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甲組職業足球聯賽(J. League Division 1 ,日文:Jリーグ・ディビジョン1,略稱:J1リーグ)是日本最高等級的職業足球聯賽系統,由社團法人日本職業足球聯賽所主辦,於1993年舉行首屆賽事,是日本足球的推廣及強化實力與及地區發展等的重要振興項目,亦是亞洲區其中一個最受歡迎及最具質素的足球聯賽,亦是亞洲區唯一達到A級級數的本土聯賽。聯賽成立初只有單一聯賽,直至1999年增設乙組聯賽,將日本職業足球聯賽分為甲組聯賽(簡稱:J1)及乙組聯賽(簡稱:J2),同時設有升降級制度。日本甲組職業足球聯賽現時共有18支球隊參與,鹿島鹿角是聯賽中最成功的球隊,曾經奪得過7次日職聯總冠軍。
歷史日本在20世紀初期才推行足球運動,在全國各地陸續開設足球學校,並於1921年日本足球協會(JFA)正式成立,同年舉辦了第一屆全國盃賽(1946年易名為現今的天皇盃)。至於日本全國聯賽於1965年正式成立,但球隊全部由工業財團贊助,球隊名稱也是以工業財團為命名,例如:古河電工、三菱重工、日産汽車,球會經費全部由工業財團承擔,故此球隊名字全部沿用財團的名稱。80年代,國內以相撲及棒球比較受歡迎,足球當時仍未普及,日本足總希望能夠組織一個職業足球聯賽,能夠將足球會成為一個職業性的獨立個體。由1988年開始商討,直到1993年首屆日本職業足球聯賽成立。 首屆日本職業足球聯賽共有10隊隊伍參加,並且獲得約2,000萬美元的資金重組,因而得到全面的革新,放棄舊有的制度,並禁止球隊以商業贊助命名,改用所屬城市名稱。最終冠軍由川崎綠茵奪得。J.LEAGUE參賽隊伍逐年不斷增加,由首屆10隊球隊參加,增至2005年有18隊球隊參加。由於當時日本經濟發達,得到強大的消費力推動下,令J.LEAGUE聲名大噪。此外,廣泛的電視轉播及市場推廣,令球會收入大增,因此,球會有財力輸入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外援球員,而日本國家足球隊的實力得以提高,1998年更首次出席世界盃,可惜90年代末經濟面對重大打擊,加上亞洲金融風暴,J.LEAGUE一度步入低潮,球賽入座率大減,但隨著2000年推出足球彩券及成功地與南韓合辦2002年世界盃決賽週,令J.LEAGUE發展亦止跌回升。其後多名日本國腳先後重登陸歐洲,並且取得不錯的成績。J.LEAGUE在早期為日本足球建立一個很好的基礎,令日本成為亞洲最具實力的足球強國之一。 此外,J聯賽在開辦初期為吸引球迷,增加比賽刺激度,所以規定每場比賽必須分出勝負,如果90分鐘打平,則通過金球制的加時賽,如加時賽仍不分勝負,則要通過點球大戰分出勝負。
發展過程年表
年份 事件
1992年 公佈參加首屆J LEAGUE共有10支隊伍。
1993年 5月15日、J League 展開。首場比賽在東京國立競技場進行,由川崎讀賣對橫濱飛翼。
首屆日本足球聯賽由 10 隊爭奪聯賽總冠軍。
鹿島鹿角
浦和紅鑽
古河市原(現今的千葉市原)
川崎綠茵(現今的東京綠茵)
橫濱飛翼(1999年時與橫濱水手合併,成為現今的橫濱水手)
橫濱水手(1999年時與橫濱飛翼合併)
清水心跳
名古屋八鯨
大阪飛腳
廣島三箭
1994年
2 隊新球隊加入(共 12 隊)。
磐田喜悅
平塚比馬(現在的湘南比馬)
1995年
2 隊新球隊加入(共 14 隊)。
柏雷素爾
大阪櫻花
1996年
2 隊新球隊加入(共 16 隊)。
京都不死鳥
福岡黃蜂
1997年
1 隊新球隊加入(共 17 隊)。
神戶勝利船
1998年
1 隊新球隊加入(共 18 隊)。
札幌岡薩多
首次設立升降級附加賽,札幌岡薩多及川崎前鋒在附加賽中落敗而降落乙組。
1999年
橫濱飛翼宣布合併入橫濱水手,橫濱飛翼球迷由於反對合併因而成立FC橫濱。
