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79|回复: 7
|
談2012 馬來西亞國際道教論壇
[复制链接]
|
|
2012 馬來西亞國際道教論壇已圓滿結束請各位道長談一下心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3-2012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c198078 于 14-3-2012 01:39 PM 编辑
大馬道教界高道主辦國際道教論壇.,當出席後發現那有國際道教界高道呢??? 全都是凈明忠教道演獨腳戲..正一..茅山..全真..在何處????大馬道總你們做什么不出聲 ?? 什么是國際道教論壇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3-2012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轉帖-面子書 (feng huo)
万众期待的一天終于到來,興致勃勃騎着老摩托車,迊着細兩來到会場大門.
走馬看花似的欣賞画展后,步入会場, 不久滿心期待的一刻隨道歌唱完后登場.第一位老道長出場,以為会帶來几句修道心得,為論坛進添几分仙道之氣.可惜啊!只道几句平平無奇之言.
第一位博士,把人心,道心規劃,一是二者,二又是一,令小弟茅舍微開( 小弟悟性不高),有重点,有高潮,像掉入深渊,忽又被拉上青天,似有所得.讚嘆之心油然而生.
下來听得似懂非懂,是太深奧之故?又像師徒間拈花微笑,外人難以知悟.一个起身躹躬兩三次,老者含笑以对.令台下的我滿腔狐疑.
下來是黃老學說,文言文,耳旁傳來很多听不明的章句.似曾相識,但有似是而非,不打緊,看下來的.
道德經開头,易經卦象為序,一命二运..........,和諧共生.也沒什斬獲.
再來,剛好朋友叫出去談談,錯過了.
最后,压軸來了,故事分上中下,祖,父,子,如何入道篇云云,沒等至其談至"修道心历路程",看看時間,还是打道回府為上.看看台下座位騰空許多. |
|
|
|
|
|
|
|
发表于 14-3-2012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14-3-2012 02:48 PM 编辑
修道,就是先修内心的质素,达到内心清净与淳朴,自然近道。
修智,给予人懂得分析,多层次分析与区别是非,是脑袋的装备。
重视知识的人,是非观重的人,是越难包容对方。
高道是指个人内在修为,心境犹如仙境,不是偏指向知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3-2012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c198078 于 14-3-2012 01:13 PM 编辑
回复 4# boobanzhu
又不見你出席當晚的論壇.,什樣來談內容.,你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道就是高道.,(天外之音.,你會明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3-2012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淨明道
淨明道是對於許遜真人的崇拜。唐代開始盛傳許遜事跡,將其仙化,出現崇拜熱。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洞真先生胡慧超修復了許遜的紀念地 ── 西山游帷觀,又著書宣傳許遜的孝道,為南宋淨明道的形成作了準備。北宋時,經統治者大力倡導,許遜的忠孝形象塑立起來,民間對其崇拜日漸加溫,奠定了南宋以奉許遜為開山祖的淨明道形成的群眾基礎。南宋何守澄的《靈寶淨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序》稱:許遜真君於南宋初降靈西山,用靈寶淨明秘法,化民以忠孝廉慎之教。其實,這位何守澄(淨明道稱之為何真公)便是南宋淨明道的開創人。何守澄傳度弟子五百多人,並明確亮出「忠孝」作為旗號,這與唐代的許遜崇拜重點講「孝」有所不同。淨明道的產生與靈寶派有密切關係,有人認為它淵源於靈寶派。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3-2012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明道
净明道,为正文道教教派。亦称净明忠孝道。始见于南宋绍兴年间。据道教传说,当时西山(在今江西南昌)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逊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净明大法”遂行于世。元初道士刘玉清整教法教理,正式采用“净明”为教派名称。主要经籍《净明忠孝全书》,收于《正统道藏》太平部。
