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18|回复: 68
|
华严境界与超科学
[复制链接]
|
|
![](http://www.amtb.tw/huodong/tw20090325-10.jpg)
大方廣佛華嚴經
【念劫圆融】
△ 时间是就众生分上说的,实际上并没有时间,是众生的错觉。时间属于心不相应行法,长短没有一定,念劫圆融,可见时间是众生的知见。所以经云:“无量无边无数劫,于一念中悉明见。”
△华严是世尊二七日所说的,所以我们想二七日时间太短暂了我们现在念也没办法,不要说是讲,念都念不完。这是我们凡夫执着,那个时间是个定法,其实时间不是定法,时间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我们俗话常讲,人要逢到欢喜喜事的时候,哎呀觉得这个时间好短那,如果遇到苦难的时候度日如年,可见得这个时间哪是真的呢?不是真的,尤其诸位在做梦的时候,我们读过古人的笔记小说里头,黄粱梦啊,你看他做了一个梦,黄粱高粱小米在那煮,那很容易煮熟的,还没有煮熟他那个梦醒了,做一个梦打瞌睡做了一个梦,梦里面已经过了几十年了,说明几分钟可以把它延长为几十年,那么换句话说,几十年也可以把它浓缩成几分钟,时不是定法。
所以世尊讲华严经,可以说讲无量劫浓缩成一念,华严上所说的——念劫圆融,可以把一念展开为无量劫,把无量劫浓缩成一念,这是第一时,第一时所说的完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所以它是对法身大士所说的,当然如来果地上境界不是凡夫能够明了的。
说了之后世尊出定,就想了一想,这芸芸迷惑颠倒苦难的众生,要教导他们,不能不用权巧方便,权巧方便怎么办呢?从幼稚园班办起吧,就这样子了,这才鹿野苑度五比丘讲四谛法,讲小乘,这等于说是开班办学从幼稚园办起,然后看看他们的程度差不多了,可以讲深一点了,再讲方等经典,方等也成就了智慧渐渐开了,渐渐的开智慧渐渐开悟了,这第四个阶段讲般若,我们这个经是属于第四时所讲的,智慧大开之后,世尊最后讲法华涅磐,而法华经的经义跟华严经无二无别,就是导入大华严的境界,这个就是。
“有浅而深,有小而大,先浅后深,先小后大,循循善诱,引人入胜”这是世尊四十九年用这个方法跟我们现在办学校一样,先办幼稚园办小学再办中学再办大学再办研究所,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 本帖最后由 maxis.. 于 19-5-2009 02:09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7-5-2009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却因缘和合终归灭去, 净土由因缘和合必当灭去, 如何能“常, 净, 乐"?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7-5-2009 04:01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7-5-2009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真的明白,什么是心净则佛土净
你不会问这种问题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净土法门,
请放下成见去学习
你就会知道净土如何形成
如果你不能为法音作出贡献
也不要无事,而平地起风波
因法音是包括大乘佛法的
不是你的游乐场所
谢谢
愿你精进努力,早日证果 |
|
|
|
|
|
|
|
发表于 17-5-2009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pinkpenny 的帖子
对!!! 心净则佛土净, 心不净则佛土不净,
有永恒的心不净吗?
有永恒的心净吗?
没有是吗?
为什么? 因为心不净和心净是相对的
相对的就是无常变化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7-5-2009 06: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4 世间一切法是无常的,不是真实的;西方世界是属于法性土,是从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是常然的,是真常的。
--------------------------------------------------
凡夫世界由妄心所现,业报所感,故有生灭。
西方世界乃诸佛清净法性所现,也是极乐众生自性所现的法性土。
在理上说,真心本性是不生不灭,无始无终,既然是从自性现出来的法性土,自然是不生不灭。
--------------------------------------------------
世尊言:崮中义趣,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了达,九法界众生凭自力难以究竟信解。
以凡夫心测佛心,无有是处。
[ 本帖最后由 maxis.. 于 18-5-2009 12:01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7-5-2009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有自性, 更无佛性, 也无梵我, 是心妄想分别而成,
若问...
六道轮回众生有佛性否, 有
六道轮回众生有无明否, 有
有无明有轮回
有佛性也轮回
佛性和无明是同是异?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7-5-2009 06:30 PM 编辑 ]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7-5-2009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体会生佛不二的境界?
