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243|回复: 53

(转贴)关于马华各主要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4-2012 08: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梁宇皋

大马华社汉奸,民族败类梁宇皋----林连玉千古一骂!

梁宇皋跟汪精卫有亲戚关系。他在马来亚出卖华人利益,以求个人的荣华,成为华人的民族败类,可以说有其渊源。
在马来亚华人民族败类一群中,梁宇皋可以说是最得意的一个。在一九五七年马来亚获得独立,他的恩主就给予马六甲州第一任州长的高位。及至任期告满,梁宇皋自知不齿于华人社会,不敢参加国会议员的竞选,又蒙他的恩主格外开恩,委他充任上议院的官委议员,再由上议院的议员出任司法部长。
梁宇皋的恩主所以这样爱护他,不外是因为他不知羞耻为何物,不但可以任意指使,并且还敢老着面皮制造谎话,公开欺骗华人。
表面上,当然是认为梁字皋对本邦最效忠的。其实,所谓效忠,若以梁宇皋做标准,真是污辱「效忠」这两个字,可以令人笑掉牙齿的。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梁宇皋逃回中国,在云南省做过五年的小县长,那不是对中国效忠了吗?和平以后,梁宇皋回到南洋,又做殖民地政府的官委议员,那不是对殖民地效忠了吗?分明是朝三暮四,有奶便是娘的败类,怎能说得上一个「忠」字?果真硬要把「忠」字装在他的身上,那只有狗对主人摇尾乞怜的那一种「忠」法。
我的认识梁字皋,是一九五三年四月间全国华校董教代表第二次大会的席上。因为这一次大会预定组织马华教育中央委员会,梁宇皋受马华公会会长陈祯禄爵士委为代表马华公会的委员之一,所以梁宇皋也来出席。这时候他是殖民地的官委议员。
在席上,森美兰华校教师公会主席吴太山先生提起质问道:「在殖民地立法会里有华籍的官委议员,对于一九五二年教育法令这种消灭华校的立法,为什么不表反对,反而赞成通过呢?」
梁宇皋解释道:「我是研究经济的,只有法律及经济的条例我才明白。对于教育,我实在不懂。而且没有人把这问题来告诉我,所以不知道反对。」
我说:「别的事推说不知道,可以说得过去。对于一九五二年法令,华人社会反对的声浪几乎翻天复地了,还说不知道,岂不是假话?如果身为华人还不知华人的事,又怎有胆量到立法会去代表华人?」
梁宇皋不敢出声。
此后,我在马六甲陈祯禄的府上两次见到梁宇皋。第一次,我跟陈爵士谈话,我说:「在雪州,李孝式这个人,骄傲自恣,一味拍殖民地官僚的马屁,对华人的社会毫无好处,我们要把他打倒。」梁字皋在旁听到,非常高兴,就对温典光说:「林先生这些话,你要翻译给陈爵士听。」原来这时期,马华公会的实权把持于李孝式手中,梁宇皋在党内跟李孝式争权,所以他对于李孝式会这样的幸灾乐祸。
第二次,是一九五五年一月,教总及董总在陈祯禄府上与联盟要员会谈,梁宇皋是列席者之一,他躲在后座旁听,没有发言的资格。
到了一九六0年,马来亚已经成为巫总一党专制独裁的政权,马华公会名存实亡。当重新检讨教育政策时,要扮演傀儡式的假民主把戏,当然最富有奴才性的梁宇皋是首选的人物。于是他和槟城王保尼、马六甲许金龙,便被委派为华人代表。他们不但不懂得教育,而且跟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关系的。(王保尼原是一名英文教师而已)
这时侯,教总除发动华人教育团体向教育检讨委员会提呈四十七份备忘录,要求华文教育与其他民族的教育享受平等权利而外,还特别致函给梁宇皋、王保尼、许金龙三个代表华人的委员,并夹附华人对教育总要求的条文,请他们要在检讨委员会依据力争。这三封信都是用挂号寄出的,可是他们三个都是一样置之不理,连只字的回复也没有。
教总的工作委员黄润岳先生告诉我:「教育检讨委员三个人中,以梁宇皋最重要,你最好能够亲自去拜访他,跟他当面陈说利害。」
我说:「梁宇皋这个人,汉奸相已经毕露,去拜访他,不但得不到好处,恐怕还会惹来没趣。」
但黄润岳先生热心过度,他自己竟私自寻觅机会,到梁宇皋的私邸去向梁宇皋劝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碰了一个钉子,才懊丧归来。
梁宇皋为着报答恩主,出卖邀功的丑态逐渐显鹿。起初,在许多公开演讲的场合,对华文教育界作没头没脑的攻击。说什么华文教育没有问题,都是华文教师为着饭碗的问题。说什么华文教师懒惰,不肯批改学生的课卷,天天搓麻雀。说什么他到海外去,碰到马来亚留外的学生,华校除钟灵学生外,就没有了。
说到这里,应该提及联盟政府对于我的言论的封锁。教育部长达立召集全星马华文报的主编,当面吩咐他们,从今以后不可登载林连玉的言论。各报的主编都唯唯诺诺,幸而槟城光华日报的主编有正义感,提出抗议说:「如果他的是正当的言论,我们不登载,不但失了新闻的价值,还会失掉民众的信仰。」达立说:「那末,就把它删节罢。」
在这种情形下,我对于梁宇皋的荒唐言论,虽然每次都加以书面反驳,但新嘉坡的星洲日报及南洋商报,连只字也不敢登载。联合邦的报纸虽然登了一些,也是除头截尾,看不清完整的意见。而梁字皋的歪曲说法,却是各报都有,而且是完整的。
梁宇皋首先对我指名攻击的,是在怡保狮尾新村马华支会四周年纪念致词。其大意是说:「我记得本邦未独立之前,林连玉晋谒东姑,要求独立后每年给予华校津贴金二百万元就够了。现在,联盟政府每年对华校支出二千多万元,已经超过十倍了,林连玉还不心足,真是贪求无厌。」这真是放他娘的屁!梁宇皋所指的,大概是一九五五年一月间教总及董总与联盟会谈那一回事。那时侯,东姑是未曾得意的政客,一身的穿著跟我林连玉一样狼狈,他有何资格要我晋谒?一九五二年华校实行新薪制时,政府给予华校的津贴金,单是一笔增拨的款项,每年就有六百万元,我反而只要求一年两百万元吗?......这个民族败类要欺骗民众,无话可说,竟然像梦呓一般胡扯瞎道,真可令人喷饭。我本来只要把马六甲会谈的记录公布出来,就可使梁宇皋当场现形的,但这份记录,东姑认为是应该守秘密的。这时候,东姑已经做了五年的总理,我不得不尊重他。只好根据事实,予以驳斥梁宇皋,并警告他说:如果你再这样乱说,我公布马六甲会谈的记录,你梁宇皋要负起对东姑不起的责任。这一篇书面谈话被各华文报割裂得几乎不明内容。
有一次,梁宇皋在吉隆坡中华大会堂参加广东鹤山四邑同乡联欢宴会,又是发表一套歪论,却被一位在场的莽撞汉站起来当面说道:「这种汉奸言论,请你少说几句。」真是讨了一场没趣。
当一九六0年达立报告书提交立法会通过的那一天,教总适于同时召集工作委员会议。我发表「我为什么失望?」那一篇演讲词,分析达立报告书是联盟政党自毁诺言,企图消灭华文教育的新政策,指出它跟拉昔报告书的不同点,呼吁华人要坚决反对。本夹,还附带一笔攻击梁宇皋。可是,教总的工作委员黄润岳先生告诉我说:「这么一来,岂不是要立刻摊牌了吗?不如再忍一步罢。」于是我又临时把那一段话删去。
殊不知同在这-天,我在教总对梁宇皋隐忍,而梁宇皋竟在立法会上对我开炮,说什么:「林连玉是大骗子走江湖,他为的是他自己的面包和牛油。」
本来,立法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我至多是一个教育界的领袖,并没有进入国会去跟他们辩论的资格,对我开炮,岂非笑话?但这次联盟的立法会,似乎专为我林连玉而开的,许多部长及反对党的议员都指向我林连玉而发言,真使我受宠若惊了。
第二天,我在报上读到新闻,真可以说是喜而不寐。马坐公会那一班败类,为着出卖、求荣,无耻地演尽人间的丑态,我正要拉他们一两个巨头出来示众,像梁宇皋做过州长,而又是现任的司法部长,那是我点着灯笼恐怕也找不到的人物,他却自己送到我手中来,我岂有不表欢迎的道理?不过要打击这民族败类巨头,必需应用重棍,绝不能小接触的。所以各报的记者涌来问我对梁屿皋的意见时,我只是轻描淡写的说道:「你们等着瞧罢,总有一天,我会对梁宇皋报聘的!」他们以为我对大人物表现胆怯了。
其实,这时候我已经知道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定期八月二十日召集华人社团代表大会讨论达立教育政策问题。我选择这个场合给予梁宇皋以反击。暗中起草好书面谈话,印便待用,表面上绝不透露声息。甚至大会前一天,记者问我:「你要不要亲自出席?」我还说:「还未决定,或者我会派出代表。」
到了大会正式举行时,我不但亲自出席,还亲自分发我的书面谈话。这篇谈话正式向华人公开宣布「梁字皋是民族败类,为着个人的高官厚禄,不惜出卖民族的利益。」我还作一场激烈的演讲,把梁宇皋骂得狗血淋头,公开向他发出挑战,请他到雪州华人最高机构中华大会堂跟我辩论下列两个问题:(a)华文教育问题;(b)对本邦效忠问题。
第二天,全星马各华文报对于这一个大会都有详尽的报导,特别是星洲日报及星槟日报,可以说是一字不漏的用全页注销。星槟日报还把我的话加上花边,大字标题:「林连玉在雪中华大会堂作狮子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4-2012 08: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侯,谁都知道,星洲日报已成为联盟的准机关报了。这一行动是反常的。(星洲日报在不久以前曾退回我反驳梁宇皋的书面谈话。)有人告诉我,星洲日报的驻隆采访主任曾向翁毓麟、陈光汉请示。翁陈主张全部发表。据说:东姑有意扶起梁宇皋荣任马华公会的会长,作为忠实的走狗。翁陈吃醋,所以借我的打击使梁宇皋身败名裂、难尝所愿。可见争名争利的败类,没有所谓自己的阵线的。
梁字皋自以为位高势大,谅我一个小小教师不敢对他怎样,谁知出乎意料以外,我对他的反击这样猛烈。这一下真是气得三尺暴跳,七窍生烟,除了对记者叫起撞天屈道:「天呀!我是为华人谋利益的」外,第二日,就在各华文报注销答复我的文章。这篇文章非常恶毒,避开教育问题不谈,一开头就说:本邦有两大恐怖,第一,是赤色分子的恐怖活动,第二,是颠覆分子的颠覆活动。依照林连玉的活动,将使无数青年受牺牲。那简直就是把红帽子套在我的头上,要立刻抓进监牢里去了。
可是,我也不示弱,立刻反驳。除掉列举事实,证明教总遵守法纪、协助政府维持秩序而外,并揭穿梁宇皋无耻的企图,严厉警告他:「如果在你梁宇皋的司法部长任内,敢使本邦的法治精神蒙上污点,你就会受千夫所指。」
梁宇皋不敢正面作答,转而以司法部长的名义出巡全国。其实是以口头向华人社团作歪曲的宣传。一方面对华文教育界乱肆侮蠛,一方面替联盟歌功颂德。再则说:林连玉是要推翻联盟政府的。说来说去,总没有一句真实的话。
这样僵持了八九个月的时间,全星马各华文报上,忽然同时注销一篇梁宇皋的洋洋大文,题目是「我对华文教育的基本观点兼答林连玉君」。这篇文章主要的意思是说:达立报告书、一九五七年教育法令、那昔报告书是三位一体的,而那昔报告书的最后目标(即以巫文为所有学校主要的教学媒介)则是林苍佑、林连玉所拥护的。原来他也知道放弃母语母文是民族的大罪人,不会获得同族人的原谅,竟敢将责任推到我的身上来了。我根据事实予以严厉的痛驳,可是各报都不敢登载。我等了数天,再以专函用挂号信分寄给各华文报的主编,说明:这是根据贵报的新闻「答梁屿皋先生」,请求贵报同等待遇,也把我的文章注销。殊不知各报的主编依旧噤若寒蝉,连礼貌上的复函也没有。当然,这是他们受着极大压力的现象。最后,我向吉隆坡中国报经理部交涉,以广告版位刊登一天。占了半页,我付出二百三十元的广告费,据说还是以半价优待的。
但全国各州的华人都渴望读到这篇文章。我本来请求中国报,就广告版加印三万份,却为中国报所拒绝。又向印刷商询问,一连十几家都不敢承印。不得已,命令教总的书记,自行油印来应付,前后竟然发出二万五千份左右,一直到一九六一年八月,我被迫害的事件发生了,还有二百七十多封要求的信,不能得到那份档。
当达立报告书被通过,教总便决定联络董总积极展开反对,但董总认为本邦华文教育问题,以往是三机构联同负责,眼前马华公会虽已支离破碎,也应先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决定我们的行动。不料马华公会一味饰词推委,使我们不得要领。直到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教总及董总实行召开全国华文中学董教代表大会,马华公会才急了起来,正式函约十一月卅日,在马华公会总部,与董总及教总的代表会谈。马华公会的名义是中央委员会。董总及教总的代表被指定各为两人董总代表是陈济谋、蔡荣兴,教总的代表是林连玉、刘怀谷。
马华公会的中央委员,可以说是哈希不成军的。三位教育检讨委员,王保尼不到会,梁宇皋与许金龙居然出席。当我们指摘后期小学的设立,只有巫文的英文的,没有华文的时候,梁宇皋竟然说:「有呀!有华文的后期小学。」陈济谋说:「请你就达立报告书指出明文来给我们看。」梁宇皋把达立报告书翻了约二十分钟,寻不出明文,终于默然静坐。可见这老朽昏庸的败类,只知出卖求荣。名义上参加教育检讨委员会,实际上连他自己签署的报告书也未曾过眼呢。
我拿一本马华公会出版的全国华校董教代表第二次大会(一九五三年)的记录,对梁宇皋说:「你自己当众承认不懂得教育,有中英文的记录印在这里,请你自己读一读罢。你既然不懂得教育,为什么敢参加教育的检讨?又为什么敢到处演讲教育问题?」
梁宇皋默然。
我指着梁宇皋质问道:「你出卖华人的利益,还要到处说谎,欺骗华人,这是什么意思?今天,我带来这一迭档,都足以证明你的扯谎。凡我在报上指摘你的,你要问那一椿,我可以马上翻给你看。」
梁宇皋说:「我只有说全国华文中学生第一届毕业会考,钟灵中学的学生华文科的成绩占第一优良。」
我问:「那一年是全国华文中学第一届毕业会考?钟灵的成绩怎样?别间中学的成绩又怎样?」
梁宇皋又是默然。
唉!这种败类到底不脱狗的本色,在他恩主的面前,他是摇尾狗,在自己同胞之前,他是曳尾狗。什么州长?什么司法部长?说破不值半文钱。
梁宇皋经过我一连串的打击,声名狼藉。全国的华人,对他唾弃不齿。他不但充任马华公会会长这个美梦幻灭了,甚至连在他所凭借起家的霹雳马华分会,也占不得一个席位。当霹雳马华分会改选时,梁宇皋不惜老着面皮公开向会员哀求道:「联盟的其他部长,在他们的党内都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发言有力。我现任司法部长,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罢。」可是霹雳马华公会的会员,因为他到底秽迹昭彰,不敢拥他上台,梁宇皋仍旧是失败的。
梁宇皋于一九六三年,以无病而死于吉隆坡八打灵卫星市。我那篇反驳他的文章里引用俗语「千夫所指」,原来连着「无病而死」的,想不到一句歇后语,真个谶死这老贼。
有人认为梁宇皋死了,生平恩怨一了百了,可以不必再加以口诛笔伐了。但我认为梁宇皋所作所为祸及全族,祸及子孙,不能以常人的恩怨来论的。
我的受迫害,应当记在民族斗争的账内,由东姑那一斑人负责,梁宇皋不过充任走狗而已,没有资格参于其事。在我私人来说,只痛恨梁宇皋的出卖,没有私人的恩怨可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12 08: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文章来自林连玉老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12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陈东海
马来西亚在向英政府申请独立时,马华公会其中一位代表叫陈东海受到利诱,抽掉了其中最主要的诉求。呈上的连英国人也感到不可思议,再三询问的回答是就要这些,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已经少了一页,主要的一页!
另一个过失就是承认马来人特权来换取一些南来的华人成为马来西亚公民,其时槟州马六甲等海峡殖民地的居民不管是不是新来都已是公民,其他州属在本地出生的也理所当然是公民,这笔买卖化人社会亏大了。

