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7413|回复: 7533

革命之紅旗的新聞報報看-每日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8-2010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onykoay 于 26-3-2011 04:36 PM 编辑

政治人物与同志划清界线自保
欧阳文风未考虑从政打破歧视


著名旅美时评人欧阳文风在阔别一年后,重返槟州推介本身策划的新书《我们的故事》,坚持同性恋有义务从柜子走出来,消除社会的偏见与歧视。

不仅如此,他更毫不客气地批评,我国政治人物的水平低下,因担心被标签支持同性恋,导致流失选票,而与同性恋者保持距离。

“就算槟城是个较开放的州属,依然有政治人物担心被标签,而与同志划清界线。但我要挑战他们,如果真以民为本,就不可仅顾及本身的政治利益,要有崇高的政治理想及水平。”

无论如何,他未点名任何政治人物。

曾轰政治人物拒当主讲人

欧阳文风去年8月在槟城举行的“你‘性’民主吗?”讲座会上曾揭露,许多政治人物因课题敏感,且怕被错误标签为亲同志或同志,而谢绝出席担任主讲人。

结果,他的言论被一家媒体歪曲及断章取义,指他“爆料”暗指槟州民联有同性恋议员。

针对此,他事后澄清,是指政治人物或碍于保守选民的忌讳而不愿出席,未指这些议员是怕出柜的一群。

他表示,在讲座会上已纠正该名记者,以及及阐明“任何领域都有同志,政界也不例外,而国阵也有”。然而,对方却还是如此下笔写他暗指民联议员为同志,更表示对方来自槟州。

尚未思考以从政介入议题

不过,欧阳文风此番来槟城,也不忘暗赞民联政府。他表示,今天可公开主持新书推介证明社会正逐渐开放,而他选槟城作为首站,是因为欣赏槟州人民在308精明地投选了新政府。

“同性恋走出来有助社会更开明,如异族通婚从被排斥至被接受,可谓见怪不怪。以前大家也不知道行动党可以执政,甚至比前朝政府做得更好。”

无论如何,被询及是否会效仿为跨性别群体请命的“环保议员”郑雨周,以从政介入同性恋课题时,他承认,不曾认真思考此问题,但未来可能会加以思考。

“政治是伟大的事业,有志者可加入。但是政党政治还蛮可怕的,只可有政党立场,而不可有个人立场。”

规定同性恋必须没好下场

此外,欧阳文风不忘提醒,我国的种族主义用肤色判断及界定生命的价值,但除此之外,社会也用外在的性别、宗教及性取向,区分人类的尊卑。

他接着抨击,国家电检局虽为同性恋解禁,但仍规定同性恋者不可有“好下场”,剧终若不是以死收场,就要“改过自新”变回异性恋。

“这是一种落伍的做法。”

在电检局的新指南下,当局不再删剪飙车族、同性恋与变装皇后的剧情,但规定相关角色必须在剧终时大彻大悟,不可被吹捧成为观众响往的角色。

不久前,《号外周刊》更因配合欧阳文风评论电检局的专栏文章,刊登著名同性恋电影《春光乍泄》的海报而惹祸,结果接获警告信

破天荒地以真名照片示人

《我们的故事》是在欧阳文风的号召下,获得15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同志响应而成的著作。该书收集了15篇作者亲身故事,特点是作者破天荒地以真实姓名及照片示人,矢言堂堂正正要社会正视他们的存在。

欧阳文风今午在槟州光大大众书局,举行首场新书座谈暨推介礼后,接下来将往马六甲、新山、新加坡及吉隆坡。

他今午在短短20分钟的座谈上畅谈此书的构思,是要同性恋者勇于出柜,促进其他人对同性恋的了解。而且,同性恋关乎社会公义。

“每个生命都不平凡及独一无二,有者曲折、有者精彩。重要的是可诚实地参与本身的生命,了解自己与别人。”

中国同志被迫与异性结婚

欧阳文风分享说,尽管中国对同性恋相对友善,但基于社会的眼光与压力,同性恋者多认定25岁后就要告别同性恋的生活,与异性结婚。

“根据中国的统计,70%至80%的男同性恋者都会结婚。但尽管双方都是很好的人,此异性婚姻却因其中一人不是异性恋者而不美满。”

对于一些人不赞同同性恋者选择这种“不正常”的性取向,他反驳说,同性恋是“是不是”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

“如果可以选择,谁要选择一个被社会歧视的身份?不管性取向如何,我们都是一个人。只是有人喜欢同性,有人喜欢异性。如果是真爱,我们应祝福,不是破坏。”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40152




————————————————————————————————————


在保守的社会下。。。“同性恋”及“女权主义”都是被歧视的一群。。。。。。(包括 美国。。。)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20 收起 理由
神凤 + 120 楼主定时更新,耐心可敬,特此加分鼓励。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8-2010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昨晚才和基督教的朋友谈起这个同性恋天主教徒,你就发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8-2010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欧阳文风是公的角色还是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8-2010 08: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同性恋这种人类最严重堕落的劣行都可以被接受和自由化,这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行为是不可以被违越的了。人狗恋,猪狗恋,母子恋,父女恋,大家f*ck来f*ck去全都OK,全都没问题。只要想到像那堆同性恋讲的,只要心中有爱,你就是光明,你就是勇士,是神的使者等等。要记着,屁股不是用来大便的,他们正做一些最感人肺腑,最浪漫美妙的事情。
当基本人伦完全被摧毁时,自然定律完全被违背时,剩下的只有灭亡一途。这会是神的意旨吗?叫欧阳文风用屁股想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人气 +5 收起 理由
影武者神风 + 10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9-2010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设秘密教会鼓吹“错乱”同性恋
直回青团促政府对付欧阳文风


媒体近来对大马同性恋基督教会的报道,惊动回教社会,直辖区回青团今日要求政府“表明立场和采取适合的行动”对付数年前通过设立秘密教会,宣扬“错乱” (songsang)同性恋思想的牧师欧阳文风(右图)。

“直辖区回青团要求政府根据宪法原则和国家法律,禁止同性恋行为和同性恋婚姻。”

“政府应秉持大马公正原则来起诉他们(同性恋者),并且有责任调查欧阳文风,因为他公开承认抱有错乱的性倾向。”

“违反所有宗教道德和教义”


直辖区回青团在今天文告中指出,欧阳文风曾在纽约大都会教会担任牧师,并在数年前返国后,在大马开立纽约大都会教会分支,以集合同性恋社群,并企图捍卫同性恋者的权益。

欧阳文风在2007年公开其性倾向,同时倡议设立同性恋教会。不过,他的做法受到其他基督和天主教会的反对。

文告宣称,此事过去引起其他宗教信仰者的担忧,包括回教徒,因为欧阳文风的做法“违反所有宗教的道德和教义”。

“可是欧阳文风不断挑战马来西亚社会机构,继续推动他的议程,并且设立有关的教会,此事获得《当今大马》撰文‘同性恋社群挑战界限’报道。”

