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5681|回复: 469

【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2009 08: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集锦 《妇容》

妇容是指女人的容貌,容貌不是指长得是否漂亮,最重要的是妇女的外貌是否端庄贤淑。假如在家里非常邋遢,头发都是乱七八糟,很可能你先生一进门,赶快又冲出去,以为走错门了。所以,当女人不重视修边幅,不重视外貌,可能先生看久了就会不想回家。

而容貌不是说要画得这边红一块,那边青一块,而是看起来让人家觉得很舒服,愈看愈欢喜,这个很重要。这不只是给先生一个好印象,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好榜样,让孩子时时刻刻看到母亲都是这样端庄,这样有礼貌。孩子从小看到母亲的形象最多,所以孩子也会非常重视自己的仪容,不至于让人家因为他的衣着而轻慢他,所以妇容特别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2-2009 07: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悌 《陈昉百犬》

宋朝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陈昉。他家十三世的子子孙孙都同住在一起,家里共有七百余口人。他们遵守祖宗的遗训,不分家,而且不请佣人,所有的活都自己做。

这样做好不好?好!真正让孩子去学习劳动,孩子才知道感恩。假如孩子很会花钱,他就很奢侈。家里的活什么都不做,他会如何?懒惰,又奢侈、又懒惰,又不知道感恩。所以,一个不勤劳所延伸出来的坏习性可真不少。

他们家每次吃饭,都是七百口人聚在一起吃,相当热闹。他们家养了差不多一百只狗,这一百只狗也像主人一样,一定要等到所有的狗全部到齐了才开始用食,这就是“一犬不至,群犬不食”。这种孝悌之风也感动了他们家的狗群。

假如你是他家的邻居,你看到这一幕又会如何?感动!感动之余要想想,我们自己若在家里吵吵闹闹,岂不连狗都不如!

如此之盛况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也很感动,立刻免去了他家所有的徭役。

人的德行会感动狗。有些人说:“我不相信。”

现代的人都很难相信这些感应事例,为什么?他们都说:“我都没有感应,为什么他们有?”会说这种话的人,是没有认真去想一想自己的存心,与圣哲人的存心有什么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2009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糖罐里的糖果 的帖子

其实也是近代我们华人对自己的传统教育忽略了,所以造成今天的乱像!

如果我们肯认真的重新提起传统教育相信社会风气会慢慢转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4-2009 08: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待人接物篇 《前美国总统雷根》

在一九二O年,有一位十一岁的孩子,玩足球时把别人的一大片玻璃打碎了,要花十二点五元美金。当时的十二点五元美金可以买一百二十五只可以生蛋的母鸡,所以这一笔钱也非同小可。

他的父亲就跟他说:“这你要负全责,所以你要自己赚钱来还债。

这在中国的父母能否做得出来?很困难。依照统计,中国的小孩零用钱最多,然而做家事的时间最少,所以缺乏担当家务的能力和责任感。

结果,确实这十一岁的孩子从那时起就开始打工,一点一滴把钱还给他父亲,后来他的事业也很有成就,他就是前美国总统雷根。所以,当你让孩子去经历种种困苦的磨炼,就会增长了他正确的态度和责任心,同时又增长了他做事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09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伯俞怜母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


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 。母亲很惊讶 ,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


于是就问他 :“为什么要哭?”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所以,父母为了抚育孩子,为了孩子茁壮地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华消逝,日渐衰老。

为人子者,更当孝养父母。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20 人气 +10 收起 理由
Nightreelf + 5
糖学长 + 5
以爱为出发点 + 20 谢谢分享中华精髓!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09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孝 《卧冰求鲤》

晋朝的时候,有个孝子名叫王祥。他母亲很早就去世,父亲娶了后母,后母视他为眼中钉。

后来,后母也生了一个男孩,就是王祥的弟弟王览。从此,后母对王祥更是百般刁难。

对一个小孩来说,如此的际遇是非常不幸的。然而,王祥并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常常想着如何做才能令后母欢喜。

有一天冰天雪地,后母病了想要吃鲤鱼,整个河都已经结冰了,如何会有鱼出现!

王祥到了河边无可奈何,就呼唤着母亲,赤背卧在冰上,希望能出现奇迹。

由于他这份至诚的孝心,冰裂开了,跳出两条鲤鱼,让他能孝敬后母。这真是孝感天地,至诚感通!

