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Cari_TYR

学生没带《大拇指》报刊被打 家长控诉学校“大屠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5-2016 02:5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atte3948 发表于 14-5-2016 02:53 PM
事情要是有酱简单,世上就不会多事了。
有些事,不是不为,而是不可为。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当下情况,找出对谁都好的解决方案。

饭,要一口一口吃,不然会噎死。

消贪不易,尤其当顶头大老板也是巨贪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5-2016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傻Samsung 发表于 14-5-2016 02:56 PM
消贪不易,尤其当顶头大老板也是巨贪时。

贪腐,是几千年都有的问题,只是大或小而已。
要零贪污是不可能的,一般上人民只是希望,贪之余也懂得吐些出来帮助发展和人民,让人民安居乐业即可。


但反贪腐的努力,也不能因为不可能而放弃,尽量减少咯。

只是个人觉得,贪腐要先抓大鱼才有效阻吓,而不是仅仅盯住校园这一亩三分地。这里相比之下,真的太小太小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 收起 理由
AMOS5566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6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马来西亚,成绩最好的学生都当专业人士

中上的就进入金融,IT界

中下的自己当老板做生意

不上不下的就去当老师了, 然后变校长.

还能期望些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6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果rojak 发表于 14-5-2016 05:28 PM
在马来西亚,成绩最好的学生都当专业人士

中上的就进入金融,IT界

中下的自己当老板做生意

不上不下的就去当老师了, 然后变校长.

还能期望些什么呢?

呵呵,马来西亚学院那么多,有不少是成绩麻麻地,硬硬挤进去读到毕业,变所谓的专业人士的。更有人成绩不怎样,嘛不是去念私人大学的医学系工程系什么的。你觉得呢?

不要讲校长,国内要找个学历比你高的普通教师,相信也有上千人。

讲东西是不用本钱没错,但也要有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6 05: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atte3948 发表于 14-5-2016 05:35 PM
呵呵,马来西亚学院那么多,有不少是成绩麻麻地,硬硬挤进去读到毕业,变所谓的专业人士的。更有人成绩不怎样,嘛不是去念私人大学的医学系工程系什么的。你觉得呢?

不要讲校长,国内要找个学历比你高的普通教 ...

不要不承认大部分的教师只有中学学历, 然后才进入师训学院靠文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16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果rojak 发表于 14-5-2016 05:44 PM
不要不承认大部分的教师只有中学学历, 然后才进入师训学院靠文凭的

的确没错,这是政府的政策,和那些师范毕业生无关,也无影响教师培训专业的问题。
还有,表讲到好像师范学院谁都可以进到一样,是谁都知道,要师范学院录取相当困难,这是老掉牙的问题了,你应该不会不知道。

要执教,师范学院乃是唯一途径,再来是师范大学或大学教育系毕业。私人大学教育系毕业的,教育部一般上是不理会的,那就无法进入国家教育体系。


当然,我也知道,很多人会拿师范学院的文凭来说事,但事实上,MQA是肯定承认其资格,师范学院也是MQA承认的大专水平。只是外界自行不承认,而外界私人机构,也没有相关鉴定系统去审查其资格。那就不足以成为说项之一了。

其实外界也不需要承认不承认,事实上师范毕业了就是从事教育了。这是自成一系。更别说不少年轻教师毕业后未久,就去报读硕士课程的比比皆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5-2016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智處理校園爭端

近來,雪州蒲種競智華小校方與學生家長在“角力”,引起華社和教育界關注,這包括鬧得沸沸揚揚的“校長鞭打沒帶《大拇指》晨讀本學生風波”及校方逼學生簽“悔過書”事件;在這之前,南馬也發生了“小六6天畢業班台灣旅遊團,一人團費要價3500令吉”的風波。

以上這些事件不僅掀起輿論壓力,校方和家長立場對立,再加上社交媒體推波助瀾下,更讓事件一發不可收拾。

未查明勿放大

教育部副部長張盛聞就認為,社交媒體“鍵盤英雄”在不知情下炒作課題,使到學校領導層面對巨大社會壓力;而大馬教師專業職工總會也呼籲民眾,在事情還沒被相關單位查明真相時,勿將相關事件放大並上載到社交網絡瘋傳。

