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267|回复: 10

道德经考古发现:没有了情,谈何修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8-2014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本意:守情,归根曰情,情是谓复命
  被篡改后:守静,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真正的大道修炼,是守于情中的,归根就是情,情,就是复命,返还本命。古华夏最重最喜欢的就是情,而蜥蜴人最怕的就是情,把“情”都给篡改为“静”。
  两千多年来,我们是第一次把道德经的大秘密公布于世界,
  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到,道教界公开的这两千多年来的所谓修炼,其实是普遍的误入歧途!!无量众生都被一本假的道德经骗了!
#
  真正的奇门大道修炼,最重要最离不开的就是一个情字。
  而2000多年来公开的道教界,却变成了是一个“静”字。
  没有了情,谈何修炼?!!!!!!!!!

神仙不是没有情的,没有情就不能成仙!连人都不是了。

  情是宇宙根,本命根。


  道教这么公开的门派,没有一门敢揭示这个事情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于1973年出土,到今天已经40年了,不是我们提出来,他们还在那里“致虚极守静笃”呢。

#
  所谓“致虚极守静笃”,把“情”字改成了“静”字,就是有目的地强调后世道教的“静修”理念。已经把“情修”的内涵完全替换了。

  真正的大道修炼,是在活泼泼快乐乐的情中,

  守情,

  情曰复命!

  长生之道,在于情!!

------------天仙觉世录第一部
#
  在蜥蜴人巨大的威慑下,道教过去没有任何一门派敢于公开对抗。

  但是,一些真正的道家高人是知道的,比如张三丰,

  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
  雌鸡卵,难抱雏,背了阴阳造化炉。
  女子无夫为恕女,男子无妻是旷夫。
  叹迷途,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

  我刚才引用的无根树大家应该看到了,讲的非常明确了。

  “静坐孤修气转枯”!!!

  决不能静修!!!

  而是要夫妻一起,守情,复命。

------------天仙觉世录第一部

#
  很多道家高人,两千多年来,虽然他们知道,但是,他们都不敢把关于《道德经》的这个秘密公开说出来,张三丰那里有原始的《老子》,但是,他也不敢跟蜥蜴人公开对抗。

  我这里,是两千年来历史上的第一次。


#
  你的身体,会告诉你一切真相。


  其实,你的身体,会告诉你一切真相。

  只是,你以前不太知道尊敬你自己的身体的感觉。

  人体是宇宙自感应而来,本来就是万法齐备的。

------------天仙觉世录第一部
#
  一本被篡改的道德经,把修道的总体方向都完全引错了!

  两千年来,没有一个人敢于公开站出来纠正,包括张三丰、吕洞宾,

  他们自己知道,也告诉了自己的弟子,但是,只能是在私下里传。

  你们都不知道如果公开讲这个,会是面临怎样的巨大危险!

  所以,

  马王堆《老子》出土40年来,我们门派是第一个真正向道德经发动攻击的。


  《道德经》是蜥蜴人集团篡改了老子愿意,把许多恶毒的东西放进去了。


  马王堆《老子》出土40年来,我们门派是第一个真正向篡改老子原意的《道德经》发动攻击的。


  这样的篡改还有好多,我们一个一个来。

  看两千年来修道界普遍的误入歧途是什么样的状况。
----------天仙觉世录第一部

#老子道德经具体是怎么被篡改的(3)
  (3)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 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谓我自然。


  看出来没有?

----天仙觉世录第一部

#
  (4)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鸣呵!中有请也。甚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

  (5)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兹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兹昏;人多知,而何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天仙觉世录第一部

(6)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交也,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靓胜牡。为其靓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靓胜牡。为其靓也,故宜为下。”

  我说的明确一些啊,牝,就是女的小妹妹,牡,就是男的小弟弟,

  “牝恒以靓胜牡”,被改成了道德经中的“牝常以静胜牡”。

  “靓”被改为了“静”,

  靓是什么意思,我想不用我说你也知道。


  老子这里说的实在是很清楚,很露骨的啊,哈哈。


  我们已经初步领教了蜥蜴人势力集团篡改道德经的巨大阴谋黑幕。
---天仙觉世录第一部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章》
  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声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之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老子原文:夫唯居,是以弗去。
  被篡改后: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大家记住啊,成功后要居功,夫唯居,是以弗去,哈哈。