乙組(J2)聯賽成立,J1 聯賽隊數調整為 16 隊;首屆 J2 聯賽合計有 10 支隊伍參與,包括上屆降級的札幌岡薩多,以四循環形式進行。
山形山神
仙台維加泰
大宮松鼠
川崎前鋒
甲府風林
鳥棲砂岩
FC東京
新潟天鵝
大分三神
2000年 水戶蜀葵加入乙組。
2001年 FC橫濱加入乙組。
2004年 由於2005年度球季 J1 隊數增至 18 隊,因此2004年球季所有隊伍,除了成績最差的球隊外,均無須降級;而 J1 的榜尾球隊需與 J2 的第三名參與升降級附加賽,結果當屆 J1 排名最低的柏雷素爾得以幸免降級。
2005年 J2 的德島漩渦(2004年JFL 第 1 名)及草津溫泉(2004年JFL 第 3 名)首次升上 J2。
採用新的升降級制度,原本 J1 聯賽成績最差的兩隊,會被 J2 的聯賽冠、亞軍取代制度保持不變,但 J1 的第 16 名(尾3)需要與 J2 的第 3 名參與升降級附加賽,勝出可以參加來屆 J1 賽事。
2006年 2006年球季 J2 隊數增至 13 隊,J2 的FC愛媛(2005年JFL冠軍)首次升上 J2。
將作客入球優惠制引入日本聯賽盃及增加日本職業足球聯賽升降級附加賽。
2008年 2008年 J2 隊數增至 15 隊,FC岐阜及熊本深紅加入 J2,並成為以三循環形式進行。
2009年 2009年 J2 隊數增至 18 隊,櫪木SC、岡山綠雉及富山勝利加入 J2。 取消升降級附加賽,J1 的第 16 名(尾3)亦需要直接降級,由 J2 的第 3 名參加來屆 J1 賽事。
2010年 2010年 J2 隊數增至 19 隊,北九州向日葵加入 J2。
2011年 2011年 J2 隊數增至 20 隊,鳥取飛翔加入 J2。由於J2仍未達到預定的22支參賽球隊,本賽季仍暫停降級。
2011年3月17日,受日本9.0級地震影響,J LEAGUE決定2011年4月3日之前的比賽全都暫停。
2012年 2012年 J2 隊數增至 22 隊,町田澤維亞、松本山雅加入 J2。
賽制
1993到2004年(除1996年)間J1聯賽每個賽季都分兩個循環進行,總冠軍由兩個循環的冠軍進行主客兩回合比賽決出。
1993-1994年,J聯賽採取按勝率排名的方式(勝場/總比賽場次)
1995- 1997年,90分鐘和120分鐘獲勝得3分,點球獲勝得2分,點球敗北得1分
1998-1999年,90分鐘內獲勝得3分,120分鐘獲勝得2分,點球獲勝得1分,失利得0分。
2000-2002年,取消了點球決勝,90分鐘獲勝得3分,120分鐘獲勝得2分,120分鐘不分勝負則雙方各得1分
2003年開始,取消了加時賽,採取了普通的3分制,勝一場3分,平一場1分,負一場0分。
由2005年球季開始,跟隨歐洲聯賽制度改為主客雙循環賽制比賽,每支隊伍與各球隊對賽兩次,主客各一次。上下半季的賽程並不相同,而雙方球隊亦不會在同一半季中對賽兩次,J1的每支球隊共進行34場賽事,而J2由於要進行四循環賽事,因此每支球隊共進行52場比賽。每場勝仗可得3分,和局得1分,負仗則0分,按各隊於聯賽所得的積分排列。
若有兩隊隊伍於總結賽事所得分數出現相同分數,則需順序按以下方法排列名次:
1.有關隊伍於聯賽的得失球差
2.有關隊伍於聯賽的入球數字
3.有關隊伍的對賽成績
4.有關隊伍的對賽球差
5.於中立場進行一場附加賽決出勝負。
由 2009 年球季開始,J1 聯賽成績最差的三支隊伍,會由 J2 聯賽的前三名隊伍取代其位置,加來屆 J1 賽事。另一方面 J2 聯賽改為三循環賽制同時並沒有設立降級制度。
由 2010 年球季開始,J2 聯賽和J1 聯賽一樣實行主客雙循環賽制。
本帖最后由 病魔爱迪生 于 24-8-2012 09:32 AM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