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709|回复: 7

2009 华小课题回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1-2010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 -

2009 华小课题回顾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整理
2010年1月5日
1.  前言

过去一年来,华教的处境依然是困难重重。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环,华小理应获得当局公平的对待,
但其实不然。虽然国家领袖对华小赞扬有加,也一再强调多源流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的优势,但情况
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是每况愈下。回顾过去一整年发生在华小的各种问题可说是多不胜数,在旧有的
问题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此外,政府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国中华文科的地位问题,以
及国家公共服务局奖学金遴选偏差等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这种种问题令华社深感忧心,也对政府继
续推行单一族群利益的狭隘政策感到失望和不满。

为了让华社回顾和了解过去一整年华小面对的各种问题,教总特整理了《2009 年华小课题回顾》的
报告,希望借此结合华社的力量,促使政府公平对待华教的发展,改善国家教育素质,以最终惠及国
家的整体发展。
   

2.  华小建校和迁校依然困难重重

在过去的一年来,华小在建校方面没有取得突破的进展。虽然政府已经答应拨款兴建6 所于2008年
大选前获得批准增建的新华小,但是却因为校地没有着落,造成建校工程还无法展开。这显示了虽然
华小获得批准增建,但还是必须面对“政府学校保留地只能用来兴建国民学校“的不合理条例,导致
华社必须自行寻找校地来建校。

与此同时,于1999 年大选前获得批准兴建的关丹中菁华小分校在2008年大选前成功获得一块校地。
但是,由于政府没有提供拨款,因此,到目前为止,这所已历经10 年波折的华小还未正式动工兴建。
此外,于2006 年9月由当时的教育部长希山慕丁宣布,并列入第九大马计划(2006-2010年)建校
工程的雪兰莪州布特拉高原敦陈祯禄华小也还未竣工启用。

这些华小都是坐落在华裔人口密集区,当地现有的华小学生人数都已经严重爆满,因此,即刻展开建
校工程是非常迫切的事情。

在迁校方面,2008 年大选 13 所获得批准搬迁的华小当中,只有两所位于柔佛州的微型华小成功在
2010 年新学年完成迁校计划。另外,也还有 12 所在其它时间获准搬迁的华小至今还未完成迁校计
划,这些华小分别有 2 所是在 1999 年大选获得批准、6 所是在 2004 年大选获得批准,以及 4 所是
在非大选期间获得批准的。

表(1)    5所于2010 年新学年完成迁校计划并正式启用的华小名单
校名 / 原址  新校舍的地点  获得批准搬迁的年份
柔佛峇都巴辖县明智华小  柔佛新山县振林山浩然山庄  2004年大选
森美兰武吉哥烈育侨华小  森美兰汝来新镇  2004年大选
柔佛哥打丁宜泰丰华小  柔佛新山县士古来金山园  2008年大选
柔佛居銮县巴罗培智华小*  柔佛新山县振林山实达生态园  2008年大选
砂拉越古晋达邦中华公学  砂拉越石角新市镇  2006年11月
                                                                                             资料来源:教总调查研究及资讯组整理
注:* 原定2010年新学年启用,但截至目前为止,还未获得入伙纸,因此新校舍还不能启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1-2010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2 -

事实上,华小、国小和淡小都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环,因此,拨款拨地建校本来就是政府应负起的责
任,就好像兴建国小一样,都是政府亲自拨款拨地来完成的。基于此,政府必须摒弃狭隘的单元化教
育政策,遵循《1996年教育法令》第3节第28 条文,即“在本法令的约束下,部长可以设立国民学
校和国民型学校,并且必须维持这些学校”的原则,以根据华裔人口的增长和社区的需求来制度化增
建华小,包括负责所有的建设费和明文规定所有的住宅区都必须规划保留地作为兴建各源流小学的用
途,使增建华小获得一个制度化以及合情、合理和正常的解决方案,才能根本解决华小不足的问题。  