林苍佑当选马华总会长后,曾经向当时的首相要求,必须有一位华人副首相以及马华必须分配到三分之一的国会选区。又出了一个陈修信,架空总会长权势,逼退林苍佑,自此之后后来者都只顾乌纱帽,华社至此江河日下,大势已去。沦为二等公民,在马来人的施舍下苟且偷生。当然华人本身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说窝里斗等等缺点也消耗不少华人元气。

摘录2:

馬來西亞的獨立,各民族都有貢獻的。但是,誰出賣了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這你不可不知道的。

在1957年獨立之前,我國三大民族(即馬來人、華人及印度人)爭取獨立。英國政府要求三大民族各派代表呈上各民族的備忘錄(各民族的心聲)到英國倫敦與政府談判獨立條件。

當時華社代表開大會,大會的議決,華社的總要求是“各民族平等地位”,同時華文應為國家主要語文之一。

於是,馬華公會署理主席陳東海(即馬華第二號人物),代表馬來西亞華人到英國倫敦呈上備忘錄與英國政府談判。在談判的前一天,陳東海竟然把備忘錄丢棄了,華人代表以無條件的方式與英國政府談判。至今華人沒有地位,就是被那華社代表出賣民族利益。

華社的敗類 — 陳東海,遺臭萬年。

摘录3:陈东海的身份(摘自李光耀回忆录)

他派手下两位马华公会的最高领袖到新加坡来。他们都是反对人民行动党的,
曾经替东姑组织了马来亚的中华工商总会和华社。现在他要他们到新加坡来做同样
的事。

陈东海担任过《新加坡虎报》总编辑,后来从政,成了强有力的坦慕尼厅式
①的马来亚马华公会首领。许启谟担任过新加坡政治部主任,曾主张逮捕我们,尤
其是我本人。1959年人民行动党赢得选举后他跑到吉隆坡。东姑任命他俩为联邦
国会上议员,许启谟还成为部长。两人都肥胖臃肿,活像财大气粗的家伙。他们跟
新加坡商界合不来,后者不习惯于必须出钱购买商业执照的做法,那是当时马来亚
的情形。

两名上议员深信,只要新加坡的财政归吉隆坡控制,联盟在下届选举中得胜的
机会就比较大。他们因而公开指责我要保留新加坡的税收盈余,目的是要用来伤害
联邦政府,使它垮台。他们的想法跟陈修信的想法吻合。陈修信告诉报界,“基于
联邦税应该由联邦征收,这是联邦税收的原则”,他必须接管新加坡的税务工作。
他要新加坡总税收的60%。我只好提醒他,在来往信件中,东姑曾保证新加坡的
财政由新加坡自行管理。东姑当时要控制新加坡的治安,不控制经济。但是陈修信
不让步。他顽固地争论说,不到这个百分比,不够支付联邦开支的新加坡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12 08: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陈修信
林苍佑击败陈祯禄,成为马华公会第二任总会长之后,励精图治,欲有一番大作为,为华裔公民请命,让马华成为实至名归的华社代表政党。可惜却被陈修信和东姑使用诡计,里应外合,架空权力,最后只能黯然下堂求去。

平心而论,马华历任总会长当中,我个人认为,只有林苍佑搬得上台面,受到华社敬仰。因为只有他是真正有诚意维护大马华裔公民的权益和福利。真正真心为华社做事的。


马华创党总会长陈祯禄,虽然在争取华裔获取公民权方面有一定的功劳,但是由于他太过懦弱,在代表华社赴英国谈判独立的过程中,太过迁就巫统的过分条件,导致马来西亚一独立,华裔就变成二等公民,必须接受马来人拥有特权的宪法条文。

陈祯禄功过相抵,有他受人赞颂的一面,也有被人诟病的一面。他的儿子陈修信更不用说,绝对是马华有史以来最多骂名的总会长。在他掌权的十几年里,华社权益和华文教育问题,都成为他很好的《贡品》,进献给巫统邀功。因此,他赢得了一个受到公认的称号:《卖华汉奸》。马华公会往后几十年,背负着《卖华走狗》的称号,被华社民间唾弃辱骂,很大的原因就是拜陈修信所致。