眾所周知,社交媒體新興,徹底改變人們看待和聯系世界的方式,也給生活帶來劇烈變化,更淪為部分人處理爭端的管道,爭取更多人認同來解決問題。

無可否認,把事情放上社交媒體,確實可以引起很大關注,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也會衍生不必要的“添油加醋”內容,只會讓問題更為複雜化,到時這不一定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反之會引來更多的誤會。

學生夾在中間

再看回近來發生的校園爭端,學生家長心痛孩子受體罰情有可原,但是也別讓情緒控制理智,反之更應懂得使用更正確的手法,來解決紛爭,例如可先與校方交涉或了解詳情,若查詢不果,可以轉向縣屬教育局或向教育部投訴等各種手法。

一旦以過激的手法處理校園爭端,不僅沖擊家長與學校關係,夾在中間的學生,身心也會受創;而教育部也必須在接獲投訴后,有效的處理家長投訴,不要讓家長有感投訴不受理的感覺,若是校方真的犯錯就要對付及向家長做交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5-2016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籐條下的教育有效嗎?

就讀幼兒園時期,一名女學生遭幼兒園女院長當着班上全體同學面前懲罰,校長將身體嬌小的女學生給趴在她的大腿上,左手竟然掀開女學生的裙子,讓內褲顯露,持握籐條的右手隨即鞭打在學生的臀部,同學們包括我頓時都感到非常錯愕。

我忘了這名文靜的女學生犯下什麼錯惹怒院長,記不起學生的家長有沒有投訴院長,我只記得當時心情夾雜同情與恐懼,這名有點變態的院長處罰女同學的畫面,已深深留在記憶深處。

奇怪的是,為何院長當時不打手心,偏偏要打臀部?而且這是名女生,還在同學們面前如此處罰,這恐已為女學生留下陰影。

師長鞭打孩子事件每日上演,而近來引起教育界關注的競智華小校長鞭打沒帶《大拇指》刊物的學生事件也只是冰山一角,這也讓我想起幼兒園女同學遭鞭打的陳年往事。

小時候聞籐條色變,籐條像是一種督促自己勿再犯錯的東西,所以教師家長人人皆有籐條;但它卻不是記憶棒或是魔術棒,不是打一打就能夠確保被鞭者以後一定會記得帶課本。

人非聖賢,小學生忘記帶刊物其實也在所難免。人也愛面子,小學生要是遭師長在眾人面前嚴厲處罰,恐會對心靈成長帶來傷害和羞辱。雖然此舉可帶來懲一儆百的警戒,即使這一招很“管用”,但受罰者心靈卻容易受傷害。

師長均認為孩子不打不成器,不知痛楚,就不知悔改、不會進步。然而,籐條也不一定會打出一個英才來。
教育有很多種呈現方式,學生犯錯,就一定要受到懲罰,而關鍵在於懲罰的形式不應該對孩童心理發展與建設的過程帶來負面影響。

籐條教育對小學生是否奏效,我還是認為這是完全看受罰者的性格、心態和學習能力。處罰與教育可以融為一體,不過前提是必須呵護孩子的小心靈,好讓處罰的同時,亦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星洲日報‧大都會‧文:蘇俐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5-2016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學校應公正處理家長投訴

教師專業職工總會(NUTP)指出,學生家長透過社交媒體投訴疑涉及校園事端的老師,使民眾對教師出現負面印象,讓教師受困擾和校譽受影響,負責任的教職員心靈因此受創。

從教育角度而言,對具有責任心的教職人員,我們應致予最高敬意;如果出現不負責任者,應對之秉公處理,揪出害群之馬,教育部和校方不能只是包庇他們。

一直以來,學生家長因校園事端到校投訴,卻沒有得到公正處理的事件,時有所聞,一校之長或以查無此事或息事寧人為由,草率處理家長投訴,一些家長也擔心孩子遭到校方針對,只能作罷。

然而,網絡時代讓投訴無門的家長,有了申訴管道,他們透過網絡寫出自身和孩子遭遇,以此向校方施壓,求問真相。

教專不應只看到家長透過社交媒體投訴校園事端的負面部份,反之應考量為何學生家長在網上投訴,是否校方已妥善處理任何家長投訴?或者校方並沒有慎重看待投訴,家長才轉而在網上發表不滿?