这位同修问:“拜佛时候,总觉佛、我是有很大的分别。佛高高在上,自性却是佛。如何使自己体会佛我无二的境界?”
答:你问的话很正确。确实要能做到佛我无二,这是功夫。怎么能做到佛我无二?先要做到“人我无二”,然后才能够通达“佛我无二”。我们讲大经,不只一次的提醒同修,常常提醒!许多宗教里面,特别是东方的宗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实在讲,西方的基督教早期经典里面,也肯定有轮回。现在六道轮回的观念,已经成了一个时髦的话题,相信的人愈来愈多了。所以我们这个身会死,我们的灵性不会死!
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问波斯匿王:“你今年多大年岁?”大王说:“我今年六十二岁。”他跟释迦牟尼佛同年。佛就问他:“你自己回想,你几时见到恒河?”他说:“三岁,母亲带我经过恒河,见到恒河。”然后佛就问他:“你想想,你十岁跟二十岁比,身体二十岁的时候比十岁怎么样?”“比十岁老很多了。”“三十岁?”“三十岁又比二十岁老。今年六十二岁,想起过去,比五十岁的时候老了很多。皱纹也多了,眼也变成老花,耳朵也不太灵光了。”这说明什么?身体变化,有变化就有生灭。
佛就反过来问他:“你三岁见恒河,现在你六十几岁再见恒河。你的见有没有两样?”他想想,没有两样:“三岁见恒河是这个样子,现在六十二岁见恒河,还是这个样子。”“你这个见不变,不变就是没有生灭。”从这个地方证明,六根的根性是不生不灭的;六根的根身是有生灭的,根性没有生灭。波斯匿王从这个地方觉悟了。这个比现在一般人讲“灵魂”,高明太多了。实在讲,灵魂还是有生灭,为什么?它是妄心,它不是真心。佛讲的是见性,这是真心,六根根性是真性。心性不生不灭,肉体有生灭,这比一般说轮回要高明太多了。
佛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自性变现的。这个话我们很难懂,所以佛常常用比喻来说法,最常用的比喻是“梦”。“梦幻泡影”,梦、幻、泡、影四个比喻,是以梦为主。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有自己,也梦到许多人,也梦到山河大地,也梦到虚空。当你梦醒的时候,你可以去仔细想想,梦里境界还很清楚,这梦中境界从哪来的?自己心想变现出来的。梦里自己是自己,梦中别人还是自己。山河大地、虚空,没有一样不是自己。梦是个妄境,所谓是“全妄即真”,全部的妄境是真心变现的。“全真即妄”,我们全部的心性化成外面虚幻的境界。性相是一不是二,性相一如,性相不二。真跟妄是一,它不是二。我们今天见不了性,是把真跟妄分做两边,不晓得真就是妄,妄就是真,真妄是一不是二。你真正契入这个境界,我们对一切众生就跟对自己一样,自他不二,生佛不二。
佛从哪里来的?佛是我们心性变现出来的,我这个身体也是心性变现出来的,一切众生、山河大地、桌椅道具,也全是自性变现之物。从这个地方,你才能够契入“我跟佛是一不是二”、“我跟佛的关系很近,没有距离”。你是因为不了解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佛跟我们距离很远,佛高高在上”,其实不然,没有高下,没有远近,没有去来。这个道理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你慢慢去读,慢慢去参,慢慢去体会。你能够体会到,很有受用。
(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44)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7-5-2009 06: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於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
这是说这些不退菩萨有这种神通能力。《华严》讲的「念劫圆融」,七天中就能摄取百千亿劫的功德。像这样的事,在此世间能不能找到类似的证据?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入定,二七日中讲《华严经》圆满,即可作证。佛讲的《华严经》数量有多少?龙树菩萨告诉我们,全部的经文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岂不是七天当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华严经》要是在我们世间宣讲,用我们的言语速度,即使百千亿劫恐怕都讲不完,这是真的。
这种境界,我们听了不可思议;如果冷静的体会,自有悟处。我们生活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处处有障碍,处处有界限,不像这些大菩萨们。圆教初住以上就没有界限,何况八地菩萨,他们四十一品无明只剩几品而已。往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就成佛,不过四、五品无明而已,已经接近圆满。他们的神通道力不可思议,就像《华严经》所讲的「念劫圆融」。一念可以展开为无量劫;无量劫的时间,也可以浓缩在一念之中。这都是事实,这才是我们自性真实的德能。 |
|
|
|
|
|
|
|
发表于 17-5-2009 07: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的
“你三岁见恒河,现在你六十几岁再见恒河。你的"见"有没有两样?”他想想,没有两样:“三岁见恒河是这个样子,现在六十二岁见恒河,还是这个样子。
若再细想
在
一个小孩
, 一个大人
, 一个眼花了的老人
, 一个痴痴呆的老人
的眼里/见里, 是不一样的, 因为 眼根和眼识的变化... 恒河的色尘的变化.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7-5-2009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他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覺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本覺。它本來就覺,從來也不迷惑。我們今天講迷失自性,這是隨凡夫的話來講的,其實自性是真性,真性怎麼會迷?迷了哪裡能叫真?
