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lonely_wolf

【螳螂拳※※交流专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1-2007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學香,字書圃,海陽縣發城鄉榆山夼人,生於清道光年間(1810年)。外號「梁一眼」,家中堂號「德順堂」。其身材瘦小,但極為靈敏,因聰明勤奮,博學多才,故武學造詣非凡。曾在比武中一拳置對方於死地,因此亦有「梁鐵錘」之稱,並從此聲名大振。梁學香半生以保鏢為業,憑螳螂拳旗號闖盪江湖無敵手。梁學香不但精通「梅花螳螂拳」,他對「太極拳」也有極深的研究。他將「梅花螳螂拳」的主要技法與「太極拳」的精要融合,創編了「摘要」拳,「摘要」成了螳螂拳的精華,歷代拳師不輕易外傳。從此時起,「梅花螳螂拳」又稱為「太極梅花螳螂拳」或簡稱「太極螳螂拳」。梁學香不但將「梅花螳螂拳」技法創新,同時也是「梅花螳螂拳」蓬勃發展的奠基人。他打破螳螂拳單傳習慣,傳藝極廣,先後在海陽、萊陽、棲霞、黃縣、文登、芝罘、榮成、牟平等地授徒。其在煙台地區的部分徒弟有:梁敬川(梁學香之子)、郝宏,姜化龍、李明環、孫碤、石古都、王承志、王桂芳、蔣老七、修坤善等人。而據香港趙竹溪太極螳螂門人所載,趙竹溪師承遲守進、任豐瑞,而遲、任二人師從孫元昌,而孫元昌正是師承梁學香(香港記載為梁樹香)。由此可見,香港趙竹溪太極螳螂其源流也是出自梁學香。梁學香將生平所學,寫下了「螳螂拳譜」一書,為「梅花螳螂拳」的發展奠下了理論基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1-2007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00 ahpin_2000 的帖子

没争...没争。
大家交流交流而已,
论坛就是这样的啦!
一起吹吹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7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94 ahpin_2000 的帖子

都不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1-2007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沉底啦!来争一争把帖子顶一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1-2007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06 ahpin_2000 的帖子

铁达尼号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07 09: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92 潇遥仙 的帖子

在刘连洋、螳螂门拳功体系的解说中得知,
除了螳螂短打五連環,螳螂十八手也是一种打法,
是郝家所傳太極梅花螳螂中的絕技,
而不是七星螳螂拳的手法。
但,这些就要由小兵哥证实一下咯!
七星螳螂拳以外的言论,我不适于发表。
但,这是不是你所指的螳螂十八手呢?

[ 本帖最后由 我武维扬 于 9-11-2007 09:4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9-11-2007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08 我武维扬 的帖子

那天其实我有收到邀请函,关于那个国际表演的,只是我昨天才看到。。。 。。。因为我老婆看了就收起来,到昨天整理信件时才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07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09 ahpin_2000 的帖子

那就可惜了!
那天星期日的论坛会,真令我大开眼界,收益不浅。
有个来自台湾白鹤派、食鹤拳的师傅,真了不起,
我坐离他十多尺,都能听到他发劲时所发出的响声,真利害。
各自各派的师傅都有表演他们本身拳种的实用手法。
那天真的...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11-2007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09 ahpin_2000 的帖子

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07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武维扬 于 9-11-2007 03:09 PM 发表
那就可惜了!
那天星期日的论坛会,真令我大开眼界,收益不浅。
有个来自台湾白鹤派、食鹤拳的师傅,真了不起,
我坐离他十多尺,都能听到他发劲时所发出的响声,真利害。
各自各派的师傅都有表演他们本身拳 ...