再者,校方不應以影響校譽為由,試圖平息任何投訴,這類不公平做法才是影響校譽,並且激起家長不滿。

網絡發達時代,更讓紙不包不住火,校方若能公正和適當處理所有校園事端的投訴,家長沒了怒火,就不會花時間到網上發牢騷。校方的公平名聲建立起來后,家長會更願意與學校好好溝通。

教育孩子才是重點

如果說學生家長針對校園事端的投訴,令有責任心的教職員心靈受創,一些家長的心靈,可能也因為得不到校方公正處理事情而受傷;因此,最好方法就是校方公正處理投訴,則家長就不會想要在社交媒體發表“心聲”。

校譽不是最重要的事,教育孩子才是重點,如果扮演教育角色的學校無法公平處理事情,家長和校方對立,互相指責,讓孩子從中體驗“面子”至上,這些未來主人翁自然有樣學樣。

校方認真看待所有家長投訴,家長將會給予學校百分百支持,這是一種循環因果,反之,雙方就要展開一場你來我往的投訴大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16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家长都要加油

出席母校教師節慶典后的茶敘,董事長語重心長地指出,現在的孩子打不得,打了家長會問罪,不像以前的孩子,被教師鞭了,若被父母知道,還要被父母多鞭几下。

的确,時代不同了,常听前輩回憶,以前當學生,老師吼一下,他們都不敢吭聲,被鞭打也得啞忍,不打不成器,家長還會贊揚老師打得好,求請老師多打几下,期盼孩子吃了藤鞭將來成人成才。

筆者的年代,也挨了不少鞭子,練習題不該錯的卻做錯了,就得乖乖伸出手掌心,讓教師的藤鞭有個著落,甚至錯几題就鞭几下,掌心被打得泛紅腫痛,也不見有家長到來興師問罪。

反觀現在,興師問罪不說,還會意氣用事,動輒鬧上報章、鬧上教育局、公布在臉書,甚至更不可思議的是,要求教師刊登道歉廣告。廣告一登,舉國嘩然,在許多教師的頭上澆下冷水,心灰不已。談什么尊師,教師的尊嚴大概也蕩然無存了。

教師節這一天,有教師在臉書轉發一則帖子,標題提及,莫讓教師放棄你的孩子。此貼的內容,說明了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的責任不亞于人類靈魂工程師,不要把責任都推卸給老師。孩子被打,反躬自省,自己有沒有責任?

愛心教育,不鼓勵体罰,但面對屢勸不听,屢屢犯錯的孩子,也會有讓教師揪心抓狂的時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該如何是好?看來這是現代老師的嚴峻挑戰。

昔日有道:“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套用在今天,似乎有那么一點諷刺,但也提醒家長不要漠視自己的責任,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應該把焦點放在教好孩子,与教師溝通,而不是將鞭打事件公諸于世,似乎教訓老師了,但對解決孩子的問題無濟于事。(星洲日報‧東海岸‧記者隨筆‧文:顏美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16 03: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師錯手鞭傷學生  家長臉書貼文問罪

(柔佛‧新山23日訊)新山區一所華小有一名學生因多次沒帶課本,教師要鞭手心懲罰時,因學生閃避而不慎錯手打傷學生背部,結果遭家長興師問罪。該校校長受詢時指事件仍在調查中,不便透露詳情。

該學生的母親是於昨天下午在臉書上貼文,寫著“請問學生沒帶課本,老師有權把他打到這樣嗎?”,並附上一些孩子背部有傷痕的照片。

照片顯示學生的背部有數道鞭痕,除此之外也可看到手腕及手臂上出現鞭痕。

該母親還公開與該名鞭打孩子的教師對話,在該對話中教師向學生母親道歉,並指因為學生多次沒帶課本,因此要鞭打其手心,不料學生卻一直閃躲,所以才不慎鞭打到背部。

搜狗截图20160524150759.png

此外,該名母親留言說,打手心她可以接受,但無法接受打到身體,也說該教師本來只打兩鞭,可是看鞭痕不止兩鞭。

據瞭解,該名小學生因被鞭打而睡得不安穩,今日也沒有到校上課。

星洲日報於今日聯絡該校的校長,但校長以仍在調查為由,沒有進一步透露詳情。

學生母親在接受詢問時則拒絕再透露詳情,並說不想要放大事情。

該校的家協主席受詢時透露,該教師是資深教師,可能事發時情緒一時激動才造成這樣遺憾的事情。

他說,事發後,該名教師已經在第一時間聯繫學生家長並道歉,只不過網路上仍繼續瘋傳有關貼文。

他表示,希望各方面能將此事當成一種借鏡,也希望媒體在處理此課題時,將對家長及學生的傷害降到最低。

他也說,如今當教師也十分不簡單,他不希望一竹竿打翻一艘船,希望事件不會造成教師壓力。(星洲日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6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體罰學生已過時