3.  华小师资短缺问题悬而未决

目前,培训华小师资的师范课程包括了为期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KPLI)以及为期五年半的
大马教育文凭毕业生师范课程(KPLSPM)。此外,教育部也不定期开办假期师训班,以培训临教成
为合格的老师。

表(2)    2009 年师范课程的华文组学员人数
课程  入学  华文组学员人数  毕业
2009年1 月  479  2009年12月
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
2009年6 月  318
2010年6 月
(毕业后将分配到
东马的华小执教)
大马教育文凭毕业生师范课程  2009年7 月
517(主修华文)
213(副修华文)
2014年12月
(五年半)
大学资格临教假期师训班  2009年12月  200  一年半
非大学资格临教假期师训班  2009年12月  300  三年半
注:参加假期师训班的临教在假期上课,平时则在学校教书,因此不会因为受训而造成学校出现师资
空缺。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于2010 年新学年共有575 名主修华文及具大学资格的老师,以及200名主修数
学和科学的华裔老师到全国各华小执教。与此同时,每一年因为退休或升学等因素而流失的华小老师
人数则有600-800 人。事实上,近几年来,华小每一年都需要聘请 2000 到3000 位临教,以填补所
出现的师资空缺,此外,教育部也计划把目前每班  1.5 名教师的比例提高到每班 1.7 名教师,随着
每班教师的比例提高后,华小对老师的需求量也将增加许多。因此,整体而言,目前的华小师资培训
人数是有待增加,以真正符合华小的实际需求,进而解决华小师资不足的问题。

教育部官员常常指责华裔子弟不愿意当老师,因此导致华小师资长期无法解决。例如 2009 年 5 月
26 日,董教总等七华团与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进行交流,与会的教育部秘书长丹斯里朱
古纳因就当场表示华裔子弟不热衷申请当老师。事实上,每一次师范课程的录取名单公布后,教总都
会接获许多华文组申请者来函要求协助上诉,但上诉名单交予教育部后,往往却是石沉大海。许多符
合资格的申请者甚至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或者是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不被录取。这显示很多有志当
老师的华裔子弟都不得其门而入。

此外,华小师资问题少不了临教的种种问题。在教育部缺乏一套完善的师资培训计划下,华小每年平
均都需要聘请 2 千到 3 千位临教,以填补所出现的师资空缺。长期以来,临教已经是华小师资不可
分隔的一份子。从2009年假期师训班的申请人数来看,华小临教的反应是非常热烈的,因为每一位
临教都在争取参加师资培训课程的机会,以成为合格的老师,这其实也是临教最大的心愿。由于名额
非常有限,再加上种种的人为偏差,以致去年有超过 1 千名临教没有机会进入假期师训班,临教更
是因此而怨声载道,不利华小师资问题的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10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3 -

事实上,假期师训班是解决华小师资不足问题其中一项有效的方案。有鉴于此,教总吁请教育部拟定
一套完善的假期师训班开办计划,每一年都固定开办这项师资培训课程,直到华小师资短缺的问题获
得全面解决为止。


4.  师范学院华文讲师不足,影响华小师资培训工作

在全国 27 所师范学院(IPG)当中,设有华文组的师范学院共有15 所。目前师范学院大约有 70 位
华文讲师,还严重缺乏30多位华文讲师。据悉,除了有一些华文讲师即将退休,也有多位华文讲师
萌生提早退休的想法,因此,华文讲师短缺的问题将继续恶化,若不及时获得解决,势必严重影响华
小师资的培训工作。

事实上,师范学院缺乏华文讲师的问题已经存在一段时日,但是教育部却一直没有采取相应的行动来
加以解决。例如一些符合资格的国中华文老师欲申请成为华文讲师,但过程却一波三折,经过长时间
申请,都很难获得批准。因此,教总吁请教育部正视华文讲师不足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免影响华
小师资的培训工作。


5.  华文组师资培训继续发生人为偏差

为了达到强化国小,以成为全民首选学校的目标,教育部自2007 年开始在国小增设华文班。根据统
计,目前全国共有 350 所国小开办华文班。教育部已经着手计划把华文纳入国小正课,以取代目前
在放学后或周末教导华文的措施。教育部希望这项措施能够吸引华裔生报读国小。