那就没将厉害了巴,听的到声音,证明他只能打明劲,功力还不够深,通常真正厉害的师傅都是比较喜欢打暗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07 09: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12 xinghuen 的帖子

那练功与实用是有分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07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13 我武维扬 的帖子

一样的,武术里有说,走架即打手,所以以前的师傅都是看徒弟的拳架打的如何就知道他的功力如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7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14 xinghuen 的帖子

对,手比手就见功夫,师傅们都会常常讲,唯学生们却常常忘。你的见解很正确。螳螂拳讲的是招也打不招也打,能挥空拳不一定能发暗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7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哟!!!又沉底了!我顶一顶!

出自潍坊螳螂拳武术培训学校网站http://www.wxytw.com/index4.htm

姜化龙先生传艺广,弟子多,在当时有威望的为:宋子德、李坤山、刘祖源、姜东洋、纪雷山、袁子、于振江、崔罗亭等人。目前尚健在的有阎学信和姜化龙的外甥李殿坤。

宋子德,字耀坤,莱阳赵格庄人。因家庭富裕人称宋二爷,年龄与姜化龙相同,卒于化龙之后。宋子德原习猴拳和长拳,后与姜化龙结拜,始习螳螂拳。因其有文化、故对螳螂拳理论上的整理和发展有一定贡献。宋先后在莱阳、烟台等地授拳,培养出一批有名的螳螂拳师。如:王玉山、崔寿山、赵石亭、宋环亭、姜吉和、纪春亭、姜玉龙等。

李坤山,原随父李丹伯习长拳,三合功,后随姜化龙习螳螂拳,任莱阳县国术馆副馆长,曾代表山东省参加过1933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国术国考。国术馆解散后,任过乡校校长等职,后去台湾。

胶东一带对习螳螂拳功夫深并有一定造诣的拳师推举为:“三山、两亭、一郝”。三山为:李坤山、王玉山、崔寿山。两亭为:宋环亭、赵石亭。一郝为:郝宏。另外,还有铁胳膊姜玉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7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螳螂拳师单香陵
单香陵 ,山东省黄县城关公社邹家大队人。幼年时就开始从黄县赵景清学习长拳;其后他的父亲又由山东省莱阳地区请来著名武术家吕孟超到他家,教他练习通背沾粘拳和枪棍术等,前
后历经八年,后来吕孟超因年岁已高,回了莱阳老家。单香陵又拜黄县北关著名螳螂拳宗师丁子成学习六合螳螂拳术。

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快速、凌厉、拳法多变的技击性强的一种象形拳术。相传为明代鲁人王朗所创。据说王朗曾学拳于少林寺。艺成出游,一日游于山林间,遇通背拳高手单通。二人较
技三日夜,王朗仍不能进单通之身。王在树下休息,苦思破敌之法。忽见一螳螂缘树而下,乃以草杆戏之。螳螂两臂如斧似锯,战斗时后足着地,两臂应敌。王观其动作闪转灵活,变换有
度,顿悟以短克长之法。朝夕模仿,创螳螂拳勾、搂、刁、采、崩、砸、挂、劈、粘、贴、靠、闪、赚、腾、挪之动作。王再与单通战而胜之。其后王又观察猿猴之灵巧奥妙,乃与螳螂拳
混为一体。故今日之六合螳螂拳有所谓"螳螂手,马猿步"之说,螳螂拳又有七星螳螂(以七星步法得名)和梅花螳螂(手法三五手联出,谓之梅花五朵)之分,实为一家也。
六合螳螂柔中有刚,阴阳奇正变幻莫测。练者非功底深厚及细心领悟,则很难得其奥妙。单香陵穷毕生之精力,又集各家拳术之所长,丰富和发展了六合螳螂拳法。他讲究六合。六
合者,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从身法、步法上讲:内出五行、外走八卦。手法上讲:取连环手法。劲力上讲:暗刚
、暗柔。所练之内劲分为:活、顺、刚、柔、化五种。其打法取螳螂手法秘诀九十三手。单香陵的六合螳螂拳术,在近些年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形成了他自己的独
特风格。