近來國內頻頻發生校園老師體罰學生事件,並在社交媒體上傳開來,讓老師與校方處于被動狀態;家長這般“激進”,讓公眾公開作批判,才再由校方解決問題,讓各方包括學生在內,都承受了極大壓力。

在紛紛擾擾的爭議當中,在誰對誰錯的問題上,我們不妨回到最初的問題根源尋求解答,也許更為簡易,即現時的校園,還需不需要體罰?

不妨設想,現在的孩子,還會因為體罰,而選擇順服老師嗎?

以這個作比喻──現在哪個家庭還上演著惡家婆打小媳婦的戲碼?現代女性即使不是女強人,也都獨立自主,會不反對凡事俯順家婆的舊觀念嗎?

筆者所要表達的是,時代已不一樣,任何一個領域,都需要與時並進,每一個人,包括小孩子,都要受到尊重與諒解,人與人的相處,不能再是一方永遠處在高高在上,而是要講求平等價值觀。

我們應該改變過時的觀念,可以尊師重道,但不必唯命是從;師生之間,彼此加強尊重、包容,珍惜彼此之間的關係。教師不再以體罰作為教育學生的主要手段,而是以另一種教育方法來讓學生聽話與順服。

要對教育學生的方法作出改變,並不一定是要教育部、校方和老師馬上改弦易轍,不準老師體罰學生,而是要從下到上,一層層的改變,讓老師找到比體罰更好的教育學生方式,讓學生打從心裡尊重與愛待老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6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挖老,学生做错事就该被罚,从前我们也不是一样被罚或被打,
如今还不是一样好好的,请家长们不要一点小事就阿鸡阿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5-2016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該不該打?

學生因被教師鞭打而受傷的事件相繼被揭發,鞭打教育頓時成為父母的談論話題,學生做錯事該不該被鞭打,大家意見不一。

對于小時候被老師打慣的80年代及之前的朋友,相信對此事很不屑。想當年,被老師鞭打可說是家常便飯,上課時講話被鞭、沒交功課被鞭、連排隊歪歪,都被紀律老師用藤條掃腳,直至放學時,還有紅紅的鞭痕。

那些年的我們很“單純”,不懂什么叫回家向爸媽“告狀”,自知理虧,即使跟爸媽投訴,相信他們都會認為老師打得好,讓我們不敢再犯錯。

來到新時代,父母的思想都變了,認為老師應用愛心灌溉,讓小朋友了解錯誤,而不是大事小事都得用鞭打懲罰。

其實,這種道理,講很容易,但有時孩子頑皮,相信父母都會“情緒失控”,更何況是同一時間需要管教數十名學生的老師;再說,“說教”或許對一些學生能起作用,但並不一定能地“啟發”所有學生,尤其在叛逆期的學生,只會當耳邊風。

當發現對學生說教沒有用,老師迫于向犯錯的學生施予適當鞭打,是應該的,但身為老師,也應拿捏懲罰的重度,旨在懲罰,讓他知錯,但沒必要把人家的寶貝打得瘀青,說到底,教育是把學生教好,不是把學生打好。

家長若對老師的教導方式不滿,也應事先向校方反映或了解,而不是動輒就把老師擺上網,家長若不尊重老師,那孩子看在眼里,會如何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5-2016 12:2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认为这件事双方都有错。
学生没带书难道孩子和家长没有责任?
至于校方我支持他们采取处罚的决定,
不过就不赞成他们的处罚方式。
希望各方就此打住,给双方一个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5-2016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師與體罰(一)

前些日子,報章報道蒲種競智華小校長因學生不帶課外讀物被體罰,結果家長不滿把校長告到教育局,此事不僅鬧得沸沸揚揚,其中還牽扯到政治因素和涉及人身攻擊。

隨着生活素質的提高,時代進步了,教師也越來越不易為。

台灣著名雜文作家已故柏楊生前曾在報紙上公開撰文呼吁中學生如果被教師體罰,可以揮拳相向。

柏老過激的言論曾引起台灣一群教師和教師公會的回應,其中有人對柏老說:“你沒有在國中擔任過多年的教師,你沒有資格談體罰。”

退休校長李維文和我談論過體罰的課題,坦白說,做教師的,有哪一位沒有體罰過學生?