根据历史档案显示,1958年,林苍佑领导的马华少壮派击败陈祯禄之后,确实表现出一番新景象,要为华社发声。

雄心万丈的林苍佑

当时改革后的马华公会,新领袖准备与巫统谈商1959年大选议席的分配。他们达致了两个重要的结论:

(一)马华公会必须争取得三分之一的国会议席的分配。
(二)华教问题必须列入联盟的政纲内。

马华所持的理由是,1959年华籍选民已增加到35.6%,而1955年华人选民只占11.2%。再者,马华公会认为拥有三分之一的席位,可确保修改宪法必须要得到马华的同意。华教问题更是敏感。眼见马华公会在各大城市的市县议会选举中的一些议席已被反对党所占有,声势似乎越来越大;尤其是槟城乔治市议会,落入社阵手中。如果马华不再对华教表示关注,将会失去更多的华人选票。

在华文教育问题方面,林苍佑主动与董教总洽商召开会议,承认马华,董总几教总在华文教育问题上,是地位相等的《三大机构》,同时即席成立《三大机构咨询理事会》;马华、董总及教总各占11名,共33人组成,称为《中央教育委员会》。

根据章程规定,马华总会长是三大机构的当然主席。三大机构的主要人选如下:

主席:林苍佑(马华)
秘书:李致祥(马华)
副秘书:林连玉(教总)
财政:陈济谋(董总)
副财政:郑婉文(马华)

常务委员:胡由凤、李天兴、朱运兴、李致祥(以上属马华);林连玉、严元章、王佐、蔡任平、周曼沙(以上属教总);温典光、王景成、钟森、陈世荣及陈济谋(以上属董总)。

此外并成立特别小组委员会,人选是:林苍佑、陈济谋、林连玉、李致祥及温典光。

这足以证明,林苍佑并非空口说白话,而是以实际行动来表明马华维护华文教育地位的立场。以当时的政治局势评估的话,当年马华有钱有势有人才,巫统相对比较缺钱少人,如果马华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林苍佑的愿景,应该有可能实现。问题是马华并不如林医生想像中的团结。

陈祯禄的儿子陈修信不甘于雌伏,他和林苍佑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配合身为东姑身边的人物陈东海,巧妙地利用这个东姑与林苍佑对峙的局面争取出线。林苍佑打从心底看不起陈东海,认为他是一个小人。陈东海原本是新加坡英文虎报的记者,仗着和东姑有密切关系,虽然在马华里面只是个受薪的执行秘书,但是却在大马独立谈判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

奸险小人陈东海

一个众人皆知的秘密(后来东姑在回忆录中也有提及),在马来亚执政联盟组织代表团赴英伦争取独立谈判时,英国政府要求三大民族各派代表呈上各民族的备忘录(各民族的心声)到英国伦敦与政府谈判独立条件。

当时华社代表开大会,大会的议决,华社的总要求是《各民族平等地位》,同时华文应为国家主要语文之一。华团共同起草了一份《马来亚华社诉求备忘录》,交托陈东海(因为陈是联盟政府总秘书)带去英国,准备在谈判时,向英国政府展示华社的要求。但是陈东海却故意将这份华社诉求备忘录私下丢弃,没有带去英国。因此英国方面根本不知道马来亚三大民族之一的华族要些什么;还以为马来亚华裔什么都无所谓。

当英国人收到了马来亚的独立诉求时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华人《毫无要求》?难道当时的马来亚华人真的那么大方吗?可以毫无条件的进行谈判吗?据说,当时的马华代表陈东海是受到了利诱而把其中主要的华社诉求抽掉了!

东姑在回忆录中提及她有询问陈东海关于华社备忘录的事,当时陈东海只是轻描淡写的告诉东姑,那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他也《不小心遗失了》。连最主要的谈判条件都可以遗失,这是匪夷所思的!如果是真的因为意外而遗失,身为当时华人代表之一的陈东海何不停止谈判?又或者延迟谈判?事实上,谈判不但没有延迟,反而还可以顺利进行,而且还很成功。

后来当华社知道陈东海没有将诉求备忘录带去英国的时候,一切已经太迟,轻舟已过万重山;马来亚独立宪法已经完成,陈东海于是成为华社民族罪人。华人代表陈东海以无条件的方式与英国政府谈判。至今华人没有地位,就是被那陈东海出卖了民族利益!

这深深的影响了华人在这片国土的地位,甚至丧失了尊严,就这样拱手相让了我们原本可以和其他种族平起平坐的地位,苦了后世的华人子孙,陈东海《卖华汉奸》的头衔,真是不折不扣!

林苍佑革除陈东海

林苍佑对陈东海的行径非常不齿,于是一旦他成功当选为马华总会长之后,第一个就是除掉陈东海。将他每个月享有丰厚薪水的《执行秘书》之为革除。陈东海在失去马华总部执行秘书的工作后,对林苍佑怀恨在心。他于是很好的利用了他和东姑之间的良好关系,在林苍佑和东姑之间煽风点火,将各种原本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的问题无限放大,制造仇恨的种子。

透过陈东海的关系,陈修信和翁毓麟倒向东姑。于是乎陈修信、翁毓麟和陈东海结成一体,打着反林苍佑的旗帜。当然,在陈修信的背后还有成群结队的呐喊者,他们在马华党内形成一股暗流,使林苍佑防不胜防。东姑也因为陈东海提供的情报,对马华内部的变化有所了解;掌握了马华内部的矛盾所在。兵家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东姑知悉林苍佑派的举动;林苍佑却摸不透巫统的情况。

1959年7月10日下午,东姑召见林苍佑,两人就席位和教育问题举行会谈约一句钟,结果不欢而散。危机终于爆发,暴风雨跟着来临,东姑大发雷霆,他把重要的人物召到首相署,他们是敦拉萨、陈祯禄、教长佐哈里、工商部长陈修信、外长伊斯迈医生、农长阿都亚兹、卫生部长善班丹及联盟秘书主任陈东海,然后举行一个记者招待会。

东姑与林苍佑公开决裂

东姑公开宣示,他说:“如果我接受马华的要求,那么马来人将会指责我们在威胁底下作太多的让步。”不过,东姑说:“联盟在巫统、国大党及忠于联盟的马华会员支持下,将依照原订计划举行大选,我相信反对林苍佑当前领导层的马华会员一定会站到我们这一边。 ” 毋容置疑,由于有了陈东海、陈修信及翁毓麟的支持,东姑已准备拆林苍佑的台。

马华内部的不能团结,以及陈修信的反击林苍佑派,造成了马华的悲剧,进一步地动摇了华人对马华公会的信心。东姑与林苍佑的合作破裂,也改变了马华公会的历史。东姑挥刀砍断与林苍佑的政治情谊,7月风暴接着掀起滔天巨浪,直冲林苍佑在马华的政治地位。

一个反手回扣,将林苍佑,杨邦孝,朱运兴等人逼到了死角。陷于进退维谷的林苍佑,已经感到形势不妙。一方面他要顾全大局,不使马华破裂;另一方面他要顾及其派系的尊严和民族大义。他应该如何收场呢?这个时候,他的脑海里浮现3个影子──陈东海、陈修信及翁毓麟。他打从心里产生一股难以控制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他感觉到背后挨了一刀。马上,他得到一个结论,这3个人“背叛”了他所领导的马华公会,而且矛头指向他,企图致他于“政治上的死地”而后快。

陈修信陈东海翁毓麟背后插刀

但是,在衡量自己的力量下,他又发现他所控制的马华中委会尚不能代表全国的马华支持力量,因为在党章未修改底下,各州分会似乎是存有自主权,不受总会过大的干预。思前想后,苦无良策。可又绝不能坐以待毙,林苍佑决定召开党中央代表大会寻求解决方案。大会经过3个钟头等激辩后,以89票对60票通过对联盟及东姑的领导表示信任,并授权会长林苍佑医生与联盟领袖谈商,然后将结果向中央总委员会(代表大会)提出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12 08: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林苍佑成功地消除了危机的爆发──马华未脱离联盟,但接踵而来的又是另一个打击,这个晴天霹雳使到林苍佑心力交瘁。表面上,林苍佑打了圆场取得胜利,实际上他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他后来竟然成为“无兵司令”。陈修信派可以说取得胜利,东姑对他更加信任,认为他是一个可以和巫统合作的人。理由是:大会通过的议案,并没有坚持马华要40个席位,也没有要求将华教问题列入联盟政纲内。

马华的命运已经交给东姑作决定

东姑和陈东海、陈修信及翁毓麟进一步把林苍佑排斥在决策门外,虽然身为总会长,林苍佑已是有名无实。马华代表大会即使暂时解决了危机,并没有解决林苍佑的问题。马华总秘书朱运兴单刀直入,对陈修信等等背叛者大加挞伐,他说:《现在是马华公会成立10年来最严重的关头,甚至能影响到未来的存亡。马华是代表华族利益的政党,如果我们不能接纳华人的合理要求,那么我们究竟要代表谁?

这次我们争取的是大选席位和解决华教两个问题。关于前者,国会的选民登记数字显示,在39个选区内,华人人数超过马来人,因此我们要求三分之一的席位不是很公平合理吗?我们已经说过,我们决定维护宪法,但是也不愿意别人修改宪法而损害到我们的利益。自从独立以来,马华公会到处宣传,鼓励华人争取公民权登记成为选民,花了许多时间精神才有今天的成绩。难道现在的要求过份吗?

报章曾发表巫统要求74席,这件事并不被人认为有问题,但我们要求三分之一的席位却被认为犯了大罪,这是否是平等?我们马华公会是代表华人的政党,不能永远向人叩头! 》一场原本是马华对宪制权力的斗争变成内部的自相残杀。本来马华在独立前已被华团指为未尽全力,如今又成为华社抨击的对象。马华地位的一再削弱,完全是因为马华不能团结所造成的。

林派大将纷纷退党

杨邦孝是马华元老杨旭龄的儿子,执律师业,他是第一位带头冲锋陷阵的人。也是第一个宣布辞去马华公会宣传主任职及退党的林派大将。杨邦孝的辞职,在马华引起震荡和回响,拉开了马华改革派领导人退党的序幕。接着马华总秘书朱运兴也辞职和退党,还有陈世英、陈宣国、郭开东、何镜泉、叶金水、徐国钧等。下来李剑桥(李孝式儿子,李裕隆长兄)也辞职了,他并指责东姑对候选人的推选采取不民主的手法。杨世谋(后任法官)也步退党人的后尘。另外槟城方面马华强人李典谟、温振祥、胡由凤和林英辉也纷纷辞职。

辞职之风猛刮,几乎是林苍佑派系的人马一个接一个离开了马华。林苍佑感到失望但也没有办法阻止他们离开,因为整个局面对林苍佑派系大为不利。他们认为与其在马华内“苟且偷生”,不如脱离马华另谋计划。陈修信暗中夺取了马华的控制权。在东姑的支持下,陈修信、陈东海和翁毓麟没有把林苍佑这位总会长看在眼里。林苍佑以满腔的热血改革马华,转眼之间,烟飞灰灭,一切化为乌有。哀莫大于心死!