  还有,重大改动,“声人”被改为了“圣人”!停会儿我们在来详细说这个。
  
  
  老子道德经具体是怎么被篡改的(4)
  #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声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

  老子原文: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
  被篡改后: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就可以“无不治”吗?这恰恰是蜥蜴人要灌输给你的。

  那种所谓“无为”的思想是错误的。
---天仙觉世录第一部

#
  还有,“不上贤,使民不争”被改成了“不尚贤,使民不争。”

  “尚”与“上”在古文中虽有相通之用,然而在这里却表示着不同的含义。“尚”含有推广的意思而不讲究地位与利益的变化;“上”却是拔高的意思,具体就直接表现在地位与利益的变化上。老子反对的就是统治者出于某种政治目的,人为地在百姓人群中搞“拔高”活动;因为这种做法,没有民众共识的基础,不但“贤人”的形象会因地位与利益的改变而受损,同时也只会在民众中制造矛盾,引起私人利益关系的纷争。老子反对的是“上贤”而不是“尚贤”,目的是要“使民不争”,指的是在物质待遇上的“不争”。《道德经》改之为:“不尚贤”,则是精神境界的问题,“不争”就变成了人际关系的内容,从而把百姓推向愚昧无知的状态,为进一步推销愚民政策打下基础。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在《老子》中原为“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

  所谓的“不争”与“无为”是《道德经》强加于《老子》的理念,老子思想中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不争”与“无为”。

#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始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老子告诉我们:道,冲,始万物之宗,
  而不是: 道,冲,似万物之宗,

#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声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与?虚而不淈,踵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1.还是声人被改为圣人

  2."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被改成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使得原为“意见听得太多了,反而没了应对的招数,还不如坚信自己心中已成熟的主见”的意思,变成了“议论太多,注定行不通,还不如保持适中。”摆出了一种对社会漠不关心的姿态。

  哎呀,我说为什么现在很多中国人不怎么敢说话。


@老子道德经具体是怎么被篡改的(4)
#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玄牝之门,就是小弟弟小妹妹,是谓天地之根,
  被篡改成了仅仅是“天根”。

#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为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声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老子的原意似乎是,不要不私拿东西,才能成其私,呵呵,似乎还不太恰当……

#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踵善时。夫唯不静,故无尤。

  1.
  老子原文:夫唯不静,故无尤。
  被篡改成:夫唯不争,故无尤。

  呵呵,钓鱼岛事件,你不争就无尤了吗?
  你要不静,要经常动,才能无尤!

  哈哈,什么狗屁“不争”,蜥蜴人就怕我们真正的汉家华夏人跟他们争!

  2.“言善信”被无端添加进去了。

  估计是蜥蜴人集团要教育我们什么说话要讲信用,什么儒教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类的。

  我告诉大家,我们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不可以撒谎”戒条的宗教。
  哈哈,这是一个重大区别,其他所有宗教都有这一条,唯我们道教没有。

  承诺并不一定非得要实现,说过的话不一定非得要算数。
  因为情况是复杂的,必然会发生一些随机应变的情况。不可以这么死板的。

  连儒教中孔子孟子都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的,耻笑“言必信,行必果”的是“硁硁乎其小人也哉”。

  3.“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被改成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再有大道似水,蜥蜴人又在灌输“不争”的教条了。

  真正的大道修炼,厉害的很呢,不争哪行。

#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被改成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夫唯不静,故无尤”被篡改成“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蜥蜴人为呼应前面在第三章里首先提出并强加于《老子》原文中的“不争”与“无为”的理念;因而不得不把第一个“静”字前面的“有”字,也改成了与原来意思完全相反的“不”字,从而强调“不争”二字,以与前文相呼应。由此可见,所谓的“不争”与“无为”都是篡改者别有用心的阴谋,根本不是老子所固有的思想。

#
  一个个巨大的秘密正在揭示。

  我知道蜥蜴人那边会派很多人到网上来围攻的,不要紧,谁都不是我的对手。

  即使蜥蜴老怪对我也是无可奈何,哈哈。

-------------天仙觉世录第一部 本帖最后由 sinovic 于 25-8-2014 04:35 P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外道 + 5 大揭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8-2014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道德经具体是怎么被篡改的(5)
#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镜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贵富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而盈之,不若其已。?而棁之,不可常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差异重点分析:
  《老子》原文“功述身芮”被改为“功成身退”,且美其名曰:“天之道也”;其以鱼目混珠的良苦用心,昭然若揭!


