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刚
写这篇赛后分析是很困难的,因为比赛一结束,各大媒体已经打出“团队战完胜个人秀”、“经典意大利式胜利”、“团队足球的胜利”等等类似标题。
今时今日的意大利,首发排出的两个前锋,一个是来自英超二线球队 Southampton 的 Pelle,本赛季进球14粒;另一个是今年甫从 Sampdoria 租借去国际米兰的 Eder,赛季进球也是14粒。对比当年声名赫赫的前辈如 Inzaghi、Del Piero、Vieri,也难怪赌球公司也把他们的夺冠率放在第二顺位。
昨晚有看 西班牙VS捷克 和 意大利VS比利时 这两场比赛的朋友,都很容易比较这两场球赛:
同样是踢防守反击,捷克是球门险象环生,遭西班牙不断压迫,体力一点一点消逝直至最后时刻注意力不留神导致失球;意大利却是踢的从容不迫,面对比利时雷声大军的压阵,防守滴水不漏连雨水都没有一滴。尽管派出赛会最高龄(平均岁数31岁169天)的首发阵容,最后时刻的奔跑却比年轻的比利时还要快!
先谈谈双方的进攻,虽然意大利踢的是防守反击,但是却不是那种从头到尾被压着打的龟缩防守,反而是整场比赛的节奏都被意大利用防守带着走,反攻的时候配合简单,犀利直接。
从图1可以看出,比利时的传球,只是绕着安全位置打转,搓来搓去却总是搓不进禁区,射门18次,打中门框只有可怜的3次。相比之下,意大利的传球路线却更有侵略性,传球跑位更有向前意识。
图1:比利时和意大利的中前场传球路线(来源:FourFourTwo)
这里笔者也附上面子书的一个视频,给大家从鸟瞰的角度欣赏意大利铁锁横江的可怕!有句话说的好,简单的事情不难做,难做到的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持续做,意大利的可怕就在于这条可怕的防守铁链可以在场上横行90分钟。
世界级的防守!且看意大利防线的纪律,还有全队一起移动的节奏!
再谈谈意大利的防守。
从Juventus移植过来的后防线 Giorgio Chielleni, Leonardo Bonucci 和 Andrea Barzagli在球会与国家队皆配合多年,加上定海神针Buffon驻守龙门,把整条大铁链挥舞的滴水不漏。图2显示,意大利的防守是非常有针对性,所有的犯规皆是造在远离危险区域(以红线分割),避免了定位球(自由球和极刑:12码罚球!),轻重拿捏的非常好。
图1:意大利的防守示意图,黑三角形为犯规位置,皆在危险区以外。
最后,可能要稍微谈下,为什么只有意大利才会发展出这种那么独特的防守哲学?为什么比利时的青训可以培育那么多足球天才,上场踢比赛的默契却好像临时凑一队出来的效果?
简单来说,从二战以后,不论是8-90年代让前锋闻风丧胆的 Zona Mista 到今天的 3-5-2 阵型,意大利一直都在坚持链式防守的战术体系。与其他国家相比,意大利的足球世界,更热衷于探讨战术部署及足球理论等外人看起来极其无聊的课堂。
虽然近年来意大利整体经济走下坡,间接影响球会实力,无法购买足球明星,青训球员也陷于青黄不接,但是这个文化系统出来的球员,或许个人球技不特出,但是大都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具备踢整体足球的能力。
相反的,比利时足协于2000年代初落实“足球复兴计划”,在全国各地建立青训基地和足球学校,提出青训一体化的概念,要求全国各青年梯队都采用 4-3-3 阵型,主打攻势足球,终于在10年后收获一批又一批的足球天才。惟足球理论文化尚未全民扎根,诞生出的足球天才们,旅居各国主要联赛的豪门球会,但是凑在一起踢球时却只有好像临时凑一队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