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17|回复: 29

介绍天台宗概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6-2010 03: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台宗的建立
中国的天台宗,是以中国天台山高僧智者大师的《法华经教学》为基础而建立发展起来的,所以,“天台宗”又叫“天台法华宗”。
天台智者大师生活在中国南北朝时的陈隋年间,因其创立了古今无与伦比的《法华经》中心佛教学,而被尊为东方小释迦。
天台大师的法流分为两支,一支在中国大陆流传,称中国天台宗;

另一支流经朝鲜,称朝鲜天台宗。但是,朝鲜天台宗因始终未形成独具一格的法门,终于衰落了。

在平安朝初年(公元9世纪初),日本传教大师最澄入唐取经,得传中国天台宗的法华圆教法门,即教观二门中的圆顿菩萨戒,并将盛极一时的真言密教、达摩系禅(最澄入唐前,此法门已由道邃、行表传入日本)、牛头禅(得传于天台山禅林寺的修然法师)与圆教熔为一炉,在比睿山开创了全新的日本天台宗。
这便是日本天台宗的始创时期。因而,日本天台宗尊传教大师最澄为宗祖,尊天台智者大师为高祖,又尊称智者大师为日本天台宗的教祖。

中国天台宗和日本天台宗
天台宗的传布范围很广,随后的迅速发展,也是必然的。
单说从中国大陆传到日本列岛的天台宗吧,由于两国气候风土的差异和民族习惯的相违,我们也不能不考虑到两国天台宗的区别。
特别是,宗祖最澄大师将天台宗那丰富多彩的法门传到日本后,中日两大支脉的天台宗,在发展途径和教理实践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概而言之,中国天台宗以《法华经》的教理和实践为核心,比较单纯地展开;
日本天台宗则不仅充实发展了中国天台宗的《法华经》教理和实践,还熔铸了法华圆教、真言密教、大乘菩萨戒、念佛往生等几乎全佛教诸法门的教理和实践,开拓了多种特异的教义,形成了日本天台宗独特的本觉法门。从而达到了真正的神道、修验道之境界,并进而展示了所谓即事而真,真俗一贯的妙旨。
日本天台宗,也因此成为镰仓时代(1192——1333)日本佛教诸宗的开山祖。
无论是圆通念佛宗的良忍、净土宗的源空、净土真宗的亲鹫、临济宗的荣西、曹洞宗的道元,还是日莲宗的日莲等诸圣,都曾于比睿山始学天台宗,然后,才创立各具特色的宗派。
因此,不管怎么说,睿山佛教,亦即日本天台宗,其内容是极其丰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6-2010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观二门
现存日本诸大乘宗,多由睿山之日本天台宗衍化而派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诸多宗派之教义,均与天台宗有着密切而深远的关系。而且,跟睿山其他宗派,如弘法大师的真言、天台宗之密教等,也有着错纵复杂的关系。
所以,不仅是研究日本古代佛教,即便考察现代佛教,也必须首先弄懂天台宗的教义。
天台宗,尽管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只要抓住中国天台智者大师的《法华经》教理(教门)和实践(观门),就能很好地理解、掌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10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经》和天台三大部
六译三存
《法华经》被介绍到中国后,有全译本和简译本两种。全译本又有六种版本,其中三本现存,这就是所谓的六译三存。
《法华经》的六种译本为:第一译,《法华三昧经》,六卷,正无畏译;第二译,《萨芸芬陀利经》,六卷,法护译;第三译,《正法华经》,十卷,法护译;第四译,《方等法华经》,五卷,支道根译;第五译,《妙法莲华经》,八卷,罗什译;第六译,《添品妙法莲华经》,七卷,渚那崛多、达摩笈多合译。
现存第三译的《正法华经》、第五译的《妙法莲华经》和第六译的《添品妙法莲华经》。
《添品妙法莲华经》是在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基础上进行增补,故云添品。
这些译本各有千秋。
现存三本中,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堪称著名译本,译语适切,文章流丽,为中日两国广泛使用,而且,普遍得到法益。天台宗就是依据此译本而形成《妙法莲华经》的。
以上提到的六译三存,都是汉译本。十九世纪后,不仅在尼泊尔和中央亚细亚发现了佛经原典,还出现了西藏语、日语、英语、法语等译本,也有将原典校订刊行的。对《法华经》的研究也愈来愈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10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迹门开显
《妙法莲华经》共二十八品,前十四品称迹门,后十四品称本门。
迹门述说的主要内容是,释尊开始从印度佛陀伽耶而成道,后几经说教,逐步调整三乘之人的机根,一俟机根成熟,即开说《法华经》及其他佛经,渐渐步入绝对平等的一佛乘境界,终于证得当来成佛(即释迦牟尼佛)关于三乘即一乘的真谛。
大通结缘和种、熟、脱三益
所谓大通结缘,就是指自古代大通智胜佛以来的所有因缘。即认为,现今的众多佛家弟子,过去都有三千尘点劫,至大通智胜如来时,始闻听释尊说《法华经》,得到入佛道的机缘,此后屡屡幸逢释尊再世,调整机根,解脱劫难,终成佛道。
由此可知,佛的教说原本就有种、熟、脱三益相伴。
所谓种,就是始闻佛法,便播下了开发佛道之种。
所谓熟,就是种下的佛种,日后必定成熟为佛果。
所谓脱,就是解脱劫难终成佛道。
这三益,就一个人而言,有下种、成熟、解脱之先后。但实际上,于佛家弟子,或者三益同时同地成就,即下种的同时,已寓有成熟、得脱;成熟之中又寓有解脱;解脱之中又伴着新的下种;新的下种自然又有新的成熟。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三益”在谈到佛的教化时,并未涉及“未来永劫”。讲到“三益”,特别是指出大通结缘的由来。
释尊在印度出现的直接动机,实际上与大通结缘而得益是共通的。根据这一迹门开显理论,佛陀成道以来,教化世人的经脉、顺序,便一目了然:佛成道后,秘藏于世人胸中,经《法华》教化,方开显于世,所以,叫迹门开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10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门开显
本门十四品,以历史上的释尊为基础,又进而从越超历史的角度,宣称释尊并非近世才在印度成道的新佛,乃是远古时代,已经五百亿尘点劫而成道的古佛。