  功成身退,还是不让你居功,好让你把功劳让给蜥蜴人。哈哈。
  
  大道修炼,要的就是私心,没有私心,就修不成。

#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也,是谓玄德。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疵乎?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啊呀,莫名其妙多了个“为而不恃”,跟什么”功成身退”“功成而不居”是一个道理,就是想让你把你的功劳白白让给蜥蜴人,辛苦是你的,功劳是蜥蜴人的,哈哈。
----------天仙觉世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8-2014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被改为“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被改为“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蜥蜴人就是想搞愚民政策,无为又无知。

#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一章》: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为器,当其无有,埴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之口爽,驰骋田腊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五色使人目明,驰骋田腊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声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罢耳此。

  老子的“五色使人目明”竟然被改成了“五色令人目盲”。

  蜥蜴人为的是强调“圣人”绝对不能与这些声色犬马的事情沾上边,进行“禁欲”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8-2014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不要按照现在的道德经修炼!!!!那样你会入魔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8-2014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便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依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老子原文: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被篡改后: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可见:有道者会喜欢“兵”,而且会处之居之,喜欢战斗。

  另外“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可是为什么人家满族人乐于杀汉族人,一亿一亿的大规模的杀了吃,仍然能保持稳定的将近300多年统治呢?蒙古人在世界庞大的区域统治也超过300年,也是喜欢杀了人来吃,为什么也能保持这么稳定的统治呢?为什么人家就能得志于天下?

  而且,古往今来,没有任何国家的土地超过蒙古国当年那么大,所有的不乐杀人者,疆域都比蒙古国小的不是一点半点。蒙古人是唯一曾经得志于天下的。

  似乎应该说:
  “夫乐杀人,方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不乐杀人,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
  哦,“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被改为了“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夫乐杀人”是指的事情,而改成“夫乐杀人者”,就是指人了!

  原来如此,孔老二,你改的够阴的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外道 + 5 大揭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8-2014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作者,文章是真是假,你必须自己去研究分辨,文章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观点,你必须自己去研究分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9-2014 08: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凡道家,现在必奉读的经 为《老子》。(作者,老子。)
从三国时代就流通到现在的《老子》 多数为三国时代 注释的通行本(魏晋王弼本-道德经)。
近期,有幸得知并从网上下载了 出土文物的 《老子》版本。
( 1993年郭店竹简本(郭店战国楚墓出土-道经)、1977年帛书本(马王堆汉墓出土-德道经)。)

《郭店》
《老子甲》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亡有。絕偽棄慮,民復季子。三言以為文不足,或令之或乎屬。視素保樸,少私寡欲。

江海所以為百谷王,以其能為百谷下,是以能為百谷王。聖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詀。以其不爭也,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罪莫厚於甚欲,咎莫僉於欲得,禍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為足,此恒足矣。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強於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弗伐,果而弗驕,果而弗矜,是謂果而不強。其事好長。

古之善為士者,必微妙玄達,深不可識,是以為之頌:豫乎若冬涉川,猶乎其若畏四鄰,敢乎其若客,渙乎其若釋,屯乎其若樸,沌乎其若濁。孰能濁以靜者,將徐清。孰能牝以主者,將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浧。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亡為,故亡敗;亡執,故亡失。臨事之紀,慎終如始,此亡敗事矣。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教不教,復眾之所過。是故聖人能尃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

道恒亡為也,侯王能守之,而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將正之以亡名之樸。夫亦將知,知足以靜,萬物將自定。