這樁事情中峰大師在《繫念法事》裡面開示講得很明白,就在迷悟。迷悟也不是真的,這愈說愈玄了。「虛空」,先有虛空,然後再有世界。有世界之後,再有眾生。說有先後,實際上,生起,就是唯心所現,現起太快太快!
現代的科學家也這樣說法,愈說跟佛法愈像,「一時頓現」,沒有先後次第。其實先後次第,你沒有辦法講先後次第,它的速度是用億萬分之一秒來講,你怎麼能夠發現它有先後次第?所以大乘經上常講一時頓現。佛在楞嚴會上說這樁事情,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當處是什麼?就在現前,沒有遠近;沒有遠近就是沒空間,沒有先後就沒有時間。時間空間都是凡夫的情執,不是事實!事實到底是什麼?就是迷悟,這個地方講覺,就是覺迷。迷是迷什麼?真的,佛經上講的形容是很有味道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迷,那個一念的時間太短了。
佛在《仁王經》上講一彈指六十剎那,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那就是念。一個生滅叫一念。我們一秒鐘,彈得快,一秒鐘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也就是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一秒鐘。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你怎麼能覺察得出來?一念不覺,那個一念是一秒鐘的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這個我在講經的時候跟諸位說過,這是如來方便說,不是真實說。就是這個方便說,你已經沒有辦法覺察到他的速度多快了。真實說比這個還要快,比這個速度還快。
我們就不說別的,現在知道速度最快的是光速、電磁波,電磁波跟光差不多,一秒鐘三十萬公里。光的速度走一公里是三十萬分之一秒。一秒鐘的三十萬分之一,光走一公里。那我們要問光走一公尺,光走一公分,光走一公厘,億萬分之一秒,在這個狀況之下,光就不動了。
於是我們體會到佛經上所說的「清淨寂滅相」,八地以上所證得的境界。
你想想那個定功是多深!在他那個大定裡面,光沒有了,光不動了,這是覺海。
可是一動,一動好了,麻煩來了,空間遠近,時間先後,就從這個地方生起來,這就叫世界;世是講時間,界是講空間,時空就發生了。但是你必須要曉得這是幻相,《金剛經》上講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你就真的看明白,真的看清楚,把事實真相看出來了。
我們今天看的是幻相,是虛幻的一種相續相。把虛幻相續相以為是真實,在這個裡面起了妄想分別執著,好,這『娑婆業浪流』了。「業浪流」是什麼?六道輪迴!看看我們現在所住的這個環境,「娑婆世界」,三途六道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的境界。
幻相跟作夢一樣,可是你這個夢是惡夢,這個惡夢又不醒,繼續在做,很苦!天天在做惡夢,念念在做惡夢,無量劫來都醒不過來,愈迷愈深,愈陷愈苦。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净空法师
[ 本帖最后由 maxis.. 于 17-5-2009 11:43 PM 编辑 ]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7-5-2009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2041集)
【有念頭就有物質現象】
尤其彌勒菩薩給我們說得那麼清楚、那麼明白。給我們說明宇宙、生命的緣起,佛法裡面講的法界,無量無邊的法界依正莊嚴,正報是自己,環境是依報,從哪裡來的?從妄念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
妄念極其微細,微細到什麼程度?我們概略的計算了一下,現在人講話都是用秒為單位,我們就用秒做單位,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看看這個速度。那麼短暫的時間裡,那一個念頭,有念頭就有物質現象,有物質現象就有精神現象,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是同時發生的,沒有先後。
我們現在感官的這個世界,就是這種念頭念念的相似相續相,為什麼說相似?因為前念不是後念,後念不是前念,念念是獨立的,念念前後不相干。就像電影膠捲一樣,一格一格的,格格都不一樣、不同。
相似相續相,我們被這個幻相欺騙,以為是真的。常常能作如是觀,人會開智慧,你心會清淨,你能夠跟菩薩無量三昧起相應的作用。雖然你還不能證得,你走的方向是正確的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7-5-2009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2041集)
凈空法師