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增设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国小华文组(BCSK),以培训掌握华文作为第二语言的
国小华文班师资。这是正确的做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教育部官员不尊重华文组申请者的意愿,
擅自把原本是报读华小华文组的学员调到国小华文组,导致他们毕业后不能到华小执教,这当中包括
有许多是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例如于2007 年和2009 年,分别有52 位和12 位国立大学中文系毕
业生原本报读华小华文组,但却被教育部官员擅自调到国小华文组。

尽管教总曾针对这些年复一年的弊端向教育部反映华人进行上诉,并通过华裔副教育部部长协助处
理,但是教育部官员依然一意孤行,我们对此深感失望和不满。


6.  华小不谙华文的马来师资问题

有关教育部派遣不谙华文的马来师资到华小执教马来文科的问题一直都引起华社的关注,并担心此举
对华小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根据教育部目前的做法,除了一二年级的马来文科必须由掌握双语(华
文和马来文)的老师负责教导,其他年级的马来文科都派来许多不谙华文的教师负责教导。事实上,
根据校方的实际经验,由于马来文在华小不是母语科,也不是主要的教学媒介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根据语文教学原理,采用第二语文教学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因此,华社都希望由掌握双
语(华文和马来文)的老师来教导华小的马来文科,以有效和全面提升华小学生的马来文水平。

目前华小有许多教导马来文科多年的双语老师虽然在师范学院里不是主修马来文,但他们的表现是大
家有目共睹的。因此,基于他们的能力和经验,同时在校长的推荐下,教育部应该承认他们为正式的
马来文科老师。

此外,教育部曾经表示要为华小培训具备双语能力的马来文教师,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却迟
迟没有加以落实。因此,教总再次吁请教育部正视此事,认真规划培训主修双语(华文和马来文)的
师资来负责教导华小的马来文科目,这不但是符合语文教学原理的正确做法,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华
小师资的种种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全面提升华小学生掌握马来文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10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4 -

7.  华小发展经费的问题

由于政府在各源流小学的发展拨款上分配不均,以致华小必须自行筹款建校或进行维修及其他硬体建
设的工作。若根据学生人数来计算,华小在第九大马计划(2006-2010 年)下应该得到20.96%,即
10亿2 千万的拨款,但实际上却只获得1 亿7千万或3.6%的拨款,少了整整8亿5 千万(表3)。

虽然教育部在第九大马计划下另外拨出 3 亿 5 千万令吉元给所有各源流半津贴学校,不过,这只是
杯水车薪,不足以应付学校的实际需求,根本无法解决学校在硬体建设和维修方面的实际需要。
表(3)   第九大马计划下各源流小学的发展拨款(2006 - 2010年)
学校源流  国小  华小  淡小  拨款总额
拨款(RM)
4,598,120,000
(95.06%)
174,340,000
(3.60%)
64,840,000
(1.34%)
4,837,300,000
(100%)
学生人数
(2006 年)
2,298,808
(75.74%)
636,124
(20.96%)
100,142
(3.30%)
3,035,074
(100%)
应得拨款  3,663,771,020  1,013,898,080  159,630,900  4,837,300,000
资料来源:教总调查研究及资讯组整理

为了发展,华小唯有自力更生,自寻出路。以雪隆地区9所华小为例,从2009年10 月到12月期间,
通过千人宴、义演、义卖会等方式来向华社募款,所筹到的数额达到 1 千万元(表 4)。这只是其中
部分的雪隆地区华小的概况。每一年,全国许多华小都在进行筹款,以筹募发展学校的经费。保守估
计,每年华小筹款的数额超过 1 亿令吉。由此可见,捐钱给华小已经成为华社的第二所得税。无论
如何,也唯有在华社的鼎力支持下,华小才可以健全的发展。