同性恋是整体大马社会威胁

直辖区回青团强调,基督教和回教的圣典都同样反对同性恋。

它因此表示,该组织不会把同性恋基督教会成立的问题,视为单纯是基督教内部问题,而是把它当作是“对整体马来西亚社会的威胁”。

如此一来,直辖区回青团强调,马来西亚社会必须唾弃这样的作为。

散播艾滋病并破坏人口繁衍

该组织也指出,事实已证明,许多同性恋者都患上了艾滋病,他们将成为马来西亚健保体系的威胁。

他补充说,同性恋者也破坏了人类的繁衍,因为同性恋伴侣将无法生育。

“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社群的崛起将是这个国家人口增长的一大威胁。”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418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9-2010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直辖区回青言论极度失望
欧阳文风促正视同性恋存在


昨日联邦直辖区回教党青年团促政府对付“通过秘密教会,企图鼓吹同性恋”的基督教牧师欧阳文风。欧阳文风今日为文澄清,其教会并非同志教会,并促众人诚实面对科学研究和发现,莫被个人的传统和信仰蒙蔽我们的智慧,以致同性恋的歧视问题长存。
昨日联邦直辖区回教党青年团代团长赫曼(Herman Samsudeen)发表文告指出,欧阳文风(右图)数年前在马来西亚成立美国纽约大都会社区教会”(Metropolitan Community Church,或简称MCC)分会,为我国的同性恋者争取权益。“这造成了信奉其他宗教的人民的忧虑,因为这已经违反了所有宗教的教义和道德。”【点击:抨击欧阳文风鼓吹同性恋 直回青团促政府表态对付】
欧阳文风在其发表的英文文告中,直言对赫曼的言论“极度失望”。他说:“现代人应该认同,我们不应该将个人的宗教信仰强加在别人身上,或只因别人跟我们的宗教信仰有别,而标签他人不道德。”
现年40岁的欧阳文风是《星洲日报》长期专栏作者,现旅居美国,在波斯顿大学修读神学博士学位,并在圣彼得大学执教社会学,他在2006年8月出版《现在是以后了吗?》正式宣布出柜,次年在纽约大都会社区教会(Metropolitan Community Church-New York)被按立为牧师。
以下是欧阳文风文告的全文翻译:
《这不是一个同志教会》
有些记者将我和朋友三年前在马来西亚成立的教会称作同志教会,这是不准确和具有误导性的。我要公开和正式澄清,这个教会并非同志教会,而是不计阶级、性别、种族和族群或性向,给每一个人的教会。我们要给所有人一个精神之家,因为我们相信神是爱,神爱世人,爱的伦理要求教会具有包容性,教会并不只限于某一个特定群体、排斥他者。一些人误解那是同志教会,部分原因是我们公开宣告,同性恋不是罪或一种精神疾病,我们欢迎和肯定同性恋,一如异性恋。
我们相信这个教会能容下所有人,同性恋或异性恋者。由于大多数教会谴责同性恋,不愿隐瞒性向的同性恋基督教徒拒绝在这些教会侍奉,而选择加入我们,因此我们明显有最多的同性恋教友,虽然我们也有异性恋教友。
我们看来跟大多数保守基督教教会不同,因为我们相信同性恋就像异性恋一样,是一种性向,自然界和各个文化的历史皆存在着同性恋或同性相吸相亲的现象。这不是一个新的社会现象,不能乖离事实,说这是新的祸患。虽然同性情谊的历史和欲望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同性恋作为一个性向是一个新的概念。
因此,古人包括《圣经》作者对于同性恋作为一个性向一无所知,他们作出的谴责与两个同性成年人之间的爱无关。性向不能为《圣经》所禁止。几乎所有同性恋者都会说,我们从没选择成为同性恋,就像异性恋者从未选择成为异性恋者。
我们相信谴责同性恋是错的,因为就一个人没法自我控制的事情而谴责他或她是错的,更不用说反对同性恋的人除了诉诸个人宗教信仰之外,没法说明,同性恋有什么错,或其对个人或社会会造成什么伤害。现代人应该认同,我们不应该将个人的宗教信仰强加在别人身上,或只因别人跟我们的宗教信仰有别,而标签他人不道德。因此,我对赫曼(Herman Samsudeen,右图)的言论极度失望。
因为恐同和无知,过去有许多人说,同行人是异常的,一些人还想要“治疗”这些“患者”,如纳粹分子逮捕了将近10万名被鉴定为同性恋的男人,将他们送到毒气室里。这两个作法严重伤害了同性恋者。
但是,今天我们应该知道得更多,因为近年对人类性向的学术研究已显示,同性恋就像异性恋一般,是一种性向,大多数人喜欢异性,但是一些人喜欢同性。
在1973年,美国精神科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把同性恋从其精神病列表中除去,而许多学术研究也指出,男性和女性同性恋出现社交障碍或情绪困扰的几率跟异性恋者不相上下。
这个推断已经得到了世界认同,而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没列同性恋为一个疾病。如果我们的社会可以免于恐同,而同性恋者可以获准以真实身份示人、诚实和公开地出柜,那么我们将会为同性恋无所不在、很多受到高度尊敬的公众人物、我们自己的朋友或亲人都是同性恋的事实感到吃惊。

在此21世纪,我们应该诚实地面对科学研究和发现。我们不应该让我们的传统和信仰蒙蔽我们的智慧,以致歧视长存。
我联合成立的教会并非只限于同性恋者,因此这不是一个同性恋教会,它不应该是,但是我们尽我们的能力教育大众有关同性恋,以及安慰那些受歧视的同性恋者。我们已经,虽然我们完全明白在马来西亚这是一个最少人关注和最不受欢迎的社会运动。我呼吁我们社会里头每个好人、讲理的人别再让同性恋者孤独抗争,同性恋也是纳税人,我们也是公民,因此应该受到尊重、享有尊严,跟异性恋者一样。公正是给全人类的,如果公正并非全人类的,那就不是公正了。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478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8-9-2010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都是自由的。不应该歧视这些少数人。只要不伤害其他人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0-2010 09: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自己宗教有同性戀會減少很多教徒﹐所以宗教和政府拒絕都是以這利益為考量。
也為什麼為何不鼓勵同性戀和避孕不在宗教範圍就是不想減少收入特別是自己的教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0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野党国会选区拨款遭剥夺 国会议员告首相政府。。。

本帖最后由 革命之红旗 于 7-2-2011 06:58 PM 编辑

在野党国会选区拨款遭剥夺
国会议员明日拟告首相政府

霹雳和丰区国会议员杰亚古玛(Jeyakumar Devaraj)不满政府剥夺在野党的国会选区拨款,拟于明日将马来西亚首相和政府告上法庭。


社会主义党总秘书阿鲁茨万(S. Arutchelvan)发出文告指出,政府没有依据财政预算案,给予各个在野党国会选区100万元拨款,该党国会议员杰亚古玛(右图)明日将就此事入禀吉隆坡法庭控告首相和政府,成为首位将此事带到法庭的国会议员。
该党希望这场官司有助于向公众揭露这个拨款课题,同时鉴定这些原该用作发展用途的拨款的去向。
联邦政府自今年六月起增加全国222个国会选区拨款数额,从原本各选区每年100万元增加50万至150万元,可是在野党国会议员跟往年一样,“能看不能用”。
民主行动党亚沙国会议员陆兆福曾指出,在野党选区的拨款是由首相署辖下执行协调局(ICU)的州发展局控制,至于如何使用则受到当地巫统区部主席的影响。
另外,民主行动党泗岩沫国会议员林立迎则表示,相信国会选区拨款迄今仍然没有一个监督机制,而无法获知拨款是否确实用来造福人民。【点击:国会选区拨款激增50% 在野党议员仍无权动用】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5463.html