2009/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我們先說三昧,三昧是梵語,古印度話,它的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正是正常,也就是三昧的意思是正常的享受;換句話說,我們這些眾生的享受是不正常的。六道眾生的享受,佛在經教裡面常講,把它分成五大類,身有苦受、有樂受,分這兩大類;心也有兩大類,有歡喜、有憂慮,有喜、有憂;另外一種,身沒有苦樂,心也沒有憂喜,這個境界不錯,這種境界叫捨受,不是三昧。捨受跟三昧非常相似,為什麼不稱三昧稱為捨受?
三昧得到之後就永遠得到,不會退失的,那才叫三昧,才叫正常享受。捨受你得到的時間很短暫,那個境界很快的就會失掉,失掉的時候又有苦樂憂喜,所以它不叫做正受,叫捨受。佛講這五種受分配在六道,六道眾生統統都有。
我們人道有時候心沒有憂喜,身也沒有苦樂,但是時間不長,很短暫。境界一現前,受了一點刺激,苦樂憂喜又出來了。順境有樂受、有喜受,逆境有苦受、有憂受,不苦不樂的這個境界在哪裡?
在色界天、在無色界天。我們知道,色界跟無色界他們所修的是四禪八定,我們前面學得很多,這種常識我們也都相當清楚。四禪八定裡面,差不多是時間跟空間維次都突破,有這種能力。
古印度,不但婆羅門教重視修定,幾乎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都重視修定。這在三千年前,印度當時他們的宗教、學術,確實不是這個世界上其他地區能夠跟它相比的。縱然得到第八定,這是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夠長了。我們這個世界成住壞空算一個大劫,這個世界成住壞空,成住壞空八萬次,你看他定功多深,就是他壽命多長。
可是八萬大劫到了,他定功就失掉,一失掉之後苦樂憂喜又現前。所以他還是捨受,不是正受。
捨受變成正受必須再提升一層,楞嚴會上講的第九定,說明四禪八定是世間禪定,世間禪定是捨受,不是正受。到第九定就超越六道輪迴,才算是正受,證得阿羅漢果,決定不會再退轉到六道,這叫正受。
[ 本帖最后由 maxis.. 于 18-6-2009 11:34 AM 编辑 ]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5-2009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六集)
2009年5月10日 台灣高雄
《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佛法,要捨。
世尊自己在經上也講了比喻,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好比「黃葉止啼」,這句話是佛說的。
「黃葉止啼」是什麼意思?
善巧方便,你別以為當真。當真是什麼?真性裡頭一法都沒有,一法不立,那是真正究竟法。說出一法,你要是執著這個法,錯了,佛說的一切法,不能執著、不能分別、不能起心動念,那你就是真正得到。你要一分別、一執著,這個法都變成假的,都不是正法,變成邪法,你不解如來真實義。
所以《開經偈》真寫得好,「願解如來真實義」,聽到佛法之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真解如來真實義。
這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跟諸位說,四聖法界也做不到,只有出世間上上禪人他做到了,他懂得。
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 ... dex=2505&Page=4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5-2009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六集)
2009/5/10 台灣高雄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世尊在《華嚴經.出現品》裡面告訴我們,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範圍大了,上面從十法界的佛菩薩,下面到三途地獄眾生,全都包括了。不但包括這些有情眾生,像《華嚴經》上所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各個都有如來智慧德相,有情眾生說他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自性,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
我們要問,這些植物、這些礦物也有嗎?真有,日本江本博士給我們做的水實驗,我們從他實驗裡面明白了。他這十幾年來用水做實驗,水是礦物,不是植物,通過他的實驗,真的證明水有見聞覺知、有受想行識。
它會看,它會聽,它懂人的意思,我們起心動念,一個善念,它就善的來應你;惡念,它就用惡的圖案來應你。我們從這個實驗,再看看佛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的,我們就曉得,整個宇宙,連虛空都是屬於有機體,也就是說活的,它不是死的,虛空也有見聞覺知。如果沒有見聞覺知,虛空怎麼會產生變化?虛空怎麼能夠傳達信息?
