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rbirage 于 3-12-2015 09:16 PM 编辑
http://xinluxury.blogspot.my/2015/11/bujang-valley-treasures-unearthed.html
在馬來西亞,如果要觀賞有1500年歷史的古蹟,相信就會想到吉打傌莫布秧河谷(Lembah Bujang)。
布秧山谷位於馬來半島北部吉打州馬莫河支流雙溪布秧兩岸。它是一片河谷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公元四世紀時,印度人曾在此地建立一個王國,到九世紀時已發展成一個重要商業港口。在繁盛時期,中印商人來此地經商,成為中、印貨物集散之貿易中心。布秧河谷博物院前,有鳳凰山瀑布,增強了這座富有歷史參考價值的古跡名勝賣點。
布秧河谷在第7至第14世纪时,不仅是闻名的亚洲港囗贸易中心,而且也是中国及印度商家往来做生意的主要集中地区,这些海外商家离开后,留下了许多历史性的遗物及古迹,不过考古学家在1970年开始,才发现到这里的奥妙,許多歷史遺物及古跡近年陸續出土。
 | 布秧谷古迹的石基 | 根據記載﹕公元六七一年,中國高僧義淨法師前往印度取經途中曾停留此地。當時中國稱此地為羯荼国Chieh China 即吉打之義。 这里的每一块小石头、残檐断瓦,都很可能是第7至第14世纪期间的历史宝物,见证这片土地曾拥有过的繁华文化及精神层次,吉打州马莫布秧河谷在考古学家的挖掘下,早期中國及印度商人遺下的特有佛教古文物皆已出土,让它成为古代文化的天堂!
 | 布秧谷的神殿地基 | 佛教及印度文化之源遗迹吉打傌莫布秧河谷考古博物院,主要藏存與收集布秧河谷四周的印度陵廟,以及眾國內外考古學家長期以來,繼續掘得的出土文物,足讓國人增廣見聞。
五十年前,考古學家曾在這範圍寬度達一百四十方里的布秧山谷發現超過五十座的廟宇及陵墓古跡,都是建於四世紀至12世紀期間的殘存古跡,並有大批民間藝術和豐富的文化遺物擺設在博物館內。出土文物包括佛像,刻有梵文佛經的石碑與以蓮花為標誌的銅器碎片證明佛教在六世紀前已在此區立足。
中印商人遺留10餘陵廟
佛教印度文化發揚地布秧河谷(Lembah Bujang)已被监定为第7至第14世纪佛教及印度文化的发扬基地,该2国商人除了在此地经营生意之外,也兴建了许多陵庙及神像,显示出这个地区在当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 布秧谷人用的古船遗骸 | 公元十一世紀時,南印度的佐拉王佔德拉一世攻陷布秧谷,布秧谷開始沒落,失去昔日的繁華,而今只留下一些遺跡供人憑吊。
“这种种历史记载,更突出了布秧河谷古老的一面,也被国家考古学家认定为大马国内最富有历史价值的地区,同时亦是东南亚早期最繁华的港囗贸易中心;许多由中国及印度商人留下的古迹及遗物,如佛珠、陶器、玻璃碎片、石头、佛像、土制产品等,都在这里被发现,令人感到奥妙的是,这些古迹都是在陵庙内被寻获,至于这些带有印度文化的陵庙,用处何在呢?又为何拥有这么多的形状,而且仅建筑在布秧河谷一带,至今还是一个谜团,连考古学家也难以寻获根源。”
[/td][/tr]
[tr][td]布秧谷神殿遗迹近影。 目前該處設有一座博物院,內有許多複製的出土文物。博物院之週圍均是一些重修過的古寺遺跡。這是國內唯一的佛教遺蹟。布秧谷(Lembah Bujang)历史博物馆原来,此处竟是唐代伟大的求法高僧义净住锡、濯足过的地方!博物馆里,展出着当地搜集、发掘的许多文物,有南亚、中东的,有我们中国唐、宋时代的,有古阿拉伯和波斯的,各种物质文化遗迹在向人们述说着这里不平凡的历史。1980年在布秧河谷的金河村发掘了一尊22英寸的陶制抱童女菩萨像,正是唐代高僧义净在他的作品中提到过的那种!许多唐代和宋代的瓷器残片,也在向我无声地证明,我们的先人曾在这里驻足,那个带着残缺之美的中国陶瓶,莫不是义净和尚在万里求法的漫漫长路上用过的?另一个刻有中国龙的上过釉彩的碗片,大约也是与法师同时代的或者之后的人们用以聊慰乡愁的餐具吧! 义净在大唐求法高僧中,是与东晋法显和初唐玄奘齐名的伟大旅行家,也可以说是与玄奘同时代的人。义净出生时,玄奘36岁;义净21岁受具足戒时,玄奘已经西天取经回来,住慈恩寺译经,功成名就;26岁,义净游历长安,玄奘于麟德元年去世后,他发下大愿,要去佛国求学,自此,中国佛教史上又一个重要人物产生了。有唐一代航海赴西域求法或经商或出使的中国人中,仅是为了求得佛法的宗教界人士,自671年义净发足长安算起就有37人,其中25人未归,我不知道这些未归者究竟是死于热风湿毒,还是亡命于海盗强人,甚或是葬身鱼腹鲸口!多少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行迹的人们,又是什么样的命运呢?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这些南行西去的人们这样义无反顾,这样发愿舍生呢?