支持这项行动。。。抗议政府剥夺在野党的选区拨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0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革命之红旗 于 29-10-2010 05:43 PM 编辑

首位议员入禀法庭争取公平拨款
再也古玛揭172万拨款下落不明




由于联邦政府拒绝向在野党议员发出选区拨款,社会主义党和丰区国会议员再也古玛医生(Jeyakumar Devaraj)今日成为首名入禀法庭起诉政府的议员。他是向吉隆坡高庭申请司法审查,要求宣布所有议员应该一视同仁获得选区拨款。

他声称自上任三年以来,就不曾获得任何拨款,反之其他的国阵议员却完全没有面对这项问题。

他在12页的讼状中,把首相署执行与协调单位总监、霹雳州发展局总监和马来西亚政府列为答辩人。

再也古玛医生要求答辩人解释本身发放特别选区拨款的权力,以及阐明自2008年开始的拨款程序。

他也要求法庭根据宪法8(1)条文,宣布所有的国会议员应该公平获得选区拨款。

再也古玛医生较后告诉记者,他是依据原则来兴讼,并不在乎胜利的机会。

“人们也以为我们不会在和丰胜出。”

再也古玛医生是在2008年大选海啸中,出人意表地击败盘踞合丰逾30年的国大党主席三美威鲁。他今日的入禀行动,也获得大约20名来自和丰选区选民的支持。

列拨款去向避免中饱私囊

再也古玛医生也要求答辩人列出选区拨款的去向,以避免有人中饱私囊。他也揭露在其选区之内,有多达172万令吉的拨款“去向不明”。

“当我致函给首相署执行与协调单位时,被告知有关方面已经(于2010年)拨款172万令吉,包括给两间学校和1间孤儿院;但是当我致电给所谓的受惠单位时,他们却表示没有收到。”

“我们只是要他们列出,他们把多少钱用在什么地方,以便所有人能够监督和提问,以免有人中饱私囊。”

“全国有222个国会选区,所以这笔2亿2200万令吉款项必须透明处理。”

再也古玛医生曾经要求答辩人,仔细列出自2008年来给予学校、孤儿院及残障人士团体的拨款数额。但是,霹雳州发展局却在2008年简短的回复,“谨此告知,这项申请不被考虑”。

至于2009年及2010年的拨款,该发展局要么没有回复,要么就表示它已经发放有关拨款给数个团体,但在再也古玛医生的查询下,有关团体却声称没有接获任何拨款。

霹雳州发展局声称,在2008年已经发放95万2550令吉给和丰选区,但是2009年的数据则不得而知。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467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1-2010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举报林连玉基金为非法组织 兴汉社促查是否涉及欺诈案。。。

举报林连玉基金为非法组织
兴汉社促查是否涉及欺诈案


董总与林连玉基金的矛盾尚未化解,远在怡保的马来西亚兴汉社却插上一脚,其顾问岑启铭今日在怡保报案,举报《林连玉基金》为一个非法组织,并声称发觉一些不负责任的份子利用《林连玉基金》名堂筹款,因此要求警方彻查这类活动是否涉及欺诈或欺骗的犯罪行为。

岑启铭是在今日前往怡保中央警局报案,并向媒体发表文告。他指出, “林连玉”三个字近年来已被一小撮不负责任的人士利用,而报案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求警方协助制止“林连玉”三个字继续被利用或滥用,以还林连玉一个清白,让他永远安息,不要让他死后反而成为争论性人物。

“我们重申,林连玉是公认的华教斗士,没有人会反对林连玉。我们感到痛心和无法容忍的是:“林连玉”三个字近年来已被一小撮不负责任的人士利用,”

“至于已被误导而捐助“林连玉基金”的捐款人是否要要求退回他们的捐款,以及被误导成为非法的“林连玉基金”各地联络委员会成员的人士是否要辞职或退出,我们完全尊重有关人士的意愿。”

岑启铭也在文告末端表示,由于有关事件已向警方报案,完全交由警方处理,不想在现阶段回答媒体的任何提问。

岑启铭报案号码是:Dang Wangi Report: 42128-10,其报案内容的华文译文如下:

“我们要举报一个中文名称为 《林连玉基金》的非法团体,以设立《林连玉纪念馆》为名,在全国各地向华人社会特别是热爱华教的人士发动捐款,数额已高达四百万令吉。

我们发觉,这个非法团体的地址是:321-D, Lorong T.A.R. Kanan Satu, Off Jalan Tuanku Abdul Rahman, 50300 Kuala Lumpur,这个地址也是另一家名为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hd (Co. No. 340615-V) 公司的营运地址。

我们也发觉,一些不负责任的份子利用这个非法的《林连玉基金》名堂所筹获的捐款,都进入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hd. 户口。

我们要求警方立即展开调查这类活动是否涉及欺诈或欺骗的犯罪行为。

这就是我们的报案。”

针对岑启铭的报案,林连玉基金执行长姚丽芳在接受《当今大马》询问时,即时的反应是好气又好笑,无话可说,“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一直紧咬着我们不放。就让他去报案吧,我们看了再处理。”

她表示要向林连玉基金理事反映后,才作出正式的回应,并建议媒体浏览林连玉基金会网站的“历史与现况对话录”以了解实情。

遭政府干预耗费9年注册

根据林连玉基金网站的介绍,在华教斗士林连玉于1985 年12月18日溘然长逝后,为了纪念他及发扬他的精神、贯彻他的理想,以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为首的十五个华人社团设立了“林连玉基金委员会”(简称林连玉基金),并交由教总托管。

15华团于1985年12月28日成立了林连玉基金委员会后,委托当时董总法律顾 问饶仁毅律师申请注册,不过基于林连玉的名字被当局视为敏感性字眼,多年努力不果,最后改以林连玉先生英文名字缩写“LLG”提出申请,终于在1995年以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的名义获准注册。至于中文名字“林连玉基金”,因已沿用近十年,为大众所熟悉,且与政府的注册条件无关,所以就保留。

该网站强调,林连玉基金的争取注册,前后花费了9年时间,与当年华总申请注册被拖8年一样,追根究底是政府干预民间结社自由的结果。

至于林连玉基金为什么是以非营利有限公司(Berhad)形式注册?该网站解释,林连玉基金申请注册屡次不成时,华社资料研究中心(1993年)和董教总教育 中心(1994年)皆成功以非营利有限公司形式获得注册成立,因此林连玉基金委员会于1994年4月2日第十八次会议上决定参考这两个机构的做法提出申请,当时出席会议者包括已故教总主席沈慕羽、前教总副主席陆庭谕以及现任董总主席叶新田等。

截至2010年10月24日,林连玉纪念馆建设基金总共筹获4百万令吉,由于觅地困难,这笔专款至今仍原封不动。网站强调,林连玉基金运作经费与纪念馆专款是两笔不同款项,账目皆经过专业会计公司审查并提呈公司注册局备案。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489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1-2010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指林连玉基金为非法组织
兴汉社报案促警查诈骗案


马来西亚兴汉社今日在怡保报案,指林连玉基金为一个非法组织。
该社顾问岑启铭在怡保中央警局报案后,向媒体发表文告。他在文告中指称,“林连玉”之名近年遭利用和滥用,“不负责任的份子”利用“非法团体”林连玉基金的名堂募款,因而报案要求警方调查是否涉及欺诈罪。
兴汉社在报案书中表明举报“一个中文名称为‘林连玉基金’的非法团体”,以设立林连玉纪念馆为名,在全国各地向华人社会特别是热爱华教的人士发动捐款,数额已高达四百万元。

