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37|回复: 28

佛陀針對日後佛法大門內的爭鬥開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7-2008 0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竹:

偉大的佛陀在阿難尊者的詢問下,特別交代了「滅諍七法」和「六淨根法」來處理「因修行經驗上方法的不同,而起爭執,造成分裂」的問題。這種分裂或是意見不合是因為「六種諍根」而生起的,那就是:「因為生氣怨恨、輕蔑傲慢、妒忌貪婪、虛偽欺詐、惡欲邪見、固執己見」。今天,阿難擔憂的事情果真發生了,但是佛陀所教賜的方法似乎被漠視了。如佛所說,如果自己或別人有犯了以上的六種情形,「應當趕快捨離」而不是爭論下去。在任何情況都應該保持「身慈、口慈、意慈」的狀態來修證佛陀所教的「自知、自覺、自證」的法門。善哉!

原文:http://www.wisdomvoice.org/agama/book/as/as106.htm
耆那教分裂的警惕
     ──滅諍七法的教說
  有一次,佛陀住在跋耆族人的舍彌村中。
  那時,耆那教教主尼乾子,剛在波和城過世不久,當地的耆那教教團便分裂為二派,彼此之間對教義有不同的看法,因而意見不和,相互鬥爭。耆那教的在家弟子們,對這種情形都感到厭惡與反感。
  耆那教分裂鬥爭時,一位名叫「周那」的沙彌,正好也在波和城結夏安居,對這個情形十分清楚。安居期結束後,沙彌周那來到舍彌村見尊者阿難,告知了這個情況。尊者阿難深有感觸,帶著沙彌周那去稟告佛陀,並對佛陀說:
  「世尊!我聽到耆那教分裂鬥爭的消息,大感震驚,使我聯想到比丘眾在世尊入滅後,如果也起了類似的鬥爭,一定會讓許多人苦惱,對大家都不利。」
  「阿難!你看大家可能會為了什麼事而分裂鬥爭呢?」
  「世尊!大家會因為對戒、定、慧修學的不同,而起分裂鬥爭。」
  「阿難!對戒、定、慧修學不同,而起分裂鬥爭的可能很小,多的是因修行經驗上方法的不同,而起爭執,造成分裂。
  阿難!我教了大家許多自知、自覺、自證的修行方法,即: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會有比丘對這些有不同的主張嗎?」
  「不會的,世尊!但我擔心世尊入滅之後,那些只尊崇世尊的人,會對僧團的生活與戒律有不同的意見,而起爭執。」
  「阿難!這類爭執有六種起因,稱為『六諍根』,即:因為生氣怨恨、輕蔑傲慢、妒忌貪婪、虛偽欺詐、惡欲邪見、固執己見,而對師長、正法、僧伽都不謙恭,也不好好修行,因而在僧團中引起爭端,讓許多人苦惱,對大家都不利。如果發現自己或別人有這六種情形,應當趕快捨離。如果沒有這些情形,將來就不會起爭端了。
  阿難!當有爭端發生時,有七個解決方法,稱為『七滅諍』,即:
  一、面前止諍:集合涉入爭執的雙方,面對面講明。
  二、憶止諍:當有違反戒律事件被舉發,應讓被舉發者回憶是否有犯戒情形。
  三、不癡止諍:當事者因喪失心智下的行為,事後又不復記憶時,在當事者當眾表白後,應以不追究結案。
  四、自發露止諍:當有違反戒律事件舉發時,應經由當事人的親自表白承認,再依戒律懲處。
  五、君止諍:當所舉發的違反戒律事件已經很明確了,但當事者還是故意狡辯,不願意坦誠時,應多方交叉訊問與舉證調查,使當事者無所推卸,以解決爭端。
  六、輾轉止諍:即爭端的當事者,訴諸僧團大眾議決,以多數決表決公斷。
  七、如棄糞掃止諍:若僧眾中因爭端而形成二個對立集團,經團體協商後,以接受對方懺悔的方式和解。在一方表示懺悔後,所有爭端應一筆勾消,就像把垃圾拋棄一樣。
  阿難!還有六個生起敬愛的誠摯原則,有益於僧團的向心力,使僧團保持無諍、和合、團結。哪六個原則呢?那就是對僧團內的同修們,不論是在公開的場合,還是在私底下,都要『身慈』、『口慈』、『意慈』、『飲食均分』、『戒律共守』、『見解相應』。阿難!如果大家都能遵守這六個原則,還會因不能忍受他人言語或生活上的瑣事,而起爭端嗎?」
  「不會了,世尊!」
  「阿難!所以大家應斷除『六諍根』,而以『七滅諍』的方法解決爭端,以『六敬愛』的原則和睦相處,阿難!這樣,即使我入滅了,你們也可以和樂相處,不起爭端,快樂遊行,一如我還在的時候一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門內訌的問題似乎是一個足以讓人逃避和不接受的現實,還是有涉嫌內訌的人已經逃之夭夭?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面對這個鐵一般的事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8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卡拉玛经
    一、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二、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三、不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四、不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五、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六、不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七、不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
    八、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九、不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十、不因为他是导师、大师,就信以为真。

