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41|回复: 0
|
一鼓作气 克服牛角尖!
[复制链接]
|
|
突破牛角尖
人生有高有低,遇上低潮,难免会有抑鬱或灰心丧气的时候,有些人会经歷低潮,然后收拾心情,重新上路,但也有些人会执著於过往的失败或伤痛中。
然而,合理的执著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原动力,过份的执著却会变成一份盲目的坚持,形成钻牛角尖的思想,后果必然是难以走出低谷,陷入抑鬱的黑洞里。
学会“放下”,就是走向转变的道路。
怎么就钻了牛角尖?
钻牛角尖思想都是与事实不符的,而且令人情绪困扰,故不可不防。钻牛角尖思想有以下的特徵:
1.只被事实的某方面所吸引,不能客观的全盘考虑。
2.先入为主,自以为是,与现实不符。
3.固执而欠弹性,不理会其他的想法或意见。
4.不受控制的重覆思想,不能节制。
5.令情绪困扰,越钻越痛苦。
什么样的人容易钻牛角尖呢?根据心理学的分析,有4类人会有这样倾向:
1.固执坚持或好胜的人。
2.完美主义者,要求极高的人。
3.喜欢以思想代替行动的人。
4.主观,並缺反省能力的人。
5种钻牛角尖思想,让你心太累
1.杞人忧天──將事情严重化:
焦虑性格的人最易染上这种“思想顽疾”,凡事都担心最坏的后果,看作大祸临头似的,但这想法是源於自己的负面想像而非客观事实。
2.灰色眼镜──从负面角度看人生:
戴灰色眼镜的人只看到现实的灰暗面,不会从正面方面去思考,即使是成功或值得高兴的经验,也会被解释得平平无奇。
3.非黑即白──两极化的思想:
有些人的世界是黑白分明,非黑亦白,没有灰色地带,更是彩色欠奉。他们將事情过份简化,如果不是对的,就是错的,如果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他们甚至会为自己壁垒分明的立场而自豪,却忽略了任何事情都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非黑即白的思想只是一种不明所以的固执而已。
4.情绪泛滥──情绪控制思想:
这种人很少冷静客观的分析事情,他们的感觉就决定思想的方向,假如今天感觉不好,那就对每件事都抱负面的想法,又以为这种想法是基於事实。多愁善感和情绪主导的人最容易犯上这种毛病。
5.绝不妥协──绝对化的思想:
有些人总是將事情看得太死,没有灵活弹性、转弯的机会,他们说话中喜欢用“永远”、“一定”、“绝对应该”这些字眼,常会因为现实不如他们所想的就感困扰或愤怒。
这些错误的思想都容易蒙蔽你对现实的掌握和瞭解,造成內心的痛苦和不愉快的情绪。这些思想很自然的成为你的习惯,你不易察觉到自己正在钻牛角尖,除非得到別人的提醒或自我深刻的反省。
7个“问题公主”,助你思想变变变
1.现实问题:铁证如山?
客观思维是健康心理的基础,不要受先入为主的主观所蒙蔽,检视想法的第一步,就是拿出支持你原有想法的证据来,全面客观的检视各样的论据,才作裁决。
.参考问句:我的想法是否成立,有何相反的证据?事情是否符合现实,还是自己反应过敏?
2.后果问题:如你所慾?
如你觉得自己的想法没有歪曲现实便通过第一个问题,但你仍须看看你的想法为你带来怎样的后果,尢其当你抱不放,不断重覆这些想法,你要小心所带来的后果,它可以使你情绪低落或激动、失去动力、失去自尊自信、破坏人际关係等。
.参考问句:这些思想为我带来幸福快乐,还是痛苦失落呢?
3.意义问题:所为何事?
同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意义,要明白自己对事情的想法,可能背后代表的意义,与你的深层基本信念有关。若能明白这点关係,你很可能亦会明白为何你会如此困扰和不开心,这对解决问题,会有更清晰的方向。
.参考问句:为何这事对我如此重要?我的反应代表哪些心態?
4.角度问题:换个想法?
首3个问题可说是为以下的问题铺路,现在你的反思工程已进入关键阶段。到底你可否换一个想法,从一个较健康,积极的角度去看事情。正如还有半杯水还是只有半杯水的比喻一样,事情往往没好坏之分,只是你的判断標籤而已。从另一个方度看,“失去”可以是“曾经拥有过”;“失败”可以是“锻炼”。
.参考问句:如果我这第三者,我会有其他想法吗?
5.信度问题:心口如一?