报案书指出:“我们发觉,这个非法团体的地址是:321-D, Lorong T.A.R. Kanan Satu, Off Jalan Tuanku Abdul Rahman, 50300 Kuala Lumpur,这个地址也是另一家名为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hd (Co. No. 340615-V) 公司的营运地址。”
“我们也发觉,一些不负责任的份子利用这个非法的林连玉基金名堂所筹获的捐款,都进入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hd. 户口。”
“我们要求警方立即展开调查这类活动是否涉及欺诈或欺骗的犯罪行为。”
岑启铭在文告中表示:“林连玉是公认的华教斗士,没有人会反对林连玉。我们感到痛心和无法容忍的是,‘林连玉’三个字近年来已被一小撮不负责任的人士利用,我们报案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求警方协助制止‘林连玉’三个字继续被利用或滥用,以还林连玉一个清白,让他永远安息,不要让他死后反而成为争论性人物。”
“至于已被误导而捐助‘林连玉基金’的捐款人是否要要求退回他们的捐款,以及被误导成为非法的“林连玉基金”各地联络委员会成员的人士是否要辞职或退出,我们完全尊重有关人士的意愿。
另外,岑启铭表明,由于有关事件已向警方报案,我们完全交由警方处理,不想在现阶段回答媒体的任何提问。
以非营利有限公司注册
根据林连玉基金网站的介绍,林连玉基金的成立可追溯到1985年12月。当年华教斗士林连玉病逝,为了纪念他及发扬他的精神、贯彻他的理想,以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为首的十五个华人社团设立了“林连玉基金委员会”(简称林连玉基金),并交由教总托管。
林连玉基金成立后,即配合全国各地举行以追悼林连玉先生的纪念活动,积极展开筹募运动。1987年,林连玉基金在各华团、文教机构、学校团体等公祭林连玉先生时,发表华教节宣言,宣布将林先生的忌辰,即12月18日订为“华教节”。
在申请注册的过程中,因名字问题,多年申请不果,最后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林连玉基金终于在1995年以非营利有限公司“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HD”的名义获准注册,并于1996年举行成立大会。
兴汉社是怡保市华人郑受恩、梁焕源、林敬益等人于1970年6月发起成立的华人民间团体,在新纪元学院事件中跟董教总站在同一线上。其社长岑启铭是霹雳育才小学董事,育才校友会总务,霹雳文教社非营利有限公司董事。
高调抨击林连玉基金
近日董总与教总领导接连抨击林连玉基金。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发表文告,指责林连玉基金主席杜乾焕将董总矛盾归咎于个人恩怨。他并称,林连玉基金首席执行长姚丽芳伙同一组人在雪华堂的机关刊物《民心》上撰文恶毒诬蔑和攻击董教总。【点击:“谎言掩盖不了铁的事实” 董总促杜乾焕承认存矛盾】
另外,教总主席王超群接受《星洲日报》晚报(11月18日 )受访时,则称林连玉基金“被操纵利用筹款”,且“乌烟瘴气”,并点名抨击姚丽芳是“教总与林连玉基金出现分歧的导火线” 。 【点击:遭王超群点名为分歧导火线 姚丽芳惊讶:我何德何能呢?】
杜乾焕回应董总批评称,他本人是迟至2009年8月以后,才接替邹寿汉辞职后腾空的林连玉基金主席职。那是新纪元事件后的艰难时刻,内部矛盾尖锐。他称,始终不敢忘记自己在推动林连玉基金会务之余,亦肩负着化解内部矛盾的任务。 【点击:“华教机构应求同存异” 杜乾焕吁正视民主批评】
他随后表示,欢迎董总主席叶新田的正面回应,即董总愿意和林连玉基金对话,化解矛盾;不过,否认该机构领导人对董总曾有不负责任之行为。 【点击:欢迎董总联办华教节 林连玉基金愿意对话】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58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1-2010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连玉基金成立十五载
公布问答录解外界疑难

马来西亚兴汉社前往警察局举报林连玉基金涉及欺诈罪行,林连玉基金向媒体公布“林连玉基金历史与现状问答录”,希望各界了解林连玉基金的成立过程,避免混淆。同时,该会表明可接受外界查询帐目,欢迎有兴趣者联系。
林连玉基金近日频遭董教总领导质疑与抨击,该机构在11月3日即在网上公布“林连玉基金历史与现状问答录”,回答外界的疑问。
问答录第一条,即说明林连玉基金未能以Lim Lian Geok(林连玉英文名字)注册。“15华团于1985年12月28日成立了林连玉基金委员会后,委托当时董总法律顾问饶仁毅律师申请注册。因林连玉的名字被当局视为敏感性字眼,多年努力不果,最后改以林连玉先生英文名字缩写‘LLG’提出申请,终于在1995年以‘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的名义获准注册。至于中文名字‘林连玉基金’,因已沿用近十年,为大众所熟悉,所以就保留。”
该文宣指出,林连玉基金的争取注册,前后花费了9年时间,与当年华总申请注册被拖八年一样,追根究底是政府干预民间结社自由的结果。
兴汉社社顾问岑启铭在怡保中央警局报案后,向媒体发表文告。他在文告中指称,“林连玉”之名近年遭利用和滥用,“不负责任的份子”利用“非法团体”林连玉基金的名堂募款,因而报案要求警方调查是否涉及欺诈罪。 【点击:指林连玉基金为非法组织 兴汉社报案促警查诈骗案】
叶新田曾参与筹组会议
文宣也指出,该机构以非营利有限公司(Berhad)形式注册,是因“林连玉基金申请注册屡次不成时,华社资料研究中心(1993年)和董教总教育中心(1994年)皆成功以非营利有限公司形式获得注册成立,因此林连玉基金委员会于1994年4月2日第十八次会议上决定参考这两个机构的做法提出申请,当时出席会议者包括沈慕羽、陆庭谕、叶新田等。”
对于外界有人担忧林连玉基金有“被私人化”的危险,该文宣表示,林连玉基金的会员本来就分成三类,即:最初会员、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最初会员是教总等八个华团;团体会员与个人会员是由董事会认为适当而邀请入会的。
“事实上,林连玉基金会员一直在增加中。如果真的有人想把组织占为己有,就不会扩充组织,而是让组织萎缩,方便控制。”
文宣指出,林连玉基金最初的发起人是郭全强先生、陆庭谕、黄美才和黄明治,他们联署明示愿意根据这份章程组织一家公司;负责注册工作的是周素英;他们都见证了这段历史。
1985年成立林连玉基金的15华团是: 教总、董总、永联会、福联会、永春美山林氏家族会、尊孔校友会、商联会、雪华堂、槟华堂、霹华堂、森华堂、柔中华总会、丹华堂、登华堂、砂华团总会。
林连玉基金仍在申请注册时,华总(1991)已经成立,因此1992年2月29日林连玉基金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议决以华总取代8州大会堂,“最初会员”遂变成8个。
邹寿汉曾担任主席
林连玉基金会员大会依据章程先选出九个团体会员董事及九个个人会员董事,这18个票选董事,加上11个当然董事(即8个最初会员各派一名,教总另派三名),举行复选会议选出各个职位及委任6名个人会员为董事,35名成员的董事会如此产生。
林连玉基金的历任主席(任期及身份):
1986-1996:沈慕羽(教总代表)
1996-2008:陆庭谕(教总代表 / 个人董事)
2008.6-2009.8:邹寿汉(个人董事)
2009.8至今:杜乾焕(个人董事)
账目经过专业会计审查
截至2010年10月24日,林连玉纪念馆建设基金总共筹获400万元,由于觅地困难,这笔专款至今仍原封不动。
林连玉基金运作经费与纪念馆专款是两笔不同款项,账目皆经过专业会计公司审查并提呈公司注册局备案。
文宣指出,林连玉基金每年六月举行会员大会,都会分发财务报告让会员过目、提问。
文宣表示,任何有兴趣了解账目的人士,可随时致电或亲临林连玉基金行政部查询,电话为03-26971971/2。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581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1-2010 04: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LLG与林连玉风马牛不相及
岑启铭挑战李亚遨刘锡通反报案