1959年7月15日是大选提名日,林苍佑虽然身为马华总会长,却不知道谁要代表马华参加提名,连他本身是否是候选人也不知道,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陈东海扮演着重要的作梗者,他凭仗着东姑的支持,心目中完全没有林苍佑这个人。当然,东姑对马华候选人的甄选是先和陈东海、陈修信及翁毓麟等人磋商,事先一点也不让林苍佑知道。

陈东海小人得志

直到15日提名,林苍佑才知道谁是马华的候选人。这些人全属陈修信派系所推荐,林苍佑的人一个也没有,包括林医生本人也不是候选人。马华共有31名候选人,较原订的32席又少了1席。从争取40席到只分到31席,马华公会在联盟内的屈从地位似乎已定型。林苍佑在提名日后大为恼怒,指责联盟违反原则,破坏事先答应要与总会长商讨马华候选人的名单。

陈东海身为联盟执行秘书,手上有一份全部联盟候选人的名单,他竟说未把名单交给马华总会长和中央委员过目,是因为联盟要把部长放在安全区,此事若事先给叛党者知道了,将会对联盟不利。这表示了,一些马华部长已经选择到马来选民居多的国会选区,不敢到华裔选民占多数的选区上阵。从此以后,《马华部长躲在巫统纱笼底下做人》的形象,就再也挥之不去了。

林苍佑当时火冒三千丈,他公开向报界愤怒地表示:对马华的候选人,他一概不负责任。他质问陈修信和翁毓麟:什么是安全区?林苍佑说:只有让人民判决,而不是避开人民。马华领袖岂能如此回避自己的族群选民?如果不敢面对自己族群选民,那还谈什么代表华人的正当性?林医生所指的当然是部长应面对华人占多的选区,不是跑到马来人占多数的所谓安全区。华人部长这样做,只有自损本身在华社的尊严。

而林苍佑身为堂堂总会长,不但没有权力亲自挑选候选人,还要在不知情底下被献议这个和那个,如果不是荒唐,也是十分滑稽的。然而,这一切说开了就是陈东海等人不是站在马华的立场处事,而是站在联盟的立场,依照东姑的指示做事。马华公会演变至此,权力已逐渐落在某些人的手里,他们已经把马华导向与林苍佑派不同的方向。身为马华总会长,林苍佑竟然事先不知道马华的候选人是谁。这一种侮辱,是林苍佑毕生难忘的。

林苍佑下堂求去

1959年7月28日,林苍佑作出了他一生中痛苦的决定,宣布将于8月4日出国休养。痛苦是因为他辛苦夺下的江山,眼看就要变色;痛苦是因他胸怀大志,一心要改革马华,到头来是一场空。几许的无奈,在没有更好的抉择下,林苍佑决心离开他一度满怀希望的政党。他没有办法再当一个不属于他控制的党领袖;他不愿成为傀儡,任人摆布。7月30日,林苍佑正式宣布辞卸总会长职。

教总主席林连玉对林苍佑的辞职感到十分惋惜,从谈话中流露出英雄重英雄的感叹。他在实兆远发表意义深长的谈话:

“以前我们存有错误的见解,以为马华公会是理想的盟友,理论上也算得执政有分了,我们有四个合理的要求通过马华总可以解决的。可是不幸得很,由于这次联盟内部风潮的暴露,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了原来马华的要求竟没有得到盟友的理会。马华公会的总会长林苍佑先生不但对于联盟的政纲不能参加一句话,甚至连所谓代表华人的候选人名单,也没有过目的权力。假如说马华是华人的最高机构,那么马华总会长当然是华人的最高领袖。

事实上,林苍佑先生得到华人一致的拥护也不愧是华人的最高领袖。可是我们的最高领袖,就这么可怜,请问还有谁配去和联盟谈友谊,谁可以与联盟折衷商酌商呢?也就难怪林苍佑要对记者说,一切都完蛋了。不过我们要知道马华总会长可以说一切都完蛋了,而华人的权利是不可以完蛋的。我们必须万众一心,努力奋斗。我们应该选出理想的代表进入国会。 ”

林连玉仗义执言

林连玉这一席话是有感而发的,对于陈修信派系,无异是当头一棒。这一棒真的使马华在大选中失去许多选票,加上林苍佑辞职,使得马华公会在华人占多数的大城市选区败得一塌涂地。马华共有31名国会候选人。结果有19人中选,12人落选。

根据瓦西(RK VASIL)在其《马来西亚的种族政治》一书中这样的分析:在马来选民拥有超过20%的选区,马华公会赢得19席,而在马来选民少过20%的选区,马华公会全军覆没,这种结果适应了巫统,因为它使到马华公会必须依赖巫统赢取席位;这不可避免的结果进一步削弱马华的地位。瓦西更下结论:巫统要把马华留在联盟内的主要目的是:

(一)保持联盟内的多元种族形象;
(二)提供联盟达到三分之二的国会议席及
(三)提供一个受管制的通道,让华人的不满得以表达。

瓦西的分析和结论虽然不被陈修信派所接受,但自此而后,马华确实在许多问题上采取妥协的立场。

一个时代的终结,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马华由林苍佑转入陈修信时代,整个马华结构起了根本的变化。在陈修信的《唯巫统马首是瞻》的领导作风之下,马华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华社唾骂的利益团体,依附在巫统纱笼底下生存的政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7-4-2012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李三春
林敬益在马华党内掀起千层浪,与恩师陈修信反目成仇;马华党内分成两派,壁垒分明。原本林敬益虽然被开除党籍,但是支持他的改革派领袖曾永森,陈忠鸿,李裕隆还在马华中委会里头。林敬益原本的对手只是马华署理总会长李三春和总秘书甘文华;但是由于他向总会长陈修信开炮,造成了陈修信必须选择支持李三春。

陈修信釜底抽薪,林敬益狗急跳墙

就在双方激烈攻防之际,陈修信和李三春忽然使出一招反间计,来个釜底抽薪,一举将林敬益的改革派势力瓦解了!这一招,就是笼络支持林敬益的大将曾永森等人,将林派大将拉拢过去,让林敬益一夜之间变成无兵司令!手段狠辣。

原来尚未被开除的改革派领袖,在陈修信的息事宁人的手法下,达成协议。斗争局面急转直下,形势对陈修信有利,林敬益的党内改革运动却被斩掉了。1973年6月9日,马华中委会经过5句钟的马拉松会议后,发表了出人意外的文告:

(一)中央委员会一致重申,他们继续支持总会长敦陈修信;

(二)中央委员会确认总会长开除林敬益医生的权力;

(三)重申继续进行改革运动,并成立一个12人委员会推动。主席是陈修信,联合主席是李三春和曾永森。委员为:李孝友、甘文华、陈清水、陈炳坤、王成就、李裕隆、林良实、罗福元、陈忠鸿和萧游文。

李三春也宣布取消原订于6月10日,在吉隆坡举行的雪州马青千人大集会。

马华中委会的折衷性方案,使到党渡过摊牌危机。曾永森、李裕隆和陈忠鸿的被暂时纳入主流,切除了他们与林敬益的密切联系,致后者的力量大为削弱,一场倒马华现任领导层的斗争,也显得乏力和群龙无首了。尽管马华同意继续进行改革运动,但实质已和林敬益所要求的大不相同,是属于支持陈修信而不是反陈修信的;同时反李三春和甘文华的浪潮也被压下。

另一方面,马华当权派通过内政部,向各语文报章发出警告;不得再刊登对马华当权派不利的新闻。这造成报章所刊载的马华各区支会对林敬益医生支持的新闻马上停止。各报不再发表改革派新闻,改革派的声音无从继续传递,林敬益的倒陈修信运动受到重重阻力。被迫放弃在马华党内进行斗争,转向寻求另一个政治论坛从事和陈修信领导的马华相抗衡。民政党,成了林敬益唯一最佳的选择对象。

马华狗吠火车,民政水到渠成

林敬益等人倒马华总会长敦陈修信的改革势力被瓦解,1973年12月林敬益及梁棋祥等人,加入了林苍佑领导的民政党,随后又得到马华改革派李裕隆和陈忠鸿的响应,在壮大民政的同时,又给马华带来了压力。因为民政同属联合政府一员,又是筹组中的国民阵线一份子。陈修信大为震怒,但也无可奈何。马华经此一役,再度严重受创。陈修信已经身心俱疲。

当时东姑已经于1971年正式宣布告老引退,由敦拉萨接任巫统主席和首相。敦拉萨在掌权之后,筹组一个更大的执政联盟组织,容纳更多党派取代只有三党结盟(巫统,马华,国大党)的联盟。这个组织就是后来的国民阵线,简称国阵。它于1974年正式完成注册手续,同年大选派上用场,在马中建交的利好因素之下,国阵取得辉煌的胜利。由于民政与马华同为国阵成员党,而马华与民政的关系势同水火,互不相让;巫统乐得顺水推舟,大搞平衡权术,左右逢源。

执是之故,马华在联合政府内的地位已经江河日下,与50年代的联盟时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造成马华影响力一落千丈,在国阵里面变成可有可无的政党,陈修信,陈东海,翁毓麟,梁宇皋这些《红毛香蕉人》,必须负起最大的责任。经过林敬益的改革派跳槽民政党的打击之后,陈修信已经对政治意兴阑珊。一九七四年初,身为财政部长的陈修信到英国求医,当时陈修信引退的消息越传越炽热,结果四月八日陈修信宣布辞官职和党职,四十一岁的李三春在中委会推选下升正,成为第一位坐正的署理总会长。

