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318|回复: 93

贪欲(rAga)与渴爱(taNhA)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4-2008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贪欲〕
    二、他完全拔除贪欲,
    如潜入池中将莲花连根拔起,
    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
    如蛇蜕去旧皮。

此处将贪欲(rAga)比拟为美的象征-莲花。因为莲花的美,令人很容易忘记这使感官陶醉的迷人花朵,将很快枯萎并失去美丽的吸引力。但光是体解无常还不够,只要贪着的力量持续,甚至还能增加其魅力,一再地让人着迷,引起摘取贪欲之花的欲望。而欲望通常比寻求或获得满足的力量还持久,这正是贪欲招来痛苦与挫败的方式之一。

贪欲之根能快速地深植人心,它如毛发般微细的执着,与猛烈的情欲一样难以除去,或更甚于此。因此佛陀说:「贪欲难以克服」,但在同样的经文中,也说贪欲「是较小的不善」(或由字面上直接译为「比较不该受到责备」)(5)。贪欲是三不善根之一,也是一种渴爱,是导致苦的基本因素,就这点来看,这段叙述显得十分奇怪。然而,贪欲比瞋恨还较「不该受到责备」,是因为满足贪欲时没有违背根本戒,也不会伤害到他人,例如享受美食,或在第三戒许可的范围内满足性欲等。

然而,不论是否为戒条所容许,贪欲所展现出的一切形式仍然是不善的(akusala),因为它们把人们锁在业力的束缚上,而且必然导致痛苦。因此,对期盼完美纯净与究竟解脱的人来说,一切的贪欲,无论粗细,都是障碍。

「所有的贪欲都在追求永恒」,但却无法得到。这是因为就算贪欲本身可以持续不断、不稍冷却,其对象却必然是短暂的。当所贪爱的对象消失-这是必然会有的情况;或无法得到时-这也是常有的情况,贪爱者便会感到苦。而且当他对所挚爱的人的欲望消褪或变化时,被爱者也会感到苦。

贪爱涵括其所涉及的所有范畴,而表现为渴爱、无止尽的需要,以及一向匮乏的状态。这个渴爱是下一偈颂的重点。

当欲望完全消失,甚至对色界或无色界的欲求也永远消失时,在阿罗汉的阶段,贪欲「完全断除」。由于贪欲的灭尽,其不可避免的附带品也会随之消失,诸如无法满足的挫败、苦恼或绝望,以及因过度拥有而带来的倦怠、厌烦或反感。使自已从贪欲中解脱的人,也解脱了吸引和排斥、喜欢和讨厌的「两边」,同时也舍断了今生和来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4-2008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渴爱〕
    三、他完全断除渴爱,
    使其湍急之流枯竭,
    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
    如蛇蜕去旧皮。

渴爱(taNhA)是欲望的洪流,流过六道,从最低等的微生物,到没有粗糙物质的微妙世界。渴爱有三种:欲爱、有爱、无有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08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欲爱***

在偈颂所说的洪流中,「欲爱」(kAma-taNhA)是一个强大的漩涡,将每件事物卷入其中。一切无穷无尽的渴爱,如同妄想得到满足、实现的无底深渊,尽管它不断地吸入欲求的对象,却无法得到安适与平静。这永远饥渴的感官,就好像对食物的渴求一般,每天都渴望重新得到满足:「感官是贪婪的食客」。

每日满足感官的习惯,让我们产生害怕空虚的心理,我们害怕感官体验留白,而且这种恐惧-害怕死亡的表现,成为一股格外猛烈的力量,在每个感官的渴求背后维持邪恶与胁迫的力量。在莫里哀(Moliere)[1]与巴尔札克(Balzac)[2]所巧妙描述的老人身上,我们可以明显地在病态的贪婪、狂热的攫取与执取中,看到恐惧和欲望的合作关系。

由于炽热的空虚感及恒长的困乏感,驱使、逼迫着内心,使我们尝试藉由膨胀自我来抑制这种痛苦的感觉,努力将「不是我的」或「外来的」纳入自我;狂热且贪得无餍地追逐感官享受、财产或权力;渴望被爱、羡慕或敬畏。

总之,我们试图建立自己的「个性」-一个角色、一张人格空洞的面具,但是这种满足官能渴望的企图必定失败。如果假想的自我扩张想象的范围,也就是藉由延伸外围来扩展,它与充满敌意或诱惑世界的接触点,也会随之增多,烦恼与匮乏的累积便无法避免。人们认为,只要藉由满足贪欲,就可以把取诸于外在世界的事物或他人,变成自我或我所有的一部分,成为「我」和「我所」。