继昨日举报林连玉基金为一个非法组织,并要求警方彻查林连玉基金是否涉及欺诈或欺骗之后,马来西亚兴汉社顾问岑启铭今日又发布文告,回应林连玉基金董事兼义务秘书李亚遨,署理主席刘锡通和该会霹雳州联委会主席郑庭忠的谈话,挑战他们如果认为兴汉社所投报的并非事实,请他们反报案。

针对李亚遨说,该“基金”以非营利有限公司形式注册成立超过10年,从未发生有人举报他们为非法组织,不明白为何马来西亚兴汉社对其组织作出上述举报。兴汉社的答复是,以非营利有限公司形式注册的是“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而是《林连玉基金》,而在“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的公司委员会注册中,也没有出现《林连玉基金》的华文或国文或英文的字眼。可见“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 和《林连玉基金》在法律上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烂烂格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本身 也没有任何中文译名,“LLG”三个英文字母,在一个公司译名方面,基本上是无从翻译的,如果真的要翻译,也只能译成《LLG 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如果硬要翻译“LLG”三个英文字母,最多也只能译音,而且起码会有100种以上的译法,它甚至可以译成《烂烂格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但“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 却一直以《林连玉基金》作为它的中文名称,这种蓄意的误导,特别是在涉及公众捐款或钱财方面,是非常严重的。

林连玉基金更容易误导华社?

针对《林连玉基金》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林连玉名字被当局视为敏感字眼,多年努力不果,最后改以“LLG”提出申请,终于在1995年以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 的名义获准注册;至于中文名字“林连玉基金》,因已沿用近十年,为大众所熟悉,所以就保留。岑启铭认为,这个答案,好像是《林连玉基金》自己在做政府那样,要保留就保留,也不管公司委员会的官方注册记录有没有这个中文名称,因为稍微有点法律常识的人都看得出“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 (LLG 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怎么会变成中文的《林连玉基金》?究竟是“因为大众熟悉,所以就保留”,还是因为《林连玉基金》这几个字可以更容易的误导华人社会,从而更轻易的获得华人社会的捐款?

岑启铭也炮轰李亚遨在上任之前,没有做足功课,现在才来问“不明白为何马来西亚兴汉社对其组织作出上述举报”已经太迟了。而且,一项犯罪即使在十年后发觉,并不代表当时没有犯罪

“我们还得顺便提醒李亚遨,身为董事及义务秘书,他目前最迫切的功课,就是多请示几个律师,看看已在报案(号码42128-10)中被指为“非法组织”的《林连玉基金》是否还可以继续从事任何活动,因为一个非法组织所进行的任何活动,在逻辑上和法律上都是非法的。”

“李亚遨的最大失误,还是没有立即进行召开紧急董事会议,以处理这项非常紧急和严重的报案,如果事件继续恶化,李亚遨要负起很大的责任。”

针对刘锡通叫马来西亚兴汉社拿出证据,证明对《林连玉基金》的举报是否属实。整个律师的口吻,岑启铭反批刘锡通似乎有点不懂法律程序,“我们当然有证据,但证据是在报案时提的吗?到了法律上需要我们提证据的时候,我们当然会依法行事,刘大律师急什么?”

针对郑庭忠一开口就断言,《林连玉基金》“绝对合法”,岑启铭也请他立即进行一项反报案,给警方加点料,以协助警方早日查出真相。

“既然郑庭忠也发表了谈话,我们也想借这个机会,告诉他报案被指为非法的《林连玉基金》为什么会找到一个不懂中文的郑庭忠当霹雳州联委会主席,说穿了,这就是因为你不懂中文啊,那你手下那批全懂中文的人在做些什么事,你可能都蒙在鼓里。还有,这个被报案为“非法组织”的《林连玉基金》为什么会找上杜干焕当全国主席?告诉你,这完全不是巧合,这正是他们的“策略”啊,找一个不懂中文的人来做头,下面才好做事啊!”

重要职位个人会员包办

岑启铭也认为,只要看看下列“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最新的董事会名单,就知道《林连玉基金》有没有私人化:主席杜干焕(个人会员),署理主席刘锡通(个人会员),副主席莫泰熙(个人会员),董事及秘书李亚敖(个人会员),副秘书吴建成(个人会员),财政沉德和(个人会员),副财政黄荣庆(个人会员),执行董事刘道南(个人会员)。

“最重要的职位都由个人会员包办,其他的团体代表都靠边站,这还不是私人化是什么?”

由于案件已经进入报案后的阶段,岑启铭希望被报案指为非法组织的《林连玉基金》会尊重这项报案,从现在起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以合法的 “LLG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的名义对外回应,因为兴汉社不想和一个非法组织周旋。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490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10 0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总以完成任务为由解散方略 评论人质疑两年完成廿年计划?。。。

华总以完成任务为由解散方略
评论人质疑两年完成廿年计划?


华总昨天突然以“任务完成”为由,让20年行动方略委员会(下简称方略)划下句点的做法,引起华社的一片愕然。评论人兼方略专案执行委员会前成员陈亚才对于方天兴的“任务完成”说法,表示不解。

“‘20年行动方略委员会’的名字本身的‘20年’就说明它应该是长期的计划,现在成立才不到两年,离开原订目标还有漫长的路途。”

方略去年7月推展第一阶段活动时的宣称,其主题定为“扭转国运”,“希望我国能够在各个领域有所突破,与时俱进,以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方略涵盖六领域13个计划


基于上述目标,它将在未来两年,在6个领域推行共13项计划,藉此克服我国在未来发展路线图上的不足,该6个领域分别是政治与治理、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及环境。

不过,华总副会长刘志文通过短讯向中委抱怨,华总中委会在前天(27日)粗暴解散方略。他指出,华总中委会议在“没有会议议程”和方略主席陈友信缺席的情况下,解散房方略和其秘书处。

而华总会长方天兴随后通过媒体辩称,华总并未解散方略,而是后者已“任务完成”。

推动地方选举仍需要努力


去年4月离开方略专案执行委会的陈亚才(右图)指出,方略在政治领域所决定推动的地方选举,就是一个任务未竟的例子。

“当初国阵执政的时候,地方选举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民联在一些州属执政后,也没有想象的容易,一些民联州政府态度暧昧,少数甚至抗拒。”

“最近雪州和槟城已经同意落实,但推动方面仍积极不足。因此,此课题仍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协商,并非一年半载可以完成的。”