修信辞官归故里,三春漏夜赶科场

李三春也是马华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会长,四十一岁出任马华最高领导人,这项纪录迄今无人能破。但是,随着陈修信的引退,从此财政部长这个重量级的内阁职位,就归巫统所有。马华续工商部长(后来的国际贸工部长)旁落之后,又失去一个地位显赫的部长职位。陈修信辞职后,接掌财政部的是巫统经济专才东姑拉沙里。从此马华就只能担任比较次要的交通部长,劳工部长,卫生部长和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最真实的反映着真相;历史也像是一条泥泞道路,凡走过必留下痕迹。马华的衰败,华裔选民对它的唾弃,追根究底,完全是马华自作孽,咎由自取。怨不得人。陈修信将马华领导棒子交给李三春,从此马华进入李三春时代。但是因为林敬益的改革派事件而导致大分裂的马华,虽然表面上维持平静,实际上确实暗流汹涌。

在党内,论资排辈,李孝友的资历比李三春老,但是李三春却能够以马青总团长的身份成为马华当然副总会长,然后在署理总会长许启膜病逝的时候,越级直接升任署理总会长,最后成为最高领导人。李孝友心中不是滋味,可想而知。接着是曾永森,他原本是改革派大将,林敬益的追随者。虽然后来被陈修信招安,纳入马华主流领导层,但是和李三春之间的心病,却没有消除。为日后的李曾党争埋下伏笔。

在这里有必要先让大家了解李三春的背景。丹斯里李三春,祖籍湖北省,1935年3月24日出生于彭亨州北根,家中弟妹12人,12岁时全家移居柔佛新山,在新山英文书院肄业,考获高级剑桥文凭后,本拟前往澳洲攻读工程,但因当时家境贫苦,不得已放弃出国深造的念头。此外,他也考获新加坡政府举办的华文高中会考文凭。李三春于24岁时开始从事政治工作,1957年初参加新山马青团活动,从此之后,他成为全职的从政者,并显示出他卓越的政治才华。

1959年8月19日,马来西亚举行独立后首次大选,李三春以一名《新雀》的身份获得提名为联盟候选人,奉命上阵在柔佛州居銮北区国会议席竞选,直接和社阵强人魏利煌医生对垒。当时马华面对陈修信于林苍佑党争,华社普遍上不喜欢陈修信领导的马华;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利他的情况下,李三春竟以1458张多数票取胜,首次中选为居銮北区国会议员,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国会议员,从此便在政坛上崭露头角,步上仕途。

26岁那年,李三春当上了马青全国秘书长,1961年8月受联盟总部委任为执行秘书。1962年,李三春在全国马青代表大会上,中选为全国马青总团长,时年27岁。1963年,李三春受马华总会长敦陈修信委任为政治秘书。1964年举行第二届全国大选,他从居銮北区调换到昔加末南区参加国会竞选,面对社阵及人民联合党两位候选人的挑战,结果获得压倒性胜利,旋即被任为劳工部政务次长,当时他也是马华中央宣传主任。1969年,全国举行第三届大选,李三春再度中选为昔加末南区国会议员,「 513 」惨剧发生,政府组织紧急内阁,他被擢升为副特别任务部长。

1971年,国会恢复召开,并重新改组内阁,李三春改任劳工部长。1972年,原任马华署理总会长许启谟逝世,李三春接任马华署理总会长,并担任全国篮总理事会主席及拉曼学院信托委员。1973年7月,在林敬益辞职离开之后,他被提升为特别任务部长,一个月后这个部长名称改为工艺研究暨新村协调部长。1974年4月8日,敦陈修信由于健康理由辞去马华总会长职位。中委会在力挽不果后接受他的辞职。李三春在敦陈修信引退政坛后,出任马华公会代总会长,取代了敦陈修信担任历时13年的马华总会长。当年适值联盟扩大为国民阵线,李三春于是率领马华加进国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12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孝友英雄气短,李三春后来居上

1975年8月,马华举行中央代表大会及选举,李三春中选马华总会长,领导马华中央拟订五大计划,同年改组内阁时,李三春获调任劳工暨人力部长。1976年,再改任工程暨公用事业部长。

李三春与李孝友之间的恩怨,可谓错综复杂。论党龄,李孝友绝对比李三春资深;论党职,当李孝友成为马华总秘书的时候,李三春还只是马青副总团长。甚至在内阁官职方面,当李孝友成为正部长的时候,李三春还只是一个政务次长。可是,为什么李三春却能够越过李孝友而成为马华署理总会长,接着出任总会长?

这其中,牵涉到李孝友,李三春与曾永森之间的许多恩怨情仇,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由于高层失调,马华终于在1977年演出了李孝友事件。这是权力斗争的新回合,而后一直笼罩着马华。李孝友是1949年投身马华从事政治活动,初时借借无闻,10年之后逐步走向领导层的地位。他于1959年当选雪邦区国会议员,并成为马青政治局主任。数年后李孝友出任马青总团长,被形容为马华少壮派的领袖。李孝友更大的成功是1963年击败许启谟(已故)当选马华公会总秘书。这一冲击显示了马华的基层支持受华文教育的领袖,突破专业人士垄断领导权的传统,为基层领袖打开一个新局面。

但这也刺激马华当权派修改党章,赋予总会长更大的权力,委任总秘书、总财政及各区会执行秘书等权力。因为许启谟是陈修信的爱将,竟然会被一个新人击败,若不即时处理,陈修信觉得他的领导权可能随时会受到挑战。同时,新章程不将马青团列入党中央权力核心,使到马青留下(青年组)充当门面,直至李三春控制马华后始有改变。章程修改后,李孝友拒绝党内高层领袖的安排,不肯屈居马华副总秘书职位,这也使他变成马华的新强人。

1964年大选胜利,他被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委为副教育部长。1969年(五一三暴乱后)被委为特别任务部长。1971年国会民主恢复,李氏掌管卫生部,一直到1977年退休。在党方面,他于1968年当选副总会长,而在1973年联合李三春与陈修信站在一起,支持向以林敬益为首的改革派开刀。

李孝友孔融让梨,李三春当仁不让

同一年,马华改选,李孝友放弃角逐署理总会长,让位给李三春。一来是因为当1972年许启谟逝世后,陈修信越级提拔李三春为代署理总会长,早已执行署理总会长职位;二来是因为曾永森的劝退。曾永森后来回忆说:《因当时林敬益医生被委为特别任务部长,一跳三级,在丰泽园午宴上,席间我将原意说明后,要求李孝友同志同意给李三春同志一些鼓励,希望他能把60年代的马青雄风,带进马华,协助领导,出乎意料之外,李孝友同志一口答应,遂铸造了后来马华领导层的形格。 》

1974年陈修信退休,李三春出任代总会长,李孝友被党中委推举为署理总会长,1975年改选,李三春正式成为会长,李孝及保持原职。不过,1974年全国大选时,李孝友的雪邦选区让给巫统后,造成他本身没有适当议席竞选,最后争得乌鲁冷岳选区,才化险为夷,但问题也跟着来了,因为他在党内的势力已渐衰退,政治前途亮起了红灯,反而李三春的势力大为成长。

果然不出所料,1977年8月的马华改选,李孝友的署理总会长职已遇到挑战。党内消息传出李三春的人马张汉源将角逐署理总会长,以把李孝友挤出政坛。同时,马华新街场区会在林廷甲的领导下,宣布派员参加角逐所有的职位,导致局面更为复杂,对李孝友更加不利。李三春的原意是想安排张汉源取代李孝友的党职,可是曾永森也从中杀出,只提名角逐署理总会长,形成一场看似无可避免的三角战。在秘密接触下,李孝友与李三春及张汉源举行会谈,达致协议李孝友退出竞选。

李三春咄咄逼人,李孝友绝地反击

这样一来,就剩下张汉源和曾永森争天下,李三春估算,只要争取到李孝友放弃竞选并使之支持张汉源,则张的胜面将较大,协议是在这个背景下达成的。但是曾永森一直以来不属于李三春的人,他的声明也令李三春进退两难。曾永森说,如果张汉源退出竞选,他也将撤消提名。让李孝友不劳而获。结果张汉源没有这样做,反而由李三春出面劝李孝友合作,以期能使张氏取得胜利。

曾永森参与署理总会长之争,他的本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李孝友,他已经知道李三春的意图,是要趁李孝友在党内影响力消退的时候下手除掉李孝友,扶植自己的爱将张汉源。曾永森的想法是加入战围分散选票,帮助李孝友突围。但是后来的演变却使得曾永森不得不将错就错,决定竞选署理总会长。

李孝友宣布退出竞选的文告中说:《本着提拔新血及坚强党的原则下,决定在自己的力量范围内,鼓励更多的年轻同志,积极地推动马华的发展。 》李三春在同一天的文告中感谢李孝友的《伟大舍己为群的精神》。张汉源的文告形容李孝友这项行动,显示马华公会仍旧有许多像他那样把党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领袖。李三春和张汉源虽然表面上说的伟大动听,但是说穿了,其实还是以个人权位利益为先。李孝友被牺牲,李派犹如除掉一个心腹大患,心中乐得很。

尽管有此谅解,曾永森却抱着破斧沉舟的决心只角逐署理总会长,以和张汉源(总会长的人)较量高低。换句话说,一场曾张的斗争拉开序幕了。双方所要争取的是李孝友派的选票。在这个过程中,风声传出李孝友已被李三春收买,气得他暴跳如雷,而在马华代表大会上演出戏剧性的一幕。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77年8月20日代表大会举行当天(尚未投票),李孝友的署理总会长身份还在,但未被安排坐在首相胡先翁之旁,反而是大会筹备委员会主席梁维泮坐在重要的位置,这激怒了李孝友。李孝友认为李三春表面和他的友好已经破局,中央代表还没有投票,新的署理总会长人选还没出炉之前,他还是合法的署理总会长,为什么李三春派系的人这样急不及待,就将他排挤了?