表(4)   雪隆部分华小筹款概况  (2009年10月到12 月)
华小  所筹获数额  筹款目的
蒲种益智华小  152 万  筹建大礼堂和食堂。
沙叻秀新村华小  250 万  筹建食堂和多元教学楼。
士毛月新村华小  100 万  筹建新校舍。
巴生滨华华小二校  110 万  付还拖欠的建校经费。
蒲种新明华小  100 万  筹建多元用途礼堂。
巴生加埔英华华小  89万  筹建新校舍
沙白培智华小  74万  筹建有盖篮球场。
吉隆坡南益华小  200 万  增建课室、软硬体设施及维修发展基金。  
八打灵培才华小二校  110 万  提升学校设备经费。
总数  1 千085万   
                                               资料来源:教总调查研究及资讯组整理

除了面对发展拨款经费不足的问题之外,华小也面对行政拨款经费不够支付水电费的问题,尤其对半
津贴华小来说,往往必须由董家协自掏腰包来支付水电费。此外,一些华小也因没有能力缴付电费,
而被国能公司追讨电费,甚至接获被割电的警告。

教育部每一年都会根据学生人数作为给予行政拨款的标准,但事实上,行政拨款除了用来支付水电费、
电话费、排污费等,也用在其它的用途,例如美化校园、添加设施等,因此,有关的拨款实际上根本
不够应付学校的开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10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5 -

根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大约三分之二或 800 多所华小是属于半津贴学校,因此,如果当局没有提供
足够的行政拨款为华小缴交水电费,这将进一步加剧华小的负担。公平发展和对待所有学校是政府所
责无旁贷,有鉴于此,教育部必须废除人为的“全津学校”和“半津学校”的分类,并提供足够的经
费给各源流半津贴学校,以免影响这些学校的正常发展。


8.  “提升国文,强化英文”的措施

政府于2009年7月宣布取消推行了7年的英语教数理科政策。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学生掌握国文和
英文,教育部遂而提出“提升国文,强化英文”的措施。

教总认为,教育部在推行“提升国文,强化英文”的措施时,不应忽略华文才是华小主要教学媒介语
的实际情况。事实上,教育部于去年11 月建议从2011 年开始,要增加华小第一阶段的马来文节数,
同时采用和国小相同的马来文课程纲要和考试,以便各源流小学的马来文达到同等的水平。虽然在华
社的反对下,当局最终决定维持华小原有的马来文科教学模式,但是教育部这种投石问路,蓄意改变
华小特质的做法,不但导致华社对教育部的不信任,并担心在“提升国文,强化英文”的措施下,华
小的华文教学会继续被边缘化。

自2003年推行英语教数理科政策以来,华小语文科的每星期教学时间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表5)。
在华小,除了马来文和英文两个语文科之外,所有的科目都是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因此,强化华文
科的教学才是重点,以确保学生有效掌握华文。此外,由于英文科的教学实践偏少,因此如何改善华
小英文课的学习,也是华小必须关注的重点课题。

表(5) 华小各语文科的每星期上课时间表
一二年级  三年级  四五六年级
科目
2003年之前  2003-2010 年  2003年之前  2003-2010 年  2003年之前  2003-2010 年
国文  270(9 节)  270(9 节)  210(7 节)  270(9 节)  150(5 节)  180(6 节)
华文  450(15节)   360(12节)  450(15节)   360(12节)  300(10节)   300(10节)
英文  0  60(2节)  60(2节)  60(2节)  90(3节)  120(4 节)
                                                                                                     资料来源:教总调查研究及资讯组整理
注:每节是30 分钟

事实上,华小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马来文科的学习,并致力提升学生的掌握能力。对华小而言,目前
华小马来文科的教学时间已经足够,反之,教育部应注重马来文教材、教学法和师资的问题,并加以
改善,以真正提高华小学生的马来文掌握能力。


9.  狭隘单元化教育言论叫嚣不停

虽然国家领导人一再肯定多源流学校教育制度,并认同这是国家的强项,而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所提倡
的“一个马来西亚”不分种族一视同仁对待全民的治国理念也强调所有源流学校都是国家教育的主流,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政治人物、学者和马来主流媒体如《前锋报》却始终没有跳出保守和狭隘
的思维框框,高调发表多源流学校不利于国民团结的言论,造成各族之间互相猜疑和误解。