特殊的官能享乐可能很容易变成习惯,甚至具有强迫性,再次使我们降低至牺牲意识控制、动物行为本能的层次。为感官的渴爱所支配的生活,可能使我们变成只有感官刺激、渴爱和感官满足而反应迟钝的人。不受约束的感官,相对降低了我们选择的自由,感官的渴爱对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并显示朝向真正人类解脱进程的含意-朝向增加我们谨慎负责的道德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08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有爱***

丧失个性所带来的威胁是,当人情绪高昂而沈浸于狂喜时,感官的渴爱趋向明显与其相反的「无有爱」(vibhava-taNhA)。古老的智慧认为:爱神和死神-热烈的爱与死-关系密切。

无有爱-企求不存在,也许可以比喻为个人生命河流的泛滥。河水拍击河岸-限制个人的边界,由令人感到挫败的限制所产生的痛苦,使它们冲破水坝,追求大海,渴望与海洋合一,将被分割的痛苦投注在想象的一整体中。

从比较简单的层次来看,无有爱是全然绝望的结果,与沈醉于世间的情况正好相反。因为生活的变化而筋疲力竭,便渴望长眠不醒,以抗议这个世界无法满足希求,而寻求自我毁灭,就如同丧失理性的报复者想要玉石俱焚。在某些情况中,暴力与具破坏力的狂热信念正是源自于此。

最后,这种渴爱以其合理化的形式,表现为断见(uccheda-diTThi),展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唯物哲学,遍布于人类的思想史中。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探讨,也许会惊觉,求死(自杀)也是因为爱染缘故。由于所求的得不到(如失恋)或长期在逆境中(如病痛),身心难以调卸,因此对自体感到厌恶。这种变相的爱染,佛经上称为"无有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08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爱***

「有爱」(bhava-taNhA)是无休止的生命之河,它始终朝向心中所希望的目标,却从未达到。我们固执地期望幸福将在明日到来,或相信天堂、太平盛世的存在,因而助长了有爱。即使我们的辛劳只获得少许满足与快乐的回报,或甚至没有回报时,我们也会如此安慰自己:工作是为了孩子、国家或人类,而每一代也都重复这个迟迟未实现的希望。

以各种的盼望、想象来渴望生命的永恒,这种有爱出现在许多宗教与哲学中,佛典称为「常见」(sassata-diTThi)。

有爱是推动生命轮回的力量。若以「无尘之眼」来看,轮回就像个踏车,那些自甘沦为奴隶的人不停地推动它,这是个「不断攀登,却无法上升一吋」的奇妙装置。轮回其中的人,一再被自己的幻相所骗,以为眼前的踏板是珍贵的目标,是辛劳工作所预期的结果。他们不知道在旋转的轮回中,没有最终的目标或目的地,世间与世间的苦,无法靠踩动踏车来止息,只有藉由止息无明与渴爱的驱动力才能达成。然而,那些献身轮回的人仍然相信,在这十分堕落的循环里,他们确实「出人头地」,并且可望论及进步与进化。

他们认真地把「存在」当作一回事,并渴望生生不息。但如果「存在」没有同时具备诱人的一面,有情也不会执着于生命,并且渴望延续。关于它种种诱人的面貌,不论是高尚或卑下,我们无须在此详述,因为从古至今,一直都有许多人赞颂生命的美好。因此,我们在此只谈一些有爱所展现出来较微细的诱惑型态。

有爱有许多形式,它可能呈现为「渴望多样化」。这种渴望经常让人舍弃此时、此地,而于他方、彼时寻求幸福;或无视于实际所拥有的,而憧憬于尚未到手的。「幸福位于某处」的幻影变成一个饵,当我们朝它迈进一步,它就远离一步,总是逃避试图抓住它的手。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渴望不断扩张生活领域,为自己寻求感官或心灵新体验的人;或为自己拥有面对生活的好本事而感到自豪的人;以及从自己的创造力得到乐趣的人。这种心态的特色就像莱辛(GottholdEphraimLessing)一般,喜爱寻找真理更胜实现真理;或如拿破仑所说,他爱权力正如音乐家爱其乐器,因为有乐器才能产生音乐。

那些为享受生活而享受的人傲慢地断言,他们甘愿为伴随生活而来的苦难、痛苦及挫败、失望付出代价。然而,这往往只是硬充好汉罢了,背后其实隐藏了失望与骄傲的情绪。但是,就算这声明是真的,他们仍旧必须坚定地对抗痛苦与失败,而一旦身心失去力量,或开始产生厌烦时,这样的声明终将崩溃。