只换想法並不足够去改善心情,更重要的是你有多真心相信自己的新思维。很多人可以想到不同的角度或观点,但心底里仍是坚持原有的想法,不相信应採用其他想法。所以,你需要在意的是加强新想法的可信度,直至你真的认同这新思维,才对你產生正面作用。
.参考问句:改变想法后对我什么好处?我真的认同和相信这个新观点?
6.行动问题:当如何做?
使人困扰的思想往往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重覆的兜圈。但这不能產生积极行动,所以面对困扰时,你应留意自己有什么行动,可以突破困扰自己的思想。当你愿意採取行动时,你会发现很多问题並非想像中的严重,行动也可使你提起精神,投入面对挑战。
.参考问句:我有何实际可行的策略?我当作什么?第一步是什么?
7.检討问题:成败得失?
最后,当你换了个想法,决定了新的行动,付诸实行后,你应坐下来检討一下“赛果”,看看自己的改变是否理想。即使结果未如理想,也不应气馁,吸取教训后再接再励,这样成功一定离你不远!
参考问句:心情是否不同?什么地方有所不足?下次怎样改善?有什么做得好的地方值得自我讚赏?
你还需要这么做……
突破“安全空间”
英文里有一个名词,叫作“comfort zone”,在这个“安全空间”下,人们会习惯某套思想,情绪或行为模式。因为是我们所熟悉的,所以会有安全感。每当遇事,这套固有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模式都会自动启动。可是並不是每个人的模式都是行之有效。
有一个佛家的故事,两师徒走过湍急的小河时,留意到有位身怀六甲的妇人也要渡河,於是徒弟向师傅提议由他背上妇人,助她过河,当徒弟完成任务后,便问师傅:“你一直也不许我们亲近女色,为何刚才又准许我背她过河?”师傅回应:“既然你行动上已放下妇人,何以內心仍未放下这女人呢?”
这故事正好说明追求改变和进步,首要明白“停”的艺术,停下思考对过去的执著,不再被过往阴影阻碍我们向前。这样,我们才能打破固有的自动装置,放下固有的模式,下定决心和鼓起勇气,踏出自己的安全空间。
以新思维替换执著
要放下自己所熟悉的模式而尝试全新而未知的方式,听起来好像是一件很巨大而且艰难的事情,可是放下其实並不如想像中可怕。简单的换一个想法,就已经是一种思想上的转变。例如:与其处处担心孩子会碰壁,何不乐观些把难题当成是一次锻炼孩子成长的机会,给孩子信心的同时也让他们放开依赖,在学习中成熟;与其让抑鬱控制,不断地重复想自己过去的失败和伤痛,何不正面些想想身边人的支持和走出低谷后无尽的可能性呢?
除了换个想法外,还需其他的技巧配合。学会放下可以令將自己重新聚焦在现在与將来,以下是一些实际的方法:
1.面对──挑战回忆中令自己不快的非理性思想。
2.分享──找类似经验的朋友,抒发感受,亦可听取过来人的看法。
3.宽恕──调整自己的要求和对別人的期望,以体谅的心善待自己和他人。
4.表白──以简单的道歉、真心的字条向影响你的人流露自己的想法。
5.计划──分散焦点,多放眼於自己的长处,静心想想需要改变的地方,付诸实行。
当然,放下並不是指一味的正面乐观,那跟盲目的执著一样,是无意义和不合理的。放下,其实是从过份的执著中转变,换一个较乐观正面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模式,让自己从失效的“安全空间”里走出来。
人们对情绪的误解……
.误解一:有情绪等如“臭脾气”、“不理智”和“不快乐”。
情绪只是一种对外在事物的个人反应,本身並无好坏之分。思想模式和处理情绪的形式是否恰当才是关键。
.误解二:现实环境是决定情绪的最大因素。
外在环境只是其中一项,有研究发现人的快乐,与財富和生活水平並不成正比;我们的思考方法和价值观等,才是影响情绪的重要因素。
.误解三:人倾向乐天或悲观,全是天生的。
大部份情绪是与生俱来,但很多情绪反应及表达的方式,却是后天学习的。学习处理多变的情绪,比天生的倾向更重要。
.误解四:负面事情定会带来负面情绪。
绝非必然。要视乎个人的理解和思想的转化,例如考试失败令人感到沮丧,但亦可给自己检討,下次作好准备;惯性的负面思想,会发展出悲观和抑鬱的情绪,对自己造成伤害。
.误解五:有情绪不要压抑,要尽情发泄出来。
情绪是需要表达的,但要適中、懂得控制,“情绪管理”便是学习察觉和接纳情绪,允许自己有情绪,然后透过適当的方法表达及抒发出来。过份的压抑或发泄,皆会造成负面影响。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