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的言教
佛陀的言教,不出權與實二法。「權」是方便,「實」則是直指明心見性的教法。不論哪一種方法,都是為了使眾生能夠真正透徹、了解真諦的道理。
因為眾生自無始以來,受到世間迷情所遮蔽;因此,佛陀不得不用權巧譬喻的方式來引導眾生。就像前一章提到的那位國王,如果那位祖師是用「直指明心見性」的方法,國王就無法了解;所以,他只好用事實來證明,這就是「權」,也就是「方便法」。
佛陀的教育也是這樣,由於直接講高深的道理,很多人將會無法接受,所以用比喻的方式來說明世間種種事物的道理,這就是「以事得理」;實就是理,權就是事,用「事」來比喻,讓我們了解其中的道理。
但是,若一味地用方便法來教導也不行。所以,等眾生能夠分辨善惡事相後,佛陀又進一步「開權顯實」──撥開方便法,顯揚真實法,讓我們了解「人人都具有佛性」這個真理。
《法華經》中曾提到「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生在人間」,什麼因緣呢?就是為了「開、示、悟、入」;開啟眾生的心門,使眾生獲得安樂。因為眾生的心門一向緊閉著,裡面既黑暗又污穢。佛陀為了去除眾生心地的黑暗,所以苦口婆心地說法,讓眾生能夠覺悟,並引導眾生腳踏實地躬身力行,進入佛法真正的教門。
佛陀觀機逗教,不出下面四種方法──四悉檀,悉檀意譯是「普施」之意。
(一)世界悉檀──佛陀既然化跡於人間,為了隨順眾生的觀念而講種種世人能夠歡喜接受的法、投眾生所喜好,勸人為善,令人得世間正智。
(二)各各為人悉檀──眾生有種種的根機,佛陀為了隨順眾生的根機,而施以各別教法,使對方能夠領受奉行。
(三)對治悉檀──眾生的心理上,有三種大病──貪、瞋、癡。佛陀為貪心的眾生講布施功德,以布施來對治貪欲;若有瞋恚心,佛陀就為他講慈悲、忍辱有很大的功德;佛陀為癡念重眾生講因緣聚散、精進智慧的功德。這就是對治悉C
(四)第一義悉檀──這是實教,也稱圓教,佛陀直接講述實相之理,引導眾生入佛境界的教法。
總之,學佛不可輕視法是大或小、是頓或漸;不論什麼教法,只要契合,都要好好專心一意地推究。因為每一種教法都可以對治眾生的心病,引導眾生入門,所以不可輕視。
幸福的祕訣
不久之前,有一對老夫妻由子女陪著來花蓮,老夫妻都已經八十幾歲了。
他們的媳婦對我說:「我的公公、婆婆,都是我們的模範。」
女兒也說:「是啊!有這一對父母,我們覺得自己是世間最有福的人。」
兒子坐在旁邊接著說:「我們有這一對父母,真的覺得好滿足。」
老太太笑的很開心地說:「是啊!我自己也覺得很有福。兒女都很乖,連女婿也跟兒女一樣孝順,真歡喜!」
老先生說:「我們平常歡歡喜喜地待人,這樣所見到的人都會很歡喜啊!」
看他們一家和樂融融,我也很歡喜!他兒子還講了一個故事:幾年前,他們的父母結婚五十週年紀念時,兒女們陪著父母到紐約去玩,可說是全家一起出動,那真是一幅很美的天倫圖!到了美國,竟然有一群記者圍著他們問東問西。最後一個問題是:「你們結婚的五十年當中,曾經吵過架嗎?」
老太太趕緊替老先生回答:「哎呀!歡喜、祝福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吵架?」
記者又問老先生說:「您用什麼方法讓老太太這麼歡喜呢?」
老先生就從身上掏呀掏地,掏出一個古式、大大的懷錶。他打開錶蓋裏面藏著的祕密,上面寫著:「每天早上起來,記得向太太慰勞、讚美幾句!」這就是老先生的祕密!
譬如他常常向太太說:「你辛苦了!我們這個家好在有你喔!每一件事都做得很好。」每天他都沒有忘記要常常讚歎太太幾句。老太太因得到先生的體貼、讚歎,所以再辛苦她都「甘願做」,不管物質是否充足、生活是否清苦?他們都非常滿足!
人生有了歡喜心,則不管見到什麼都會很歡喜。因此,他們可以做子女的好榜樣,把子女教育得很好。難怪這對夫妻要出門時,子女都爭先恐後要陪著父母親出門,因為和父母在一起很快樂、很幸福。
人人都期待幸福,追求快樂。但是我們都缺乏一種訓練,那就是時時以歡喜心、祝福的心對待他人。人若能以平靜、知足的心應對事物,而且一直保有這種修養到終老,才是幸福的真正祕訣!
靜思文化版權所有 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