道教教派之一。又称净明忠孝道。始创于中国南宋初 。相传东晋时江西南昌西山道士许逊修道有灵验,举家拔宅飞升 。 隋唐时当地 出现神化许 逊的信仰 。 宋徽宗政和 二年(1112),加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许逊信仰在南昌西山一带更为盛行 。元初 ,西山隐士刘玉(1257~1308)又自称数遇许逊等仙真,降授净明道要,遂开创净明道派,以南昌西山为活动中心,一时从学者甚众。刘玉所创新净明道奉许逊为教祖,自称为第二代祖师。
净明道教义以融合儒释道为特点。该教自称净明忠孝道,“盖其说以本心净明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为贵而已”。所谓净明,即正心诚意,教人清心寡欲,使本心不为物欲所动,不染物、不触物,清静虚明而达于无上清虚之境,此之谓净明。其说盖有取于佛家常言心性本净本明之义。倡言净明 ,旨在使修道者心念和行为皆符合封建伦理规范,自觉遵守忠孝廉慎宽裕容忍之道,做忠臣孝子良民。净明道极力强调忠孝大道,维护封建纲常,因而得到元明两代不少重臣儒士的服膺称赞。后该教逐渐归入正一道。
另:净 明 道 发 生 於 对 许 逊 真 人 的 崇 拜 。 唐 代 开 始 盛 传 许 逊 事 迹 , 将 其 仙 化 , 出 现 崇 拜 热 。 唐 高 宗 和 武 则 天 时 , 洞 真 先 生 胡 慧 超 修 复 了 许 逊 的 纪 念 地 -- 西 山 游 帷 观 , 又 著 书 宣 传 许 逊 的 孝 道 , 为 南 宋 净 明 道 的 形 成 作 了 准 备 。
净明道
北 宋 时 , 经 统 治 者 大 力 倡 导 , 许 逊 的 忠 孝 形 象 塑 立 起 来 , 民 间 对 其 崇 拜 日 渐 加 温 , 奠 定 了 南 宋 以 奉 许 逊 为 开 山 祖 的 净 明 道 形 成 的 群 众 基 础 。 南 宋 何 守 澄 的 《 灵 宝 净 明 新 修 九 老 神 印 伏 魔 秘 法 序 》 称 : 许 逊 真 君 於 南 宋 初 降 灵 西 山 , 用 灵 宝 净 明 秘 法 , 化 民 以 忠 孝 廉 慎 之 教 。 其 实 , 这 位 何 守 澄 ( 净 明 道 称 之 为 何 真 公 ) 便 是 南 宋 净 明 道 的 开 创 人 。 何 守 澄 传 度 弟 子 五 百 多 人 , 并 明 确 亮 出 「 忠 孝 」 作 为 旗 号 , 这 与 唐 代 的 许 逊 崇 拜 重 点 讲 「 孝 」 有 所 不 同 。 净 明 道 的 产 生 与 灵 宝 派 有 密 切 关 系 , 有 人 认 为 它 渊 源 於 灵 宝 派 。
净明道奉许逊为教祖。《太上灵宝净明法序》谓许逊“以孝弟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隋代起,即有对其加以崇奉者。北宋徽宗赐号为神功妙济真君。靖康之变后,战乱频仍,“忠孝”更受推崇。净明道顺应时势,继承道家关于“道”的学说和“涤除玄览”的理论,吸收儒家的伦理观念和佛教的“普渡众生”之说,主张融合三教,认为“以本心净明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为贵”,才能合乎“中黄八极天心”,达于“无上清虚之境”。其道术侧重于守一修仙度人。元以后归入正一道。由于净明道强调忠孝,调和三教,该派在元明时期的士大夫中颇有影响,被誉为仙家之“最正者。”
西山许宅立游帷祠
许逊死后,其后代在西山许宅立游帷祠,后改为观,继续传道。隋炀帝时,“焚修中辍,观亦寻废”。至唐永淳(682~683)年间,道士胡惠超重建。北宋历代皇帝皆尊崇西山道教。大中祥符三年(1010),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政和二年(1112)诰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吴猛等十一人为“真人”,加赠玉隆宫为玉隆万寿宫。宋王朝敕令:禁名山樵采,免除玉隆宫租赋徭役。黄庭坚等二十六位文官相继担任玉隆万寿宫提点、提举、管局、主管等职。
何真公
南宋初,由于民族矛盾尖锐,兵连祸结,生灵涂炭。玉隆
万寿宫道士何真公根据客观形势,宣称绍兴元年(1131)八月十五日,许真君“自天而下”,降临玉隆宫“降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建翼真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消禳厄会,民赖以安”。何真公假托许逊降授经典,建立了五百人的庞大教团,实为这一道派的形成之始。但何真公一系的净明道传承未久,似即湮没无闻。
刘玉创教
至宋末元初,西山道士刘玉又重新进行创教活。据《西山隐士玉真刘先生传》载: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刘玉二十五岁,自称遇西山道士胡惠超,胡告知“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汝为之师”,刘玉遂在孝行里立腾胜道院,以善道劝化,自至元二十年(1283)至大德元年(1297)的十四年间,自称先后得许逊降授《玉真灵宝坛记》《中黄大道》《八极真诠》;郭璞降授《玉真立坛疏》;胡惠超降授道法和三五飞步正一斩邪之旨,另行开创净明道。 刘玉开创的净明道以许逊为第一代祖师(旌阳公一传),刘玉为第二代传人(旌阳公二传)。元至大三年(1310),刘玉去世,传法于黄元吉,为旌阳公三传。黄元吉于西山造玉真、隐真、洞真三坛以授弟子,并在至治三年(1323)挟其学游于京师,“公卿士大夫多礼问之,莫不叹异”。其后有旌阳公四传徐异、五传赵宜真、六传刘渊然等。