关注国民型华文中学甫始

此外,也是隆雪华堂执行长的陈亚才也指出,方略在教育领域推动关注国民型华文中学的困境,不过这样的努力最近方开展,因此“任务完成”之说难让人理解。

询及方略的终结是否意味方天兴与方略主席陈友信关系发生变化,陈亚才不愿置评。

陈友信也是隆雪华堂会长,目前人在国外,因此无法联络上。

方略秘书处人员并入华总

另一方面,华总会长方天兴向《当今大马》指出,方略秘书处将解散,而其成员将并入华总秘书团。而方略的优秀工作,将交由华总底下的各委员会继续发展。

“不然的话,会出现重叠的现象,方略过去的工作做得很好,未来这些工作将交由华总各小组来发展,他们都很乐意。我们会加以发挥。”

方天兴表示,他要感谢过去参与方略的个人和学者,“他们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处理非常好”。

辩称“各组报告就是议程”

针对副会长刘志文指解散方略并没有在中委会原有议程内,方天兴解释,“各组报告就是议程”,当天议程内,各小组都有报告时间,因此总结方略的事宜并非事出突然。

他强调,华总会议向来都透过民主方式来决策,尽管当天没有正式表决,但这是“各组的要求”,而刘志文的抗议也获得记录在案。

华总各小组接续方略工作

针对方略“任务完成”说法的质疑,方天兴回答说,有华总各小组来接续工作,因此不会有影响。

询及是否影响他跟陈友信关系时,方天兴表示不会,“陈友信应该会了解”。他也补充说,自己未来会见陈友信,告知相关的决定。

《当今大马》尝试联络刘志文,惟不果。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494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10 0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散方略不尊重各州大会堂
柔华总:藐视会员大会决策


华总20年行动方略的行动继续延烧,柔佛州中华总会批评,华总于11月27日中委会议上在一些中委的反对下,也没有得到20年方略工委会的讨论认同下,中委会轻率的通过来解散20年行动方略的行动,是个不尊重各州大会堂及华社的意愿,也违反了会议的常规。

柔佛州中华总会今日发表文告,吁请华总会长方天兴及全体中委重新考虑华总所背负华社的意愿,及当年竞选总会长时所许下的承诺。

“这份20年的行动方略,去年是在各州会堂及华团举办好多场,付出许多的心血及耗费了各方的资源及经费,也收集了不少华社的看法及意愿,是准备把华社多年的所面对的困境,经过30多位的各族的专家学者,所撰写的一份华社历史文献。”

“希望能交由20年行动方略工委会,各州华堂、华团、民间组织、政党及政府当局来推动执行,以提供一个平台给各族的人民,建立一个有机制民主公平的社会。”

中委会藐视会员大会决策

文告表示,华总当年在前总会长林玉唐领导时所积极推动的20年行动方略,更在2009年华总会员代表大会上被各州所接纳及通过的。

文告说,根据社团法令,会员代表大会是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而这次的华总中委会议竟公然渺视会员代表大会的决策,更在会议的议程上并没有列明要讨论解散这个方略的议程之下,就忽然草率通过这样的议案,是不照章行事及不负责任的行为。

“会员代表大会及各州大会堂的意愿是必须要获得尊重,尤其是这个方略对于华社及国家未来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基于这个事件将对于华总的公信力及华社的委托有极大的影响,柔华总吁请方天兴及中委会重新召集各州会长或特别会员代表大会来慎重讨论,以寻求一个有效的协调方式或解决方案,以不辜负华社及代表们的委托。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495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11-2010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柔华总抨华总违议会常规
反对轻率解散二十年方略


华总中委会在11月27日通过解散20年行动方略委员会,开始引起各方议论。华总旗下分会柔华总今天发表文告,谴责华总不尊重各州大会堂及华社的意愿、藐视会员代表大会议决,违反会议常规。另一方面,方略委员会主席陈友信回复《南洋商报》的短讯时说:“这次华总中委会没列入议程,就讨论及议决解散方略委员会,是错误的。”
华总20年方略委员会和参与撰文的学者共聚一堂。

柔佛州中华总会总会长林家全今天发表文告指出,华总中委会于11月27日中委会议上,在一些中委的反对及没有得到20年方略委员会的讨论认同下,就轻率通过解散20年行动方略委员会,不尊重各州大会堂及华社的意愿,同时违反了会议常规。
林家全表示,前总会长林玉唐领导时积极推动的20年行动方略,曾在2009年华总会员代表大会上被各州所接纳及通过。
根据《社团法令》,会员代表大会是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这次的华总中委会议竟公然藐视会员代表大会的决策,更在会议的议程上并没有列明要讨论解散这个方略的议程之下,就忽然草率通过这样的议案,是不照章行事及不负责任的行为。
他说:“会员代表大会及各州大会堂的意愿是必须要获得尊重,尤其是这个方略对于华社及国家未来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陈友信直陈中委会错了
基于这个事件将对于华总的公信力及华社的委托有极大的影响,柔华总吁请华总会长方天兴及中委会重新召集各州会长或特别会员代表大会来慎重讨论,以寻求一个有效的协调方式或解决方案,以不辜负华社及代表们的委托。
为此,该分会吁请华总会长方天兴(左图)和全体中委吁请华总会长方天兴及中委会重新召集各州会长或特别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慎重的讨论,以寻求一个有效的协调方式或解决方案。
柔华总指出:“华总背负华社的意愿,及当年竞选总会长时所许下的承诺,这份20年的行动方略,去年是在各州会堂及华团举办好多场,付出许多的心血及耗费了各方的资源及经费,也收集了不少华社的看法及意愿,是准备把华社多年的所面对的困境,经过30多位的各族的专家学者,所撰写的一份华社历史文献,希望能交20年行动方略工委会、各州华堂、华团、民间组织、政党及政府当局推动执行20年方略,以提供各族人民一个平台,建立一个有机制民主公平的社会。”
前天华总副会长刘志文广发手机短讯,透露华总中委会“解散”20年行动方略委员会一事。昨天华总总会长方天兴向媒体指出,20年行动方略委员会任务已完成,因此交由各小组接棒,并说这个委员会“并非解散”。今天华总20年行动方略委员会主席陈友信通过媒体,开腔抗议中委会的作法。
《南洋商报》引述目前人在海外的陈友信指出,华总中委会没有根据会议议程讨论和解散方略委员会,是错误之举。
他回复该报的短讯时说:“这次华总中委会没列入议程,就讨论及议决解散方略委员会,是错误的。”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593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10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连玉基金遭举报非法
叶新田邹寿汉不愿置评


