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一实相印

同性婚姻合乎佛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1-2014 1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eggy_str 发表于 6-1-2014 11:02 PM
可否引用是哪一部經典?我找不到。

佛音《长老偈注》、法护《真谛灯》当中的《长老偈经传》等南传巴利佛典,曾记载一位舍卫城婆罗门种——跋迦利(Vakkali,又译婆迦利、薄迦利、末朅哩等)比丘,对佛陀的色身起了欲爱之心,深深为了只能在佛陀用斋时才能见到佛身,而感到不安。

今天无意读到,之前白布飘扬也说过。
试找下上述三本经典。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peggy_str + 1 謝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1-2014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
◇ 释果平 改写
婆迦利长老的故事
婆迦利长老出生于舍卫城婆罗门种。他在青年时代就精通婆罗门典籍三吠陀,并且掌握了婆罗门的诸般技艺。
在一次法会上,婆迦利见到了久仰的佛陀。当场他就被佛陀具足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吸引,并因倾慕佛相的庄严而出家为僧。
出家后,婆迦利比丘虽受持业处禅修,但他仍然无法控制想要见佛陀的心,他的心整日被佛陀的圆满相所占据,令他无法深入禅观。但佛陀每天都闭门于自己的禅室静修,婆迦利不可能随时能见到心中的偶像,只有在佛陀出外用斋时,婆迦利才能一睹佛陀的尊容。于是婆迦利每天都盼着用斋的时间快到来,好让他有机会见到佛陀。这样焦急的等待,让婆迦利没有心思禅修,而整日心绪不宁。
佛陀在精舍还好,如果遇到佛陀别请受供,婆迦利的心就更是无法宁静。他会坐卧不安地等待佛陀的归来,甚至还会烦燥到在禅房中待不下去的地步,这时婆迦利就只好借着出房经行的机会以便倾听外面的动静。他就这样在经行道上焦急不安地踱来踱去,一直要折腾到佛陀回到精舍,他才能稍稍安下心来。
婆迦利比丘的这种状态终于被佛陀知道了。这天,佛陀将婆迦利比丘叫到身边,和蔼地对他说:“婆迦利,修行人应以正法摄心,如果自己的心被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所牵引,那是无法趋入正道的。婆迦利,你总想看我这具日渐衰朽的躯壳有什么用呢?你出家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解脱的啊,如果你的心只是去追逐外面的六尘,那你是永远无法解脱的。婆迦利,提起正念,以正法作自心的依止吧。你要记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婆迦利比丘听了佛陀对自己的教诫后,惭愧万分。回到自己的禅房,婆迦利开始忆持过去所学的禅观方法。但令婆迦利无奈的是,佛陀圆满无缺的法相总是浮现在他眼前,让他没有办法集中心念禅修。
为了调伏自己渴望见佛的念头,婆迦利只好离开与佛共住的僧团,来到偏远僻静的莽林中禅修。为了克制自己思念佛陀的不安,他每天都强化自己禅修观想所学的业处。除了入村乞食,他整天都坐在树下禅观用功。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6-1-2014 11:2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14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老偈·长老尼偈故事
◇ 释果平 改写
婆迦利长老的故事
这样一段时间后,婆迦利燥动不安的心终于安止下来,随着禅观的深入,他时时都能沉浸在法喜充满的愉悦状态。也因为婆迦利比丘如此强迫坚韧的用功,由于莽林太潮湿,长时间的树下禅坐使他得了风湿病。
生病后的婆迦利并没有在乎病痛的折磨,他仍然以四念处摄心,按照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的教授勇猛无倦地禅定观修。终于,功不唐捐,婆迦利比丘证得圣果。
婆迦利证果后,便收拾起衣钵离开莽林回到祇园精舍拜谒佛陀。
佛陀得知婆迦利比丘已证圣果非常高兴,便问他:“婆迦利,你居住在远离人群的莽林中,因为林中潮湿又患了风湿病,本来林中生活就很艰苦,再加上你生病,那生活就更艰难。婆迦利,能告诉我这段时间你在林中是怎样过的吗?”
婆迦利比丘便回答佛陀说:“世尊啊,由于您的教诫,弟子在林中每天以三十七菩提法摄心禅修。开始时,弟子思念世尊的心还是很强烈,甚至想要再回到精舍好天天见到您,但每当这时,弟子的耳边就响起您对弟子的教诲,于是又再安下心来观修。这样一段时间后,浮动不安的心开始变得调柔起来,因正念的升起,内心也不再烦燥而渐渐感到轻安悦乐,这样有时一坐下来常常忘记了吃喝的时间。当正法的喜悦充满内心时,弟子也就不以为莽林独处的生活为苦,并且不再感觉病痛的折磨,而只是时时感到自己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融洽和乐。由于林居带给身心的快慰,禅定就更得力了,弟子昼夜都能以戒、定、慧三学统摄心念,这样精进努力下来,弟子终于证得圣果。”
佛陀听了婆迦利比丘的回答后非常满意,当下称誉婆迦利比丘为“正信第一”。(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6-1-2014 11:2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14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6-1-2014 10:35 PM
《正法念處經》受北傳承認,甚至有“小乘華嚴經”的美譽。

若你認為不受南傳上座部承認不代表是佛法, ...

