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62|回复: 11

佛法新谈- 什么是佛法?为什么要学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6-2010 08: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zs8027 于 26-6-2010 08:39 AM 编辑

之前和大家谈了佛,菩萨等只是一个称号,

大家请看:

http://cforum.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1982747&extra=page%3D1

佛是觉悟者的意思,是对人的称号。
佛,菩萨不是住在遥远的地方,也不是他人,而是我们自己,
只要我们认真的修行正确的佛法,我们就会得到佛,菩萨这样的智慧。
修行正确的佛法,我们也能成为“佛”,
就如我们跟随正确的方法读书,我们能从小学到中学到学士到硕士到博士一样。

但是得到博士不是我们求学的目标,我们求学的目标和目的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发挥和贡献出来,
没有人会因为得到了博士这个名称后就说自己是满足了,就停滞不前了。

得到了”佛“这个称号也一样,成为”佛“不是我们学佛或人生的目标和目的,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把”佛“的智慧发挥和贡献出来。
如果有人因为成了”佛“就功德圆满,就可以整天做在那里打坐就错了。

那么什么是”佛“的智慧呢?
要怎么学佛,要学什么”佛“才能如求学那样,从小学到中学到学士到硕士到博士一样的得到”佛"这个称号呢?
现在我们就来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6-2010 08: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6-2010 08: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6-2010 09: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不是佛  你也不是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6-2010 1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momo^


    你我他都是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6-2010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称号
你-称号
我-称号
他-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6-2010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omo^


    你我他都是佛。
szs8027 发表于 28-6-2010 11:50 AM

只是一个称号  何必执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6-2010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szs8027

佛法的重点是不执着“我”。学佛就是要将不良的行为修正。佛法不是观察别人缺点的工具,而是反省自己的镜子。善哉,善哉,善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6-2010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文宝

問:您將《法華經》的教導定義為「人性革命」。我想,這定義中的「人」,正符合了您所推重的佛教人本精神,但就「革命」而言,SGI的教義中有些什麼革命性的側面?宗教的人本精神又如何促成這方面的「革命」?

  池田:佛法本來就是一種「革命性」哲學,其中的「成佛」論更是個先進革新的概念。「成佛」雖然是個巨大的轉變,但其實也意味回歸人原本最自然的狀態。日蓮曾表述:「潮之漲落,月之盈虧,春夏秋冬四季之間,必有遷移變化,凡夫之作佛亦如是。」

  戶田會長在世時經常提到「人性革命」(日語:「人間革命」),以致這個措辭後來被廣泛使用。那是用以形容「成佛」的現代詞。對日蓮佛法而言,「成佛」會對社會造就深遠的影響。在內心進行精神變革的人,可以領會生命真正尊貴之處。如此變革,可以克服由無視和不重視生命所造成的種種現代社會弊病。出於這個理由,人的幸福、社會的和平,都是建構在內心變革的基礎之上。在日蓮佛法看來,幸福和平與內心的變革息息相關,兩方面是表裡一致的事物。

  戶田會長解釋:「『人性革命』並不是什麼特別或超乎常理的活動。簡單來說,這可以是由怠惰變得勤奮的改變,也可以是尋找學習的樂趣的過程,又可以是讓貧困的生活變得富裕的轉化。『人性革命』是指人生基本方向的改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6-2010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問:那可與我們所熟悉的「成佛」論大相徑庭。

  池田:在日本和一些亞洲國家和地區,「成佛」已被看成往生或死後的事。戶田會長之所以稱之為「人性革命」,是為了強調人人都可以在一生之中成就這樣的變革,使自己的潛質和特長開花結果。我相信,擁有這般志向的人民,無論處在世界的任何一方,假如都能團結起來,就可共同開創通往非暴力的全球革命之道。

  問:釋尊在《法華經》的結尾中宣稱:「若見受持是經典者,當起遠迎,當如敬佛」。您如何解釋這段話?

  池田:我相信,對於生活在這多元宗教的世界的佛教徒來說,這番話提供了明確的處事指南。日蓮稱「當起遠迎,當如敬佛」這八個字為釋尊「最上第一之相傳」。這樣的品行,是釋尊最欲見到後世的《法華經》修行者培養的。畢竟,關愛世人原本就是人應有的行為。

  《法華經》的「常不輕菩薩品」描述了「常不輕菩薩」的事蹟,說這位菩薩每每遇到人時都禮拜讚歎:「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在這個通訊交通皆發達但問題累累的時代,這不正是我們現代佛教徒必須學習的榜樣?

  大乘佛教稱我們這個時代為末法時代。據說,末法的特徵包括動盪不安、紛爭不斷等狀態。若要逆轉這股時代激流,我們必須相信自己和其他人都身具佛性,並勇於尊重和敬愛其他人,除此別無他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6-2010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版规

此间规则可参考主版 《论坛规则与十个基本礼节》所列,附加规则为:
1)请网友注明引用或转载的资料来源,无此注明者将可能被扣分、删帖或封帖处分;
2)欲分享或交流一贯道、创价学会和真佛宗的相关思想可以在《宗教专区》或《跨宗教思想交流区》子版发表;
3)此论坛主题包括大乘与上座部佛教的各宗,如有网友本着自己的宗派而任意批评其他宗派行法和教义为外道、非佛教所传或非佛道,版主将根据情况扣分、删帖或封帖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6-2010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據說,末法的特徵包括動盪不安、紛爭不斷等狀態。若要逆轉這股時代激流,我們必須相信自己和其他人都身具佛性,並勇於尊重和敬愛其他人,除此別無他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2-2025 01:11 PM , Processed in 0.12140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