「想要活下去」是最狡猾且有效的策略之一,不停地以希望、新奇或满足、自傲来引诱人。「见识广远」的诱惑-搜寻未知,已经引诱了许多富想象力与爱冒险的心,驱策具有英雄气概的人,视生活的变化为挑战,让人们骄傲地想去克服它。只有处于阿罗汉解脱者的状态,才能在面对不幸时,有如此真诚又坚定的舍离。只有他能真实地说自己克服了生命存在的变化,「他的心不为世间的八风所动」(《大吉祥经》,MahAMaNgalaSutta),八风是指得、失、毁、誉、褒、贬、喜、悲。他已解脱三种渴爱(欲爱、有爱、无有爱),远离欲生求死与惧生怕死的「两边」。征服了渴爱,便征服一切世界-「今生和来世」,因为渴爱是一切世界中三位一体-创造者、支持者与破坏者之首。征服渴爱的人,也是真正的征服世界者。

http://www.bookhai.com/files/article/html/30/30281/4542593.html  列有更改。

[ 本帖最后由 peggy_str 于 14-4-2008 03:2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08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里面的话真的充满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4-2008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peggy_str 的帖子

谢谢分享...

Being consumed by fire

"Aditto lokasannivaso ragaggina dosaggina mohaggina jatiya jaraya maranena sokehi paridevehi dukkhehi domanassehi upayasehi, tssa natthanno koci nibbapeta annatara mayati passantanam buddhanam bhagavantanam sattesu mahakaruna okkamati."

aditto - are burning them with a fury producing red flames.
Lokasannivaso - In regard to all beings,

1 ragaggina - the fires of raga (passions), 贪--tanha and lobha are also raga
2 Dosaggina - the fiery anger,
3 mohaggina - delusion, the mistaken view,
4 jatiya - the fires of fresh rebirth,
5 jaraya - the fires of decrepit old age,
6 maranena - the fires of death,
7 sokehi - the fires of worry and anxiety,
8 paridevehi - the fires of grief, wailing and lamentation,
9 dukkhehi - the miserable fires of physical distress,
10 domanassehi - the fires of mental distress and unhappiness,
11 upayasehi - the fires of extreme despair,

Annatara maya - Except me, the Buddha,
tassa nibbapeta - capable of extinguishing all these burning fires,
anno koci - any other single person,
natthi - cannot be found, or, rather, is not in existence.
Iti - Such being the case,
passantanam - having perceived,
buddhanam bhagavantanam - in the persons of Buddhas,
sattesu - towards living beings,
mahakaruna - great compassion,
okkamati - has occurred.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4-4-2008 04:2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08 08: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4-4-2008 03:23 PM 发表
***有爱***

「有爱」(bhava-taNhA)是无休止的生命之河,它始终朝向心中所希望的目标,却从未达到。我们固执地期望幸福将在明日到来,或相信天堂、太平盛世的存在,因而助长了有爱。即使我们的辛劳只获得少许满足 ...

谢谢分享,sadhu sadhu sadhu

但是为什么你的巴利文一大一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4-2008 08: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das 的帖子

大字母应该是注重的音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4-2008 08: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三法印 的帖子

可以翻译成华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08 09: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5-4-2008 08:38 AM 发表
大字母应该是注重的音调。

哦。通常我是用aa,uu,~n,.m这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7-2008 09: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脱的要点-断除欲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08 09: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9:01 PM 发表
解脱的要点-断除欲望


慾望從何而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7-2008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2-7-2008 09:05 PM 发表


慾望從何而起?

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08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9:13 PM 发表

知道。。。。。。。。。。


收到,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7-2008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2-7-2008 09:14 PM 发表


收到,明白。

明白?那请你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7-2008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9:23 PM 发表

明白?那请你分享。。。。


你不是說慾望從知道而起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7-2008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2-7-2008 09:25 PM 发表


你不是說慾望從知道而起咩?

对啦~ 那就请你仔细的解说为什么欲望是从知道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08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2-7-2008 09:36 PM 发表

对啦~ 那就请你仔细的解说为什么欲望是从知道而来?


那我就不用技術名詞來解釋了。。。我用平庸的詞來解釋

如果是字面上的解釋就是說如果沒有慾望,也不須要去知道想要知道的事情。

如果是體會上的解釋就是說告訴你了為甚麼欲妄是從知道而來,會讓慾望長養或讓解脫的力量長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08 1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无明灭->行灭->识灭->名色灭->六处灭->触灭->受灭->爱灭->取灭->有灭->生灭->老死灭。

所以解脱的要点,应该是断除无明吧,无明不生,就没有爱的生起。

流轉或還滅-《正見經》中十二支緣起 / 菩提長老講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index.asp?issue=87.95.9.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2-2024 06:54 PM , Processed in 0.13501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