林连玉基金遭人举报为非法组织,董总主席叶新田与署理主席邹寿汉均不愿置评,前者表示需耐心等待警察调查出炉,后者则否认董总曾指示他人报案,并且指该报案行动与董总毫无关系。
霹雳兴汉社顾问顾问岑启铭近日报警指,林连玉基金为非法组织,引发社会关注。近日也有有人在Youtube上载两两个录音片段,指明是雪隆华校董事会联合会举办的“华教领袖激励营”录音,会中有人谈及林连玉基金问题,并呼吁予以打击,以避免其茁壮成长,令社会再度关注董总与林连玉基金的关系。【点击:指林连玉基金为非法组织 兴汉社报案促警查诈骗案】
叶新田(右图)今天接受《独立新闻在线》访问时表示,华社内部有各种看法,“这个事情既然已经呈给警方,就不需要董总发表看法”,“要耐心等待警方的调查”。
记者再询问,既然董总是林连玉基金的当然董事以及创会成员之一,过去是否有人提出非法组织的问题,董总是否准备对“林连玉基金”非法问题表态,或提供适当的法律援助,惟叶新田只是简单表示不愿置评。
邹寿汉否认与董总有关
邹寿汉受访时,则连声说“不清楚、不知道”,指没有接到报告。不过,他郑重地表示,董总与报案人没有关系,也没有指示。
询及他过去也曾担任林连玉基金的主席,是否应该表态林连玉基金是否合法的问题,是否过去有人提出过,邹寿汉(左图)仍不愿置评,但表示会关注事件发展。
邹寿汉提醒,过去也有人报警指董总是非法组织,“那是谁做的”?
另外,询及董总与林连玉基金组织矛盾问题,而过去他也曾担任林连玉基金,是否早两组织已有间隙,邹寿汉只是表示,他担任林连玉基金主席时,正值发生新纪元学院风波,当时他主持会议时,坚持不可把新院风波带进会议。
“后期的时候,不是我作为主席所能够掌握的,因此就自愿放弃。”他解释,他是自愿离开林连玉基金,而不是被迫的。
在兴汉社报案后,林连玉基金随即向媒体公布“林连玉基金历史与现状问答录”,供各界了解林连玉基金的成立过程。【点击:林连玉基金成立十五载 公布问答录解外界疑难 】
反对单方面立国民型董总
另一方面,询及“华教领袖激励营”录音片段谈到改制国中的问题,他慎重表明,国中问题不是董教总制造出来的,“它们不是华社的弃儿,而是政府制造的弃儿”。
邹寿汉也谈到,十多年前董教总也有协助国中,但是后来“他们没有行动了,我们不可能做独角戏”。他提醒,国民型学校方面应该要有行动和承担。
近期槟州举行《国民型中学问题与挑战》 引发风波,槟威董联会坚决反对另立国民型董联会,记者询问国民型学校董事是否可以团结一起争取权益,解决问题,邹寿汉不否认这些国中董事可以团结在一起,但是“反对单方面成立国民型董董总”。
他说,“应该在一个框架内进行结合,即包含华总、商联会、宗乡亲的组织”。
他说,若单方面的成立国民型董总,等于是“对华社、华教的重大破坏和分裂”。
国中研讨会引争议
11月3日,《国民型中学问题与挑战》全国研讨会工委会主席张金祥澄清,该会早前已经将“催生国民型中学董事联合会”宗旨删除,并重申该研讨会主要专注于讨论国民型中学的问题。
槟威华校董事联合会随后发表文告表示,既然《国民型中学问题与挑战》全国研讨会工委会主席张金祥张金祥认为该会指该研讨会会导致华教被有心人分化及分裂乃属过虑,那么就应该撒消有关研讨会为“催生国民型中学董事联合会”的宗旨之一,如此方能使槟州国民型中学董事会得以解除顾虑。
槟董联会也认为,张金祥发表有关槟董联会过虑的言论,乃是一项转移视线、模糊焦点、企图避开槟州国民型中学董事会所顾虑的问题,即研讨会准备催生“国民型中学董事联合会”的议程。
槟威华校董事联合会主席杨云贵表示,华校董事会皆以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作为捍卫华教权益的组织而马首是瞻,若成立更多性质相同的华教组织,不只会引发更多内部矛盾,同时也将会导致维护华教的力量,自我分化与涣散。【点击:国民型中学研讨会再闹风波 主办者澄清无意另立董联会】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594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10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假猴王并非具体指涉某方
叶新田否认秘战林连玉基金