他在总会长李三春演说完毕后,要求以仍是署理总会长的身份讲话,以澄清几件事,不过未获梁维泮允许,局面陷入僵持不下,结果梁氏宣布暂告休会。这时会场内的主席台只剩下他本人及曾永森和王成就,李孝友愤怒未消,向记者投诉道:《在党的28年历史中,署理总会长在每届代表大会的开幕礼上,都是坐在首相旁边,但今日是被安排坐在另一边,这是什么意思。根本不合正确的礼仪安排。 》

他说:《我是很随便的,但不要太过侮辱我。我要问:党内的民主原则何在?我刚才要向代表们讲话,但他们却关闭麦克风。人家要我让贤,我照做。其实我已经舍己为人许多次了。想当年许启谟逝世时,秘书可以依照党龄坐上第二把交椅,但我让给其他人,因为我不是权力狂者。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他所指的人就是李三春。

下午复会时。大会议长黄昆福医生允许李孝友讲话,只限15分钟,全场热烈鼓掌欢迎。李孝友的激动讲话也获得雷动掌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4-2012 08: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三春弄巧反拙,曾永森异军突起

他说:马华公会不能允许集团的存在和派系的斗争。我们应该打倒集团及派系的斗争,公平的对待所有的人,同时不能利用地位去影响任何人。他表示这次不参加选举是接受李三春及张汉源的请求,绝未接受金钱.也不被任何人利用。他促请所有代表不要受任何人的恐吓,自由作出一切决定,选出自己心目中认为将来可做领袖的候选人。

这一番谈话,显然对曾永森有利。诸多代表在情绪激昂下,变得对李孝友有所同情而转向支持曾永森,选举结果是678票对437票。曾永森胜得漂亮,张汉源败得口服心服。1977年8月马华大会,除了署理总会长竞选备受注目外,总会长的选举也有一位借借无闻者陈国良(中学程度。木屋区居民,磨石工程承包商)向李三春挑战,肯定的是陈国良只凑一份热闹,不可能中选。

但陈国良的出现不是孤立的,这是一场有计划的动作,以显示对党领导层不满和反对。以林廷甲(李孝友的政治秘书)为首的新街场马华区会,率先发难全面突击。除了要向李三春的权威挑战外,也带有羞辱李氏的企图,当然目的未能达到,但也鼓起了一种运动,矛头瞄准李三春派,结果只林廷甲一人当选中委,其余皆告败北。

李三春赶尽杀绝,李孝友下堂求去

在不属于总会长人选名单内的林廷甲,以695张票当选为中委,说明了党内的代表并不全然听从《总会长的人》的见解,过后林廷甲说:如果李孝友竞选任何职位,他可以获得更多票,击败任何人。言下之意是认为,李孝友若未退出竞选,蝉联的机会相当高。由于李孝友派潜在一些势力,转而支持曾永森,后者乃告脱颖而出。但是林廷甲支持者在党内的地位,也开始动摇了,终于被开除出党。李孝友的情况越形孤立,曾永森虽然胜利,同样陷入孤军作战的困境。

李三春本人虽然竞选胜利,然而对于遭遇的挑战是感到激动的,在选举结束后于代表大会上总结致词时,竟泪洒当场,与会者为之惊动。他感慨万千地说:《我感到伤心的是,在这次选举中,有二百多票投给陈国良。在这次选举中,有人批评党的5大计划,也有人影射我独裁。唯我独尊或影射我恐吓不同意见的同志,更影射党已成为商业机构。》

李三春说:《对于陈国良获得二百多票,我要强调我是相信民主的,但我一直没有能够说服自己,使自己承认自己的计划和行动是错的,所以我很伤心。作为总会长,我有代表性,在今天这种情况下,我如何能代表党与巫统对话。》

他说:《选举已经过去,我会接受民主的裁夺。党有派别的事实,我会尽我的一切力量与署理总会长曾永森同志及党中委维持一个团结的局面。》

虽然李三春在当选后曾表明不对新街场的叛逆采取行动对付,但事后新街场的《改革火焰继续燃烧》,李三春也就不再犹豫动用总会长的权力,将林廷甲开除出党。后来的演变,证明李三春只是在说漂亮的门面话。他心中已经对李孝友产生怨恨,急欲除之而后快。而他和曾永森之间的关系,也已经从原本的水乳交融,变成了水火不相容。 1979年的党中央改选,终于爆发了马华有史以来最激烈的《李曾党争》!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彻底的揭穿了李三春所谓爱护华教,与华小共存亡的假面具。李三春表面上支持华教斗争,背地里却使阴招对付华教斗士!被他整治得最惨的,就是陆庭瑜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12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陈修信,典当华教的罪魁祸首
陈修信秉承其父亲陈祯禄的作风,领导马华公会。所谓陈祯禄的作风,就是《以单一种族性政党,奉行多元种族政治方针》。这听起来相当矛盾;而且不搭调。

如果马华是多元种族结构的政党,奉行多元种族政治方针,那当然不是问题,问题是:马华明明是单一族群政党,只有华人党员,没有马来人和印度人成为马华党员,如何奉行多元种族文化政策?回看联盟,巫统,马华,印度国大党,分别代表巫,华,印三大民族,都是单一种族政党。如果马华奉行的是多元种族文化政策,那么,它就别无选择,必须以巫统马首是瞻。

没有了林苍佑的马华公会,已使陈修信等人崛起成为主派人物,在获得东姑的支持下,马华公会与巫统达成了对席位的安排,马华分得31个席位,但当时已面对反对党的强大挑战。这些反对党集中在城市地区攻打马华公会的候选人。而马华经过近两年的党内危机和联盟组织受到的挑战,元气已经受到相当损伤,不是短期恢复得了的。

巫统方面,它面对回教党和拿督翁领导的国家党的挑战,但国家党的势力已式微,只能够派出9名候选人,唯一当选者是拿督翁,中选为瓜拉丁加奴南区国会议员。预示着拿督翁的政治生涯已接近尾声,直到1962年1月逝世,结束了他的传奇而富争论的一生。

马华与华社渐行渐远

如果当年马华与拿督翁联手,今日会不会出现没有种族区分的政党呢?仍是值得研究的。综看拿督翁早期的政治斗争,他是期望建立一个以马来人为主的非种族性政党,通过这种团结取得独立。后来马华转向与巫统合作,才逼得他采取了较为偏激的态度,以取得马来人的支持,被形势促成走回马来民族主义的政治圈子中。由于马华和巫统的合作,组成了联盟但保留了各自的独立性,以致形成今日种族性政党占据重要的位置,尤甚于非种族性政党。

历史证明,马来亚乃至马来西亚的多元种族结构,判定了政党所具有的种族色彩。这是因为人民在现实上依然以种族的区别来谈论问题,更甚的是英殖民地遗留下来的是一个种族分化的社会。因此当马华公会在1959年,对各种问题未能在联盟内部争取令非马来人感到满意时,他们便转向支持反对党,以表达他们的不满。

同样重要的是,当时回教党的势力已有膨胀之虞,且大力鼓吹种族论调,迫使巫统不得不对马来人的要求作更严厉的保证,造成它不能向马华公会作太大的让步。在这种情形下,不是巫统顺从马华的要求,便是马华接受巫统的条件,结果是后者占上风,维持了联盟的合作体。但是也注定了马华成为巫统的附庸政党的命运。

马华从此成为巫统附庸

这样一来,华人社会中的政治思潮起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在城市中,希望通过对反对党的支持来向马华乃至联盟展示异议。加上马华元气未回复,在1959年的大选是独立后的第一次大选。马华总共派出31名候选人,结果有19人中选,12人落选,在华人集中的城市失掉了议席。

马华公会的19名议员中,较知名的有陈修信、林瑞安医生、李孝友、李三春、陈声新、翁毓麟及谢添瑞等。这些人形成马华的当权派,在大选后重组马华,以提高它在华人社会的形象。不过,由于马华赢取的席位不多,已促使马华没有条件提出更多的要求。而自从1959年过后,直到今天,以华裔选民占多数的城市选区,仍然是反对党的堡垒区。马华根本无法取得突破,虽然偶尔有些佳绩(比如1999年和2004年大选),但都无法持久。

马华于1955年以后,政治色彩越形浓厚,也因之导致派系的斗争加剧。这种斗争涉及了温和派和激进派的争夺领导权,亲国民党派与非国民党的土生华人的争夺控制权。这就是说,马华自从1949年创立以来,全党上下只有6年的蜜月期,过后就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内斗和外耗。在整体方面,又演成马华和华团的意见分歧。由于东姑于陈修信狼狈为奸架空林苍佑,愤而退党的朱运兴,陈世英,郭开东,杨邦孝等等,与之前就被开除出党的陈期岳,都在1959年大选中以新党或独立人士上阵,大部分都中选。造成马华的元气更伤。

陈期岳、陈世英及郭开东在国会选举的胜利,显示华人社会对这些离党者的同情和支持,主要是不满马华公会在联盟内的妥协态度,并不是在政治上突出思想斗争。倘若马华公会令他们感到满意的话,他们会支持的,换言之不是思想派别的冲突引起大部份华人选民不投票给马华候选人。通过1959年的选举,人民有自由的权利,选出他们喜欢和支持的政党及候选人。参加角逐的政党很多,代表不同的阶级和种族利益。

结果联盟(巫统、马华及国大党组成)再一次获得委托权,组织稳定的中央政府,在104席的国会中,联盟占了74席(巫统占52席,刚好达到总数的一半,马华19席及国大党3席)。1959年8月18日的投票选民达到211万495人。在巴仙数上,联盟占51.8%,在乡村及市镇地带,联盟几乎全胜,除了东海岸,而在华人较多的选区(槟城市外),联盟也赢得40席中的24席。反对党方面,回教党成为最大的反对党,拥有13个国会议席,是在丁加奴和吉兰丹两州的胜利,得票率是21.3%。

在较早时的选举,回教党夺得吉兰丹和丁加奴的控制权,但1961年,丁加奴回教党闹分裂,一些回教党议员倒向联盟,乃改由联盟组织新的州政府,一直到现在,除了1999年夺回执政权一次之外,回教党无法再重建势力。社阵赢得8个国会议席(候选人37名),得票率12.9%。自此以后,它在市议会选举亦有收获。例如执政乔治市议会,马六甲市议会及居銮议会和一些地方议会等,但未曾执政过一个州。

人民进步党在霹州赢得4个国会议席(候选人19名),占投票率6.3%。这个党不但是霹州议会的最大反对党,也是怡保市议会的当权党。其他国家党只拿督翁一人中选(候选人9名),马来亚党也由陈期岳一人在甲市区中选,另有2名独立人士(脱离马华者)陈世英及郭开东当选。

马华从此当家不当权

反对党的席位加起来是30席。以反对党的分裂状况来看,联盟的74席是占了大多数的席位,不受任何挑战所动摇。东姑阿都拉曼以联盟主席的身份再次组成内阁,自任首相,副首相是敦拉萨,华人部长有陈修信(财长)及翁毓麟(劳工福利部长),前财长李孝式因未参加竞选未入阁,也从此不再积极介入政治。接着,陈修信以财长的身份逐渐取得马华公会的领导权。

选举结果显示,马来亚的民主政治概念已深入民心,国家也进入稳健阶段,尽管人民对党与候选人的选择,有基于政治思想,个人情绪及种族观点,但都服膺于民主程序,这也是确保马来亚的未来政治结构是建立在“君主立宪”的民主政制基础上。