[ 本帖最后由 maxis.. 于 18-5-2009 05:58 PM 编辑 ]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5-2009 0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5-2009 0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四集)
2009/5/8 台灣高雄
其實,「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大家都是平等的,真的沒有高下。
為什麼我們現在變成這個樣子?
佛講「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我們是一念妄動,把自性變成阿賴耶,從阿賴耶裡面出現了宇宙萬法,我們的生命也同時出現,這樣子愈演愈複雜,回不了頭來。
其實回頭是很容易的,迷失自性太久了。佛菩薩他們是回頭了,他們是個明白人,回頭之後他來幫助我們,引導我們回歸自性,妄盡還源。還源就成佛,就回歸自性。怎樣還源?
那個妄要盡。
妄太多了,佛把它歸納為三大類,《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類,一般大乘教裡面所講的,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
無明煩惱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塵沙煩惱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分別,見思煩惱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執著,這三大類,三大類都是無量無邊。為什麼會無量無邊?我們到下面一段就學習到,三種周遍。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5-2009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四集)
2009/5/8 台灣高雄
可是我們要真的想學,沒有別的,就是放下;你要不放下,你就回不了頭。放下什麼?
妄的放下,沒有一樣不是虛妄。到最後一個階梯,那是連佛法也要放下,為什麼?
自性當中沒這個東西。
所以《金剛經》上,世尊把這個消息透給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法是佛法,佛法也要把它捨掉,假的不是真的。
佛說經,佛經自己有比喻叫「黃葉止啼」,小孩哭在鬧,大人在地上撿了一片樹葉,黃黃樹葉,告訴小朋友不要哭,你看這是黃金,可以拿去換糖吃。小孩一聽很歡喜,不哭了,這是目的已經達到了。
所以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妙法是黃葉,這個要知道,你放下,真的就現前,自性就現前。
自性是什麼樣子?
這一部《華嚴經》就是自性的樣子,說得很詳細。
惠能大師在中國示現成佛,只說了二十個字,那二十個字一展開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妙!
自性是什麼樣子?
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二十個字說盡了,這二十個字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法的真相。
還源之後,你就徹底明白了,你就全都得到了,大方廣佛華嚴全得到了、證得了。
在哪裡?原來就是現實生活,你在現實生活裡面得大自在,永遠沒有煩惱,永遠沒有災難,你自己受用,
也能夠教化眾生,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回頭。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5-2009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诚意推荐: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集——2041 集)
净空老法师讲演
1998.5.18 啟講
![](http://www.amtb.tw/images/hitvphoto.gif)
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12&web_rel_index=149&sub_amtb_index=2404&Page=205
內容簡介
《華嚴經》的原本只有一種,但分量很大。印度人計算篇幅的大小,是以偈頌為單位,說一偈或一頌是同樣的意思,都以四句為一單位。不論是偈頌、長行或密咒,也以四句為一單位;一單位裡,字數並不相等。《華嚴經》總共有十萬頌,也就是四十萬句,可見其分量之大。分量多就容易散失,所以《華嚴經》傳入中國時,就是一個殘缺本。
首次傳入是在晉朝,只有三萬六千頌,是十萬頌的三分之一,其中三分之二都遺失了。將三萬六千頌翻譯成華文,總共有六十卷,稱為《晉經》,也稱為《六十華嚴》。現在還有流通,但是讀的人較少。
第二次是在唐朝證聖年間,即武則天執政時,由實叉難陀大師從西域帶來,比上次增加九千頌,總共有四萬五千頌,共翻譯出八十卷,稱為《八十華嚴》。
第三次在唐德宗貞元年間,印度有個小國,對中國進貢。禮品裡有一部《普賢菩薩行願品》,經文完整無缺,非常珍貴。由印度高僧般若法師譯成華文,總共四十卷,稱為《四十華嚴》。所以《四十華嚴》就是《普賢菩薩行願品》。現在《華嚴經》每一品都有缺文,唯獨《普賢菩薩行願品》是完整的。弘一大師教導我們學習的方法,《八十華嚴》讀到第五十九卷,接著讀《四十華嚴》,合起來總共九十九卷。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5-2009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無中生有
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我們身體是眾緣和合生起的,你再仔細觀察動物、植物、礦物、山河大地、自然現象,哪一樣不是眾緣和合生起的?