你的心越走越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14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6-1-2014 09:48 PM
天魔与同性恋

尊者婆迦梨被人说成具有同性恋倾向。根据经典他爱慕佛陀的色身。每次食时见不到佛陀,他内 ...

天魔通常都喜歡圍繞在一些自殺前證阿羅漢的修行者,注意他們自殺後的去向,尤其是那些生重病而自殺的。

除了跋迦梨,還有一個是瞿低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14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爸是李刚 发表于 6-1-2014 11:20 PM
你的心越走越远了。

原來你也是郎才女貌的一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6-1-2014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6-1-2014 11:22 PM
天魔通常都喜歡圍繞在一些自殺前證阿羅漢的修行者,注意他們自殺後的去向,尤其是那些生重病而自殺的。
...

我之前还以为跋迦梨,瞿低迦是同一人,原来是不同人。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14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6-1-2014 11:26 PM
原來你也是郎才女貌的一類。

我不想加入你们无聊的辩论。只是好意提醒你。
上座部会否任就是不在巴利三藏里面。那就算旁门邪道的邪说也是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1-2014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爸是李刚 发表于 6-1-2014 11:41 PM
我不想加入你们无聊的辩论。只是好意提醒你。
上座部会否任就是不在巴利三藏里面。那就算旁门邪道的邪说 ...

我也會否認上座部中的東西,就算是巴利三藏裡的。

不想辯論就請自便。
本帖最后由 鏡花水月 于 6-1-2014 11:5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14 09: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诡辩者,不如你回答我,你认为性行为是正当的吗?只需回答是/不是。

是,夫妻間的性行為是正當的,有夫婦名義的一男一女以道入道。

輪到BZ你了,你認為同性戀婚姻/性行為是正當的嗎?只需回答是/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14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6-1-2014 10:45 PM
《正法念处经》
何者邪行。谓男行男。彼人以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处合大地狱多苦恼处受大苦恼。 ...

你引用的经文不管是否出自佛陀思想,都说明古人排斥破坏人伦纲常的关系和进行非自然性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14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7-1-2014 09:26 AM
是,夫妻間的性行為是正當的,有夫婦名義的一男一女以道入道。

輪到BZ你了,你認為同性戀婚姻/性行為是 ...

同理,我不会说所有性行为是正当的,也不会说所有性行为是不正当的。

因为只要是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性行为,我就不说它是正当的,包括夫妻间的婚内强暴、背叛偷情等等。

反之,只要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那么,我就不说它是不正当的,包括忠诚的、能互相扶持、互相保护的伴侣关系。



以此标准,我不会说所有同性性行为是正当的,也不会说所有同性性行为是不正当的。

因为只要是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同性性行为,我就不说它是正当的,包括合法同性伴侣间的婚内强暴、背叛偷情等等。

反之,只要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那么,我就不说它是不正当的,包括忠诚的、能互相扶持、互相保护同性伴侣关系。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谷成 + 1 BZ不是设限“只需回答是/不是”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14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布飘扬 发表于 7-1-2014 04:13 PM
同理,我不会说所有性行为是正当的,也不会说所有性行为是不正当的。

因为只要是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 ...

從佛法角度來說,這並非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更不是屬于無記問題,不需要用到這樣的作答方式。

這僅僅只是善惡正邪的行為,若是無記問題,佛陀就不會多此一舉說正淫/邪淫了,也不需要分什麼正淫/邪淫了。

當然不能說所有的性行為是正當的,只有某些是屬於正淫範圍。

連正邪善惡都不具備完全分辨的能力,這些都是慧力的大敵。你自己以為的修善,反而可能是大大的在修惡呢。本來不需要墮惡道,卻因為自己錯誤的修“善”反而進了惡道,這才是真正可悲的。

緣起甚深,眾生每一個細微的舉動都可能帶動整個娑婆世界,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單方面同性戀性行為不會傷害他人,對社會他人不會有任何影響,這是錯誤思維。
本帖最后由 鏡花水月 于 7-1-2014 06:38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14 09:1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7-1-2014 06:28 PM
從佛法角度來說,這並非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更不是屬于無記問題,不需要用到這樣的作答方式。

這僅僅 ...