李校長很客觀的說:“問題不是該不該體罰,而是打對人與否。有些孩子任你打幾鞭都沒事,有些則輕輕碰不得。”

我們都受過嚴格心理學教育理論的訓練,也深信唯有愛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施教方式。

拜讀過夏丐尊翻譯的《愛的教育》和《文心》,這兩部有關教育的文學著作,誰不想好好施展愛的教育?

但是,有時候理論是完美的,現實卻是殘酷的。愛的教育必須付出很長的時間去感化一個頑童。

在急功近利的現實社會,有時是時間來不及,而且班級如果太大,龍蛇混雜,要對每個學生深入了解,不太容易,班主任還好,科任教師就對他們的性格摸不透,有些頑劣學生專會欺生。

上過一次數學在職訓練,主講的女教師是個經驗非常豐富的教師,她主張對學生給予輕輕的鞭打,目的是激起他們的專注力。

從來不鞭打學生的教師只有兩種,一種是患上精神病,另一種是所謂“甘草型”。

我上小學時有一名教師,據說因失戀而患上精神憂鬱症,他已經不能授課,每次進班都坐在教師的椅子上發呆,同學們把他抬起來搖,一邊搖一邊唱:“賣湯圓、賣湯圓…”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甘草教師也有出事的危險。吾友曾錫平校長告訴我們,他校內某女教師平時上課喜歡和學生閒話家常,某日對當地綽號叫“四大天王”的黑幫頭子的兒子聊起天王的家事:“聽說你爸爸有3個老婆?你媽是第幾的?她們不吵架?你爸……”

下午,教師家的兩輛汽車大鏡被人用磚頭砸破。第二天校長和董事長被天王召去商談把教師從上午班調去下午班上課,才平息風波。(待續)(星洲日報‧花城‧花城內外‧文:許光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5-2016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仙打鼓有時錯  駿馬也有失蹄時

文:心帆

又再一宗老师鞭打学生的事故曝光,被家长放上网后引发网友舆论,讨伐谴责之声不绝于耳,这是年内发生的第n宗了。

以前的父母认为,棒棍下出汉子,孩子是不打不能成器的,但毕竟今时不同昔比。以前的孩子在校被打,回家后,父母还会竖起拇指说“打得好”,也不会特意去检查看,孩子是否受了伤。尔今的孩子在校被鞭打之后,回到家是被父母拍照发放上网,为孩子讨回公道。

孰不知,现在是尖端科技时代,随着时代的变迁,众人的心态也都倾向于爱心教育,只是笔者认为爱心教育要融通,藤鞭教育也不可松,只是要适可而止。虽说爱心教育能确保孩子的心智能够均衡发展,但是适度的藤鞭教育至少能做到让那些“冥顽不灵”的违纪学生起阻吓作用,继而使他们不敢重蹈覆辙,从而塑造一个良好的校风。

爱心教育实行起来不易,耗时、费神且费力,效果则会因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而有所差异。这证明了单一方程式教育是无法解决校园纪律问题,唯有将惩罚和辅导同时并行的话,即是及时、适度、严厉及合乎情理的惩罚,再加上因才施教和对症下药的辅导才能激起意想不到的效果。反观当前情势也不容许从辅导程式方面一步一步慢慢来,这将会导致校风恶化而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老师在鞭打学生之际,往往是无心下重手,更是不想声名狼藉,孩子的皮嫩及肆意反抗也是导致他们伤痕累累的主因。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大发雷霆兴师问罪乃是意料之事,但是,在激烈的问责声中,家长是否也应该追究事发的前因后果,是老师被激怒还是肤色问题,白皙与褐色皮肤的鞭痕是不一样的,一是清晰一是不显眼,这是各人观点。

家长有时也应多与老师们交流交流,了解一下孩子在校内的行为举止。不智的问讨行动将会让老师却步、明哲保身、凡事做了就算,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可能会是每一位老师都对学生恭恭敬敬的、每天都是在敷衍度日的,那么试问孩子将来还会有什么前途?校园将会是如何的景象?

老师在校执教时也应把不良情绪或不开心的事全给抛开,再者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切忌把不如意事发泄在孩子身上。学生若有小过、懒散不做功课、忘记携带课本读物,理所应当根据其所犯的过错酌量轻罚,因材施教才是上上之策,予机会让他们改过的同时也成就了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之举。须知情绪失控就宛如一座爆发了的火山,其喷出的岩浆不单只会灼伤人,严重的话还会有人命损失呢!