為亡為,事亡事,味亡味。大,小之;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猷難之,故終亡難。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也,惡已;皆知善,此斯不善已。有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也。是以聖人居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治也,為而弗志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道恒亡名,樸,雖細,天地弗敢臣,侯王如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也,以輸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之,知之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猶小谷之與江海。

有狀混成,先天地生,清寥,獨立不亥,可以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折,折曰轉,轉曰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屈,沖而愈出。

至虛恒也;守沖篤也。萬物方作,居以顧復也。天道云云,各復其根。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幾也,易踐也。為之於其亡有也。治之於其未亂。合末,九成之臺,作足下。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閉其兌,塞其門,和其廣,同其塵,畜其銳,解其忿,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以正之邦,以奇用兵,以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夫天多忌諱而民彌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事而民自富。我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蠆虺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朘怒,精之至也。終日乎而不憂,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厚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返也者,道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生於亡。

持而浧之,不不若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也。金玉浧室,莫能守也。貴福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乙》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早服,是謂□□□□□□□□□□□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長生久視之道也。

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或損,以至亡為也,亡為而亡不為。

絕學亡憂,唯與訶,相去幾何?美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驚。□□□□□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亡身,或何□□□□□□為天下,若可以託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若何以寄天下矣。

上士聞道,勤能行於其中。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為道矣。是以建言有之:明道如悖,遲夷道□□□道若退。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真如渝。遲大方亡隅,大器曼成,大音希聲,天象亡形,道□□□□□

閉其門,塞其兌,終身不痗。啟其兌,賽其事,終身不治。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窮。大巧若拙,大呈若詘,大直若屈。燥勝凔,清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其祭祀不輟。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

《老子丙》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猷乎,其貴言也。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故大道廢,安有仁義。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安有正臣。

埶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樂與餌,過客止。故道□□□□淡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而不可既也。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曰:兵者,□□□□□□得已而用之。銛襲為上,弗美也。美之,是樂殺人。夫樂□□□□以得志於天下。故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故殺□□則以哀悲位之;戰勝,則以喪禮居之。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聖人無為,故無敗也;無執,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人之敗也,恒於其且成也敗之。是以□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之所過。是以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来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text.org/excavated-texts/zh

我不是作者,文章是真是假,你必须自己去研究分辨,文章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观点,你必须自己去研究分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14 08: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zone 发表于 2-9-2014 08:39 AM
凡道家,现在必奉读的经 为《老子》。(作者,老子。)
从三国时代就流通到现在的《老子》 多数为三国时代 注 ...


郭店楚墓竹简于1993年冬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墓,发掘者推断该墓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郭店楚墓竹简的年代下限应略早于墓葬年代。郭店楚墓竹简《老子》分为甲、乙、丙三本,甲本的竹简共有39枚,乙本的竹简只有18枚,丙本的竹简只有14枚,甲、乙、丙三本的总字数现存1750字,竹简本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参见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郭店《老子》甲、乙、丙三本的总字数为1750字。其中竹简本甲本篇幅最长,有1000余字,乙本只有400余字,丙本只有300余字。甲本竹简保存最完整,只有一处缺字。乙本、丙本多处缺字。

 四、通行本的经传关系


  以上分析,郭店《老子》甲本是经,郭店《老子》乙本、丙本是传;通行本包含郭店《老子》甲本、乙本、丙本的内容,在通行本里,郭店《老子》甲本、乙本、丙本以外的内容,也仍是传。
来源自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xwh/gxxc/2013/0122/75602.html

这样的解释,个人是可以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9-2014 08: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仙觉世录
你们下载了,不要看了乱乱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9-2014 10: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zone 发表于 3-9-2014 08:44 AM
天仙觉世录
你们下载了,不要看了乱乱来

看的人不会乱乱来而是入迷,分不清真假,就把头撞向死角,爬不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9-2014 08: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其中一个网站。
看到解释 马王堆汉墓出土-德道经 。
里面说,情这字是不是正确得就不得而知。
因为,原图是写上青下心。(你们自己想
因是古文。
而现在的翻译专家们,简易为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2-2025 01:34 PM , Processed in 0.206841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