王祥不只是在小时候受后母的虐待,长大成家之后,后母对他们依然是百般刁难。

但是他的弟弟王览对兄长很尊敬 ,每次母亲惩罚哥哥时,弟弟就会来从旁解围。

王祥的道德和学问日渐提升,名声也愈来愈好。后母随之起了害王祥的念头,在酒中下了毒给王祥喝。

结果他的弟弟发现了,在情急之下,冲过去把毒酒夺过来,当场要喝下去,想替哥哥去死。

后母看到这一幕,立刻把毒酒打翻,感到非常羞愧。因为她时时想置王祥于死地,而她的亲生儿子却宁愿为兄长而死。

兄弟之情感化了后母,后母和这两兄弟抱在一起痛哭。

所以,唯有德行和真诚,才能转变人生的恶缘。

以后,王祥跟王览都在朝廷做了官。有位大官就送了一把传家宝剑给王祥,并告诉他,拥有这把宝剑的人,子孙一定会非常地发达荣显。

王祥立即把宝剑送给弟弟。史书上记载,王祥和王览的后代九世都为公卿,就是做大官的。所谓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本帖最后由 钦生 于 5-2-2009 07:54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糖学长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2-1-2009 10: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孝 《拾椹供亲》

在汉朝,有个读书人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去采桑椹,他拿了两个篮子,一个装黑色或紫色的,另外一个装比较红色的。为什么要分成两个篮子?因为比较熟的桑椹是黑色、紫色的,还不是很熟的是红色。蔡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强盗。

强盗们也很纳闷,把他抓起来,就问他:“你为什么采桑椹要分两边?”他说:“因为熟的比较甜,是留给我母亲吃的;这边不太熟的,是留给自己吃的。”

强盗们听了很受感动,就把他放了。强盗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为何会把他放了?因为蔡顺的孝心唤醒了他们的孝心。所以,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有好的德行,再恶的人也会被感化。我们面对恶人的时候,要不要去责骂他?不需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做好,来影响他,影响社会。

强盗们因为很感动,就把一些米和一些东西送给蔡顺,让他拿这些东西奉养母亲。然而,蔡顺并没有拿。假如他拿回去才放到家里,突然官府里的官员来了。进门一看:张三家的米为什么在你家?李四家的菜为什么在你家?此是人赃俱获,百口莫辩

所以,要拿任何人的东西,一定要先思考物品的来路是否清楚!孔夫子说“君子有九思”,就是君子有九个方面要时时观照,时时反思。这九思当中就提到“见得思义”。我们要获得任何一样东西,首先就要考虑到它的来路是否符合道义。假如与道义相违背,就绝对不能动用。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们跟孩子们每讲一个故事,其中都蕴含着很多道理。这个故事蕴含的第一个道理,是“亲所好,力为具”。第二个道理,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应该用德行去感化。第三个道理,是“见得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我们在跟学生讲故事时,假如不把这些道理开显,学生留下的印象,只是觉得听了一个故事。假如只是单纯讲道理,没有讲故事,一般人听久了道理很可能会昏沉。所以,理与事要融合在一起,要理事圆融来讲故事。如此,学生就会很容易吸收其中蕴含的道理。


[ 本帖最后由 钦生 于 5-2-2009 07:55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糖学长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009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孝 《孝子李忠》

《中庸》提到:“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一个人假如处处行善,自然就能“百福骈臻,千祥云集”。这都是有护法神在保佑。所以,古代有很多孝感天地的实例,因为孝行而化解灾难的例子非常多。

元朝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把很大一个地区的房屋都震垮了 。当地有个孝子叫李忠,当震波沿着震中向外传播,快到他家的时候,突然传播的方向变成两条,过了他家以后,震波传播的方向又合而为一,把他家绕过去了。结果,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只有他一家的房屋没倒。确确实实感应不可思议,真正是孝感天地。


[ 本帖最后由 钦生 于 5-2-2009 08:04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糖学长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1-2009 08: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孝 《单衣顺母》

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叫闵子骞。他的母亲去世比较早,父亲娶了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继母对他不好,常常虐待他。

一年冬天,后母用芦花给他做衣服,而给他的两个弟弟做的是棉衣。芦花做衣服看起来很蓬松,但是不保暖。

刚好他父亲带他外出,让他驾马车。因为天气太冷,冷风飕飕,衣服又不保暖,所以他就冻得发抖。父亲看了以后很生气,衣服已经穿得这么厚了还在发抖,是不是有意要诋毁后母。一气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父亲这才明了,原来是后母虐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很生气:@。回到家里,当下就要把他的后母休掉。

闵子骞对他的后母还是一味的真诚。在此时只有一个念头,跪下来跟他的父亲说:“父亲,不能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有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假如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同时都要挨饿受冻。”

在这种情形之下,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乐。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所以,“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


[ 本帖最后由 钦生 于 5-2-2009 07:56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糖学长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009 08: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孝 《毛义养亲》

在古代,有个孝子叫毛义。因为那时是乱世,读书人大多不愿意出来做官,只想自己独善其身,好好教学,不愿贪图所谓功名利禄。

然而毛义就接受了一个官职,出来做官。他的一些好友就觉得他不可以这样做,因此就看不起他

毛义在接受官位的时候,还露出微笑,所以这些朋友都逐渐远离他了。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毛义的母亲往生了。毛义就把官职辞掉,从此就没有再出来为官。

毛义的好友中,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读书人叫张奉,他看到毛义辞官回来,内心很惭愧。他说毛义当初这一笑是为谁笑的?我挨饿没关系,如何可以让我的母亲挨饿!他是为了奉养母亲,心生欢喜。等母亲往生以后,他要保守气节,就不愿再出去。这是通权达变。


[ 本帖最后由 钦生 于 5-2-2009 07:56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糖学长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009 08: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孝 《曾参受杖》

在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叫曾参。有一次他父亲很生气:@ ,要处罚他。顺手拿起旁边一根很粗的棍子打他,他很乖动都不动。”父母责,须顺承”,就乖乖在那里让父亲打。父亲因为脾气比较大,竟把他打昏了。

孔夫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对曾参说 :“你这样做,即是不孝!”曾参觉得自己很乖,“父母责,须顺承”,连跑都不跑,怎么会不孝?孔夫子说:“假如你的父亲失手把你打死了,谁最伤心?”就是父母。如此是陷父亲于不义!