珍贵文化说故事
在这个地区而已,就有10余个不同款式、面积一个比一个更广大的陵庙,有人说陵庙是印度商家所兴建的,目的在于建起印度色彩的建筑物,也有人指它是中国商人所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发扬佛教,惟那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直至今天,没有人可以提供证据,只不过一点让历史研究学家认同的是,这些陵庙都是中印商人所遗留下的珍贵文化。
 | 布秧谷的讲经台遗迹 |
在布秧谷(Lembah Bujang),因为地处中、西交通要道,可以节省绕道马六甲海峡的距离,所以从海路去印度、中东、北非甚至欧洲的人们常常走克拉地峡路线,与义净一样在古“赤土国”、“羯荼国”或“狼牙修国”驻足,其地望正是在今天的吉打州,正是兰芭·布秧地方!看到那些充满中国文化色彩的遗物,又想到一路看到的中国乐器、听到的中国音乐,怎能不让人浮思连连。由于布秧河谷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它也经被联合国监定为世界最有历史性记载的地区之一,这个成就使到大马、尤其是马莫一带居民雀跃万分,在获得联合国认同后,布秧河谷将正式的被纳入国际历史记载,由于各方面认为这个地区仍藏着许多尚未被挖掘出来的宝物,因此在联合国赞助下,一批来自日本等国家的考古学家,不久前曾前来这里进行研究工作,相信在未来几年内,布秧河谷真正的另一面,将会被揭发出来。
3河流助成貿易中心
日萊山峰為布秧谷“明燈”
吉打州布秧河谷,能够在第7至第14世纪成为亚洲闻名港口贸易中心,主要是占据天和地利优势所致,在获得“姆拉河、马莫河及布让河”的拔刀相助下,更如虎添翼,这3条河流当时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此之外,海拔1千380公尺的日莱山峰,更成为中国、印度及阿拉伯商家寻找布秧河谷的“明灯”,方便他们进出该地区经营生意;布秧河谷的迅速发展,也间接引入了中印文化,让这个地区的居民开始受到该2种文化的影响。
“不过,从在这个地区所发现的历史古迹,印度南部传统文化并没有完全的被马莫居民所接受,反之居民当时已经拥有高度思想及分析的能力,因此仅将一些建设性的文化纳入族群主流。”
据历史记载指出,一名闻名的阿拉伯商人阿布鲁拉米沙表示,旧吉打州(Kedah Lama)是一个拥有很多山峰围绕、多样式花园、河流、巴刹及稠密居民的强盛政府。
博物院展覽室分2部份
展出2000件歷史文物吉打瑪莫布秧河谷考古博物院是一個擁有很多山峰圍繞和多樣式花園圍繞著它。(圖:星洲日報)
布秧河谷博物院是国内其中一个最早成立的博物院,所展出的都是价值连成的历史古迹,目前约有2千件历史证物在这间博物院内展出。这些可供三观的历史遗物,都是于1845年开始至今在该布秧河谷一带被挖掘发现的,目前仍有2500个古迹在处于监定的情况中。 | 其中最原有陵廟感覺的一座古跡相信是當時佛教及印度文化的發揚基地。(圖:星洲日報) |
这座博物院是于1980年建竣,并于同年由吉打州苏丹殿下主持开幕,主要目的是欲重展吉打州自第7世纪开始所经历的历史,以让年轻一代深入了解,及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这座坐落于日莱峰山脚下的博物院,四周环境非常优美,被热带森林及凤凰山瀑布所围绕,同时拥有食档及纪念品陈列室的设备,非常适合旅游三观及增进知识。布秧河谷考古博物院的展覽室分2個部份,是收集1959年、1960年、1971年、1973年、1976年及1977年間考古學家所發掘的陵廟及各項出土文物。
 | 在第7至第14世紀時,中國商人也帶來了佛陀雕像、青銅雕像、小型雕像(以銅和沙石製成)。(圖:星洲日報) |
第一展覽室
展出資科
室利佛逝時代西馬與世界之間的貿易資料與地圖,武吉峇都巴轄(Bukit Batu Pahat)、武吉班迪(Bukit Pendiat)、雙溪峇都(Sungai Batu)、布秧河岸(Pengkalan Bujang)等地的陵廟模型。
另外也展出各種陶瓷器碎片、石盒及碎片資料、舞蹈員雕像、石頭雕像、山峰雕像、佛陀雕像、青銅雕像、小型雕像(以銅和沙石製成)、印有動物腳跡的磚塊、金屬盒和茶碗、念珠寶石等裝飾品、鐵釘及由鐵器製成的器材、磚瓦及碎片、梯階頭石、陵廟柱子的基石、玉環型的磚塊等。展出品皆有系統地分欄排列展出。
 | 中國商人所留下的古跡及遺物,如各種陶器,土製產品等,都在博物院可以看到。(圖:星洲日報)
|
第二展覽室
收集部份陵廟資料
其中部份資料顯示陵廟的屋頂材料是採用磚瓦,這可以從出土的磚瓦獲得證明。除此之外,相信其他材料也包括鐵釘。
| 其中最大的陵廟都是中印商人所遺留下的珍貴文化。(圖:星洲日報) |
這座坐落於日萊峰山腳下的博物院,四周環境非常優美,被熱帶森林及鳳凰山瀑布所圍繞,同時擁有食檔及紀念品陳列室,非常適合旅遊參觀及增進知識。
布秧河谷博物館每天從上午9時正至下午5時正免費開放給公眾人士參觀,以回顧、追憶或研究吉打州作為一個古老王朝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