这古佛释尊大悲止难,屡屡垂迹于世,教化众生。印度近世出现的释尊,也是古佛垂迹之一。
本门开显,证明了释尊自古至今的教化实绩,因而,也开显了过去佛陀教化所未涉及的未来永劫。
未来永劫,是前面所述的迹门未能说明的,只有本门才显示于世,故称本门开显。
由本门和迹门,我们不仅可以明白佛陀的本意,也可明了佛之师弟关系。
若排除方便权说,则师弟是一切彻悟的,无本便无迹,无迹本亦难立。
本和迹,虽有微妙之差异,但本质上是同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10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三大部
章安尊者的《笔录》认为,《法华经》的幽玄义理,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充分的阐说,全仗天台智者大师的《法华》三大部,即《妙法莲华经玄义十卷》、《妙法莲华经文句十卷》和《摩诃止观十卷》。
现存三部,各为上下册的二十卷。
《玄义》对《法华经》的经题所寓的玄旨进行考究,认为《法华经》的中心,是佛教统一论。
《文句》对《法华经》的文字章句进行逐一的解释。
《玄义》和《文句》,都是天台大师对《法华经》经学理念方面的明确论说。
《摩诃止观》则是大师对《法华经》教理,亲自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具体的宗教理论,可以说是大师自己心中所行的法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7-6-2010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重玄义释
《妙法莲华经玄义》解释的五重玄义是: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五章。
无论谁,只要将经题“妙法莲华经”五字合起来解释,那么,整部经所蕴含的幽玄义理就完全明白了。
释名一章,直接抓住《妙法莲华经》的经名进行解释,其中心是“妙法”二字。
妙法是法,用莲华喻妙法,意为经有重重深义,但跟其他圣典不相抵触。
“妙法”二字,不用说要先举“法”,后述“妙”。法有十界十如权实之法,但要而言之,不外乎心法、佛法、众生法三法。
三法并无质的差别,这已在《华严经》中阐明。三法在教、行、人、理方面均无差别,都要俟《法华》开显方能确立。
所谓妙,三法无差别,约束自己的心法,才能成立妙行。
释名还对相待妙、绝待妙、迹门十妙、本门十妙,乃至观心十妙,都逐项进行论述。
《五重玄义》的第二辨体章,对《妙法莲华经》的本体进行研究。认为本、迹,都具诸法实相之理,因而,是经之主体。
第三明宗章,举一经之宗趣,论述本迹俱开显的一乘因果。
第四论用章,论述一经之力用,说明迹门断疑生信,本门增道损生。
第五判教章,论述《法华经》的教相,认为此经乃一代教说中,至高无上的醍醐经。
通过《法华经》经题五重玄义的论述,法华开显的妙旨,就充分阐发出来了。
当然,这五重玄义,不单适用于《妙法莲华经》的释义,也适用于解释其他经典。但作为《法华经》经题的解释,是最恰当最详尽不过了。
五重玄义的解释,将《法华》开显的妙旨,原原本本地阐发出来,这是最关键的。
因此,在用五重玄义解释其他经典时,也应预先注意到,归根结底要开显《法华》妙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10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种解释
《法华文句》在解释《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如是我闻,作礼而去”一句时,天台大师采用四种解释。
这四种解释,称之为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前三种解释,是确立教门的解释,后一种解释,是确立观门的解释。
先说因缘释,这是诸教兴起之所在。凡佛教,是以兴盛,必定在教化之佛陀和被化之众生之间,存在着因缘感应关系,否则,佛教就无法兴盛。
所以,因缘释认为,因缘和感应是同义的。因缘成立,教乃兴盛。
又从受教所化的众生来看,成道的方法有四种,称四悉檀。悉檀,意为成就。
四悉檀,即以欢喜为目的的称世界悉檀;以生善为目的的称为人悉檀;以破恶为目的的称对抬悉檀;以义为第一的称第一义悉檀。
再说约教释,这是于八教中,特别简约解释化法四教,深入浅出,圆熟至极。
本迹释,主要解释本、迹二门。
观心释,将所有解释归结为观心一释。
其实,运用“四种释”解释法华文句时,前三种用得较多,而后一种很少采用。特别是“观心悉”,后来转并入《摩诃止观》,就更少采用了。
这里还要附带提一下,《法华文句》是以理解《法华玄义》为前提的,因而,确立了玄义四释。
所以,在研读顺序上,要先《玄义》,后《文句》,这样更妥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6-2010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止观明静
天台宗,有一个很鲜明的特色,就是于创立之初,便不囿于理论,还十分重视实践。
《天台止观门》的撰述,格外注重这一点。
其中《摩诃止观》,是大师亲自实践体验的总结,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
天台大师在灭度前,对弟子训诫说:“吾常说四种三昧,是为汝等明道。”
大师那充满自信的训诫,充分体现了他对自己佛教实践和体验的肯定。
因此,《摩诃止观》的笔录者章安大师,在序言中称赞道:“止观明静,前代未闻”。评价《止观》,“天真独朗”,乃“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
《摩诃止观》是天台大师亲自实践体验的宗教理论,书中关于“五略十广”的解释,也的确是观心妙行。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
可惜,如此重要的典籍,没有发表刊行,幸赖《玄义》、《文句》将其史实昭示于世。
《玄义》、《文句》、《止观》,即为天台宗三大部。其中《玄义》和《文句》称为教门,《止观》称为观门。
这教相和观心二门,便成为天台法门的纲要。智者大师及后代天台宗师徒,都重视教、观二门双修。
认为只注重教相不修观心,也即只重教理不重实践,则如人之有足而无眼;反之,如果只重实践而不辅之以教理,则又如人之有眼而无足。
总之,教、观一致,理论和实践并重,好比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10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好奇 ,不是搗蛋.