在旧社会,单香陵因生活所近,曾做过粮行生意。后来粮行倒闭,他曾到北京广和戏院担任司帐(会计)。那时北京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剧社,知道他武功深厚,就礼聘他担任剧社的
武功教师。当时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琴师徐兰源先生以及多位著名的京剧家,如叶盛章、叶盛兰、萧盛萱、李世芳等,皆向单老师学习武功。他对艺术家们在武术与舞台戏剧艺术的
融和与表演方面作出了贡献。单香陵在早年凭一身硬功夫曾多次参加过武术擂台赛。1938年他就约参加北京举行的全国散
打比赛,以超群的功夫和丰富的搏击经验战胜了全部对手。他那精湛的拳技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据说1948年,山东省莱阳地区举办运动大会。会上他表演了拿手的六合螳螂拳,受到在场
观看表演的许世友同志的赞赏。表演结束后,许世友同志接见了他,并且和他交谈了有关武术方面的事。
单香陵性格直爽,急公好义。早年他曾经到过东北地区的大连市,那时寄居在一个经商的朋友家里。一天,有几个日本兵闯进他朋友的商店,强取货物。一位店员叫他们付钱,日本兵不
但不付,反而殴打这位店员。单香陵见状,怒火中烧,挥动铁拳,狠狠地痛惩了这几个日本侵略者。他所到之处,遇到武术界朋友有困难,他就尽力相助。遇到同业间有纠纷,他就从中排
解,直到双方言和为止。他的美德一直被传为佳话。单香陵与已故前中央建工部副部长陈云涛先生(著名业余螳螂拳家)同是丁子成老师的高徒
。他们二人多年来一直是友好往来。为了把螳螂拳介绍到北京市,六十年代陈云涛先生初在北京市曾代单香陵选收徒弟。自此之后螳螂拳在首都广泛传习。如今有些人已经成了螳螂拳的教
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7 07: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武维扬 于 30-10-2007 09:51 AM 发表
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拍按
希望有机会能和你们一起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5-2008 0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汉勋十八叟

黄汉勋十八叟


























[ 本帖最后由 潇郎 于 27-5-2008 02:3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08 0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版主帮忙resize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08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大的分享

最近看了旧片,<300>
看了他们在片中用盾和用刀的技法都不错,大家可以看看他们对攻和守的使用,还有兵法的运用,让我们更加了解武术
以下是我的拙文,大家可以批评下,讨论各自的想法

有所谓的招之即打,(用盾防守后直接反砍对方一刀,对方的攻势一减,立刻反击,不能迟疑)
打之即招,(看不中对方就会遭到反击,再攻击时要谨慎,随时要激流勇退和防守,再反击)
连招夹打,(连续防守也别忘记攻击)
连打代招,(可以攻击就乘势攻击,不给对方机会)
打即是招,(有些情况,可以直接砍对手,先发制人,不需要用到盾来挡)
招即是打。。。(有时候,防守的招式也可以用来攻击,就象盾可以用来撞击敌人一样,"挂手"防守至于也可以攻击敌人下巴,"脱手"也可以顺便取眼。。。)

我认为拳术最核心的是"攻"和"守"的技术,除此以外的东西都是COMPLIMENT以上两种技术的
而攻守之中,用法可以自由变化,就如以上所说,看自己如何"执生"的了
而最要紧的是,我们要勤练功,现在我要去跑步了,有空喝茶!

[ 本帖最后由 coffee-ping 于 27-5-2008 12:5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08 03: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主张从套路开始着手,套路打得好对抗中不一定打得好,但是套路打不好对抗中一定打不好。因为基本功、力量、角度都没掌握好,套路根本打不好,一看就很别扭。而理所当然的,力量、角度掌握不好,对抗中也发挥不了什么。这也是那些前辈说的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哪怕是只是一拳、一脚,也可以从而评估他的水平。

对抗的打法认识认识倒可以,如要深入了解和试验就不必了,等基本的力量、角度都有一定的水准后再慢慢研究罢。循序渐进对我来说是不二法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2024 12:27 AM , Processed in 0.10108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