应当思考某人或某经所说的法,待确定了某法是有益的才接受,无益的就不要接受。

自知、自覺、自證的法
法乃世尊所善说,是自见的,无时的,来看的,导向(涅槃)的,智者应各自证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三法印 的帖子

請問你提出的KALAMA SUTTA的部分內容,能如何處理佛門子弟內訌的問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8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佐竹 的帖子

让戒律共守,見解相應的正法僧团处理內訌的問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8-7-2008 05:35 PM 发表
让戒律共守,見解相應的正法僧团处理內訌的問題,


你這句話,我喜歡。。。

但是在家人之間也是用同樣的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8-7-2008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座部的存在开始,就已经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5: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18-7-2008 05:50 PM 发表
从上座部的存在开始,就已经分了。。


所以阿,讓人惋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7-2008 06: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18-7-2008 05:53 PM 发表


所以阿,讓人惋惜。。。。

可以看到,阿难没有实践释尊所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18-7-2008 06:00 PM 发表

可以看到,阿难没有实践释尊所言。。


是為甚麼阿難沒做呢?釋尊要阿難實踐甚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8 06: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佐竹 的帖子

同样呀, 戒律共守,見解相應的在家人处理一样的问题...

不可能,一个认为素食是戒和一个不认为如此的人, 一个相信北传佛理和一个相信南传佛理的人, 处哩同样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8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18-7-2008 06:03 PM 发表


是為甚麼阿難沒做呢?釋尊要阿難實踐甚麼?

身慈』、『口慈』、『意慈』、『飲食均分』、『戒律共守』、『見解相應』

在第一次集结的时候,500在山洞内,500在山洞外。。

如果阿难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劝解大迦叶,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8-7-2008 06:09 PM 发表
同样呀, 戒律共守,見解相應的在家人处理一样的问题...

不可能,一个认为素食是戒和一个不认为如此的人, 一个相信北传佛理和一个相信南传佛理的人, 处哩同样的问题....


為甚麼南北不能見解相應呢?我很納悶這問題。。。佛理不是都一樣是佛教的嗎?你認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8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8-7-2008 06:09 PM 发表
同样呀, 戒律共守,見解相應的在家人处理一样的问题...

不可能,一个认为素食是戒和一个不认为如此的人, 一个相信北传佛理和一个相信南传佛理的人, 处哩同样的问题....

那要看信守佛法的人,是异中求同还是同中求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8 06: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18-7-2008 06:13 PM 发表


為甚麼南北不能見解相應呢?我很納悶這問題。。。佛理不是都一樣是佛教的嗎?你認為呢?

一个把南传经典看成小乘,另一个怀疑北传经典的正确性。。

无法看透里面的共同点,说什么都是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8 06: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佐竹 的帖子

法义和戒律都不一样如何相應?
一个依佛教导出世解脱,
一个信入世轮回, 生死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7-2008 07: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8-7-2008 06:26 PM 发表
法义和戒律都不一样如何相應?
一个依佛教导出世解脱,
一个信入世轮回, 生死相同..

当两者都可以互相质疑的时候,过程是如何就变成重要因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18-7-2008 06:11 PM 发表

身慈』、『口慈』、『意慈』、『飲食均分』、『戒律共守』、『見解相應』

在第一次集结的时候,500在山洞内,500在山洞外。。

如果阿难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劝解大迦叶,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


原來如此。。。那是甚麼因緣讓阿難沒有遵守六淨根法呢?後人又為甚麼不設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18-7-2008 06:16 PM 发表

一个把南传经典看成小乘,另一个怀疑北传经典的正确性。。

无法看透里面的共同点,说什么都是假的。。


那依你的看法,有哪幾點是共同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08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8-7-2008 06:26 PM 发表
法义和戒律都不一样如何相應?
一个依佛教导出世解脱,
一个信入世轮回, 生死相同..


這兩者之間沒有一個平衡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2025 10:25 AM , Processed in 0.13375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