事实上,狭隘单元化教育言论之所以叫嚣不停,这其实真正反映了一个实况,那就是尽管国家领导人
一再认同多源流教育的存在,但多元教育的精神根本从未具体体现在国家教育政策上,反而背道而驰,
许多不利华教发展的言论和措施一再被当局提出和加以落实。教总认为,政府应坐言起行,把各族群
母语教育平等的理念,具体落实和贯彻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施行上,尤其是必须马上解决华小当前所面
对的种种问题,以取信于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10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6 -

10. 总结

整体而言,《2009年华小课题回顾》所列出的华小问题,大部分都是存在已久,但却一直没有获得彻
底解决。我们实在难以想象,诸如师资不足等的问题,怎么可能数十年悬而未决?当然,我们都心照
不宣,这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这其实也恰恰反映了单元化教育思维主导了当前的国家教育政策的走
向。

为了解决华小和华教所面对的问题,董教总以及其他华团在过去一年来,一次又一次的向首相和教育
部提呈备忘录,也和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面对面进行交流,并就各项问题提出许多建议和
方案,促请政府公平对待各族群母语教育,包括华文教育的发展。

表(6)   过去一年来国内主要华团向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及教育部所提呈的备忘录
日期  备忘录名称  备注
2009年5 月26 日
恢复以母语作为小学数理科教
学媒介语,同时附上国内主要华
团吁请政府解决华文教育问题
的建议。
由七华团呈给副首相兼教育部长
丹斯里慕尤丁,并于同一天与副首
相针对英语教授数理政策和其他
华教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2009年11月16日
坚决要求保留和公平发展多源
流学校。
由七华团呈给首相拿督斯里纳吉。  
2009年11月23日
反对在华小第一阶段增加马来
文的教学时间,以及反对《马来
西亚我的国家》在华小以马来文
作为教学媒介语。
由教总和全国校长职工会提呈给
教育部课程发展司,同时副本给副
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教
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博士和教
育总监丹斯里阿里慕丁。
2009年12月17日
反对增加华小和淡小第一阶段
的马来文节数和反对各源流小
学以马来文作为《马来西亚我的
国家》新科目的唯一教学媒介
语。
由七华团呈给首相拿督斯里纳吉。  
注:七华团包括教总、董总、华总、七大乡团委员会、留台联总、校友联总和马来亚南大校友会。

但令人非常遗憾的是,过去一年来,华小的发展并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这也再次证明,自国家独立
以来即推行的单元化教育政策一直没有改变,非马来文教育的发展依然没有获得政府的重视和关注。
事实上,许多问题的发生,包括了华小师资短缺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华小无法获得政府公平的拨款、
华小建校和迁校阻难重重等,都是国家单元化教育政策所致。所以只要国家教育政策一天不改变,华
文教育不会获得公平对待的问题就会继续出现。

就当前的局势而言,经过数十年的争取,虽然政府在一些教育措施的执行上偶有放宽,但从过去一年
来种种华小和华教问题的发生,我们非常清楚,政府依然坚持其一贯的单元化教育政策,始终不愿意
跳出保守和狭隘的旧框框,改以多元的角度来看待各族群母语教育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我们认同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一个马来西亚”不分种族一视同仁对待全民的治国理念,并期待首相坐
言起行,在他领导下的政府,能够采取坚决的态度和行动,对政经文教等领域各项惹人诟病的政策进
行全面的检讨,以把各族群母语教育平等的理念,具体落实和贯彻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施行上,尤其是
必须马上解决华小当前所面对的种种问题,以取信于民,进而建立一个体现各族平等和多元精神的马
来西亚先进国,真正落实“一个马来西亚”的理念。这是迈入2010 年,我们对政府的期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6-1-2010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10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欢乐校园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2-2025 10:01 AM , Processed in 0.11701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