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在检讨整个政局后,发现民主政治处于有利地位,于是在1960年8月宣布结束11年的紧急状态,不仅国人深表欣慰,即使是外国首长也纷纷来电祝贺,包括美国、澳洲、加拿大及纽西兰等国的总统或总理。紧急状态的结束是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政治意义,联盟政府通过和平的争取独立及推行民主政治,挫败了暴力。而马来亚的人民在政治思想上越趋成熟,朝向民主道路迈进,继续通过宪制选举表达民意。随着1963年新加坡,砂拉越和沙巴州加入之后,马来亚联合邦已经蜕变成为马来西亚。

陈修信对东姑和巫统只能唯唯诺诺

但是,由于经过1959年党争之后的马华,已经无法脱离巫统的掌控,加上陈修信因为借助东姑的力量而成功逼使林苍佑下堂求去,东姑对陈修信有恩,造成了陈修信对东姑和巫统只能唯唯诺诺,再也没有条件和立场未华社争取权益,甚至是连维护都没有办法。1959年大选过后,掌握国家行政大权的巫统,决定大力推行《拉曼达立教育报告书》。这份报告书成为1960年教育法令的草本,其中对于华文教育产生了非常致命的影响。

在1960年2月18日,教育部长拉曼达立宣布成立教育政策检讨委员会,以检讨《1956年拉萨教育报告书》。这个委员会的9名成员,包括了马华实权领袖陈修信的3位亲信:梁宇皋、王保尼和许金龙。 (由于林苍佑辞职,由谢敦禄暂时出任代总会长,直到1962年党中央改选,陈修信才正式出任总会长)在马华全力支持的情形之下,8月4日,《1960年教育检讨报告书》(简称《拉曼达立报告书》)正式公布,并在8月13日获联合邦立法议会通过。

1961年起,政府不再举办以华文为媒介的中学公共考试(初中三年级考试、华文中学升学考试和华文中学离校文凭考试),只以官方语文——马来文或英文作为考试媒介。在中学方面,规定只有《全津贴中学》,即国民中学(马来文中学)与国民型中学(算是华文中学),和不受津贴的《独立中学》两种分别。由1962年1月1日起,停止对不合格(即不接受改制)的中学和小学局部资助学校的津贴。而独立中学可以继续存在,但须受到政府教育条例之限制。这意味着,华文中学面对两个选择:接受政府的津贴和条件进行改制为国民型中学,或是不接受政府分文津贴,成为独立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12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华支持巫统推行单一语文教育政策

尽管官方和马华公会进行各种宣传,强调改制的种种《好处》,宣称该报告书乃维护华文教育,并无消灭华文教育、华校、华人语文和文化的意图,但在诱使华文中学接受改制方面还是受到民间极大的阻力。以陈修信为首的那华公会新领导层,极力支持《拉曼达立报告书》和华文中学改制。马华公会自此与坚决持反对立场的董教总关系紧张,原本由马华,董总和教总联合组成的《三大机构协商理事会》于是无法操作,实质上已经名存实亡。

至此,陈修信领导的马华公会,已经与华社距离越来越远,他丝毫不理会全国华社对《1960年教育检讨报告书》的抗议和反弹,义无反顾的追随巫统的步伐,与华社的意愿背道而驰。陈修信为什么丝毫不把华社的影响力放在眼里?原因有三:

其一:他是在东姑的扶植之下才能当上马华总会长,东姑是他的恩人,因此他必须对东姑唯命是从,没有立场和条件违抗巫统的政策。

其二:他本身是受英文教育的峇峇人,一直以来就轻视华文教育,认为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可有可无。尤其他曾经如此批评维护华文教育者,指责他们是《意图在马来西亚教育制度里建立小中国》。

其三:他对于董教总一向不存好感,尤其教总主席林连玉支持林苍佑的言论,导致马华1959年大选在城市地区蒙受重挫而心怀怨怼;他和元老派的梁宇皋,翁毓麟,陈东海等等,都想利用1960年教育法令制定的机会,将董教总连根拔起。

可以这么说,对于教育法令事件,陈修信着重的是私人恩怨,而不是民族大义。他处心积虑只想对付所有反对的声音,完全不理会这项恶法对于华文教育会带来怎么样致命的影响。

马华公认与华社为敌

1960年3月15日,教总主席林连玉先生在槟城召开的教总15人工委会会议上,强调《津贴金可以被剥夺,独立中学不能不办》的坚定立场,大力呼吁全马华文中学不可申请改制,应积极筹办华文独立中学。5月30日,退出马华公会的前教育部副部长朱运兴,以独立人士身份并以反对《拉曼达立报告书》作为竞选宣言,在霹雳州安顺国会议席补选中,以3千多数票击败马华公会候选人华景裕。

然而,选民的意愿并不能使联盟政府重新检讨整个教育政策。相反的,在1961年下半年,马华公会新生代要员如李三春、李孝友、谢敦禄、李润添和教育部长拉曼达立相继通过电台推销华文中学改制的《好处》和《保证》。教育部和新闻部发放大量宣传品。梁宇皋的《事实胜过雄辩》印成册子到处派送。新闻部宣传刊物《今日之谈》几乎每期都以改制中学为课题。当局的宣传重点有4项:

一、改制后有三分之一时间学华文;

二、董事部不必为经费操心;

三、学生学费减少,减轻家长的负担;

四、改制后学生有出路。

1961年10月21日,在华社强烈反对声中,国会通过《1961年教育法令》。把《1960年教育检讨报告书》的建议赋予法律地位。华社反对《1961年教育法令》,因为它是具有语文同化和压制非马来人语文教育发展的倾向,违背了多元主义的民族平等原则,把原本是《共同课程,多种媒介》的教育政策,改成了《发展以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教育体系》的政策。其中教育法令第21(2)条文,能致华文教育于死地!

为了贯彻政府的单元教育政策,《1961年教育法令》的21条(2)条文更授权教育部长在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把国民型(华文、淡米尔文)小学改变为以马来语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小学。这无异给华小颈上架了一把刀,华小随时有被断头的危险。为了削弱华社对华文中学改制的抗拒,教育部长在下议院提议准许国民型中学(改制中学)开下午班收容不合格学生。这个建议后来发展为容许改制中学附设独立班。

接下来的几个月,则是华文教育的灾难期!政府采取行动对付教总主席林连玉先生,吊销林连玉的教师注册证和褫夺其公民权!而教总教育顾问严元章博士则永远不准进入马来亚联合邦。这显示当局已不能再容忍反对人士继续阻碍华文中学的改制!必须说明的是,递夺林连玉先生公民权的行动,是获得陈修信,梁宇皋,谢敦禄,翁毓麟,陈东海这些马华当权派大力支持的。

这就可以很合理的解释,为什么50年来马华都不肯为林连玉平反,协助林连玉先生取回公民权。即使在去年底,林连玉冥诞祭典和《被递夺公民权50周年纪念》的时候,民间强烈要求马华协助林连玉向政府要求平反和恢复公民权时,马华从蔡细厉到廖仲莱,魏家祥,江作汉,黄燕燕,全部装聋作哑,顾左右而言他。因为林连玉先生当年被递夺公民权,就是马华在幕后做推手,大力支持的!现任马华领导层,有勇气跟他们的《老祖宗》唱反调吗?

就在这个白色恐怖气氛的时刻,马华公会在教育部、新闻部和政治部的配合下加紧攻势,导致大多数的华文中学董事会在威迫利诱之下陆续接受改制。陈修信为首的马华领导层,不断以金钱银弹攻势出击华校,向华社极力鼓吹和游说华文中学改制,大肆宣扬改制的好处;一再声明改为国民型中学后仍会保有3份之一的华文课本;还一再宣称如果拒绝改制,经费和学生来源都会成为问题,华文独中是难以发展,死路一条!

当年,林连玉已经被对付,公民权被递夺;华教界士气低落;许多华文中学董事部认为董教总已经没有作为,不接受改制只有关闭。于是掀起了改制风潮。1962年,共有55间华文中学接受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其中北马更是《严重灾区》。槟城10间华文中学,有9间改制;霹雳14间华中,只有两间没有改制;简直溃不成军。

柔佛州成为华文教育最后堡垒区

当年能够坚持不改制的华文中学,只有16间,而其中6间就在柔佛。也就是说,在改制风潮侵袭下,只有柔佛州最能坚持到底!尤其是宽柔中学更成为抗拒改制的桥头堡!由于宽柔的坚持,带动州内其他5间华文中学并肩作战,稳守立场。正是当年新山华社动用大脑,在华教面临生死存亡之际独排众议、力挽狂澜,终于为华文中学打开一条独立自主的生路!若非如此,柔佛州恐怕也保不住6间独中,成为当年捍卫独中的大本营了!

时隔50年,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回头看看,独中和国民型中学的发展概况,可以发现;独中在董教总和华社苦心经营之下,已经开花结果,成为华文教育的典范;甚至来自印尼、泰国、菲律宾的华侨学子也远道而来就读。但是国民型华文中学呢?今天的国民型华文中学,被一些教育界人士成为《弃婴》。其实不对,50年过去了,就算是婴儿也已长大成人。真正比较贴切的形容词,应该是《弃妇》:被马华始乱终弃的孤女!

当年马华信誓旦旦的保证,后来都被证明只是谎言。马华保证改制的国民型华文中学,仍然会保有三份之一,或33%的华文课时间;可是,真相却是从70年代起,所有的国民型华文中学只能保有一周三到五节华文课;远远低于三份之一。马华当时也保证的《政府100%全津贴》;《经费不成问题》云云,也被证明只是谎言!实际上,政府只承担教师薪水和部分费用,要发展?还是得自己设法筹钱!

近年来,因为华社和董教总将所有的精神和财力集中在发展独中、捍卫华小方面;改制的国民型中学,当年是被政府,尤其是马华鼓动改制的;还许下很多甜蜜的承诺。因此,无论从法令的角度还是社会观点来看,国民型华文中学的发展课题,都应该是政府,尤其是马华的责任。严格来说,跟董教总无关。但是,一些马华领袖却在这个时刻把国民型华文中学没有获得照顾,发展落后,没人关心,形同《弃妇》的处境,归咎董教总和华社,企图混淆视听;是一种恬不知耻的行为。

历史的真相就像一面照妖镜,已经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华文中学改制,是马华一手促成的,反对改制的教总主席林连玉,都被马华和巫统里应外合递夺公民权,导致他丧失国籍、丧失所有福利,晚景凄凉,最后郁郁而终。罪魁祸首是谁?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改制国民型中学形同弃妇

马华以为年代已经久远,很多人已经不记得当年的真相,所以企图蛊惑民心,怪罪华社和董教总没有关心国民型中学的发展需要。甚至还有人鼓动群众,发表设立《国中董事联合会》之类的组织;明打明就是想在董总之外另设《国董总》,以便增加一个平台,继续进行打压董教总的活动。马华的用心可谓险恶,其心可诛!