所以,老师在处理体罚学生事件之际不可不慎,万一遇到情绪低落或无法自控时,请离开课室,兜个圈、做个深呼吸,“结局”将会是一切都会改变,一切都能侥免,一切都会不同。

“教职”是一份神圣的职业,莫因一时冲动而毁了根基,同时也不会让其他无辜的同行也被套上“不白之冤”。现在的孩子多已不懂得尊师重道,尽责任的把他们调教好,也不负“老师”的美誉。相对的话,不必勉强自己,老一套的教法已不适应用,与其让自己名誉扫地,不如放手让他们去,说到底,他们不是我们的“贝比”。

体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已是一个具争议性的课题,赞成者认为适度的体罚有助于维持校园纪律,重整校风,反之则是一项变相暴力倾向,会对学生构成无可磨灭的创伤。

现在的孩子是自家酿制的嫩豆腐、是不可经风吹雨打的温室小草小花,动不得也不堪一击。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孩子在家的时间比在校的时间长,孩子的行为举止固然是父母的录影,孩子在校触怒老师出手,父母是否也应该认真检讨一下自己的育儿教育方程式是否出了问题,为何不是别人家而偏偏是咱家的?神仙打鼓也有错,更何况是身为平凡人的老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2016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玩火自焚的張亞蓮校長,不聽雪州教育局長的指示,最後還是敗在自己手上,被降級調派。

政校棍時常呼籲家長出席家拹大會,把很多反教育法令,反家拹章程的一切非法收費活動,以少數服從多數的通過後,強制參與!

這次,華小低级货卻敗在少數投訴家長手上,值得慶祝唄!所以說,處理學校事務,一定要黑白分明,堅持的人肯定可以走到最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2016 0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瓜拉冷岳县直落平民华小喜迎张亚莲,这件华小友族学生比较多,如果肥婆莲继续把学生当狗sut,张一里也保不了你。据家长组织的消息,肥婆莲自从被强悍的家长hentam之后,虽然有三机构出尽法宝力保肥婆,但肥婆莲和姓洪的低级货副校长已经被家长盯得死死的,所以不能鞭打学生的肥婆莲现在对钱比较有兴趣。经此一役,竞智的老鼠窝受到重创,老师变乖不打人了,家教协会被勒令停止操作,学校被禁止售卖额外作业,电脑班不能在正课时间(不懂已经还了学校但现在又想选择不上的学生可以退款吗?)补习班的课题在竞智不存在,因为被家长盯得紧,所以竞智的补习班不是强制性的。

不懂新任竞智校长是不是也热衷鞭打? 我想,该校很多低级货已经无法按耐压抑施鞭的欲望了,谁不懂你们这些低级货的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2016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只要有思考能力的,一看這些報紙文棍寫的遮醜文,就知道他們在轉移話題。明明我們明眼人就在說這些小學的校長什麼董事會都在濫權貪瀆利用自己的權力“強迫”家長給錢就範。可是文棍們就是要把話題轉成是現在的孩子是草莓,打不得。看看這個文帆,從第一個字寫到最後一個字,都在說現在的家長溺愛孩子,可是從頭到尾,沒有看到一句說明為什麼學校要用這種羞辱學生的手段來強迫學生訂閱報刊。羞辱孩子是手段,可是目的卻是斂財。整篇文章讀起來似乎大義凌然。可是根本就是自己造個影子跟自己打架。  可是世上蠢人多,書沒讀通,人云亦云的猴子戲還是會耍的。看看哪些趕不及出來漂白的回帖就知道了。

以往大家都以為,要是耍流氓,打人才能強逼人,殊不知這些以權謀利的爛貨正是利用父母疼惜孩子的心理強迫父母給錢支付哪些不必要的東西,給錢才能上課的電腦課,還要強迫孩子訂閱哪些課外的刊物,不就範就打你孩子,給他們當眾羞辱,要有好日子過就給買路錢。可是為什麼學校充滿了這種歪風呢?所謂上行下效,魚腐臭都是從頭爛起的。當然,這關乎整個國家民智未開,讓邪惡宗教擺弄有關。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comforter + 5 我很赞同,当今华小确实丑态遍地。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6-2024 12:37 AM , Processed in 0.06676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