請問 ,日本天台宗贊成以下的例子嗎?

(1)打輸了 ,切腹自殺,死要臉.
(2)用破爛飛機去撞沉人家美麗豪華的"鐵達尼船"
(3)強姦婦女後再把小孩往天空一拋,再用槍刀來接.
(4)把美妹送去軍營做慰安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10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7-6-2010 04:50 PM 编辑

您检查东方历史,那一个东方国家在他们的战争中不做同样事?所有战争是由人魔领导造成的,可怜民众是被劫去的
东方人与其余人比较,是更加容易体现魔性,因此更要求被佛教文明化 ,不要支持结合其他当地的宗教,什么三教合一之类,它只有腐败纯净的佛法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955a5659431fd6a5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屠城事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10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清池


Quote 东方人与其余人比较,是更加容易体现魔性.Quote

以上言論 ,請問有何根據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10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7-6-2010 05:38 PM 编辑

历史上大规模屠城事件是东方人可‘傲视群雄‘“一代天骄”的魔业,没得比的!为什么

佛陀说如果他有十个孩子,他平等地爱他们,但是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病了,他会对病的孩子特别留意
为什么东方有佛法,因为它就是那有病的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10 05: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清池


您的意思是說,

西方人不敢從事"屠城"活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6-2010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7-6-2010 05:19 PM 编辑

能象我们的魔业一样‘伟大‘吗?
那您提供您的证据,我们将感到羞耻的

三武一宗灭佛的‘魔业‘在哪?
http://hi.baidu.com/%D6%EC%BA%EC%C7%C5/blog/item/530c5f43b63263159313c69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10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清池

您有聽過---毒氣弹 ,原子彈,生化武器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6-2010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7-6-2010 05:37 PM 编辑
您有聽過---毒氣弹 ,原子彈,生化武器嗎?

合理和客观分析


比较东方历史,动不动就战争,争斗,运动,屠城
这50年您是否享用更加平安,合理和文明世界?
如果我们的世界规则由那些东方人魔来做,您是否是否认为它将是象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10 05: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宗是正法,创价学会是邪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10 1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宗是正法,创价学会是邪说。
素还真 发表于 27-6-2010 05:55 PM

天台宗是修禅定的宗派,只是可惜后期发展成为念佛,之后什么法子都修的宗派,实在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6-2010 06: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6-2010 06:47 AM 编辑

不是禅 (dhyana),  那是止观 – Samatha Vipasyana,是定慧具足的法门
但末法时,人们的慧根低,不到止观法门,所以要用他法


止(梵 Samatha,音譯「奢摩他」)是攝念專一,凝然不動;
觀(梵 Vipasyana,音譯「毘婆舍那」)是深究分別,抉擇諸法。
止觀俱修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斷除煩惱,證得解脫道果,
經中所說內容與次第是:一、斷界,二、無欲界,三、滅界。這是於見道、修道位上,斷除過、現、未三時的行業煩惱,乃至得究竟涅槃的聖果。(出自《雜阿含經》,大正‧二冊,頁一一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2-2025 01:04 PM , Processed in 0.12378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