此外,改制国中只剩下一科华文,而且每周只有三到五节上课时间,这种中学还能被归类为《华校》吗?一些改制国中,甚至因为《华裔老师比较少》而《没有强制学生必须上华文课》;这样的国中,还是《华文中学》吗?应该变成了国文中学才对。

所谓《冤有头,债有主》,国中是政府和马华强迫改制而生出来的孩子,政府就有责任负起抚养的重担。而国中既然在50年前已经归附政府接受改制,就应该认定这个《有钱的父亲》,如何能反过来向《既非亲娘,又非生父》的穷困华社求救?尤其是马华,需要你的时候说尽甜言蜜语的好话,连树上的小鸟也要骗下来;现在上了床之后,却假装忘记了?什么都不记得了?马华,这个始乱终弃,忘恩负义的《负心汉》;是绝对必须受到华社严厉检验及谴责的。陈修信身为马华总会长,如此帮着巫统践踏自己族群的尊严,典当华族先贤过去百年来为母语教育所扎下的根基;华教之所以面对今天如此困境,陈修信要负最大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12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连玉老先生才真正是我华族的族魂,只有他才真正称得上为华教之父,他老人家为了华教连公民权都被篡夺了,那时马华有为他说过一句公道话吗?马华有为他争取回他的公民权吗?如果各位网友还有一丝良知,那么在来届大选就用选票展示我们对马华的不满,用选票将他们一伙送去荷兰永不超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4-2012 09: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连玉老先生才真正是我华族的族魂,只有他才真正称得上为华教之父,他老人家为了华教连公民权都被篡夺了, ...
edwardgooi 发表于 7-4-2012 08:56 PM



   说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12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连玉老先生才真正是我华族的族魂,只有他才真正称得上为华教之父,他老人家为了华教连公民权都被篡夺了, ...
edwardgooi 发表于 7-4-2012 08:56 PM


说得好,顶+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12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edwardgooi


    只是还有人叫我们要感恩马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12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华语凭什么代表华人,去代表香蕉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4-2012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就是一个照妖镜!是什么咚咚...一照就知!
漠视历史,仰或不懂历史...都是极为可怜的一群...
我们这里这种可怜的物种!还真不少...或许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为我们伟大的族魂领袖林连玉先生喝彩!
也为我们无能政党里头的无耻华人性丑闻领袖,CD佬...喝倒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12 10: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华春秋(中篇)第四章:仇视华教,开除沈慕羽

大家晚上好!今天的马华春秋开讲,已经来到第四章。这一个章节,
将会重点讲述马华公会如何背弃华社意愿,抗拒独立大学的创建,搞
一个拉曼学院来打压董教总争取创办独大的努力。同时,今晚也会跟
大家探讨,陈修信与教总主席沈慕羽之间的恩怨情仇。




话说,1961年11月,在林苍佑挂冠求去之后的两年,
马华召开三年一度的党中央代表大会,陈修信和他的朋党,
以高票中选为马华第三任总会长。


当陈修信从过渡时期的代总会长谢敦禄手中接过领导人的棒
子时,马华也标示着由林苍佑时代转入了陈修信的时代。

1963年马来西亚的成立,象征着巫统的势力从马来半
岛扩张到东马,也显示了联合政府把政治权力伸延到整个马
来西亚的范围,包括新加坡在内。不巧的是,新加坡由另外
一个称为人民行动党的执政,不能与巫统及联盟协调。

人民行动党的李光耀,当时提出一个口号“马来西亚人的马
来西亚”与联盟针锋相对。最后导致新加坡退出了马来西亚
(1965年),变成没有发言权,他们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领导联盟的东姑阿都拉曼提出马来西亚的概念,当时获得多
数华人选民支持。同时也反映出社阵与当时的印尼同样的反
对马来西亚,并未取得华人的广泛支持。

由此也证明一点:马来西亚的华人需要的是一个安定的环境
与和平的国家,不想把命运寄托在被认为与印尼的左派有联
系者的手里。

虽然不能明显地解释这是华人从种族的利益看问题,但确然
发挥了华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同的看法──支持执政党
和给马华公会支持的力量。

1964年全国大选,马华参加选举,出征33席,取得
27席。可谓成绩可观,包括华人众多的选区也告捷,如马
六甲市区陈期岳(曾于1964年大选前解散马来亚党,重
回马华怀抱),金宝、安顺、武吉免登、芙蓉西东区及槟岛
北区与巴眼区(包括大山脚)。

而后,马华领袖敦陈修信等,却因1964年国会大选的空
前胜利而自满,误以为马华支持《达立教育报告书》的立场
已获得华人社会普遍接受,竟不自觉这项胜利是因为马印对
抗,国难当前,华人社会暂时搁置种族问题于一边,一致支
持国家的效忠表现,故而使马华在参加33个国会议席中赢
得27个席位。

英文教育背景领袖藐视华文教育问题
当达立报告书于1960年发表后,董教总就和马华的领袖
有不同的看法,梁宇皋(曾任内阁部长,独立后一度出任马
六甲州长,现称州元首)就曾与董教总领袖林连玉公开骂战


教育问题从六十年代开始,尖锐地反映了英文教育的华人领
袖和华文教育的领袖之间的矛盾斗争,进而使华人从思想上
的分歧,转而成为对教育问题的对立。

马华的领导层,几乎清一色是英文教育背景;他们对受华文
教育者一般上存有轻视的态度,对于维护华文教育的课题,
兴趣缺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12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utrejeye 于 7-4-2012 11:06 PM 编辑
林连玉老先生才真正是我华族的族魂,只有他才真正称得上为华教之父,他老人家为了华教连公民权都被篡夺了, ...
edwardgooi 发表于 7-4-2012 08:56 PM



    当1961年教育法令付诸实行,华文教育受到致命冲击之
际,马华竟然助纣为虐,对维护华教者落井下石。教总主席
林连玉先生被陈修信与梁宇皋公报私仇,协助巫统的打压行
动,递夺公民权。

1961年至1963年,是马华与华社尖锐对抗的年代
。许多华教斗士对马华恨之入骨;视马华为联盟政府打压及
消灭华教的幕后推手。

但是,由于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与马来亚半岛合组《马来
西亚》。引起印尼强烈不满。因为印尼一向视沙砂两州为印
尼的一部分;沙砂两州与印尼加里曼丹(婆罗洲)连接,在
情在理,沙砂两州的合并对像都应该是印尼而非马来半岛。

但是,沙砂两州因为加入马来西亚之前是英国殖民地,印尼
独立之前则是荷兰殖民地;在行政管理和风俗民情各方面,
都属于不同的体制。沙砂两州与马来半岛合组马来西亚,是
英国政府一手促成的。

印尼在马来西亚成立之后,发表措辞强烈的声明,反对沙砂
两州加入马来西亚,这导致马印两国关系紧张。

联盟政府巧妙的利用了这次的冲突,激起民间强烈的爱国情
操。马来西亚华人也群情汹涌,声援联盟政府与印尼对抗。

一时之间,全民的爱国意识空前的高涨,适逢1964年全
国大选,三大民族齐心合力支持联盟政府的领导,造成联盟
政府取得辉煌的成绩,反对党的席位大大缩减。

可是,马华却因为1964年的选举成绩尔得到错误的讯息
。基于1964年的辉煌胜利,陈修信和他的朋党表现出踌
躇满志的姿态,以为华社并不反对马华支持《1961年教
育法令》的立场;认同马华推动的《华文中学改制运动》。

于是马华仗着《华社民意的支持》,更致力推动华文中学改
制,消灭华文独中的运动;结果与华团的关系越来越淡,乃
至不惜与华团走着相反的方向。

首先马华并不同意董教总的立场,主张华文中学接受改制,
纳入国家津贴教育系统。那时期的中华商会及重要华人社团
皆为马华领袖控制,如联盟秘书长陈东海即是工商联合会领
导人,各华文中学董事也多数是马华党要,因之全马各地接
受改制的中学为数不少。

那些不接受改制的,则宣布成为独立中学。当时全马不愿接
受改制的中学约有有40间,有的设备完善,有的仍在挣扎
之中。这样一来,董教总与马华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扩大,埋
下了决裂的伏线。

华团要求政府列华文为官方语文1965年,全国华人注册社团总会筹备委员会要求,提高华文具有官方的地位。马华公会中委经过详细研究后,表示-----难以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12 10: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顶+1
胖胖猫 发表于 7-4-2012 09:15 PM


马华公会1965年的常年会务报告书更指出:很明显的,
这事件是由反对党及其他企图混扰政府和联盟,尤其是马华
公会的人士所策动。也就是说,马华以《这是反对党刁难联
盟政府的阴谋》为借口,反对《华文列为官方语文》的运动


无论如何,马华中委会在1965年8月3日所举行的紧急
会议上,重申其《誓言保证华文的教导,学习及使用不会受
到禁止或阻挠,并保证保留及维护华文的使用和学习不致遭
到妨碍。 》

而马华的臂膀青年团,对于马华母体所采取的立场颇有意见
,尤其马青领袖沈慕羽,在维护华文教育方面的立场,明显
与马华格格不入。
   
身为马华公会的会长,敦陈修信通过其治秘书吕鸿元表示,
马华将全力以赴的维护华教,矢言与华小共存亡。用以安抚
党内及党外人士的情绪。


但是,马华在敦陈修信领导下,始终不相信华人社会对教育
问题的重视,也不以为董教总足以形成一股力量挑战它的权
威。

更为重要的是,他不能容忍马青的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在1
966年10月18日爆发了一场马华与华教领袖的争论。

事情发生是由于陈修信和马青副总团长兼马六甲马青团长沈
慕羽之间的矛盾,已是到了破裂的地步。在当天的马华中央
紧急会议上,马华中委通过两条议案:

(一)不能支持华文为官方语文,因为此举有违宪法第15
2条,列马来文为国语及唯一官方语文,拒绝要求华文为官
方应用文,因为这样做实际上是等于要求列华文为官方语文


(二)开除沉慕羽党籍,因为沈慕羽违反党纪,蔑视中央领
导,公开反抗党的决策,使党难堪,使党受到讥嘲与蔑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2025 09:22 PM , Processed in 0.30780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