净明道法统
《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五《净明嗣教四先生传》有黄元吉、徐异、赵宜真、刘渊然四人的传记。刘渊然以下的传承系谱不明。《净明忠孝全书正讹》附载了许迈、许穆、吕洞宾、白玉蟾、傅大师、朱真人、张真人等七人的传记,前四人显非净明道人物。傅大师为宋代豫章人,其名不详,为铁柱宫道士,小有名气,曾得朱熹赠诗。朱真人是明太祖第十五子朱权,因对封藩不满,转而学习净明道法,后被明成祖封为涵虚真人。张真人,《古今图书集成》卷二百五十九称张逍遥,河南杞县人,慕净明之旨,入南昌西山修道,死于顺治十八年(1661)。据《逍遥山万寿宫志》卷十三《人物志》载:明末清初之际,全真道龙门派邱处机的第八代嗣法弟子徐守诚于顺治九年(1652)入南昌西山研修净明忠孝道,感叹玉隆万寿宫的荒废,曾致力于宫观的修复。康熙三十一年(1692)徐守诚死后,净明道的法统就由其弟子谭太智、张太玄、熊太岸继续维持。以后,净明道的历史已难查考。
净明道的“净明”二字的解释,据《玉真刘先生语录》内集称:“何谓净?不染物;何谓明?不触物,不染不触,忠孝自得。”刘玉认为:“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本心以净明为要,行制贵在忠孝”。《太上灵宝净明法序》亦称:“净明者,无幽不烛,纤尘不染,愚智皆仰之为开度之门,升真之路。以孝悌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行持为之必要。”净明二字还取佛教常言心性本净本明之义。净明道认为修炼首先要达到内心一尘不染、不触之思想境界,忠孝则是日常行为活动的准则,二者缺一不可。倡言净明,旨在教人清心寡欲,使心念和行为符合封建伦理规范,做忠臣孝子良民。
净明道的宗教伦理据称以许逊所谓忠、孝、廉、谨、宽、裕、 容、忍的“垂世八宝”为依据,尤以忠孝为首,即“忠孝大道之本也”,认为恪守净明忠孝即可修仙得道。《净明大道说》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不在参禅问道,入山炼形;贵在乎忠孝立本,方寸净明。四美俱备,神渐通灵,不用修炼,自然道成。”净明道的基本宗旨是“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忠孝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可见净明道和儒学之间的密切思想渊源。它还融合道、儒、释,倡导三教归一。刘玉认为“太上之净明,夫子之忠恕,瞿云之大乘,同此一也”。
净明道与正一等符箓派一样,道士不一定出家。黄元吉说:“道由心悟,玄由密证,得其传者,初不拘在家出家。……而吾师玉真先生遇都仙(许逊),亦以在俗之身焉。”刘玉对西山道教教法进行了更新,改革了符咒、斋醮、告斗等修炼方术,提倡孝道,不重祈祷仪式中的繁文缛节,制定了“日知录”、“功过格”,作为教徒日常生活的规范。
元明时期净明道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元代官僚士大夫对其教义极为赞赏。知经筵事张珪、国子司业虞集、国史院编修滕宾和曾巽申、建昌路儒学教授彭野分别为净明道基本经典《净明忠孝全书》作序,称赞“大道至德之要其在兹”。明代阳明学派的王龙溪、罗近溪、高攀龙、屠龙等人与净明道士过从甚密,对其学说评价甚高。高攀龙认为“仙家惟有许旌阳最正,其传只净明忠孝四字”。实际上,净明道的忠孝教义也颇具理学色彩。元明统治者对净明道也颇重视。黄元吉至治三年(1323)赴京师讲学,极得公卿的赞誉。徐异游学京师大行祈禳,得“净明配道格神昭效法师”之赐号。刘渊然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被明太祖称为“高道”;并在永乐(1403~1424)年间担任道录司。净明道所存经典颇多,主要的有《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净明枢真经》《净明正印经》等。《净明忠孝全书》还载有刘玉、黄元吉语录,是研究净明道教义的重要资料。 |
|
|
|
|
|
|
|
发表于 14-3-2012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boobanzhu
又不見你出席當晚的論壇.,什樣來談內容.,你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道就是 ...
abc198078 发表于 14-3-2012 01:06 PM
呵呵,当晚咱已约朋友,也无法知道内容谈及什么。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