孔夫子告诉曾参说“小杖则受”,小棍子可以接受;"大杖则走” ,就要赶快离开,要学灵活一点。所以,我们求学问也要灵活,要懂得权变。比如说,今天我们刚好犯了过失,父亲在骂,这时候我们要"父母教,须敬听”。但是假如父亲有心脏病,愈看愈生气,这时就不可站在那里,要赶快离开。这就说明,我们要懂得观察情况,处处为父母着想。

[ 本帖最后由 钦生 于 5-2-2009 07:5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009 08: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孝 《弃官寻母》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朱寿昌。他母亲不是父亲的原配,因此父亲的元配对他母亲很排斥 ,就设法逼他母亲改嫁。朱寿昌七岁时,母亲就离开了他。他长大以后,总是想着要把母亲接回来奉养,一直都没能如愿,过了五十年都没有找到。那时他做了官,内心一直在想,一个人一生不能奉养母亲,非常遗憾。他下定决心把官职辞掉,去找母亲 。他对家人说,这次我去找母亲,假如没找到我就不回来 。他就往陕西的方向一路走去。

结果走到一个处所,突然下起雨来,他就停在那里躲雨。刚好遇到一些人,就跟他们询问有没有看到像他母亲那样的人?非常巧合,他母亲就在其中。这是孝感天地 ,他的孝心感得上天降下雨来,成就了他的孝心因缘。后来,他就把母亲以及所有的小兄弟姐妹都接回来,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 本帖最后由 钦生 于 5-2-2009 07:5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009 08: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早 !
谢谢你的分享虽然我没读完全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009 08: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swissroll 的帖子

谢谢支持。你是第一位客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009 08: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钦生 的帖子

很有意思。。。
真的人要孝顺的。。。
我的妹妹还不会想
一直气我的父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009 07: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孝 《亲涤溺器》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黄庭坚。他虽然官位很高,但是每天回家,一定要亲手为他母亲洗尿桶,洗粪桶。即使佣人再多,这件事他也不愿假手他人。

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黄庭坚是念念想着父母的生育教养恩德。假如每天没有帮母亲做些事,心里就不好受。

所以,有父母可以奉养,内心很踏实;有父母可以奉养,是最大的福田。

福田:佛教语。佛教以为供养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报,犹如播种田亩,有秋收之利,故称。


[ 本帖最后由 钦生 于 5-2-2009 07:57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糖学长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3-2009 08: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义 《大树将军》

东汉光武帝时候,有个将军叫冯异。他是光武帝的偏将。因为打了胜仗,所有的将军都聚在一起,一个个讲述自己有多大的功劳。

在互相标榜当中,冯异一句话也没说,跑到一棵大树下,默默地坐在那里,不与他们争名夺利。

往往当一个人有德行、不去争夺名利的时候,其他的人就会觉得惭愧,就会反省自己。人家有功都不标榜,我们还在这里争功。

光武帝知道了也很感动,就封冯异为“大树将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2009 08: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孝 《啮指心痛》

曾子(曾参)是古代一个很有名的孝子。有一天,他上山去砍柴,刚好有朋友来找他。

在古代有朋友来拜访,可能都是走了两、三天的路才到的。他母亲为人特别忠厚,想到朋友从远地而来,假如又没有见到曾参,这样对朋友就很不礼貌。所以,她就立刻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针,这一针扎下去,曾参立即就觉得心痛,心想一定是母亲出事了,立刻快步赶回家里。

结果一回家看到母亲,他马上跪下来说:“母亲,究竟有什么事,为什么我的心一阵痛?” 母亲跟他解释说:“因为有朋友过来,我想赶快叫你回来,所以我才这样做。”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糖学长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009 08: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孝 《为亲负米》

孔夫子有个学生叫子路,子路很孝顺,常常走到百里之外把米背回来让他的父母吃。

后来子路做了大官,每天菜饭非常丰富,子路反而吃不下。

人家就问他:“这么好的山珍海味,你为什么吃不下?”

子路对大家说:“这些饭菜比不上我帮父母背了一百里之外的白米香,而且我的父母现在也没有机会来吃这样丰盛的菜肴了。”

子路能时时想着父母,替父母分忧。他觉得只要能奉养父母,过这种生活也非常踏实、非常欢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糖学长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009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4 孝的故事哦 !

现在只有24孝的父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6-2024 10:01 PM , Processed in 0.06963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