董总主席叶新田否认董总秘密组织策略小组,以打击林连玉基金,并指近日网络公布的华教领袖激励营录音其实是公开的活动,有人却借此造谣攻击董总。他也澄清,本身在会上谈及成立“策略小组”,是因有与会者不满林连玉基金攻击董总,但其实只是讨论,事后并无具体的行动。
董总领导人近期与林连玉基金产生龃龉,公开批评该组织领导人对董总不友善;另外,霹雳兴汉社顾问岑启铭近日报警指,林连玉基金为非法组织,连串华教团体风波引发社会关注。【点击:指林连玉基金为非法组织 兴汉社报案促警查诈骗案】
近日,有人在Youtube上载两个录音片段,指明是雪隆华校董事联合会举办的“华教领袖激励营”录音,录音配上文字图说,指发言者有董总主席叶新田(右图)、法律翻译工作者黄士春、评论人双紫等。录音内容谈及华教当前局势、如何应对政府、华小校长与家协问题、改制国中问题等,其中有与会者质疑林连玉基金合法性,并建议乘该组织未蓬勃壮大前,应该极力予以打击。
本刊记者查询,两个录音片段已经在一些青年活动圈子与华教工作者之间传开,并且引发议论。不过,该两个片段的点击率并不高,截至截稿时间,第一个片段有875个点击,第二个只有389个点击,而之前仅有网上媒体《风云时报》及《南洋商报》报道该新闻,估计一般民众并未知悉该事件。
邹寿汉:这是没有秘密的
《独立新闻在线》记者联系上董总主席叶新田与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两人均没有否认录音的真实性,说明该活动乃是在金马仑进行的公开活动,而且有媒体在场,因此抨击有人公布此录音,将活动描绘成秘密活动,乃是刻意曲解,借机破坏华教组织。
邹寿汉(左图)表示,该活动纯碎是为了讨论华教与时局问题,而不是针对林连玉基金,与会者有华小董事、独中董事等华教工作者,大约有两百多人。
他解释:“活动是开放的,对所有参与者公开,我们并没有过问、过滤参与者背景”。
他承认网上公布的录音是大会总结前的自由讨论片段,“我们都知道有人录音,但是因为这是没有秘密的,并没有干预”。
他直指,有人将此录音公布,当作秘密的事情来揭露,其实是“别有居心,意图不良,刻意制造事端,幼稚”。他直斥,这是有人要“搞阴谋,要挑拨”。
询及该录音内有人谈及要乘林连玉基金未茁壮,应该予以打击,以及成立策略小组,而会众也响起笑声、鼓励的掌声,邹寿汉说,当时是自由发言时间,“这些个人的言论不是我所能评论的”,并解释该活动本来就没有过滤任何人背景,因此“只要不是破坏,就不能干预或对付这些个人”。
他也解释,实际上大会并没有达致议案,成立会众建议的小组。
黄士春讽林连玉基金邪门
第一个录音片段,标明黄士春的发言,主要是质疑林连玉基金被“私有化”,遭少数人控制。
发言者称,当初发动成立林连玉基金的15个华团的代表已经全部消失了,整个林连玉基金会现在是私人化了。“为什么一个由有代表性的华团成立的,这样有代表性的组织,为什么它会由私人去取代?这是一项大阴谋,而且是做掩饰工作做的一流的大阴谋!”
发言者表示,林连玉基金里面身居要职的大多都是新纪元事件风波结束之后的败家之将,并且利用林连玉基金倒回来攻击董教总,这是不能容忍的。
“大家一定要看到这点,他们刚刚开始罢了啊,要是有心机的话,如果每一州他们都全面渗透以后,我们再去反击的时候,我们要用很大的力度,不是不行,邪当然不能胜正,但是你值得吗?花这样多的精力去对付这样的一个邪门,为什么不在他们刚刚开始全面发动的时候,我们做足功课,我们马上表态,然后作出必要的反应。”
“我们要在最适当的时候,给它最适当的打击,而且不能让它这样子滚下去,因为他们的号召力会越来越大。”
发言者也批评,林连玉基金的中央与州领导人都是选用“不懂中文的人”,并指这是策略。“为什么?他不懂中文啊,下面的人容易利用他(现场人喊‘啊,对啊!’拍掌赞成)。上头不知道嘛……就算偷鸡摸狗啊,浑水摸鱼啊,比较方便,因为上头不知道嘛,舆论的反应、文告、人家的质问,他完全不知道的。真的是有目的的人,有隐议程的人啊,在那边搞事的人啊……”
叶新田:要分清楚真假猴王
第一个录音片段标明叶新田的发言,主要是谈及华教不仅面临外部问题,更有内部问题要处理。发言人比喻说,华教内部有真假猴王,要懂得分清,并且要去反击。
发言者说:“唐僧去取经,孙悟空够厉害了,但是有一个叫猕猴,它的功力不输给孙悟空啊,而且它变得比孙悟空还要像……(数个字听不清楚)所以针对今天的情况下,有一批人他要想借用某一些先贤的东西来,他样样就做得好像比你还要真,还要厉害,所以这个要怎么样去揭穿呢?这个就是要,是策略。”
“舆论上,我们应该要反击;不对的,我们要揭穿它。所以这个策略小组的成立,重点之一就是舆论,那些歪曲的、误导的、诬蔑的,就是要驳斥它,不要有遗漏,不单只是董总,还有其他文化界的,看到不对的就驳斥它,会有这个义务。这个组织,那么我们有一个华教的组织,这么久的传统,而且今天还是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为什么要在这边关起门来谈这个组织,就是真正的,这个组织不是空谈,要应战。”
《独立新闻在线》联系上叶新田时,询问真假猴王是指涉哪方面,叶新田否认有具体指涉,只是指一般状况。他说,有人攻击董总变质,路线有问题,其实在华教路上“真金不怕红炉火”,是真是假,只有“在实践中证明”。
记者询及,既然在会中谈及“所以这个策略小组的成立,重点之一就是……”,是不是已经有小组具体行动,叶新田则含糊地予以否认,只是称当时有谈及有人攻击董总,“实际上没有共识,没有具体的东西”。
不过他表示,对于攻击董总的动作,“一定要坚决反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面对攻击,肯定是要反击的。
双紫:有人要打倒叶新田
第二个录音片段标明双紫的发言,主要是谈及有人一直批评董总,目的就是要打倒叶新田。她声明自己不是董总方面的人,但是可以在外发挥力量,打击林连玉基金。
发言人表示:“现在他们一帮人都是一直在利用各种东西,目的还是要打击董总,无论是新纪元的风波、林连玉基金,还是现在的这个国中问题,目标都是要打倒叶新田。”
“对于这个林连玉基金会,还有国中问题,实际上在座的这些学校的这些董事、董联会的这些所有发展独中工委会这些人,实际上应该,我觉得啦,我作为一个外人我觉得你们应该搞好你们本身的任务,那么这些家伙,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些拿笔的,我们可以在议论上打击他。”
“现在他们的条件已经不比当初了啦,那么只要我们在舆论上适当的给他们打击,还有就是我们各自把我们这个董总、董联会、独中这边全部搞好的话,我觉得啦,他们是动摇不了我们这边的。”
媒体未提及抨林连玉基金言论
雪隆华校董事会联合会和雪隆15 区发展华小工委会是在今年10月15日至17日在金马仑丹那拉打Heritage酒店联办“华教领袖激劢营”,参加者是该会执委、各华小及独中三机构成员。
该活动事先也邀请《星洲日报》、《南洋商报》、《光华日报》、《东方日报》、《当今大马》及本刊前往参加与报道。
本刊记者查看平面媒体的网络版本,数家中文媒体的报道均没有提及该激励营上有呼吁打击林连玉基金的言论。根据这些媒体报道,该活动约有200多人出席。
早前董总强调,林连玉基金主席杜乾焕承认,林连玉基金对董教总不友善。 【点击:董总对华教节态度如一 指二华教组织确存龃龉】
林连玉基金主席杜乾焕回应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的批评时称,林连玉基金个别成员与董总主席之间的矛盾,属于华教运动内部个人之间的矛盾,无需使之激化,反应求同存异,整合华教队伍,矛头一致对外,抗衡单元霸权。【点击:“华教机构应求同存异” 杜乾焕吁正视民主批评】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593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10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革命之红旗 于 2-12-2010 12:09 AM 编辑

虽遗憾华总仓促决定解散方略
隆雪华堂强调未讨论退出事宜


华总早前突然以“任务完成”为由,让20年行动方略委员会(下简称方略)划下句点的做法,引起数州华堂的不满延烧。

部分中文报章今天更封面报道,数州华堂甚至酝酿退出华总,其中包括隆雪、槟州、柔佛、森美兰和登嘉楼。

不过,隆雪华堂会长兼方略主席陈友信(右图)今天发表简短文告澄清,隆雪华堂虽然不认同华总处理方略的方式,但至今未曾讨论要退出华总。

“本堂针对华总中委会日前仓促通过有关解散“20年行动方略”委员会之议决案,深表遗憾。虽然本堂对此处理方式有不同意见,但至今未曾讨论退出华总一事。特此声明,以正视听。”

报章宣称有4州华堂或退出

《星洲日报》今天引述柔佛州中华总会会长林家全的谈话,指由于方略被解散加上,新山文化节被指出现遭“骑劫”情况,导致华总与部分州属华堂出现严重的意见分歧。

林家全宣称,不排除有4州华堂或因此退出华总,包括隆雪、槟城、森美兰和柔佛。

不过,森州华堂主席刘志文和槟州华人大会堂主席蓝武昌都表示,虽然对华总处理方略手法有意见,但不至于要退出华总。而华总会长方天兴也批评林家全言论偏向激动。

刘志文指解散方略手法粗暴


华总中委会在11月27日突然宣布方略“任务完成”,把方略秘书处解散并入华总秘书团,计划转交华总底下各小组执行。此举,引起华总副会长刘志文的不满,并通过短讯向中委抱怨,华总做法粗暴。

他批评中委会议在“没有会议议程”和方略主席陈友信缺席的情况下,解散房方略和其秘书处。

不过,华总会长方天兴随后通过媒体辩称,华总并未解散方略,而是后者已“任务完成” ,而且“各组报告就是议程”。

学者与华总领袖闹意见引爆

方略去年7月推展第一阶段活动时的宣称,其主题定为“扭转国运”,“希望我国能够在各个领域有所突破,与时俱进,以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基于上述目标,它将在未来两年,在6个领域推行共13项计划,藉此克服我国在未来发展路线图上的不足,该6个领域分别是政治与治理、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及环境。

《东方日报》今天指出,这次的解散风波跟华总领袖与负责撰写《方略》的专家学者发生意见摩擦有关。前者认为学者在政治内容上措辞过于尖锐,但参与撰写的学者却坚持不让步,因此埋下了方略被迫突然画下休止符的导火线。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496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6-2024 08:31 AM , Processed in 0.089055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