纸丶浙江湖州的湖笔丶安徽徽州的徽墨和广东肇庆的端砚为上品~
而印刷术也在过去一千年间逐渐变化 ~ 印玺 - > 拓碑 - > 雕版印刷 - > 活字印刷 - > 镭射排版
花甲老翁丶不惑之年这些四字词大概都懂,但大家能把从出生数到百岁之龄的称谓都写出来吗?
出生 ~ 襁褓
十岁 ~ 黄口
十五岁 ~ 束发
二十岁 ~ 弱冠
三十岁 ~ 而立
四十岁 ~ 不惑
五十岁 ~ 知命
六十岁 ~ 花甲
七十岁 ~ 古稀
八十岁 ~ 杖朝
九十岁 ~ 耄耋
百岁 ~ 期颐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