統統叫眾生,這叫「有」。
有從哪裡來的?一般宗教裡面講,神創造的,上帝創造的。現在科學家發現有從無中來的,「無中生有」,有還回歸到無。這個說法跟大乘經上又是相應的。
《仁王經》上佛給我們講,講剎那生滅,佛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一彈指的時間很短,我們彈得快的話,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
佛告訴我們,「無中生有」那個有的相(有真的是從無中生)一秒鐘它有多少個生滅?
二十一萬六千個生滅。它生了,那個相生了,「有」生了,生了立刻就滅,一秒鐘裡頭有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
我們現在看的相是相續相,真正的相,那個相我們見不到,太快了。
科學家現在講,有是無中生有,有還歸無,科學還沒有佛法說的這麼詳細。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5-2009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點」
宇宙的起源。這是多少年來,多少聰明人在探討、在研究,宇宙從哪裡來的?
近代的科學家都能夠接受從大爆炸就變成了這個宇宙。
那個大爆炸是什麼東西爆炸的?
最新的科學有個說法,稱這個為「原點」,爆炸這一點。
這個點有多大?很小,真的像《華嚴經》上講的微塵,科學家做個比喻給我們說,他說我們頭髮把它切斷,切斷之後是個平面,平面的直徑,可以排列多少個宇宙的原點?可以排一百萬後面是億億億,一百萬個億億億那麼小的原點。
就是那個小原點爆炸,變成宇宙,這是科學家最近的說法。
幾時爆炸的?
世尊在楞嚴會上說明「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幾時爆炸的?就是現在。那個原點一個一個不斷在爆炸,爆炸成為我們所感官這個宇宙,就是相續相。
這是科學家的講法,跟經典上所說的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用它來證實,佛經裡頭也講科學,講得不少,講得很微妙。
一秒鐘億萬次的生滅。所以,法身菩薩見不到,佛經上講,要到八地菩薩才見到。
八地菩薩見到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種子,阿賴耶識的種子,說老實話沒有現相。頭髮切斷的平面,擺上一百萬億億億個,那還是有相;換句話說,我想比那個還小,小到等於零,阿賴耶裡頭業習種子。什麼時候爆炸的?宇宙原點是什麼?
佛給我們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相宗經論裡面講,「無明不覺生三細」,原點就出來了,三細相裡面的境界相就是原點。怎麼知道?
「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個境界一發展,就是宇宙。
原點從哪裡來的?
原點是法性變現出來的。
法性,我們現在的話講,能量,宇宙的本能,能量。能量變成物質,這是現在科學家已經證明了,甚至於科學家已經發表論文說物質不存在。物質現象是什麼?
物質現象是能量的波動。這個說法跟佛經裡面愈來愈接近,「無明不覺」就是波動,極其微細的波動,波動裡面就產生物質。覺了的時候,這個波動就沒有了。所以波動是不覺,極其微細的不覺。這有沒有因?沒有因,無明無因。前面跟我們講的「捨因」,無為無因,無明無因,果是法性,體是法性。大乘教裡講這個,才把宇宙現象講絕了,從這個地方認識到宇宙是一體,宇宙是和諧,宇宙之間沒有一法衝突,宇宙之間沒有一法對立,宇宙之間找不到矛盾。
[ 本帖最后由 maxis.. 于 18-5-2009 03:40 P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