我希望大家以如实观察来分辨善恶,不要只是靠想像或相信。

拒绝性别歧视,是佛陀所开示的世间七不衰法之一。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人权理念。



如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14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布飘扬 发表于 7-1-2014 09:10 PM
我希望大家以如实观察来分辨善恶,不要只是靠想像或相信。

拒绝性别歧视,是佛陀所开示的世间七不衰法 ...

是的,明辨很重要,那是慧的重要基礎,是慧的極其重要一部分。

把惡法當善法,邪淫當正淫,無原則的所謂善待尊敬附和,濫用人權,反倒可能有惡報。因為不能明辨,增長糊塗的心性。這糊塗的心性還對解脫極其不利。

這個世界上,充斥著是非不明的糊塗蛋,嚴重缺乏有銳利眼睛的人。

在修行當中,也有遠離惡知識,遠離惡友,不是盲目的討好附會。對于佛法修行來說,對人的分辨更加重要,因為佛法第一要先親近善知識,這就意味著一定要去辨別什麽樣的人是善知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14 0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 1        BZ不是设限“只需回答是/不是”吗?

答案的设限是人为的,但真相往往超越了人为设限。

当人的思维模式落入了二元分法,就往往把自己局限在二元对立的框框内,进而无法看到二元对立以外的真相。

比如,有人知道利益他人是对的,就误以为自利是错的、自私的行为,进而对自己要求过于严厉,弄得自己心力交瘁,其实这是落入“自、他”的二元对立的盲点。其实,利益自己与利益他人是没有冲突的,全都是利益众生的一部份,两者都没错,能自利利他才是圆满。

比如,有人以为生儿育女是天经地义的,就误以为不生育是错误的、不孝的,其实,要不要生孩子都是个人的选择,本质上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世上不会所有人都选择生育,也不会所有人都选择不生育;世上不是所有人都能生育,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无法生育。因为有一部份人不生育就担忧人类存亡,其实是杞人忧天的烦恼。

比如,有人以为异性恋是对的,就认为同性恋是错的,却不知,这些都是众生相的一部份,从世间法来看,都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开展,没有谁比谁正确的问题,从出世间法来看,都是无明与爱染,最终都得舍下。

当一个人陷入了思维盲点,就会看不清真相,进而有所偏执,当看到事实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时,就会心生苦恼,甚至责怪是别人出了差错。其实,所有烦恼都是由自己的价值观而生。当有了“应该是这样、不应该是那样”的错误期望,就会有“怎么不是这样、怎么会是那样”的烦恼。

只有舍下了“应该是这样、不应该是那样”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如实、不偏取的心来观察,自然就会有“原来是这样、原来如此”的领悟。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chee_yong88 + 5 感谢,让我看见了自己曾经有过的盲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1-2014 0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布飘扬 发表于 8-1-2014 01:08 AM
答案的设限是人为的,但真相往往超越了人为设限。

当人的思维模式落入了二元分法,就往往把自己局限在 ...

说了那么久,都#156楼,究竟你认为同性恋婚姻和他们的性交合乎佛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14 0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Omnipresence 发表于 8-1-2014 01:36 AM
说了那么久,都#156楼,究竟你认为同性恋婚姻和他们的性交合乎佛律吗?

我已经回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14 08: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布飘扬 发表于 8-1-2014 01:08 AM
答案的设限是人为的,但真相往往超越了人为设限。

当人的思维模式落入了二元分法,就往往把自己局限在 ...

佛法,並非不二論,而是二元論。大乘佛法以及婆羅門都是不二論,原始佛法屬于比較明顯的二元論。而二元見則是方向正確的,佛法正是明顯的二元論特征,善惡正邪對立,世間涅槃對立。

不過佛法的二元論不是直接劃分為界(割裂型的二元論是有問題的),而是漸變的(由邪到正),但是漸變過程到某一處,會突然有個轉變,這就是正邪的分水嶺,即是不影響證果,如男女夫妻性行為並不障礙初果及禪修。

同性戀性行為是排在異性戀(夫妻)性行為後面,處於邪的領域,所以相對來說是邪淫,會障礙證果和禪修,甚至導致投身惡道的可能。
本帖最后由 鏡花水月 于 8-1-2014 08:2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14 08: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鏡花水月 发表于 8-1-2014 08:17 AM
佛法,並非不二論,而是二元論。大乘佛法以及婆羅門都是不二論,原始佛法屬于比較明顯的二元論。而二元見 ...

无论如何,佛法不是哲学上的理论,佛法是以实质、如实的真相为本。

一元、二元、多元理论都是人为区分的概念,都是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不同层面,而正法只是如实地、全面地观照而已。

在本质上,性别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所以对异性同性的刻意区分、偏执,在佛教的道德观上是没有太多实质意义的。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8-1-2014 09:00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6-2024 03:10 PM , Processed in 0.06514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